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論文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論文是小編為研究生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論文【1】
【摘要】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屬于教育技術學中的一個評價問題,而評價活動包含著極其復雜的人為因素,是一個復雜性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使用問題解決理論、復雜性系統理論作為指導,運用復雜評價方法:模糊德爾菲法、模糊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科學化地實現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并以實例進行了驗證。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位論文;復雜性系統理論;模糊數學方法
引言
碩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位論文的優選就及其重要,在整個教育技術評價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思想和方法,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指導作用,對研究生的論文寫作具有導向作用,同時對學位論文的評審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屬于教育技術學中的一個評價問題,而評價活動包含著極其復雜的人為因素,因為在評價過程中各自的認知水平、所處地位及自身需要的差異不同,且不同評價者往往會強調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也可能會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客體。
所以,這樣的評價活動就呈現出很大的隨機性、模糊性、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實質上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問題是一個復雜性非線性的評價問題,該問題用一般的簡單的線性方法是無法得出合理結果的,而應該使用復雜性評價方法來解決。
一 解決教育技術專業碩士論文優選問題的指導思想
1 問題解決理論
根據問題的結構組織,斯滕伯格把問題分為結構良好問題和結構不良問題。
結構良好的問題可以采用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也就是一般系統的方法論。
結構不良的問題與結構良好的問題相反,它們往往沒有規則和穩定性,是指那些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信息不明確,也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法和途徑的問題。
它的特征是在結構上具有不明確性,在解法規則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開放性。
依據此理論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問題就是一個結構不良的復雜性評價問題。
面對不良結構的復雜性評價問題,必須用復雜系統的方法論來解決。
2 復雜系統的方法論――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
錢學森曾針對開放的復雜系統提出的一種方法體系――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
綜合集成方法的實質是把專家體系、信息與知識體系以及計算機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人機結合體系,這個體系具有綜合優勢、整體優勢和智能優勢 [1] 。
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的精髓體現在“人機完美結合”,即把人的“經驗”、“心智”與計算機的高性能計算有機的結合起來[2]。
做到人腦加電腦,以人腦為主 。
將這一思想引入到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論文優選問題中,可以引導我們對于確定性的事件我們用電腦處理,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和正確率;而對于模糊性、隨機性和非線性的事件用人腦來處理,這樣兩者的綜合就可以各顯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從而有效、科學化解決問題。
二 以理論為指導建立評價體系
1 文獻調研法――確定指標體系
查閱大量有關教育技術專業碩士生培養文件、論文的評價、教育技術專業論文以及其他學科論文評價指標體系[3][4]等方面的內容,并綜合云南大學教育技術專業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初擬指標項:一級指標項6項,二級指標項16項。
2 模糊德爾菲法[5]――確定指標項
模糊德爾菲法是將模糊理論引入到德爾菲法中用于解決復雜(不良結構)問題的有效手段。
它的優點是省時,成本較低,只需一輪的問卷調查,且考慮了所有專家的意見以及調查過程中不可回避的模糊性,計算簡單,可處理多層次、多屬性和多方案的評價問題。
這里我們用模糊德爾菲方法來確定各個初擬指標項的取舍問題。
方法步驟如下:
(1) 對總目標建立起指標體系。
(2) 以專家問卷的方式,讓專家就上述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對目標的重要程度給出估計模糊權重值。
(3) 建立模糊三角函數。
其中,XAi為第i個專家對A指標所給定的模糊權重;LA為所有專家對A指標給定的模糊權重中的最小值;UA為所有專家對A指標給定模糊權重中的最大值;MA為所有專家對A指標給定模糊權重的幾何平均值;i為第i個專家;A為指標; 為指標A的模糊權重的向量。
如圖1把LA 、UA和MA依次視為A指標的模糊權重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可能值,模糊權重的隸屬函數為圖1所示,這使得模糊權重涵蓋很廣泛,而不只是一些特定的部分。
這樣就綜合考慮了所有專家的意見。
(4) 選擇評價準則。
利用上面所得的模糊三角函數,以MA為隸屬度來代表專家組對A指標的共識,以依項目研究者而給定的閾值S為限,我們可以篩選指標A。
當MA≥S,接收指標,當MA 依據上述步驟,用問卷以及訪談的形式征詢得到云南大學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學生對指標的意見,并綜合查閱的資料得出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的指標如表1。
(注:表里括號中的權重數據由下面的模糊層次分析法得出)
3 模糊層次分析法[6]――確定指標權重
大多數評價問題是復雜的、非結構化的,采用簡單的方法難以解決。
一般來說,人們習慣于將復雜問題進行多層次分解,然后逐個討論解決。
層次分析法(AHP)為復雜問題的評價提供了一種簡單易行的建模方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的、層次化的分析方法。
