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技術
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技術
【摘 要】電能計量、裝表接線和表計的倍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正確貫徹執行國家的電價制度、電費回收及計劃用電、節約用電的方針和政策。
如果出現計量不準、接線錯誤和倍率差錯等問題,都會造成供電或用電單位的經濟損失,同時給開展安全、合理、節約用電工作帶來困難。
本文根據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電能計量裝置狀態的檢查技術研究的背景與意義、電能計量裝置主要類型及狀態檢查技術的管理、對新裝電能計量裝置的無電檢查及電能計量裝置二次回路的檢查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
前言
只有憑借安全可靠的電能計量數據,才能實現發電與供電、出售電與購買電之間的最小差值,這也是保證我們電力企業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經濟的運行的基礎和前提。
而我們今天所要電能計量裝置相關的技術就是保證我們電力營銷人員對電能數值計量準確的重要和有效途徑之一。
而且在當今時代發展背景下,國家對電力企業的電能計量裝置的技術也非常重視,所以,如何提高電能計量裝置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為廣大人民廣泛關注的話題之一。
所以,為保證廠網雙方電能結算的公正公平,本文對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技術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分析。
1.電能計量裝置狀態的檢查技術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從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來看,電力工業體制的改革已經得到進一步的深化,統一的、開放的、競爭的、有序的市場已經形成并得到不斷完善。
所以在電力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電力企業的主要業務也在不斷擴大范圍,變更用電、電費、電價、供用電合同、電能計量、用電檢查與營業稽查等幾個方面的主要工作,所以,這就使得我們電力營銷人員的擔子變得越來越重。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國的電力用戶在近幾年來急速增長,所以,我們電力營銷面臨的雙重的壓力,即第一個就是要給我們的用戶提供一個優質高效的服務,第二個就是要保證和維護電力市場的秩序。
所以,我們電力營銷人員要想做好以上兩個方面的工作,就必須憑借可靠精確的鍵能計量裝置來確定精確的計量數據。
那么如何才能保證電能計量裝置正常運行?如何保證電能計量數據的準確性呢?具對多年電力營銷人員的工作經驗總結,電能計量數據的準確性主要依靠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提高電能計量裝置狀態的檢查技術,第二就是用電檢查。
2.電能計量裝置主要類型及狀態檢查技術的管理
我們通常能夠應用的類型有計量用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電能計量表,電壓、電流因素表、電流互感儀器等。
其次,就是該技術的管理。
改技術的管理我們通常把它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就是電能計量裝置投運前管理工作,第二就是電能計量裝置投運后的管理工作。
我們電力營銷人員要想做好以上幾個工作,可以草擬相關技術條件、進行相關算法研究、設計硬件系統、軟件框圖,為推出集成化、數字化、與時具進的計量裝置狀態檢查儀打下基礎。
該課題研究成果,將有益于減輕用電檢查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用電檢查工作的效率、推動用電檢查工作的現代化進程。
3.對新裝電能計量裝置的無電檢查
3.1 檢查內容
(l)核查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裝置是否牢固、安全距離是召彩毛夠,各處觸頭是否旋緊,接觸面是否緊密。
(2)核對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一、二次線是否正確,是否與標準圖樣符合。
(3)核查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側、外殼等有否接地。
(4)核對電能表接線是否正確,樁頭螺絲是否旋緊(用手拉一拉),線頭是否有碰殼現象。
(5)核對已記錄的有功、無功、最大需量表倍率、起始讀數是否有抄錯。
(6)互感器一、二次線樁頭是否旋緊,應用絕緣布包好,以防觸碰松動造成危險。
(7)核查接線盒內樁頭螺絲是否旋緊,有否滑牙,短路小片是否并緊,連接是否可靠。
(8)核查電壓熔絲插頭是否松動,玻璃熔絲兩端彈簧銅皮夾頭的彈性及接觸面是否元好。
(10) 核查所有封印是否完好,是否有遺漏,核查是否有工具、物件等遺留在設備里。
(11)核對二次回路導通情況及端子標志是否一致,具體核對方法如下:從互感器二次端子到端子箱再到電能表接線盒之間的連線端子上,都應有專門的標志。
二次回路導線不但要連接正確,而且每根導線之間應有良好的絕緣。
所有導線對地也應有良好的絕緣。
導線間和導線對地的絕緣電阻,可用500V或1000V的兆歐表來測定,絕緣電阻值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3.2 停電檢查的作用
以上方法都是在不帶電情況下進行的,故稱作停電檢查。
對于運行中電能表,當帶電檢查無法判斷接線是否正確或需進一步核實帶電檢查的結果時,有時也需要停電檢查。
對于單相電能表或直接接人式三相電能表,其接線較簡單,差錯也少。
若接線有錯誤也較容易發現和改正。
至于高壓大用戶經互感器接入的三相三線電能表,則比較容易發生接線錯誤,有時還不易判斷,所以研究三相三線電能表的接線具有代表意義。
總之,停電檢查,只要檢查認真、細致、按標準接線圖紙逐項核對,是一種可靠的檢查方法。
一般在新裝或更換互感器后,在送電投入運行前,認真進行停電檢查是可以防止錯誤接線的。
4.對新裝電能計量裝置的帶電檢查
