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隨筆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隨筆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隨筆作文 篇1
周五,布置了日記一篇,要求學生寫《我真 》,要求真人真事,寫出真情實感。一學生寫了《我真倒霉》,主要內容是周五放學路上自己踩進水坑的事,寫得趣味橫生。批改后,我在班級里朗讀了這篇日記,并表揚了他。誰知,另一學生舉手發(fā)言道:這件事情是假的,周五我和他一起回家的,他根本沒有踩進水坑里。此言一出,全班嘩然。我問他為什么寫一件虛構的事情,他說:“我實在想不出寫什么,前幾天看見別人踩進了水坑,覺得很搞笑,可以寫進日記里,就拿來寫了。”
反觀學生的作文,發(fā)現小學生作文仍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覺得無話可寫,文章內容空洞;二是作文語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沒有真情實感,套話、假話、空話、大話不少;三是作文無個性,不真實,缺乏個人獨特的體驗。四是寫作中體現出學生知識面狹窄,信息閉塞。尤其是作文缺少“真”——即說真話,抒真情。長此以往,孩子們也會慢慢失去他們做人的“本真”。在日記中,這些現象也存在,有些學生覺得在這一天之中沒什么事情發(fā)生,沒什么值得寫的事情,就去寫一些純屬虛構的事情。
記得我第一次引導他們寫日記時,就引用了張化萬老師的一句話:“日記什么都可以寫,包括吃喝玩樂,花草蟲魚,甚至是爸爸媽媽吵架,小伙伴打鬧等等,統統可以寫,前提是必須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可現在,每一次習作中,鮮少有真實的取材。不得不讓我對自己的日記(作文)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進行梳理和反思。
⒈正確引導學生認清教材中的虛構現象
仔細研讀我們的教材,會發(fā)現好多篇目都是名家名篇,是經典范文,這些都是文學作品,多多少少帶有點虛構。例如人教版第七冊《麻雀》一文,寫“老麻雀為了救小麻雀,毅然落在強大的獵狗面前,準備與其搏擊”這樣一個故事,文章的描寫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嗎?很值得懷疑。不過,即使沒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無中生有”,符合藝術真實的原則。可在日記作文中就不能這樣了,甚至連捕風捉影都不行,必須老老實實。在習作教學中,這一點我們應該強調到位。
⒉要遵循不同習作教學的規(guī)則
張化萬老師曾說:“作文可以分為日記作文與想象作文,這兩類作文有不同的習作規(guī)則,就好像不同的球類活動規(guī)則不一樣,我們不能把排球的扣球規(guī)則用到足球中去,虛構應當回到必須虛構的想象作文中去。”我們可以坦然地告訴學生,假如在寫日記作文時,你真的找不到內容,認為需要虛構一次,那么也要在開頭或結尾處注明“本故事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做實質上是讓學生自己對謊言進行監(jiān)督,長大以后,他們去做“虛報的產量,夸張的頌揚,偽造的履歷”的可能性就會小些,無形中形成了本真的人性。
⒊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悟生活,豐富習作內容
我們要引導學生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真實記錄。
⒋要改變我們目前的'一些習作評價標準
真實的作文是平淡的,沒有曲折起伏的美,很難得到高分。習作到底是為了什么?為了得到高分,為了能發(fā)表,學生只能突破真實,尋求捷徑“虛構假造”。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改變已有的教學評價觀。只要學生能真實地記錄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做過的事,即使是平淡的,我們也可以給他高分,以此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千萬不要把“培養(yǎng)未來作家”作為我們的終極目標。
