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1
有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驚奇地發現草地上有許多枯樹枝,便紛紛停下腳步玩了起來。他們有的把樹枝插在泥土里,有的把樹枝折成一根根小棒,有的干脆把樹枝當成花束送給我……看著孩子們對樹枝這么感興趣,我便帶他們去草地旁的小山坡撿更多的樹枝。
在撿樹枝的時候,孩子們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樹枝為什么會斷呢?”“我知道,冬天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小樹枝舍不得小樹葉,就陪著他一起落了下來。”“快看,我撿了這么多,待會兒插在泥土里會變成一棵棵小樹。”……孩子們把撿到的樹枝帶回了活動室。這些樹枝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有的把樹枝折成小棒做起了排序游戲;有的用綠色卡紙剪成樹葉裝飾樹枝;有的在樹枝上掛上自己做的賀卡,變成了許愿樹;有的用縐紋紙把樹枝裝飾成漂亮的花枝……瞧!瑤瑤畫了許多蘋果貼在枝丫上,一根干枯的樹枝馬上變成了一棵果樹。杰杰、佳佳、思思用長短不一的樹枝拼成了三角形、長方形、桌子、椅子、電視機等……于是,我進一步順應幼兒的興趣,充分利用他們喜歡的樹枝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然物的美。如在數學活動“5以內的口編應用題”中,我利用樹枝和孩子們一起創編應用題;在科學活動“四季的變化”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樹枝從春天到冬天的變化過程;在美術活動“冬天多么美”中,我請孩子們把樹枝粘貼在畫紙上進行創作……
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只要我們深入研讀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時刻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支持、提升幼兒的游戲,就能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促進幼兒的發展。
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2
藝術是幼兒感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認識的另一種語言。是幼兒的一種精神成長性需要的滿足。
這星期班里在美工區投放了很多開放性的材料,看著孩子們都玩的非常開心。早晨來的時候,有好多孩子在玩點彩畫,她們再自己找顏色看著什么好看就一直往上點。當超坐在那專心致志的`點蝴蝶時,婷過來找他說一起去娃娃家里玩,我當時的想法是這蝴蝶點到一半了超走了太可惜了。因為他們倆一直以來是最好的朋友。我就感覺他肯定會跟婷去娃娃家玩。出乎意料的是超竟然拒絕了婷,超說她要在這把這個漂亮的蝴蝶完成。我就在那一直看,超全神貫注的投入其中,旁邊小朋友的打鬧聲也沒有影響著他。或許就是因為超對這些材料感興趣了,他才沒有跟婷離開座位,在幼兒眼里,只要是她們覺得新鮮的感興趣的就會一直在哪玩或者自己動手做,就是因為這樣,這些東西才充滿了自身所有的魅力。
學前教育的孩子,再有合適環境的鼓勵下,都是極富于創造性的。在我們眼里看起來可笑又可愛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就是帶有她們大膽的想象和創造力,具有她們的情感色彩。她們會得到很大的滿足感。
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3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但是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正確的地方,充分利用孩子的求知探索精神,讓孩子增強學習的欲望呢?在科學活動《好玩的蛋寶寶》中,我們讓幼兒每個人帶一個蛋寶寶來,觀察、比較自己的蛋寶寶和別人的不同,并當媽媽照顧寶寶一整天,看誰能一天里保護好自己的寶寶。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我感受到幼兒個體之間在探索方面的不同興趣,以及幼兒在求知面前的欲望,感受頗深。
一、把握當前幼兒的科學經驗
大多數小班孩子都在生活中接觸過蛋,比如雞蛋、鴨蛋和鵪鶉蛋等,也吃過各種蛋制品,尤其喜愛吃蛋糕、蛋餅等;但是缺少對各種常見明顯特征的觀察與比較,也不太了解蛋在煮熟后的變化,需要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與體驗。
二、抓住活動中每一個環節
