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學隨筆7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美術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1
做老師多年,我逐漸意識到,保護孩子的奇思妙想,讓孩子擁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如植物般自然成長是多么重要。
我所在的學校,家長大多很重視孩子的閱讀,孩子的領悟能力也比較強。那天,我給低年級孩子上《水鄉歌》,這是一首詩歌,共三節:水多、船多、歌多,形式極為相似。上課時,我把這作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絕好文本,因此我在重點指導學生感悟品讀了“水多”之后,和學生一起小結了第一節的學習方法:(1)讀一讀,畫出讓你感覺到船多的詞;(2)再讀一讀,把船多用聲音表現出來。希望學生按這樣的方法來自主學習“船多”。
在學生自主學習過后,我再提問:“你從哪看出水鄉的船多呢?”學生的回答往往都很順利,他們很快便能找到“千”“萬”“白帆片片”“飄滿”等詞,課堂氣氛很活躍,理解很到位。
可有一次我去一所郊區學校送教,這個問題一問出,課堂氣氛突然變冷,無人舉手。我意識到由于生源的差異,這種“半扶半放”的學習方式對這些初次嘗試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了。
終于盼到一個孩子舉手回答,誰知他開口便說:我從“駁”字看出船多。這太出乎預料,在后面聽課的班主任也急得直搖頭。而此時,我不能叫這個孩子坐下,因為本就無人發言,若叫他坐下否定他,那么教學無疑進入死胡同。
突然,我腦中閃過備課時找的有關“駁”的圖片,產生一個念頭:會不會這個孩子見過駁?我追問:“能告訴大家,你的理由嗎?”這個孩子吞吞吐吐地說:“因為船一個連一個。”我一聽這話,內心一陣驚喜,果然如此,于是趕緊問:“能說得再具體些嗎?”他說:“我在老家看到過的,湖面上的船像排隊一樣,連在一起,爺爺說那是駁。”我當時真有一種撿了寶的欣喜。我雖然在備課時充分關注了“駁”這個字,查了字典知道它是“由拖輪帶動的船,往往一只連一只,很多,載貨量極大”,并且還找了圖,但我當時的目的僅僅是幫助孩子理解這個字,卻從未關注過“駁”自身就體現著船多的特點。在備課過程中,不論是教參,還是收集的同行教學設計,都從未有人提過這個字能表現船多。
這個孩子出人意料的回答,不僅解決了課堂難點,還帶動了課堂的氣氛。我慶幸在他脫口而出“駁”字的時候,沒有否定他,沒有錯過那個“駁”字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在那一刻,他是我的老師,他用一個字讓我意識到成人思維太過僵化,太容易被已有經驗所限制。這個“駁”字向我展示了兒童思維的無限開闊性與獨特性。只是,若不是公開課,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呢?在我們日常的課堂與生活中有著太多像“駁”字這樣的契機,只可惜我們未必會如公開課般耐心引導,積極贊許,而是常止步在大人的習慣思維中,忽略、錯失、甚至傷害了這份含苞未及綻放的兒童智慧之花。
教無定法,順應兒童思維的教育探索永無止境。兒童思維的智慧是一種本真的表現,是容易遺失的,僅靠自身是難以成長并發展的,它需要家長和老師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守候,用一種充滿希望的眼神去關注,用一種長遠的.目光去培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兒童智慧健康成長的守護者與點燈人。而且,孩子們往往會用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給我們打開另一扇窗,展現我們成人從未見過的或錯過的美景,這才真是一種無法預約的精彩。
我們常說蹲下身來和孩子交流,這絕非僅僅拉平身高的落差,縮短空間的距離,而是能放下成人思維的束縛,用心來感受兒童的思維世界,認同他們,理解他們,用適合他們的方式來教學才是真正的“蹲下身子”。
要知道,被我們大人一點點遺忘掉的那個小孩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有著奇思妙想,有著無限創造,有著太多驚喜的世界。只有當大人努力尋回自己曾丟失的童心,做個有成人眼和孩子心的人,與孩子貼心交流、用心引導,才有可能培養出“非常了得”的孩子。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2
對于剛上大班的孩子,繪畫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我決定先來一次涂色鞏固的練習,為了迎合孩子們的興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奧特曼、公雞、花貓、螃蟹、長頸鹿等圖案,供孩子們練習涂色,中班美術教育隨筆。在涂色前,認識了一遍蠟筆的顏色,并給孩子們說,我們要用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的這些漂亮的顏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頭發上,白色涂了看不出來所以不要用。