小學隨筆作文 篇2
一、搭建課堂直接生活材料庫,讓兒童現場實踐“開源引流”
兒童作文原來就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只是學生不知道這就是作文的“溪水”,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去開源引流,做到常“引”常“新”,這才能讓學生對身邊的生活有一雙觀察的“火眼金睛”。觀察,教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缺陷,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仔細觀察、捕捉生活素材、及時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兒童積累素材的能力。
一次班隊課上進行快樂閱讀比賽,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到了展示成果的時候了,從“鼓勵獎”到“優(yōu)秀獎”再到大家都期待的“智多星獎”。當我每一次報出獲獎名單時,都有孩子發(fā)出“哇、哇……”的叫聲,當報到“智多星獎”時,班級里不約而同地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于是我當機立斷馬上進行作文訓練:“你們那么喜歡智多星獎,現在我們在課堂上仔細地看看你的同學,你覺得平時同學的表現那些人才可以稱得上是‘智多星’呢?”教室里一陣靜默,不一會兒,有孩子在下面竊竊私語了,我看許多孩子已經捕捉到了素材,就趁熱打鐵:“把你想到的都大膽告訴我們吧,但在你說的時候還要告訴我們在你心目中這個智多星的外貌特點,利用幾分鐘好好觀察,看誰稱得上是觀察的‘智多星’”?于是幾分鐘后——
生1:我們班的智多星可多了,諸迪洋、謝思怡、趙冰瑩、鐘敏宜……但是最聰明、最勤奮、助人為樂的就要數鐘敏宜了。
她長著一頭短發(fā),紅紅的小臉蛋可愛極了,還有那閃閃發(fā)光的眼睛,特別引人注目。
生2:在班里我有一個好伙伴,她叫徐雨婷,是班里出了名的智多星。
她胖嘟嘟的身子,黑黑的皮膚,經常梳著長辮子,一雙大眼睛好像兩顆黑黑的寶石。鼻梁挺挺的,她那愛說話的小小嘴巴里有兩顆可愛的大門牙,只要一笑起來就先露出兩個小酒窩,可惹人喜愛了!
生3:班里的.智多星我覺得就是許亦雯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叫她許許。
她是個既可愛又聰明,很惹人喜歡的女孩子,她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櫻桃般的小嘴,瘦瘦高高的身體,每天都梳著小辮子。她做起事來可認真啦——
……
看來,課堂的寫作生活非常重要,經過老師適時的引導,能讓學生在課堂上 “動”起來,不僅從生活的源頭引來了溪水,而且明白了怎么去開源引流,敏捷地捕捉寫作素材。
二、開發(fā)課余生活多彩材料庫,讓兒童拓展“開源引流”
除了在課堂中挖掘源頭外,還可以讓兒童在豐富的課余生活中,擴大視野,開挖習作的源泉。
教師可以就平時課余生活中孩子們最多接觸到、最容易引起感知的素材入手,多在日常教學中找機會讀話引導。
學期始,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句話日記”的作業(yè),讓學生將每天的課余生活用一句話的形式記錄下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下當時的心得體會。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讓孩子們以《課余生活小故事》為題寫下自己記憶最深的一些課余花絮。
如一位學生寫了《讓座》:
記得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乘5路公交車回家。我一上車就找到了一個位子坐了下來,沒多久看到一位阿姨抱個小寶寶也上車了,可是周圍已經沒位子了,我連忙說:“阿姨,您坐。”阿姨說:“謝謝。”我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時我發(fā)現好多目光投向我,人們說:“現在很少看到小孩子給大人讓座了,這真是個好孩子。”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可又挺不好意思,為什么大人會說現在很少看到孩子讓座了呢?
