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防暑常識大全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生活知識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防暑常識大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暑時節做好防暑備戰工作:
今日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夏天持續的高溫、高濕、高熱天氣很容易使人中暑。
專家說,人的體溫維持在37℃左右為正常,當高氣溫、高濕度、通風不良致使環境氣溫過高時,人體內會大量失水、失鹽,并積聚大量余熱,會出現機體代謝紊亂,此癥狀的發生就是中暑。臨床表現輕者可見高熱、頭暈、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昏迷、面色蒼白、呼吸不勻、血壓降低等。
盛夏時節,如何預防中暑的發生呢?專家提示說,要保持樂觀的心境,不躁不怒;外出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并注意適當休息,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最好隨身攜帶。
講解:中暑的幾種臨床表現
1、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出現輕微的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口渴、全身無力及行走不穩。 這種中暑短時間休息即可恢復。
2、輕癥中暑:指除以上癥狀外,還發生體溫升高,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熱,或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癥狀。
3、重癥中暑:也稱熱衰竭,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惡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煩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識喪失等癥狀。
三伏天防暑小常識
一、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游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二、要多喝白開水,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四、飲食不宜過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熱后“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七、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九、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涂抹防曬霜。
十、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十一、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三伏天防暑降溫的正確方法
1、注意飲食調節
盡量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否則,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負擔,影響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佐以魚肉蛋奶,保證人體必須的水分、鹽水、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物質的補充。
2、不長期待在空調房里
可避免長期呆在空調房中使毛孔變遲鈍,影響排汗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選擇10點前或下午5點后去戶外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不得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的人可以多喝熱水,或者多喝熱茶,能有效促進排汗,消暑解乏去火氣。
3、預防中暑不喝糖飲料
很多人覺得,烈日炎炎,16℃的空調和冰凍的冷飲降溫最好。
殊不知,當人運動或剛經歷室外的高溫,突然喝下冷飲或者馬上吹冷空調,大腦會“誤認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散發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熱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熱困難,余熱積蓄,更容易中暑。
高溫天氣里,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需在高溫環境里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至少每小時喝2 — 4杯溫水(500— 1000毫升),水溫不宜過高,少量多次飲用。
最好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飲料會導致失去更多的體液。同時,還應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4、使用隔熱窗簾
三伏天該如何防暑降溫隔熱窗簾利用一些特別材質的布料配合特殊的編織技術,能夠起到反射光線和熱力的效果,從而降低室內的溫度。而且,隔熱窗簾是不透視的,外面是無法看到屋內情況的,有利于隔離熱力和調節光線,提高冷房或暖房的效果。
5、及時補充水分
三伏天該如何防暑降溫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所以,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6、在窗戶和樓頂種植綠色植物
三伏天該如何防暑降溫在窗戶栽種綠色植物,不僅能夠綠化環境、還能夠阻擋夏季直接射入房子里的陽光,有助于減少紫外線、降低室內溫度。而在屋頂種植綠色植物,就可以綠化樓頂、降低樓頂由于吸收陽光而積聚的熱量,從而讓降低室溫的效果。
7、選用省電燈泡
三伏天該如何防暑降溫其實省電燈泡不僅可以省電、減少電費開支,由于它不會像一般白熾燈泡的發熱量那么高,所以還能夠避免室溫的升高,而且燈泡的壽命也比較長久。
三伏天什么時候最熱
進入中伏,高溫悶熱,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易使人心氣虧耗,稍不注意,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疾病,頭昏腦漲,精神不振,毫無胃口,動不動就拉肚子,還會心煩氣躁,也有人“揮汗如雨”,過度出汗。
根據專業醫師的說法,進入中伏,人們的飲食養生應該注意少苦多辛加點酸。夏季的五行屬火,“火曰炎上”,即是溫暖、上升,具有溫熱、升騰、活動、上升的作用,而五臟歸屬為心,“心為君主之官”,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由此可見,夏時心火當令,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酸能收、澀,有助于固表斂汗,多食辛味,如蔥白、姜、蒜、香菜等避免心氣偏亢,有助于補益肺氣、化濕等,還要注意提高食欲。值得注意的是,百姓都知道“苦”夏,中伏時節適當吃苦,可以瀉心火,但要注意過量食用苦味食物,反而會引起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等。
