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交互式課件
“交互性課件(交互式課件),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經深刻影響了我們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什么是交互式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
什么是交互式課件?所謂交互式就是區別于看電影式的,是可以操作互動的。
簡單的比較,交互式是游戲,可進行操作非交互式是電影,只能看看而已。
特點及要求
程序框架要靈活
程序框架,就是整個課件的結構。
課件的框架結構,由若干個信息板塊構成。
無論你是采用樹狀結構、目錄結構,還是線性結構等。
做到框架靈活,就是要做到,每一個信息塊的入口,出口要靈活便捷,以及每個信息塊之間的跳轉、切換要方便,最終的效果就是每個信息的呈現,都具有隨機性。
這樣的一個設計就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暢游各個信息。
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中,學生通過努力探討其方法后,就要向大家匯報展示他們的方法及思維過程。
為了讓學生易懂,當時我們充分估計了學生的方法,有這樣一些:
、賏+a+b+b、②a×2+b×2、③(a+b)×2、④a×4-(a-b)×2
然后把這幾種方法的思維過程通過課件來演示。
當然了誰也無法預料學生的匯報先是哪一種,后是哪一種。
因此我就采用目錄框架,每種方法進入只需點中方號,在每種方法中,可以切換到另外任意一種方法。
做到了靈活地,隨機地呈現,就不怕學生匯報的順序了。
這樣做就能夠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
但是,我們估計的方法是有限的,學生探討的空間卻是相當大的,有可能他們所說的方法,我們根本就沒有準備,就無法繼續與學生溝通交流。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第二個就將談到這種情況。
內容更改要靈活
這里所談到的內容更改,并非是指在設計時的更改。
是課件設計完成發布后,在使用時也能夠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更改呈現的信息內容。
在開發時通常采用文本框交互,臨時地輸入新的信息并呈現出來。
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個例子接著說,設計時我再增加一個板塊“其他方法”,在這一板塊,就設計成文本交互的形式,當學生說出以上沒有的方法時,我就可以把學生說的這種方法通過文本交互輸入并呈現出來。
你看是不是完全能夠應付學生的各種情況。
有時候學生將要討論的內容,先前是根本無法說清楚的。
只要當學生真正進入情境,才會聽到他們提出一些什么樣的問題。
對于這種情形,先前是無法通過預料來設計的,那樣做無疑是讓你的課件更加機械呆板。
我們也只有采取在臨時的情境中加入內容。
如:在研究性學習《我與電視》這一課中(小學高段創新學習實驗教材,重慶版),有這樣一個環節,談論我與電視這個話題時,讓學生來質疑:“有關電視節目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聽到這樣的話題后,必然他們質疑的空間是相當大的,誰也無法先知先覺。
只有臨時地采用文本交互把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及時輸入并呈現。
供學生去探討,收集有關的資料。
更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比如圖形、聲音、視頻等,當然在這方面目前還有一些困難,如果要做到更改大量的信息,還得需要在技術上進一步的努力,但這絕對是一種思路。
增強操作性
在教學中,學生的操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這樣一句話,學生聽見了就忘了,看見了就記住了,做了就理解了。
可見組織學生參與操作實踐是尤為重要的。
如何讓我們設計的課件也能在這方面發揮它的功能呢?我的做法就是增強課件的操作性,讓課件也搭建一個學生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參與操作。
當然,課件畢竟它只有一只鼠標,一個鍵盤。
不可能提供多人操作的平臺。
除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每人一臺計算機進行教學,在后面我將提及。
如此情形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功能呢?在當你需要示范時,當你需要匯報時,它就可以用上了。
學習100以內的數,要讓學生建立十位,個位,百位以及數位的位置值“一、十、百”等概念,顯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計數上器進行撥數的操作練習。
我就做了一個計數器的課件,完全能象真正地實物一樣進行操作。
要演示表示方法,要檢查學生撥數情況,這個完全能幫我很好完成。
也就是說學具可以被課件代替。
