- 相關推薦
淺析儒家的和諧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你了解儒家的和諧思想嗎,小編整理了一篇關于儒家和諧思想及其現代價值的論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和諧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理論精髓,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探究儒家和諧思想的內涵,引申出對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思考,使儒家和諧思想真正的融入現代、融入我們的生活。
論文關鍵詞:和諧思想,內涵,現代價值,現代化
一、儒家和諧思想的內涵
儒家的和諧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概括來講,儒家和諧思想主要有天人和諧,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以及個人身心和諧三個層面。
(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思想首先表現為“天人合一”,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和諧整體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就是指人與自然界應該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表明萬物生長都有它自身的運動規律,人與自然界是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只有遵循自然規律,與自然界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天人和諧。孟子也主張保持生態平衡,反對向自然無限度地索取,尊重自然界的生息規律,提出:“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從上述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出,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是人和諧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實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狀態,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以和善、友好的態度對待自然,反對無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對自然進行掠奪性開發。
(二)倡導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和為貴”思想
對于人際和諧的追求,儒家的“和為貴”思想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
“和”不僅成為了個人處事的基本策略,也成為了穩定社會的基本原則。“和為貴”的思想成為待人處事,管家治國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為了實現“人和”的價值目標,在處理人際關系問題上,孔子從義出發,指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主張“見得思義”,在利益面前要經得起誘惑,不做損人利己這類不合乎“義”并有損“和”的事情,同時主張要守信義,重禮儀,這樣才能構建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
(三)主張個人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內圣外王的精神境界
先秦儒家認為“和為貴”的倫理思想要真正落實,就必須讓每一個人的言行符合“仁”的規范,“和”的要求,人們只有從“修己”做起,才能達到“治國平天下”的最終目的。
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蓖瞥缫獙崿F社會的和諧,必須要以提高個體的自身修養為基礎,以此達到“內圣外王”的境界。
三、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思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極大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文明也遭遇了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嚴重以及一些倫理道德的挑戰。面對環境的惡化,人情的冷漠,社會的不穩定,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當我們面對現實而深感困惑時,回溯中國幾千年的思想寶庫,儒家“生生和諧”的人文境界早已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一)儒家和諧思想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儒家倡導的“和諧”代表了和諧有序的社會狀態,對其中蘊含的積極的、進步的、精華的東西要予以新的解釋,賦予其時代內涵,使其成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1)有利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儒家思想歷來重視處理人際關系,特別強調要有仁愛之心,要學會寬恕別人,尊重別人,信任別人,以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人們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如果能科學地理解儒家和諧思想中的用以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規范原則,用它整合現代社會及各種社會關系、人際關系,不僅能夠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得到弘揚,而且能使國家更加和諧和有序。
(2)有利于提高個人修養。儒家倡導人生以立德為本,立功、立言為用,主張重義輕利,注重人的氣節,推崇浩然正氣,提倡理想的人格,與現代人急功近利的狀態相比,儒家的義利觀則更有價值,值得借鑒。
(3)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儒家思想重民意,主張要富民、惠民,使人民安居樂業,這與我們今天倡導的“以人為本”思想相吻合。弘揚儒家思想,有利于凈化人們的心靈,淳樸民風,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儒家和諧思想與生態危機
人們在發展現代化的過程中,忽視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問題,譬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生態惡化等。站在現代文明的新角度,重新審視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態價值觀,對于我們解決現代生態危機提供了有利的借鑒價值。儒家的生態倫理思想給我們如下啟示:
(1)人類應注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要借鑒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類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忽視其他萬物的利益,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態規律,不能過度索取,要尊重和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
(2)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儒家始終視天地萬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主張“天人合一”,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當今時代,在“和諧”思想的指導下,要以平等、博愛的精神對待自然界,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實現天地萬物的和諧發展。
(三)儒家和諧思想與臺灣的問題
在民與國、國與國的關系上,中國古代思想家主張“民胞物與”、“上善若水”、“四海之內皆兄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大一統”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基本社會理念和普遍的價值取向。
而“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和“和為貴”的思想,是我們實現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重要依據。
(四)儒家和諧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
“順應人性的自然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建立與調和;強調恒常的學習、反省,注重自內而外的內化作用以實現目標的精神;重視身體力行和實踐表率作用,注重互助、互信和忠誠的責任和德性的道德理念”這是儒家管理文化所一直推崇的,它的很多內容對于今天的企業管理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比如重“義”就是守法經營,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利益;“仁愛”就是要求我們要關心職工的切身利益,實行人本管理…
儒家管理思想是經過歷代儒商的成功實踐不斷總結出來的,它本身就是一種企業經營管理的學問。
四、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我們的經濟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要以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使儒家和諧思想真正實現現代化,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
(一)對儒家和諧思想要學會揚棄。要實現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首先要學會學習和辨別,要吸取精華的部分,揚棄糟粕不適合現代思想的部分。
(二)實現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需要我們以兼容并蓄的開放態度對待!叭寮椅幕旧砭褪且环N包容性很強的思想體系,在其發展歷程中,儒家思想從不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總是能以非凡的兼容并蓄的開放態度來豐富和完善自己…”因此,我們要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儒家文化。
(三)以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推進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
如果我們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長期地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以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去結合當代中國的實踐,結合時代主題的變化,深入地發掘儒家和諧思想中的精髓,使其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那么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儒家和諧思想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寶庫,幾千年來,它一直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智慧,儒家和諧思想不僅對于中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很多思想對世界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它不僅擁有過去,而且應該擁有未來,喚醒我們自己的文化,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孔丘.論語【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 孟軻.孟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 沈光.論中國古代儒家社會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M】.沈陽: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 王力.儒家社會和諧思想及其時代價值【D】.吉林:吉林出版社,2006
【5】 鄭杭.儒家和諧思想的現代化【M】吉林:吉林出版社,2003
【6】 于春梅.儒家和諧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現代意義【J】.理論探討,2007
【淺析儒家的和諧思想及其現代價值】相關文章:
關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現代價值10-05
論墨子的和諧思想及其現代價值10-08
淺析儒家倫理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價值10-06
論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0-05
淺論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0-06
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0-05
淺析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10-26
淺析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心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