另從中醫陰陽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過量定會寒傷脾胃,引起上吐下瀉。因此,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等夏季食品,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如果,一年中三伏都沒有出現臺風,下雨的天數也差不多,那么三伏哪一天最熱,根據歷史氣象記錄,最熱通常是中伏。
夏季如何降溫防暑?夏季的高溫讓人變得心浮氣躁,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長期如此身體自然就會變虛弱,因此,在夏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養生,正確的調理身體,注意清熱消暑,安全度夏。那么夏季如何消暑降溫呢?防暑降溫可以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入手。
衣
穿上要盡量穿得少一些,由其是盡量減少深色素的衣服,要選擇透氣性好的衣服,如果你是長期需要在太陽底下走的人的話,那么建議你不要穿黑色素的衣服了,因為黑色的衣服是最吸熱的。盡量穿淡色系的衣服。
食
飲食上要盡量多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消水腫,利尿功效的食物,多吃應季的蔬菜水果,多喝湯,多吃一些如綠豆粥,荷葉粥,這類的養生粥,如果胃口實在不好的話,則可多喝些湯湯水水的,可多吃些水果,如楊梅,西瓜,這類水果對降溫都有幫助的,當然了如果腸胃功能夠好的話,可適當的吃些冰鎮類的食物。
但是這里的補充水份,并不是說讓你去喝飲料,像一些碳酸飲料,冰鎮的啤酒,這些雖然能讓人第一時間有降溫的功效,但是過后會引起更多的水份流失,更不利于人的降溫。
可以消暑的食物
綠豆——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綠豆湯是民間最常用的消暑與解毒良藥,夏季常吃綠豆粥消暑養胃最佳。綠豆常用于治療暑熱煩渴,心、胃熱盛及癰腫、丹毒等證,對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飲服綠豆,均有解救作用。
荷葉——荷葉味苦性平,其氣清香,新鮮者善清夏日暑邪以化穢濁,清熱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鮮荷葉包《六一散》煎服,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有清暑利濕之良效。
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煩、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凡暑熱煩渴、口渴心煩、小便不利、暑熱傷津及傷酒等證,均適合食用。但暑證內有寒濕者不宜進食。
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壓之功,對中暑、痢疾、惡瘡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苦瓜還含有一種叫“多肽-P”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降糖功效,是防治糖尿病的佳品。苦瓜如烹調得法,淡淡苦味中帶有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是夏季大眾喜歡的蔬菜。
鴨肉——鴨為水禽,其性寒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炎熱的夏季,若體內有熱,容易上火,表現為低熱、虛弱、食少或水腫者,吃鴨肉不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有“清”與“補”的功效。
姜、醋——俗話說,“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殺菌功效。此外,姜還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等作用。醋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涼菜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
熱茶——茶(綠茶或花茶最適合夏季飲用)能清心利尿、解熱除煩、止渴消暑。實踐證明,熱茶的消暑降溫功效明顯超過各種冷飲。
住
如果有條件的話,當然是可以利用空調來調節室內的溫度了,當然了溫度最好也不要以室外的相差太多,以25度為宜,當然了長期在空調房里一定要多補充水份,避免水份流失過多。或者風扇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可多用水拖地,也可暫時使室內的溫度降下來的,可選擇涼席,現在市面上就有賣一種類似于里面有水的枕頭,降溫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行
日常最好避免太陽大的時候外出,由其是早上9點開始到下午的4點的太陽都是很大的,這個時間就不要出門了,如果一定要出門的話,最好做好防曬工具,遮陽傘,防紫外線眼鏡,防曬霜一樣都不可少,同時避免在太陽底下暴曬。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選擇清涼的路線,或者周邊有樹木的,或者有大型的遮陽設施的場所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乘座自己的愛車出門的話,可打開空調,同時平常的時候,要盡量把車放在陰涼的地方,車內可多放一些水,一來可以解渴,二來打開的水,還可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動:夏日運動不停。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們萬不能因為高溫就長時間在空調屋坐著,床上躺著,別忘了,夏季是游泳的季節。注意,運動不可過量,要量力而行。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世界共識,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睡
中午小息便好,可不要貪多喲:調查顯示,午睡一小時最合適。夏季人們睡覺時間短,睡眠質量差,短短的午覺有利于調節人體的機能。但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心
有句話說的是心靜自然涼,其實這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夏季溫高,而人體內的濕氣也也更重,此時多注意心理的保健也是很重要的,心理郁結也會引起“火氣”大,平時要學會靜心,要多調節不良的氣候,對人身心的影響。“工作狂”們要注意多休息,盡量減少夜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消暑降溫的保健養生功效。
藥
身邊記得常備解暑藥品喲!防護措施做好了,但是也要預防萬一;這時解暑藥的作用就出來了;夏日高溫下,我們常會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十滴水等清暑藥物。
溫馨提示:消暑降溫很重要,但也切忌在過量勞動或運動后采取緊急降溫的方法,這樣非常的危險,很多人因為酷熱難耐,急不可耐的像降溫,結果要么一口氣喝一瓶冰鎮啤酒或冰鎮飲料,還有一些人用冰冷的水來洗臉洗頭,這些都很容易造成意外,降溫是最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
上面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說明了夏季消暑降溫的方法,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大汗淋漓時不要馬上洗冷水澡、喝冷飲。
夏季防暑降溫小常識
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很高,天氣晴朗酷熱,太陽輻射和紫外線強度均達到最高等級。以下為一些生活小常識,供大家參考,請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注意身體健康。