還有可以利用課件再現現實生活的實踐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進行實際操作。
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就是一位小朋友有一張10元,二張5元,四張2元和五張1元的人民幣,現在要去商店購一個15元的文具盒,你會怎樣付錢,盡量不讓服務員找補。
課件設計時,我就把這些紙幣各有多少張全部呈現在屏幕上,當然除了做到擺放合理美觀外,主要還是讓每張人民幣都可以用鼠標進行拖動,也可以讓它回到原來的位置。
設計時就用Authorware的拖動交互這個元素來完成,當然其它很多軟件也能做到。
這樣設計的課件,學生完全可以像去買東西一樣隨意地進行付錢。
由此利用課件搭建一個情景實踐的平臺完全是可以的。
聲音、視頻的交互
聲音與視頻在課件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大多數的課件中都少不了它們,有了它們就讓課件在演示時音畫俱全,聲情并茂。
在課件中運用聲音與視頻,多數情況下是面向學生,單向地進行演示。
學生也只能是有什么聲音聽什么聲音,有什么畫面看什么畫面。
就成了所謂的“電灌”,把傳統的“灌輸”變個方式繼續著,這無疑是失敗的,也是與新課程和信息技術整合相違背的。
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在課件中引入聲音和視頻元素時,盡力在聲音與視頻上設計出交互的功能來。
比如我們常常說到的“暫停”、“循環”、“重復”和“跟讀”等。
要做到這些功能也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僅有這些功能也還不能充分地與學生進行雙向互動,還得進一步的思考。
一次英語教學課件的設計中,就要運用到一段視頻,這段視頻表達了在一個游戲情境中各種動物角色的英語對話,非常具有趣味。
上課的老師在設計的教學中,這段視頻成為上課的重點,整個教學環節圍繞著這段視頻而進行。
要用好它,就只有在課件中設計好它的交互。
為了有一個較好的交互功能,首先把畫面與聲音進行分離,然后畫面再進一步分離成幾段主要場景,聲音也進一步分離成背景音樂(可以重新錄制)與對話兩個成份。
設計時采用FLASH軟件進行合成,除各部分的畫面與聲音重新同步外,背景音樂與對話分別都可以靜音。
重要的是設計好腳本,讓各個部分能暫停,循環及各部分相互跳轉切換。
如此設計完成后,在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練習,跟讀,甚至是學生跟著背景音樂與畫面進行角色扮演。
為了讀準單詞,我們還在畫面上增加了字幕,這個元素也單獨設計為可以隨時顯示和取消顯示。
英語教師使用后覺得操作方便靈活,教學效果也很滿意。
這種設計雖然還不能完全自由選擇視頻素材,但對提供的這段視頻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較強的交互功能。
有時選擇的視頻素材還不能達到我們教學的要求,就必須得進行再加工,其中也有改造其交互功能的。
比如小學二級語文課《丹頂鶴》(蘇教版)的課件中,就有段介紹丹頂鶴體型與生活習性的視頻。
設計時先分割視頻,按介紹體型與介紹生活習性分成了幾段,學生可以全篇觀看,也可以選擇一部分觀看。
其中在介紹體型時著重介紹了它的紅丹。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嵌”這個詞的含義。
就把這個部分的介紹進行了再加工,把紅丹與鶴進行分離,讓學生單獨觀察紅丹,較好地理解“像一個紅色的翡翠”這句話。
然后讓紅丹又“嵌”回頭上,而這個過程就設計出嵌的動畫過程,從而理解“嵌”的意義。
最大的改造還在于加入的這個部分是交互的。
學生點中后才會演示,各個過程的演示也只有學生做出反應后才會進一步地進行。
聲音和視頻的交互功能,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課件的人性化。
但要做得更好,還需進一步的探討。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新的突破。
設計游戲性的課件
要是課件能設計成游戲的形式,那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
最大的好處還在于它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進行互動。
比如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過去的做法是呈現出試題卡片,讓學生進行計算,最多也就是對的給予點獎勵,錯的叫你繼續努力。
這樣的趣味畢竟是有限的。
我設計時,做成了打氣球的游戲,每個氣球上都有一個算式,而且不斷地飄動和換顏色,具有真實感。
當學生輸入的答案是正確的,槍里發出的子彈就會打中氣球,并記下分數,錯了,子彈就會打扁,并扣掉分數。
另外安算式的難易設計成了幾關,每關里面算式都是隨機出題。
就這樣設計成撞關的游戲,它最能調動學生的挑戰欲望,不斷地進行練習。
當然這樣設計最好是能針對學生個體進行練習,并要不斷地相互交流成績,促進學生不斷努力。
設計個性化課件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校園網在學校普及是不會太久。