而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與層次分析法(AHP)相比,FAHP更具有優勢和實用性,因為FAHP較好地解決了層次分析法中判斷矩陣一致性難達到的問題。
模糊層次分析法步驟如下:
則層次單排序的各權重:
由此就可求出各層元素的權重值。
經過大量的文獻調研以及綜合云南大學教育技術專業教師以及學生意見,并結合上述方法得出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各指標的權重:如表1。
4 模糊綜合評判方法[7]
在實際工作中,對一個事物的評價常常涉及多個因素或多個指標,這時要求根據這多個因素對事物作出綜合評價。
模糊綜合評判決策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作出全面評價的一種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步驟如下:
(1) 確定與評估有關的各參數集:評價因素集U、評價等級集V和評估因素的權重系數集W,并確定評價分幾層進行。
(2) 建立評估因素與評估等級之間的模糊關系矩陣及相應的權重系數集。
(3) 用模糊綜合評估模型對各評估層次的模糊關系矩陣進行變換,即用公式 進行矩陣乘法運算,得出各層次的評估矩陣 ,對最終的評估矩陣H進行數據處理,又按照步驟(3)計算,直到算出一級指標
(4) 用一級指標的權重模糊向量 與 做合成,求出一級指標對應的模糊綜合評判 ,并對 做歸一化處理。
(5) 根據最大隸屬度法或轉化成相應等級分值,再進行綜合判斷。
三 分析驗證
1使用上面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收集到五位教師對某一篇畢業論文評分數據如表2。
2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得出最終的成績Z=[0.2762 0.2762 0.2762 0.1715] [90,80,65,50]=72.64。
于是得出結論:該論文綜合評價得分為72.64,在70分以上屬于良的等級。
3 信度與效度的檢驗。
(1) 信度檢驗,將表2中的數據做相應處理錄入到spss中,執行操作Analysis-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得到Cronbach α的數值為0.998,可見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較高。
(2)效度檢驗,在spss中執行Data Reduction-Factor,得到指標B1的貢獻率為30%,指標B2貢獻率為56.538%,兩者相加已遠遠超過60%,這說明累積貢獻率比較高,具有較好的效度。
四 總結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是一個復雜性評價問題,該評價體系以問題解決理論以及著名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為指導,使用模糊德爾菲法、模糊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從而科學化地實現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最后以一個實例分析驗證。
文中解決復雜性問題的思想做相應的改變與擴展可用于其他的復雜性問題評價和決策。
參考文獻
[1] 黃欣榮著.復雜性科學的方法論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178.
[2] 向陽,于長銳.復雜決策問題求解的定性與定量綜合集成方法[J]. 天津:管理科學學報,2001.02.
[3] 宋杰,孫慶祝.體育專業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探析[J].廣州:體育學刊,2006.9.
[4] 中國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通訊評議評價意見表[EB/OL].
[5] 林鐘堯.國際港埠船舶交通服務系統建置考量因素探討-以高雄港為例[D].臺灣: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8.
[6] 楊建軍編著.科學方法概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102.
[7] 何克抗,李克東編著.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94-399.
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的共詞聚類研究論文【2】
【摘要】利用《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2078篇教育技術學學位論文中的3853個關鍵詞為調研對象,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聚類分析,研究各高頻關鍵詞之間的內在關系,探索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熱點、變化趨勢等。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學位論文;共詞分析;聚類分析
一 數據來源
《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高質量、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本文選擇中國知網的《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免費題錄數據庫,于2009年5月6日,以“學科專業名稱”作為檢索途徑,輸入“教育技術學”作為檢索詞,學位年度從2004年到2008年,共檢索到2078篇學位論文。
對檢索結果用Excel、文本合并工具、ROST TFIDF(網頁及文本特征詞提取工具)進行數據統計,共得到3853個關鍵詞。
反復地進行人工校對,去除了對反應主題沒有積極意義的整合、對策、現狀、過程、影響、發展、啟示等,最后確定了3620個關鍵詞。
選擇詞頻數大于20的高頻關鍵詞共得到31個,如表1所示。
二 數據分析
1 構造共詞矩陣
對31個關鍵詞兩兩配對,統計他們在2074條文獻中共同出現的頻次,形成31×31的矩陣,如表2所示。
2 構造相異矩陣
為了消除頻次懸殊造成的影響,用Ochiia系數將共詞矩陣轉化成相關矩陣,即將共詞矩陣中的每個數字都除以與之相關的兩個詞總頻次開方的乘積,其計算公式為[1]:
對角線上的數據是某關鍵詞自身的相關程度,經上式計算均為1。
為方便處理數據,用“1”與全部矩陣相減,得到表示兩詞間相異程度的相異矩陣[2],如表3所示。
3 利用SPSS進行聚類分析
將表3所示相異矩陣導入SPSS進行層次聚類分析,選擇“組間平均鏈鎖(Between � group link �age)”,即個體與小類中每個個體距離的平均值[3]。
此種方法利用了個體與小類的所有距離的信息,克服了極端值造成的影響[4]。
得到的凝聚狀態表,如表4所示。
表4中,第一列表示聚類分析的第幾步;第二、三類表示本步聚類中哪兩個樣本或小類聚成一列;第四列是個體距離或小類距離;第五、六列表示本步聚類中參與聚類的是個體還是小類,0表示樣本,非零表示由第幾步聚類生成的小類參與本步聚類;第七列表示本步聚類的結果將在以下第幾步中用到[5]。
例如,第一步中,1號關鍵詞(信息技術)與29號關鍵詞(課程整合)聚成一類,它們的個體距離是0.932,這個小類將在第18步中用到。
同理可得其它聚類。
這個聚類可以從圖1所示樹狀圖中展現出來。
樹狀圖以躺倒樹的形式展示了聚類分析中的每一次類的合并情況。