涂色練習開始了,我巡回整個教室,了解并指導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時間過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沒圖,仔細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蠟筆使勁往貓咪身上圖,我說“老師不是說了,不要用白色的蠟筆涂顏色嗎?”他是一個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說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說“貓咪是白色的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貓咪的確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動畫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紙,看了好久,貓咪雖然是用白色的蠟筆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認真細膩,連黑色的輪廓線上也沒有蘸到白蠟筆。
其實,畫畫只是表意的,白色的貓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達的`,我的目的只是讓孩子練習涂顏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顏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紅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顏色,可是引導孩子不要使用某種顏色而讓畫面絢麗,卻對孩子的審美產生了誤區。孩子的作品應該隨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艷麗。
讓我想到,今后在班級開展涂鴉活動時,在活動中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自由發展。
由此,我明白了,繪畫是一種表現創作活動,有著很多的想象創作空間。幼兒園的繪畫作品雖然沒有什么特殊的藝術價值,但繪畫本身卻對兒童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對繪畫感興趣,老師要為他們提供輕松快樂的繪畫氛圍,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主性,給予幼兒充分表現的空間,允許幼兒的個別差異,以及個性化的出現,成人應以幼兒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畫,每個孩子的畫都是與眾不同,想象都是很豐富的,畫中都有著天真活潑、生動稚拙的美。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3
這段時間,我聽了很多不同老師執教的美術課并且自己也執教了一堂美術課,使我對美術課有了一定的認識。一堂好的美術課,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繪畫靈感,使幼兒創造出一幅幅富有想象與童真的美術作品。
本月,自己執教了一堂大班美術活動《青花瓷盤》,青花瓷盤是最富有古代中國濃郁氣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調為藍色和白色,圖案有山水,鳥獸,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來源于生活,現如今也還能在很多地方看到青花瓷的身影,而且盤子也是幼兒經常能見到,用到的東西。通過這次活動,要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青花瓷,并且大膽的設計青花瓷花紋,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從前期的收集資料,精心準備教案再到試教,再從試教中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所在,知道了美術課教師的引導講解部分要做到言簡精練,并且要留有充分的時間給幼兒自己創作。通過欣賞青花瓷盤,了解青花瓷盤的花紋特點,幼兒也創造出了一個個漂亮的青花瓷盤,把它們收集在一起在教室的一角進行展示,感覺我們的教室也變得特別美了。
青花瓷還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本月我還聽了其他三位老師的`美術課《青花瓷》,她們分別引導幼兒將青花畫在白紙上,再通過折,剪,黏的方式制成青花花燈,一個個青花花燈整齊的放在桌子上,特別的立體,非常好看。還有的畫在鏤空的蛋糕紙上,蛋糕紙上的鏤空花紋與幼兒畫的青花花紋相呼應,顯得特別的美麗。還有老師引導幼兒將青花花紋畫在瓶子上,但這個瓶子不是普通的玻璃瓶,而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塑造的紙泥,這又是一個富有創意的表現手法,課前教師就與幼兒用紙泥共同塑造了各式各樣的瓶子,課上幼兒將青花花紋畫在自己塑造的紙泥瓶上,創造出了許多獨具一格的青花瓷瓶,在自己的青花瓶上插一朵之花,整齊的放在教師的窗臺上,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不少的生氣。