有一個孩子寫的是《輪滑樂》:
我有很多課余生活,有游泳、書法、輪滑……我最愛的是輪滑。
我是從今年過年的時候開始學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會走路,就像老太太那樣,搖搖晃晃的,有時還會摔跤。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會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滑得很快又不會摔跤。
有一次,我穿著輪滑鞋到了樓下,看到我的小伙伴們正在速滑,他們滑得真好,就像一群小鳥,我羨慕極了,于是我也學了起來,滑到一半,我看見一塊小石頭,我來不及剎住,結果拌了個四腳朝天,引得他們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來,可我沒有放棄,幾次下來,我忽然發(fā)現自己會滑了,真開心啊!自從學會了輪滑,一有空我就到樓下“飛”一會兒。現在的我還是姐姐的輪滑小老師,等她學會了,我倆可以進行比賽了。
三、季節(jié)轉變的大自然,讓兒童快樂感受“開源引流”
一年四季,自然循環(huán),每個季節(jié)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無疑是我啟發(fā)學生開源引流的好材料,所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我都會帶上學生去野外搞搞小隊活動,同時在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后,再讓他們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使他們懂得怎樣仔細觀察、捕捉素材、認真思考、生動表達,從而提高兒童的習作能力。
如一位學生去農莊秋游后寫下了《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一群群大雁飛上天空,“嘎、嘎”……,是告別秋天的話語。
聽聽,秋的聲音,小鳥扇扇翅膀,“嘰,嘰”地叫,是找到了食物,打算喂小鳥了。
聽聽,一陣陣香味飄過田野,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歡聲笑語,是來農莊的游客,忙著采摘。
聽聽,一只只螞蟻在搬糧食,“嘿喲,嘿喲”,為積蓄冬天的食糧而辛苦。
聽聽,秋的聲音,樹枝搖來晃去,“唰唰”,“唰唰”,這是落葉和樹枝的告別。
《過中秋節(jié)》是另一位學生寫的:
九月十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中秋節(jié)。今年中秋節(jié)跟往年不一樣,因為受臺風影響晚上都沒有見到月亮。可是每戶人家還是都沒忘記請月亮婆婆。
吃過晚飯外婆開始請月亮婆婆了。她把準備好的四盤水果、一盒月餅拿到陽臺上請月亮婆婆出來。可是我們等了好長時間月亮婆婆也沒來,我自言自語地說:“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月亮才出來呀?”話音剛落就下起雨來了,我們只有帶著一點點不開心進屋了。
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讓兒童從小直面世界“開源引流”
“人是社會的動物”,兒童當然也一樣。我們能不能從小就引導孩子去面對現實的社會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感悟和真切的體驗,這對他們如何去擁抱生活、積極地參與生活、學會做生活的主人,關系十分重大。所以,為學生習作的開源引流,不可忘記這是重要的一塊。
有現代媒體的傳播,兒童的社會生活是十分開闊的。為此,我總是努力地在啟發(fā)學生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大事、小事。孩子們由于審視角度的不同,尋找的素材也會有不同的角度,常出新意——
這是一位學生20xx年寫的《國慶觀閱兵儀式真棒》:
光陰似箭,日歷也穿上了“國慶裝”。今天——10 月1 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盛大的節(jié)日,是我們偉大祖國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喜慶的好日子!
這時,天安門已是人山人海,樂聲陣陣!一萬多名學生持著紅色的、黃色的鮮花,組成四個大字“祖國萬歲”。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解放軍叔叔的閱兵儀式!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在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咚”多么有勁,多么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爸爸說:“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媽媽說:“這也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報聲,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腳步聲!
我說:“長大以后我要當女兵,一定也要參加閱兵式!”
有一個孩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人們畫許多牢固的房子,讓他們住得安心。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畫許多錢給那些受災的人們,讓他們能買東西。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孤兒畫許多爸爸媽媽,讓他們擁有爸爸媽媽的溫暖。
……
小學隨筆作文 篇3
時光就像流水一樣,匆匆而過,轉眼間,我已經上六年級了,成為一名畢業(yè)班的學生了。初上六年級,每天的日子都過得忙碌而充實,我的心情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涌上心頭。
先來說說開心的事吧!上了六年級,我分到了一個新的班級,遇到了三位盡職的好老師。課堂上,她們傾囊相授,教會我們許多知識;課后,她們還擠出時間為我們補課,講解難題。我還結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學習上,我們你追我趕,共同進步;課余,我們一起談天說地,快樂玩耍。我真幸運遇到了這些良師益友,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初上六年級,除了歡樂,也伴隨著許多憂愁。爸爸媽媽老師們都對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親戚朋友一見到我就說:“小涵,你成績這么棒,考上重點中學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呀!”聽了這些話,我真是壓力山大啊!因為,上了六年級,我的'數學和英語成績還不錯,可是語文成績就像滑滑梯似的——一落千丈,幾次考試都是七八十分,而在五年級,我的語文成績可都是九十分以上的啊。看著試卷上刺眼的紅叉叉,我心如刀割,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原來,我的課外知識真是太薄弱了,試卷上那些五花八門的課外知識我都一竅不通。其次,我的作文能力也有待提高。接下來的日子我一定要對癥下藥,多閱讀、多練筆、提高寫作能力,積累課外知識,希望我的語文成績能夠更上一層樓。
六年級是小學生活中關鍵的一年,也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我一定要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相信成功一定會在前面向我招手的!