學科教學將與信息技術有機的整合,到時學生和老師坐在電腦室上課那完全不會是空談。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給學生展示的課件,那將是學生自己操控,自主選擇演示信息,操作對象等。
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件時不得不從個性化方面去考慮。
個性化設計主要指設計的課件,要能面向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要充分地讓學生體現出自主性,最大程度上的與學生進行互動。
曾經在100以內數綜合口算練習時嘗試過,做法是,課件先按已學習的口算題目的類型來分板塊設計,再設計出一個綜合性板塊(如圖),在板塊里面都要作學生練習成績記錄。
同時在每個類型中可以跳轉到其他類型進行練習。
面向學生時,學生首先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想練習的類型,當在每個類型練習中成績不錯時會提醒你進行下一類型練習。
也可以直接進入綜合練習。
在綜合練習里面課件根據學生的練習成績,提醒學生轉到其他練習類型,加強那方面的練習。
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哪方面的練習,完全由學生來自主選擇。
在練習中,隨時反饋學生成績,并給出練習建議,很好地適應不同個性的學生。
雖然目前這方面的探索還受到硬件環境的限制,但不久的將來,計算機會象一支筆那樣進入我們的學習中,設計出面向個性化學生的課件,那將最大限度地體現課件的互動功能。
課件引入網絡
課件引入網絡,在此還不是指設計出網絡版的課件。
指的是在課件設計時,搭起一架受眾(傳媒中的概念,指信息的接受者)與網絡溝通的橋梁。
借助這個橋梁,進一步增強我們課件使用的交互性。
很多時候,課件設計者會引入網絡中的一些素材和資源信息。
但畢竟這個量是有限的。
更大的不足還在于這些資源的收集取舍,是設計者來完成的,然后就通過這個課件平臺傳遞給我們的學生受眾。
就沒能讓學生也參與信息的收集與處理,也就不會懂得如何去尋找和取舍信息。
這是不符合我們新課程的要求的,更沒達到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的。
如何讓學生參與進來,體現出一種互動呢?在課件中引入INTERNET。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位置與方向》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地圖上辨清 “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和表達事物的方位。
設計課件時就引入了北碚城區規劃圖,北碚區地圖,重慶市地圖(都有顯著的建筑示意)等這些網頁的地址。
教學時分組進行練習,每組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地址,打開相應的網頁(教學時網絡須連通),在這個地圖上進行認識方向和表達事物的方位。
美術鑒賞課中,我在課件上設計了這樣一個元素,置入了“網易的搜索引擎”。
這節課是在電腦室進行的,一人一機進行教學,鑒賞到教材上的一幅畫時,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搜索引擎”搜出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過程和意圖,也可以看看別人對這幅畫的評論。
讓課件與網絡進行溝通,無疑是向學生引入了更大的學習資源空間,也體現課件與學生的強大互動。
更是信息化教育的一個很好途徑。
拓展閱讀
常用開發軟件
為了達到較好效果,當然得好好考慮采用什么樣的開發軟件。大多數的軟件都能開發出交互性很強的課件,其中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和Flash在設計交互性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功能,交互性元素也頗為豐富。做起來不是很難的,不過這屬于開發技術問題,在此不再探討。只要具有這樣的思路,肯去嘗試,都能讓它們很好地為我所用。但我們在設計時還必須注意一個方面,那就是操作使用一定得簡單,便捷。特別是個性化的課件讓學生來操控,就得仔細考慮學生在操作方面的技能。不能讓學生無所適從,否則將完全抹殺我們設計制作課件的辛勞。
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課件設計成具有與學生很強的交互性,那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實現信息化教育的有效途徑。讓我們順著這個發展趨勢,不斷地探討,提出新的課件設計思路,設計理念。
【什么是交互式課件】相關文章:
手機做課件用什么軟件09-30
幼兒園課件有什么要求09-30
課件界面設計的原則是什么09-19
多媒體課件設計的原則是什么09-20
微商課件營銷培訓課件09-30
英語語法課件ppt課件09-30
尊嚴課件11-11
顏色課件09-30
課件的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