1、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喝飲料。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2、口渴后不宜狂飲。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3、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非出去不可,應在皮膚上涂些防曬護膚品,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好。
4、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5、飲食不宜過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吃雞、鴨、瘦肉、魚類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6、午睡時間不宜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7、忌受熱后“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8、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既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9、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會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夏季天氣炎熱,氣候干燥且晝長夜短,中華傳統中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中醫專家認為,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中醫所講的“心”指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及心理精神因素。
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產生煩躁情緒,此時心理養生不容忽視,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愉悅心情,有益于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緩新陳代謝、減輕燥熱感。抑郁煩躁時,不妨聽舒緩音樂,室內的裝飾也應采用淺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緒。
夏季保健知識:一是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二是大渴勿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四是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防“貪涼”
防暑、防濕是夏天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涼更是人們在炎熱的日子獲取舒適生活的方法之一。在取涼時,大部分的人并不認為降溫、驅濕不好,但他們不知道在炎熱的夏天要如何保護體內的陽氣。首先,不能只顧眼前舒服,過于避熱趨涼,如在露天乘涼過夜或陰冷無度,致使中氣內虛,從而導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在乘涼時,要特別注意蓋好腹部。其次,人久處冷氣環境之中一下子進入炎熱的環境時,體內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在夏天過度貪涼容易感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病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現各種癥狀更加明顯。
夏季保健常識:在酷暑季節,為防冷氣侵害,應注意室內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低于25℃開空調的房間不要長期關閉,要經常通風入睡后,最好關上空調。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痛患者,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里。
防暑邪
夏季暑熱之邪,最常見是中暑。同時,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煩,而煩則更熱,故寧心神尤為重要。
夏季養生保健: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
常備防暑藥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是很有必要的,這些藥物有:
仁丹:
能清暑祛濕。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郁悶、腹痛腹瀉,也可用于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水:
能清暑散寒。適于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癥。
藿香正氣水:
能清暑解表。
適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
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無極丹:
能清熱祛暑、鎮靜止吐。
避瘟散:
為防暑解熱良藥。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金銀花:
具有祛暑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可開水泡代茶飲。
菊花:
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荷葉:
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防濕邪
天氣炎熱又多雨,濕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濕氣也特別容易侵犯肌膚筋骨,多發生皮膚病變和關節炎等在夏季三伏時,由于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欲不振,易發胃腸炎、痢疾等。
夏季健康保健:
飲食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最常見的如: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處。而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在早、晚餐時,喝點補腎消水腫的綠豆粥,健脾益氣的蓮子粥可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荷葉粥,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百合粥或銀耳粥、黃芪粥等,都是大有好處的。
重視飲食
在炎熱的環境中,人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顯著變化,會導致營養消耗增加,從出汗中流失不少水和營養素。同時,夏天人們食欲減退,也會限制營養的吸收。所以,夏天的吃喝問題很重要,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
夏季飲食保健: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類,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制品、海帶、蛋類等。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小暑時節做好防暑備戰工作:
今日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夏天持續的高溫、高濕、高熱天氣很容易使人中暑。
專家說,人的體溫維持在37℃左右為正常,當高氣溫、高濕度、通風不良致使環境氣溫過高時,人體內會大量失水、失鹽,并積聚大量余熱,會出現機體代謝紊亂,此癥狀的發生就是中暑。臨床表現輕者可見高熱、頭暈、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昏迷、面色蒼白、呼吸不勻、血壓降低等。
盛夏時節,如何預防中暑的發生呢?專家提示說,要保持樂觀的心境,不躁不怒;外出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并注意適當休息,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最好隨身攜帶。
講解:中暑的幾種臨床表現
1、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出現輕微的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口渴、全身無力及行走不穩。 這種中暑短時間休息即可恢復。
2、輕癥中暑:指除以上癥狀外,還發生體溫升高,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熱,或有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癥狀。
3、重癥中暑:也稱熱衰竭,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惡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煩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識喪失等癥狀。
防暑常識
1、起居忌過度貪涼
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開足電扇、空調,大口喝冰水或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里,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出現多種不適。因此,最好少開空調,小孩、孕婦及患有關節炎、風濕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開,溫度以26℃為宜,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讓空調風往上吹,避免直吹身體,還要護好頸、背、腹、腰、腿等部位。
2、合理飲水
飲用水的最適宜溫度是10℃-30℃。口渴的時候,不少人習慣一口氣喝大量的水,但這種飲水的方法對健康并無好處。少量、多次、慢飲是正確喝水的3條基本準則。合理的喝水方法應該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幾次漸漸往下咽,這樣才能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有效緩解口渴的感覺。
健康人可以以尿液顏色來判定何時應該多補充水分: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假如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可能是喝水太多了。對于病人而言,喝水更需因人而異。例如,同是心臟病患者,當患者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天天需適當增加水的攝入量,以免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但當患者表現為心臟功能衰竭時,則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病情加重。
3、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大,使人易感疲憊。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使您的大腦和身體得以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好方法。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要注意臥室的通風涼爽,保持平靜的心境,做到起居有律。對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說,適時的午睡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左右,不宜過長。
夏季晚上睡覺時間不應超過12點;中午11點至下午1點,盡量午睡30至50分鐘。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晚間的睡眠,還會使人醒來后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適得其反。
4、穿著以隔熱防曬為原則
防暑降溫講究的是衣服穿戴,夏裝講究輕便、涼爽、簡便實用和美觀大方,避免遮蓋封閉與適度裸露,通風散熱是需要互相兼顧的。對于一般人來說,短時間適當暴露肢體接受一定陽光照射,也不是一無好處,它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甚至能增強肌膚的營養健壯。對于年老體弱或幼小嬰兒則不輕易曝曬,尤其少接觸直射和熱輻射,以免灼傷和中暑發生。大家喜歡在曝曬時用特殊袖套、褲套遮陽,平時穿短袖、衣裙和短褲或款式美觀輕便的休閑裝。
此外,夏天涼鞋、輕便鞋以及有氣孔的空調鞋和透氣襪、保健襪都是人們樂于接受的調節體溫防暑的穿戴用品。某些特殊作業人群長期從事高溫勞動,應選用輕便、堅固、防熱輻射和便于通風透氣、排汗的鞋襪,袖套或防護面具。對于不能接觸某些過敏化纖物的人還應注意經常搽抹防曬抗過敏的藥霜,避免因衣著不當引起心身不適或中暑的發生。
5、洗溫水澡
夏天,很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的確,冷水浴能加快血液循環,對皮膚、血管等有好處。但是如果滿身大汗還用冷水洗澡,這就對身體健康不利了。因為人在出汗時,皮下血管擴張,毛孔放大,血液循環加快,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洗澡,皮下血管會立刻收縮,汗毛孔隨即關閉,汗腺的分泌也立即停止,身上散熱的渠道便堵死了。一旦體內的熱量不能繼續散發,人便會感到皮膚發熱,容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
所以,夏天出汗洗澡最好用溫水,因為洗溫水浴散熱更快,而且浴后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并且洗好之后及時用干毛巾擦拭干凈。
6、情緒忌心煩意亂
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夏季消暑要注重養心,做到神清氣和。首先要讓心靜下來,即俗話說的“心靜自然涼”。我們在合理安排好起居的同時,還要注意令心情愉悅保持氣節暢達。緩解煩躁心情可以采用靜坐的方式,還可以配合做一些小動作,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夠活血通絡。
7、科學合理的飲食
維生素C是“永遠的美膚圣品”,想擁有健康明亮、不易曬傷的皮膚,幾乎每個皮膚科醫生都會讓你每天吃2—3份高維C的水果,番石榴、獼猴桃、草莓、圣女西紅柿或是柑橘類都可以。紅色、橘黃色蔬果及深綠色葉菜,如胡蘿卜、芒果、西紅柿、木瓜、空心菜等,都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及其他植物化學物質,有助于抗氧化,增強皮膚抵抗力。
大豆中的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它也具有抗氧化能力,是女性維持光澤細嫩皮膚不可缺少的一類食物。大豆制品中,豆腐、豆漿(建議不放糖)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其他加工豆制品,如豆干及豆皮等,熱量都比一般豆腐高很多。100克傳統豆腐熱量大約50—88卡,但日式炸豆皮卻含385卡熱量,最好別多吃。