小學隨筆作文 篇4
“原來,?我?一直以為有這樣的一匹馬,它每天會等待著?我?的馬草,會香甜地吃著?我?帶來的新鮮的馬草,好像沒有我的馬草就不能活似的這樣一匹馬。我原是興沖沖的跑去喂你,可現在?我?卻含淚跑回來,”
“殘疾青年并沒有要騙?我?,這是善意的謊言。他只是想讓?我?心安理得地看書,不受任何外界來的干擾,放心,安心地領略書中的.情感。”
“可是他為什么要這翻幫助?我?看書呢?難道這是他未能完成的心愿嗎?他真是太善良了,他是那么善良,這么善解人意,為什么會落下一個殘疾?心地這么善良的人怎么可以得這種病??半身不遂!這么好的人應該讓他大有成就,而不是一無是處地待在這地方。”“可憐而又可敬可佩的殘疾青年,你用你精心編制的善意的謊言為?我?打造了一個良好閱讀環(huán)境,讓?我?放寬心去讀書,真是太善良了!”
2
老婦人靜靜地坐在小樹林中的木椅上。她瘦極了,臉上也長滿了長長短短的皺紋,可是老婦人臉上平靜的眼神和和藹的面容卻使她顯得異常高貴而典雅。
老婦人上身穿著一件普通的羊毛衫,下身穿著一條皺巴巴的長裙子,外面還套了一件最實惠的大衣,大衣穿在老婦人身上,顯得老婦人更加瘦了。從這套穿著看來,老婦人是一個十分質樸的人。
老婦人的滿頭白發(fā)顯得她很有經驗,又很寬厚、善解人意。整個人看來,老婦人又瘦又高,但卻精神飽滿,有青春時的活力。
小學隨筆作文 篇5
童年是美好的,是絢麗多彩的。可在孩子們花樣的童年里應該留下點什么呢?我想應該不僅限于一篇篇的課文和教師的講解,而更重要的是課堂里一個個精彩的回憶和日常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閱讀,無疑成為了學習語文知識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下定決心不論我教學成績怎么樣,我一定要給孩子們心理種下閱讀的種子,望日后生根發(fā)芽成長。
于是開學第一天我就為孩子們帶來一種花——向日葵。向日葵追求陽光,不斷汲取能量,通過根莖吸收雨露和土壤營養(yǎng),茁壯成長。每一個同學猶如向日葵一樣,正開始向著知識與真理不斷前進,快樂綻放。所以我們班就是向日葵家園,我還告訴孩子們太陽就是書籍,只有每一棵向日葵充分吸收書籍中的營養(yǎng),就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接著我送給孩子們第一本繪本書《好餓好餓的小蛇》。這個故事非常簡單,說的是一條好餓好餓的小蛇第一天來到樹林散步,吃了一個蘋果,然后肚子就變成了蘋果的樣子,第二天看到了香蕉,肚子變成香蕉的樣子第三天看到三角形的飯團,肚子又變成了三角形飯團的樣子,到了第六天吃了整棵蘋果樹,身體也變成了蘋果樹的樣子。在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我引領孩子們學習小蛇扭動身體的樣子,還表演小蛇張大嘴巴吃東西的樣子,孩子們玩得非常高興。在孩子們充分感受關注小蛇的時候,我及時插入道:饑餓的小蛇們,書籍就像這些蘋果、香蕉、菠蘿一樣,每一本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樂趣,當你在書中漫步時學到了智慧,你就會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學到了善良,你就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學到了忠誠,就會成為一個忠誠的人;學到了勇敢,你就會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像小蛇一樣吞下了蘋果樹的時候,你就會成為一個富有高大的人。孩子們,讓我們去閱讀吧,讓閱讀打開你的生命之旅。就這樣,孩子們在第一節(jié)課時就開始喜歡上了閱讀。平時里,尤其是簡單生動的繪本書,更是愛不釋手。
【小學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9-02
(經典)小學隨筆作文08-21
小學隨筆作文08-19
(經典)小學隨筆作文08-21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8-25
小學作文隨筆11-21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9-05
(精選)小學隨筆作文09-07
小學的隨筆01-14
小學的隨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