SPSS自動將各類間的距離映射到0―25之間,并將凝聚過程近似地表現在圖上。
1號關鍵詞(信息技術)與29號關鍵詞(課程整合)距離最近,首先合成一類。
其次是5號關鍵詞(教學模式)和10號關鍵詞(建構主義),以此類推。
可見聚類過程與表4所示的凝聚狀態圖是一致的。
三 結論
結合高頻關鍵詞的共詞矩陣和上述聚類過程,我國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包括關鍵詞1、21、29、30。
主要是圍繞新課程改革目標,在課程學習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培養創新精神和鍛煉的實踐能力,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關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建構主義情境下的教學模式。
包括關鍵詞5、10。
建構主義是當代學習理論的革命,是信息化教學模式建構的關鍵理論基礎。
其中建構主義學習流派、理念、基本要素、教學隱喻等成為廣大碩士生研究的熱點。
但在發展建構主義的前提下也出現了很多對建構主義的反思。
(3)教師教育技能培訓、教師教育信息化。
包括關鍵詞4、23、19、8。
FD(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開發)是既免費師范生教育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備受碩士研究生關注的熱點。
涉及的內容有利用技術改善教師技能,培訓教師,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等,這對提高全國教師技能水平具有深遠意義。
(4)現代遠程教育。
包括關鍵詞9、15。
網絡環境下的遠程教育各加體現開放大學的開放性,確保學習型社會的終身教育的發展與普及。
主要包括遠程教育的理論研究、遠程教育的國內外對比研究、遠程教育學習支持服務研究、遠程教育學科建設研究、遠程教育質量保證研究等。
(5)基于網絡環境的研究性學習。
包括關鍵詞14、17。
關于網絡學習的研究,構建自適應學習系統、智能授導系統、教育語義網等網絡個性化學習是關注熱點。
特別是基于統一本體的語義網技術在自適應學習中的研究應用還在探索中,是教育技術以后關注的重大熱點。
(6)基于行動研究的知識管理的教學設計。
包括關鍵詞2、26、12、27。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革命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速率以幾何級數的形式增長,出現了“知識爆炸”現象。
可見知識管理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
知識管理已是教育技術關注的熱點,在進行研究過程中包括學習管理系統(LMS)、個人學習環境(PLE)、個人知識管理(PKM)等的研究。
(7)在學習環境中形成學習共同體。
包括關鍵詞18、31、7、11。
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更加便捷,促使了具有相同愛好學習者形成了學習共同體,構建更加復雜、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為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的網絡學習共同體也應運而生。
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圍繞網絡共同體的成員、工具、主題、資源、活動等必備要素以及網絡共同體的應用策略和實踐效果等。
(8)網絡教育。
包括關鍵詞3、13、16、22。
網絡課程是網絡教育的基本形式,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網絡課程的界面效果,學習路徑等都是網絡教育涉及的內容。
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但網絡教育又不局限于遠程教育而主要是依托網絡進行的教育。
為了實現網絡資源的更優質共享,降低相同資源的重復開發,關于網絡教育的標準研究在研究生碩士論文中很普遍。
(9)在教學策略中使用虛擬現實技術。
包括關鍵詞20、28、24。
虛擬現實技術主要是結合游戲的娛樂性進行網絡教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基于游戲的激勵機制、娛教等進行教學設計。
共詞聚類分析不同于普通的文獻計量方法,它是能定量反應出詞與詞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反應這些詞所代表的主題內容的結構[6]。
通過高頻關鍵詞反映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并且通過共詞聚類分析反映這些熱點內容的結構關系。
但是由于所選關鍵詞的多少造成的聚類結果有所不同,因此不排除有些出現頻次較低的關鍵詞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7]。
與此同時,盡管《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但收入具有一定得滯后性和片面性以及檢索的不可重復性,可能存在數據的漏檢或誤檢。
因此,我們的數據統計分析難免會出現差錯和缺漏。
但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對我國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論文的熱點分析,進一步了解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且將文獻計量學的共詞研究方法移植到教育技術學領域,豐富了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這將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參考文獻
[1] [3] [5] [6]李長玲,翟雪梅.我國情報學碩士學位論文的共詞聚類分析[J].情報科學,2008,(3):73-76.
[2]鄭華川,于曉歐,辛顏.利用共詞聚類分析探討抗原CD44研究現狀[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2,(2):1-3.
[4]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310-313.
[7]侯躍芳,崔雷.醫學信息存儲與檢索研究熱點的共詞聚類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館情報雜志,2004,(1):1-4.
【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優選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問題分析論文10-09
臨床醫學碩士學位論文評析論文10-08
ASP.NET技術下碩士學位論文盲審系統的開發論文10-08
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6-28
碩士學位論文評語通用04-07
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6-08
碩士學位論文致謝詞10-26
碩士學位論文引用格式10-26
多媒體教育技術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