對皮膚來說,吃進的油脂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惡魔”,關鍵看你吃的是哪種油。堅果中的植物油多半富含維生素E,能幫助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另外,如果你平時都吃白米飯、白面包,建議舍棄它們,改吃全谷類吧!因為“吃得越粗、皮膚越細”。眾多科學研究為巧克力洗清冤屈,證實它是對健康有益的好食物,因為巧克力里含有多種豐富的抗氧化物,如可可多酚、類黃酮,適量攝取對皮膚有益。目前市面上可買到沒有添加糖及奶精的100%純黑可可巧克力粉,只要調和熱牛奶,加一點紅糖,就能享受一杯美味香醇的熱可可了。
8、運動忌過分劇烈
暑天容易讓濕邪入侵,為了散發體內的濕氣,可以選擇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強度不大的活動,這樣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發生。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鍛煉得大汗淋漓。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于出現不適。比如游泳、釣魚、太極拳。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
9、做好防曬措施
出門旅游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防曬霜也不可少。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外出不要赤膊。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自行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或者使用披肩,戴遮陽帽。另外,紅色是最防曬的衣服顏色,大家可適當選擇。進行長時間的戶外運動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包括: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等。中午至下午14時,陽光最充足的時候,盡量不要呆在戶外,有條件的可適當進行午休。
最后提醒,出汗多不只需多喝水。出汗多丟失的不只是水分,還有人體中的微量電解質,主要是鉀和鈉。單純地喝水,無論是純凈水還是自來水,都無法補充丟失的電解質。補充鉀的方式很多,可以多吃些水果蔬菜。補充鈉的方式,只有通過喝淡鹽水的方式。特別是在高溫下進行重體力的勞動者,還需要適量飲用淡鹽水。為改善口感,還可適當加點糖配制成糖鹽水。
防暑常識
1.少吃多餐:一頓飯吃的東西越多,為了消化這些食物,身體產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特別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們產生的代謝熱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醫生認為,盡管大熱天里吃這些東西難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內的熱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環,導致大量出汗,這些有助于降低體溫。
3.溫水沖澡:最好是用稍低于體溫的溫水沖澡或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
4.多喝水:醫生建議少飲酒多喝水,因為酒精可能導致身體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
5.避免劇烈運動:劇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部溫度。
6.使用冰袋:可重復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膚溫度的工具,里面預充的液體有降溫效果。
7.選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8.日間小睡:研究表明,人體對“白日夢”的反應之一就是降低身體溫度。
9.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
10.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用自來水沖手腕5秒,因為手腕是動脈流過的地方,這樣可降低血液溫度。
最佳調味品:食醋。酷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同時吃點醋有助于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瓜.苦菜.萵筍.芹菜等都是避暑佳品。
最佳飲料:熱茶。夏天離不開飲料,首選飲料既非各種冷飲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極普通的熱茶。
降溫飲品
1.冰鎮西瓜露:將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后用適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2.山楂湯: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后撈出,然后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3.綠豆酸梅湯: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4.金銀花(或菊花)湯:金銀花(或菊花)30克,加適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后即可飲用。
5.西瓜翠衣湯:西瓜洗凈后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后飲用。
6.椰汁銀耳羹:銀耳30克洗凈后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與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適量,煮沸即成。
常喝降溫飲品
1.山楂湯。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后撈出,然后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2.冰鎮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后用適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3.綠豆酸梅湯。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4.金銀花(或菊花)湯。金銀花(或菊花)30克,加適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后即可飲用。
5.西瓜翠衣湯。西瓜洗凈后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后飲用。
6.椰汁銀耳羹。銀耳30克洗凈后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與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適量,煮沸即成。
【防暑常識】相關文章:
兒童的餐桌禮儀常識-禮儀常識08-15
餐桌禮儀常識大全-禮儀常識08-13
降溫防暑方案07-29
防暑措施及方案07-29
夏季防暑標語07-20
常識作文04-25
消暑常識10-08
旅游常識11-15
游泳常識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