4.1 注意事項
相位伏安法是檢查電能計量接線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檢查接線應遵循《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安全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要求。
開始檢查前,應先擬定工作流程,然后按步驟逐一進行,操作時小心謹慎,盡量做到萬無一失。
檢查接線前應明確負載情況:感性或容性,是否對稱,功率因數的范圍;測量過程中負載電流、電壓應基本穩定。
4.2 方法步驟
4.2.1測量線電壓,并判斷電壓回路故障
選好相位伏安表的電壓量程,分別測量3個線電壓 ,正常時它們相等約為100v,否則說明電壓回路存在故障。
電壓回路故障一般有:a.若某相電壓值接近 173V,說明有一只電壓互感器二次線圈極性接反,這種故障只能停電后檢查確認并更正;b.若3個線電壓相差較大,且明顯小于100V,說明電壓回路一次側或二次側存在斷線或接觸不良;c.三相電壓互感器極性均接反。
電壓回路故障的原因:a.電壓回路熔斷器熔斷;b.電壓互感器二次接線端鈕、接線盒或接線端子排以及電能表表尾接線端鈕未緊固或松動;c.二次導線損傷或芯線斷裂;d.電能表電壓線圈斷線。
4.2.2測量各相電流,并判斷電流回路故障
用鉗形電流表測量由電流互感器引至電能表接線盒3根導線的電流值,正常時,3個電流值近似相等,否則可能是電流回路故障。
電流回路故障一般有:a.若兩相電流數值相等,相位互差180°,可能是電流公共線斷線;b.三相電流互感器極性全部接反;c.三相電流值差別較大甚至有接近零的一相,說明可能有斷線或短路故障;d.當某個線電流是其他的1.73倍,說明有一只電流互感器一次或二次極性接反。
電流回路故障的原因:a.電流互感器極性接反或電能表電流進、出線接反;b.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斷線,此類故障應區別是二次開路還是二次電流公用線斷線;c.電流與電壓相別不對應。
4.2.3測量電壓與電流的相位關系
通過前面的測量,檢查出電能計量裝置中電壓、電流回路是否存在故障,進而確定接入電能表的三相電壓的順序,即確定了功率P的計量元件的電壓。
依據相量圖,通過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關系來確定計量元件的電流。
5.電能計量裝置二次回路的檢查
自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二次端子至電能表表尾的接線回路,稱做電能計量裝置的二次回路。
對計量裝置二次回路的檢查主要按以下要求進行:(l)供電或計費用的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應為0.5級或高于0.5級。
(2)二次電壓回路及二次電流回路的總負載不應超出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所規定的準確度等級時的額定負載值。
(3)互感器二次準確度等級為0.5級側接入電能表后,不應再接入其他儀表及繼電器。
對于考核供電量的非計費計量裝置,可接入指示儀表,但不準接入繼電器。
(4)二次回路的電壓線和電流線應用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分開,并有明顯的標志。
電壓回路應使用截面不小于1.5mm?耐的導線。
電流回路應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導線。
(5)二次回路應當用1000v電壓進行絕緣耐壓試驗(允許采用2500v的兆歐表進行絕緣耐壓試驗)。
(6)電能計量二次回路應用專用二次接線盒進行過渡連接,在二次回路工作時(更換表計、實際負荷下校驗電能表的誤差、進行二次接線的檢查等),應將接線盒可靠接地,并將電流互感器二次短路,電壓互感器二次開路。
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一次帶電的電流互感器二次開路。
一次帶電的電壓互感器二次短路。
(7)運行中的電能計量設備應接地部分為:a.電流互感器二次“一”極的端子。
b.電壓互感器V/V,或Y/Y接線二次測V相端子和中陛線端子。
c.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的金屬外殼。
d.裝設電能表的金屬盤面。
6.結語
綜上所述,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技術在當今電力工業發展、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裝表接電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思想,要掌握技術、精通業務,熟悉有關的規程制度,保證計量裝置的接線正確、整齊美觀、準確無誤地計收電費,只有對該技術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為電力營銷人員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精確的數據。
反過來說我們電力營銷人員只有憑借安全可靠的電能計量數據,才能實現發電與供電、出售電與購買電之間的最小差值,才能保證我們電力企業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經濟的運行,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辛紅軍.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J].科學發展,2010.03.
[2]張銀麗,楊陸軍.電能計量裝置安裝接線規則[J].電力企業的發展,2010.06.
【電能計量裝置狀態檢查技術】相關文章:
電能計量裝置故障管理10-26
電力企業電能計量裝置管理分析論文10-12
關口計量裝置誤差的分析與改進論文10-08
電能計量個人工作總結多篇04-07
電力營銷中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應用分析10-05
智能電能表信息安全防護技術論文10-09
電能的輸送教案10-07
計量專業技術工作總結09-04
計量與測試技術研究個人自我介紹10-07
計量測試專業技術工作自我總結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