小班下學期的孩子,隨著對周圍生活逐漸熟悉,總是喜歡不停的看、聽、摸等,積極地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本次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在充分調動孩子的`感知。第一環節:通過觸摸猜猜口袋里的蛋寶寶,并在和蛋寶寶親密接觸中比較各種蛋的不同;第二環節:在觀看錄象過程中,感受雞蛋煮熟后的趣味變化;第三環節:通過觀看PPT的手段,刺激孩子了解常見蛋類食品。
三、定位探索興趣與核心價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動利用生活中三種常見的蛋,通過交流談論幾種蛋的外形特征、觀察發現蛋在燒煮前后的趣味變化等環節,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觀察、比較、探究興趣為主,明確本次活動的核心價值。
四、注重多元化的感知方式
在活動能夠考慮到全體幼兒的感受,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創設多元的感知方式,使孩子沉浸在一種“探究”“想象”的氛圍中。第一環節時引導幼兒通過觸摸蛋寶寶、和同伴的觀察比較中感知不同蛋寶寶的大小、顏色、花紋等,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激發幼兒的幼兒探索的欲望。第二環節則是活動的一個高潮,尤其是當一位幼兒將蛋寶寶打開卻沒有看到蛋清時,孩子們都發出了驚嘆,老師則抓住幼兒急于知道原因的心理,順理成章的將視頻導入,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視頻的內容吸引住了。第三環節是對前三過熱環節的補充,孩子們都知道蛋寶寶有營養,多吃蛋身體好,那么蛋寶寶可以變成哪些好吃的菜呢?一個小小的懸念,通過PPT的手段給孩子一些感性的認識。
對本次活動的后續思考:
1、積極靈活的師幼互動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索興趣
在師幼交流中出現了教師回應教師的回應存在泛談、太過著急接過孩子的話題。如有的孩子說出了答案以后,教師需要進一步提煉小結,使其他孩子都明白。同時,教師在活動中情緒要張弛有度,教師的語言、動作,不是一層不變的,是要隨著活動的開展而變化的,當孩子有一個特別精彩的回答時,教師應該用特別的肢體或者語言來表示,使孩子感覺自己的成功。
2、合理的時間把控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
本次活動在時間把控上稍顯不足,特別是在第一環節中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在剛開始活動時,孩子們不夠大大積極,教師在環節的處理上稍顯拖沓,使活動不夠緊湊。以至于活動過程中幼兒出現蛋不小心掉到地上、與旁邊小朋友講話類似的不專注情況。
3、適時增加挑戰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
本次活動中在環節中有多次可供幼兒挑戰的內容,如讓孩子送蛋寶寶回家過程中分辨雞媽媽、鴨媽媽與鵪鶉媽媽。在猜猜蛋寶寶中有什么的時候,設疑生雞蛋與熟雞蛋打開后的狀態,引起孩子的探索興趣。因此在活動中適時增加挑戰也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
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4
玩沙活動每個孩子都喜歡,又到了玩沙的時間了,孩子們象歡樂的小鳥一樣“飛”到了沙地,一個個很快找到了自己玩的地方,饒有興趣地玩起沙子來。
不知不覺,玩沙的時間結束了,我對孩子們說:“寶貝們把玩具收起來,我們該回活動室洗手了。”我連喊了三聲,孩子們都整理好了玩沙工具,只有樂樂沒有整理,還在那邊玩。我喊了一聲樂樂!樂樂說:“我還不想回去呢,再玩一分鐘好嗎?”是啊,孩子們正玩在興頭上,當然不愿意回教室了。但是,我也應該給孩子一個時間觀念啊。于是,我說:“那好吧!再玩一分鐘好了!”“好!”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生活中,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難免會碰到孩子們愛玩,不肯收玩具的情況,我們對待這一問題,要動腦筋,既要顧及孩子的興趣,又要使孩子遵守一定的約定,“再玩一分鐘”類似這樣的提示與約定,會引導孩子們在歡快的.心情中自然接受,不至于傷害孩子的興趣和波及孩子的愉快情緒。
【孩子的興趣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給孩子愛心08-04
孩子是鏡子教育隨筆09-28
教育隨筆-尊重孩子08-17
教育隨筆-走近孩子10-22
教育調皮孩子隨筆10-09
教育隨筆:理解孩子10-10
貼心孩子教育隨筆11-03
教育隨筆-給孩子更多自由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