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筆日記 : 電廠安全學習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習日記隨筆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并且記錄在日記里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日記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日記隨筆1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于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于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著新鮮芳香、體現著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于啟發自覺,在于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學習日記隨筆2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及業務能力等方面受益頗多。我深切地認識到,為了更好的勝任新世紀的教育教學工作,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不斷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而現代教育觀念的樹立,正是教師的立教之本。
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四變”,
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為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與者轉變成引路者,從講壇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習發生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臺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為終身學習的首當其沖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從前倡導的換位思考、思維平等、理解學生等觀念,在今天自然地成為教師的行為。
二是,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群,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臺,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從昨天的復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三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課堂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殿堂,這是現在教師們追求的一個境界,即使一個細節也不放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達:可以用詞語描述;可以用動作表演;可以用實物演示等等。這種教學設計,拓展了孩子的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四是,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于信息技術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為眾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學習日記隨筆3
3月5日,是學習雷鋒日。
記的在部隊的這一天,我和戰友們就到桂平市參加學習雷鋒活動。
我義務為群眾理發。
當時我用的是手動理發工具,盡管來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和兒童,但一個上午下來,我的手累得抽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太太。
她六十多歲,短發,說短發也不是,很長很凌亂。
開始她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主要是對我的理發技術不放心。
我細心的給老人理發,按著老人說的理了個運動短發,我知道像這個年紀的老人,頭型簡單就好,好打理。
理完了,我把鏡子交給老人,她看看鏡子里的自己,滿意的直點頭,嘴里不停地說:"很好很好。"
聽到老人的夸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第一次感受到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
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五日,我如約而至。
之前的那個老太太又來了。
老太太認出了我,我也認出了她,我們彼此寒暄幾句,我拿出理發工具,開始給她理發。
看的出,老太太的頭發有很長時間沒理了,老太太好不掩飾地說:"就是等這一天,等你給我理發。"
我由衷感謝這位老人,她這么信任我。其實老人不是為了省錢才來這里理發,她說她很享受這種氣氛。
在聊天中,我知道老人是一個空巢老人,六十五歲了,孩子都在外地工作。
"怎么不去孩子那里?"我問。
"自己身體還行,能照顧好自己,就不給孩子添麻煩了,畢竟他們很忙,等實在不行了再說吧。"
估計,普天下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愿意麻煩孩子。
一會兒功夫,給老人理完了。
臨走,老人說:"明年我還來。"
"好呀,不見不散。"
就為了這個約定,我堅持了好多年參加"學習雷鋒日活動",在活動中,我體驗到一種助人為樂的快樂——一種被需要的快樂!
后來,我轉業了。
20xx年的'學習雷鋒日,我沒能參加,后來聽戰友說,那位老太太沒能見到我,可失望了。
聽了戰友的話,我心里不是滋味,挺愧疚的,好像我欠老人一個"債",這個"債"再也無法還清。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耿耿于懷。
學習雷鋒,關鍵在于平時的日積月累,靠點點滴滴的養成,學習雷鋒不是搞一陣風,刮過去就完了,那不叫學雷鋒,那充其量就是做做樣子,搞形式主義。
這個時代,太需要雷鋒精神,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雷鋒精神的渴求越深,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學習雷鋒活動中來。
偉大的時代,呼喚雷鋒精神的回歸!
【學習日記隨筆】相關文章:
隨筆日記 : 電廠安全學習10-06
學習隨筆作文07-28
英語學習隨筆08-08
培訓學習隨筆06-27
(精選)關于學習的隨筆08-18
關于學習的隨筆09-07
學習感想隨筆06-05
學習的樂趣隨筆10-08
學習生活隨筆09-26
學生學習隨筆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