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夏朝的相關歷史知識
夏朝在我國歷史上似乎曇花一現,但近些年來對夏朝研究發現讓人發現,它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朝代,你知道關于夏朝多少歷史嗎?來看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內容吧!
夏朝的相關歷史知識 篇1
夏朝的科學技術【1】
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
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歷的農歷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畜牧業有一定發展。
有一大批奴隸從事畜牧工作,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畜牧業的氏族部落。
馬的飼養得到很大重視。
此外制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極為重要的行業。
至于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銅刀。
如果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么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
夏代青銅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鑄造青銅的歷史不長,所以青銅器沒有形成一個好的規范,所以它有點像陶器的樣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樣,比較原始,它沒有好多花紋,有小圓點,刻畫簡單的線條。
夏代晚期 鑲嵌十字紋方鉞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
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夏朝的國家制度【2】
夏奴隸制國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的過程中,父權家長制家庭成為它的一種對抗力量。
而奴隸制國家的世襲王權和世襲貴族,就是以父權家長制家庭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
由于奴隸制國家組織是以父權家長制家庭為基礎不斷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國家形成之后,各級貴族組織仍然要保持舊的血緣聯系,嚴格區分姓氏。
王室分封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國建立新氏,大夫以邑為氏。
在各級貴族之間,就依姓氏的區別建立了各自的宗族關系。
這種宗族關系,雖然沿襲了舊的氏族組織的遺制,但在實際上是以父權家長制為核心,按其班輩高低和族屬親疏等關系來確定各級貴族的等級地位的。
夏朝軍隊夏朝軍隊,是維護暴力統治的重要手段。
禹征三苗,稱他所統領的軍隊為“濟濟有眾”;啟征有扈,嚴厲告誡所屬的軍隊要嚴格聽從他的指揮。
足見當時已有強大的軍隊。
奴隸制刑法到夏王朝建立之后,為了進一步加強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就在以往的基礎上制定了《禹刑》,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奴隸制法典。
夏王朝的最高首腦稱為「王」或「后」,父子或兄弟相傳,是古人所謂「家天下」的開始。
夏朝的開“啟”與終“桀”【3】
現代的考古學研究已經證明,在大禹做原始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國家機器,但是“公天下”的原始部落聯盟首領禪讓制并沒有改變。
“家天下”的世襲制代替“公天下”的禪讓制是從夏啟開始的。
大禹因為治水有功,根據禪讓制的規則,做了舜的繼承人。
同樣按照禪讓制的規則,大禹的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本來是要傳給伯益的。
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夏啟在與伯益爭奪權位的斗爭中獲勝,并且殺死了伯益。
夏啟即位后,在鈞臺大宴各部落的首領,以期獲得聯盟各部落對他地位的承認。
有扈氏對夏啟破壞禪讓制的做法十分不滿,堅決不出席鈞臺大會。
夏啟調動軍隊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于甘,有扈氏戰敗,被滅族。
這次征討鞏固了夏朝的統治。
夏啟死后,繼承王位的太康在東夷族的進攻下喪失了權力。
直到少康繼位以后,夏朝的政權才被重新奪回并得到鞏固。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以后,夏朝統治者都善于控制東夷,或是與東夷搞好關系。
然而到了夏桀統治天下的時候,夏朝卻一味地討伐邊國,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時,夏桀是一個昏庸無能、貪圖享受的暴君,想盡辦法殘害忠臣和百姓,重用亂臣賊子。
因此,四方諸侯紛紛要求推翻他的暴政,使得夏桀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商湯看到推翻夏桀統治的時期已經成熟,便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聯合四方諸侯向夏朝發起了進攻。
在鳴條之戰中,商湯的軍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夏桀在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了。
夏的“家天下”世襲王朝是由夏啟開啟的,而終結這個王朝的最后一個君主則是夏桀。
“啟”就是開啟的意思,而“桀”的諧音就是終結。
這是歷史的一個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就已經注定了呢?
夏朝的相關歷史知識 篇2
夏王朝是奴隸制國家。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夏王朝的奴隸,主要來源于戰爭中的俘虜。某些部族被夏王朝討滅之后,組織形式依然保留,其成員整體均淪為奴隸,例如,據《楚辭天問》注,啟討滅有扈氏,將其部族成員罰作牧豎,即放牧牲畜的奴隸。
夏王朝的貴族擁有大量土地和眾多奴隸。據《左傳哀公元年》記載,少康失國逃奔有虞氏時,仍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少康寄居他族尚且如此,其貴為天子之時,直接控制的土地和奴隸當巨不勝數。
夏王朝統治者發動戰爭,除掠奪財富和奴隸,也為了攫取美女,以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據《國語晉語》記載,夏朝末代國王桀討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竹書紀年》云,岷山氏進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于苕華之玉。
平民是夏王朝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平民的地位雖高于奴隸,但是也深受貴族的壓迫。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是社會的重要矛盾。平民意愿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夏王朝的安危。后羿之所以能篡奪夏王朝的政權,正是因為太康沉迷于田獵,失去了平民的支持。后羿不修民事,終日游樂,亦為寒浞所殺。寒浞重蹈太康、后羿的覆轍,不恤人事,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實乃萬古不變之真理。少康滅寒浞之后,經其子杼的治理,夏朝復趨穩定。杼是夏朝的一代著名國王。《國語周語上》稱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意思是說,杼能繼承禹的功業,因而夏人以高規格的報祭來祭祀他。
【夏朝的相關歷史知識】相關文章:
歷史知識競賽方案05-09
中國白酒歷史知識08-23
與單戀相關的語錄05-27
感謝信的相關05-29
互相關愛作文05-01
相關的感謝信04-26
文化與道德相關的論文09-26
健康相關的標語口號03-08
關于互相關愛的作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