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識
常識,即社會對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三曹”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yǔ)應揚(yáng)劉楨。
王粲的《七哀詩》成就最高。
3. 建安風骨,時對建安文學風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在此前后,出現了“三曹”、“七子”等著名作家,他們的創作多反映了亂離的社會現實,表達了統一天下的愿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詩歌情調慷慨悲涼,語言剛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詩歌的成就稱為“建安風骨”。
4.正始文學:“正始”是三國時魏國曹芳的年號。
當時司馬氏父子當道,政治黑暗,少數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滿,產生“正始文學”。
代表人物為阮籍和嵇康, 他們與另五位名士合稱“竹林七賢”。
5.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6. 太康文學:“太康”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年號。
此期間,一批士族文仁模仿古人創作,被稱為“太康文學”。
代表人物為左思,寫有《詠史》八首,賦《三都賦》曾轟動洛陽。
另有陸機、潘岳、劉琨等。
7.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著名詩人,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
其代表作為《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等。
“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隱居田園,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
8.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是我國第一位杰出的女詩人,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現存作品《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9. 《搜神記》是一部志怪小說,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
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著名篇章:《干將莫邪》、《宋定伯捉鬼》。
志怪小說,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
10.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作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等人。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志人小說,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
11. 諸葛亮,三國時蜀漢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寫有《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
12. 《后漢書》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13.《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14.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15.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專著。
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
16.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7. 謝靈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
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
其詩與顏延之齊名,并稱“顏謝”,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
18. 謝朓,南朝齊杰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
開創了永明體詩歌,有意用漢語聲調平仄規律作詩,對格律詩形成影響很大。
19.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與東漢的《孔雀東南飛》并稱為“樂府雙壁”。
20. 祖沖之,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他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
21. 《齊民要術》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合稱、幾個第一
1. 合稱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yǔ)、應玚(yáng)、劉楨
大謝——謝靈運
小謝——謝脁
陶謝——陶淵明、謝靈運(杜甫有“焉得詩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之句)
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樂府雙壁——《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前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2. 文壇第一
我國第一位女詩人——蔡文姬
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
我國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干寶的《搜神記》
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注——《水經注》
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注——《文心雕龍》
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注——鐘嶸的《詩品》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魏晉南北朝成語故事
投鞭斷流成語故事--魏晉
魏晉時期,北方氐族的前秦勢力最為強大,占領了長江北部大部分地區。
秦王苻堅企圖征服南方的東晉王朝。他在全國大規模征兵,當有了80萬大軍時,他得意地說:“東晉很快就會被我征服了。”可是,許多大臣都認為進攻東晉的時機還不成熟。大臣石越勸苻堅說:“雖然我們現在兵多將廣,但晉軍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
苻堅不聽勸告,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晉軍徹底打敗了。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魏晉南北朝詩歌知識點
1、建安風骨也叫魏晉風骨,指的是詩歌呈現出的俊爽剛健的風格。建安是漢獻帝年號,這類詩歌普遍反映了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表現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建安風骨的代表詩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等。
2、七言詩起源于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七言詩包括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有歷史記載的、最早正式創作七言詩的詩人是魏國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七言詩。
3、南北朝樂府民歌北朝民歌氣質剛健、爽朗,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較廣闊,《木蘭詩》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則傾向于抒寫男女戀情,風格纏綿清麗,《兩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憂生念亂之情寫下的《詠懷詩》八十二首,其詩大量運川比興手法,寄托人生實感,思隱而辭麗,呈現出瑰然特異的風貌。唐代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都是師承阮籍《詠懷詩》而作的人生實感輯錄。
5、.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詩人、散義家。田同生活是陶淵叫詩的主要題材,主要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等,被詩論家稱為田園詩人和隱逸詩人。其詩歌兼有半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白然。
6、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山水詩人,善于用富艷精工的語言記敘游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自謝靈運始,山水詩成為中圍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7、鮑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發為歌唱,恃調激昂,氣勢雄健,對李白、杜甫的影響較大。在曹丕的《燕歌行》音響久沉之后,鮑照以其十八首《擬行路難》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藝術成就,奠定并開創了七言詩進一步發展的局面,在七言詩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8、謝朓是永明體詩的代表作家,他把詩歌的描繪對象從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變體詩把五言創作推進到律化,為五言律詩的形成起了推動作用。他的創作實踐,為唐代格律詩的產生作出了重要貢獻。所謂永明體,是在齊武帝水明年間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講究聲韻,對仗工整,文辭華美,篇幅短小整飭。
【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化常識12-22
論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背景與文學發展特點03-29
文學小常識10-12
文學常識大全07-22
宋代文學常識10-12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07-28
高中文言文文學常識學習方法11-03
餐桌禮儀常識大全-禮儀常識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