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股票市場的行為金融學
股票市場的行為金融學
摘要:傳統的金融學理論講授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釋證劵市場,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傳統理論已經沒辦法解釋證券市場的“異常現象”。
所以,許多金融學家們打算另辟蹊徑,換一個新的視角來分析引起股票等金融波動的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運用行為金融學的相關知識來解釋股票價格的波動。
本文也是運用行為金融學的一些相關基本理論,特別是股票投資者非理性心理現象,對這些心理因素進行分析,進而分析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進而論述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給投資者提高參考建議。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股票市場;問題;建議
證券市場出現的“異常現象”,這種現象打破了原有的理論,這種理論是金融理論對經濟人完全理性這個觀點,這種“異常現象”也和主觀效用最大化原則相違背。
一些金融學家開始質疑自己先前的假設,應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換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把注意力轉移到人的心理活動上面以及認知心理學方面來分析。
換句話來說,人組成了股票市場,金融學引用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方法來解釋金融股票市場上的“異常現象”。
一、 我國股票市場的表現情況概述
(一)宏觀上看
我參考了2004年到2012年我國滬深股市理念的股價綜合指數的變動,從指數上面來說,股價指數很難用是牛市合適熊市來形容,總是發生大起大落的漲幅情況,暴漲和暴跌的情況經常發生。
在2013年12月20日這周,上證指數大跌了111個點,是2013年6月底跌到1894點那驚心動魄一周的跌幅也沒有這周跌幅這么大。
最近一段時間,上證指數日線(加上兩個假陽線)已經連續跌了12天,連續兩周二個周是陰棒,這已經打破在2008年大熊市中的連續跌10天的超長記錄。
證監會也例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鄧舸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也做了相應的回答。
包括新三板擴圍問題、非上市公眾公司并購重組相關規則的最新進展、證監會調查上海基金“老鼠倉”的相關情況,努力推動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按照常理來分析,IPO在2014年1月份重啟,在這之前應該是股市的真空期,如果能夠配合好IPO重啟,那么多半應該是利好的消息,會帶動一波較好的走勢,但是事與愿違,跌的大家都失望了。
這些信息都反應出投資者對于市場上的信息了解不足,這種投資決策也不能夠用傳統的金融學理論來理解。
雖然說影響股票市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正如上文中所說的股票是由社會人組成的,我們可以充分研究不同投資者在不同時間段的心理狀態來理解股票市場的總體波動。
(二) 微觀上看
我選取了地產股“多倫股份”(600696)的異常波動情況作為例子:在2010年5月到11月之間,其日K線在9月中達到的最高點,然后及急劇下跌。
然后其召開了股東大會關于股票異常波動做出了公告,但公司主營業狀況政策,基本層面沒有什么變化。
依據行為金融學的理論,“異常現象”是指無法用現行的理性資產定價模型予以充分說明的穩定的金融市場上的統計現象,或稱“程式化現實”。
股票市場上的“異常現象”可以從兩個個方面來歸類:一類是股票市場可預測性謎團;二類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股票的異常現象。
二、 股票市場異常情況的行為解釋
股票市場異常情況主要是股票價格波動性謎團的情形,對其的行為解釋主要可以有三個方面的解釋:
首先第一個解釋是“小數定理偏差”。
主要的代表學者是卡恩曼和特維斯基。
這個行為解釋主要內容實際上表達出來的是樣本無關性,指人們將樣本中某件事的發生概率分布于總體分布。
他們認為投資者如果根據公司的公告,根據公司所公布的公司紅利對公司的發展狀態和前景做出判斷,有可能會夸大紅利對于投資者的導向作用,有可能會使得投資者做出錯誤的判斷,這樣會加劇股價的波動。
行為金融學的這種分析實際是說人們對紅利的變化反應過度,其理論根據就是“小數定理”。
第二個解釋是“過度自信”的解釋。
這個是從心理學的心理測量的角度來解釋這種股票異常現象的。
主要是指一些專業人士,對于自己的能力和專業知識過度的依賴,甚至夸大自己的能力。
把對一件事不確定發生的概率估計設計在特別小的一個置信區間之內,錯誤的夸大自己的預測能力,對這種情況產生不準確性,帶有一種自我欺騙的行為。
這種現象也有可能對價格有變化。
第三種解釋是“學習模式”的解釋。
主要的代表學者有格威斯和敖迪妮。
這種解釋是在上面第二種解釋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
主要是指投資者在實踐生活當中會對自己的“過度自信”產生強化能力,這個解釋的心理學基礎是偏執偏差。
不僅不依據新的信息,對自己原始信念進行更正,反而對自己原來的想法充滿信心。
中國股票市場上個體投資者之間的差異,使得投資者產生消極的效應,給股市帶來異常波動。
三、 股票市場的政策建議
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歷程還比較短,個體股票投資者的經驗還不足,投資理念和心態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一些“投機”和“政策”特征還非常明顯,這容易使得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出現偏差,財富損失的時候也降低了投資者的自信心。
從而引起股市的動蕩和脆弱。
在我國的投資者當中,散戶所占的比例占主要部分,這個結構是不合理的。
加上一些造勢做局和內部交易,使得我國股市炒作性特別的強。
我從影響投資者心理的原因除非,對我國股市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 促進理性投資
首先就需要讓廣大投資者樹立好正確的投資理念,培養一種良好的投資心態,并摒棄之前的“心浮氣躁”的心理。
同時在投資過程中,改變投資方式,引導廣大投資者做中長線,在技術、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放棄做短線的想法,改變投機行為,盡可能的避免掉因為投機而造成的股市震蕩,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還有就是要敦促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基金,社保等,通過建立一個完善的投資市場讓這些擁有資金的機構成為我國股市的主要投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我們投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
(二)規范制度引導理性投資
國家要加強對于股票市場的立法和監管力度,明確規則和股票市場秩序,為投資者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
引導股票市場向著規范健康的方向去發展,對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制度,防止借殼上市,保證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
禁止刊登誤導投資者的股評和信息,減輕那些不正當的股票市場信息。
(三) 政策引導但不干預市場
國家在宏觀上面應該積極引導,制定政策保持市場的相對穩定性,保持在一段時間內政策的相對穩定性才能真正對股市起到規范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不能過度干預,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股票市場有法可依,讓市場這支無形的的手發揮主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維.基于異質投資者模型的股票價格非線性動力學研究(博士論文,天津大學).萬方數據(度門大學圖書館).2002一05.01.
[2]齊海燕我國股市“羊群行為”分析.市場周刊田.2004.05
[3]網應益榮.股價波動的若千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工作報告,上海交通大學).2002.05.萬方數據(廈門大學圖書館)
[4]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編.2005年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07.
[5]易憲容,趙春明·行為金融學[M]·北京:解會科學文缺出版社,2004.
【股票市場的行為金融學】相關文章:
金融學論文05-15
金融學開題報告07-16
金融學開題報告06-07
【推薦】金融學論文05-15
金融學個人簡歷03-31
金融學畢業論文04-01
金融學論文開題報告10-31
金融學專業開題報告08-14
金融學自我介紹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