本月,我還在新多藝術幼兒園傾聽了一堂大班的美術活動《我的環保袋》,環保袋又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教師選擇在環保袋上作畫,又給美術活動增添了少的樂趣。記得教師是讓幼兒在環保袋上畫各種菊花來美化自己的環保袋,教師先請幼兒整體觀察菊花的形態,再局部觀察菊花的形態,引導幼兒發現菊花的花瓣是呈放射狀展開的,幼兒還可將菊花畫在環保袋的各種不同的位置上,教師有效的引導,使幼兒創造出來的作品,富有想象與特有的美,每個幼兒都高興的拎著自己設計畫的環保袋給在場的老師看,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們拎著自己的環保袋出去買東西,就一定會自豪的跟別人說,這是我自己設計的環保袋!這也從側面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突然發現,自己所聽的這幾堂美術課,取材都來源于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物品,但這些卻能夠經過幼兒之手,變成如此不平凡的東西,而且不僅美化了我們周圍的環境,還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不得不感嘆,美術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精彩。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4
12月xx號,我來到上會幼兒園參加幼兒園骨干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展示活動,聽了三個幼兒園骨干教師的課,尤其是前兩節語言活動讓我印象很深。在此,針對這兩節課的共同點——繪本教學,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兩節語言活動《鳥窩里的樹》、《愛吃水果的牛》,都是采用了PPT教學。從PPT上的畫面上看,教師是采用了繪本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活動中,教師循循善誘,通過一個個提問,幫助幼兒了解繪本中的故事內容。教師的精煉語言,清晰地活動層次,使這兩節語言活動顯得很精彩,很生動。
對于繪本教學我還是第一次認識和接觸。所謂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它的特點是:語言的精粹。最簡單的故事,最簡單的對話,有時連情節都沒有,這就給了孩子極為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以前,我們上語言活動時,都是老師先講一遍故事,然后提出問題,幼兒思考回答;或是引導看圖片,請幼兒講述圖意;或幼兒看圖,教師邊講述圖意,邊讓幼兒聽著。其實,這不是幼兒在閱讀,而是老師在講故事。
聽了兩位老師的繪本教學,我認為繪本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在這兩節活動中,教師通過許多問題,指導幼兒閱讀繪本,是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的想像過程,也是一種推理的過程。幼兒憑借各自對繪本的理解,對事物的認識以及生活體驗和想像,做出種種猜想推測。在這里,幼兒的推理也許與故事不謀而合,也許相差懸殊,但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已經學會了如何去閱讀。
然而,我認為教師不能單單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就可以了,對于幼兒的閱讀那是遠遠不夠的。我想若是幼兒每人也有一本小繪本,幼兒通過自己的繪本,更能主動講故事,同時每個幼兒都有講的機會。另外每個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也不一樣,教師應該讓幼兒自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也許你會發現孩子講出來的故事會有許多閃光點。
通過繪本教學,不僅讓幼兒學會閱讀,學會觀察、想像、推理,更可以讓幼兒在同一繪本中,根據自身的體驗解讀出不同的圖意,使幼兒在猜想、推測中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有趣的閱讀中學會閱讀。我想,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是否也可采用繪本教學的方式,讓幼兒獲得的限度的收益?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5
利用電子白板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是我園的研究課題,在日常教學中我會主動嘗試運用電子白板開展各類教學活動。由于之前在美術活動中很少運用到電子白板,于是我開始了相關優質活動案例的收集和學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看到《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美術活動,便進行了一次嘗試教學。《母雞蘿絲去散步》是用圖畫講故事的成功范例,繪本中簡單的線條和明媚的色彩構成的華美圖案,幼兒在第一次翻閱時就被深深吸引。活動中重點引導幼兒欣賞繪本中規律排列的裝飾美。包括單一元素的規律排列(房子的墻壁和屋頂),和不同元素的.規律排列(狐貍、蘿絲身上的花紋)。
大班幼兒閱讀繪本時感受圖案規律排列的美,遠比理解故事本身要難。尤其是書中線圖案元素的分解,是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共同探索。大班幼兒好學、好問,對感興趣的事物積極探究。因而我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搭建幼兒自主探究的平臺,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幼兒的探究有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當故事圖片一出現,孩子們立即被吸引,關于我的提問孩子們也積極回答,師幼互動非常好。尤其當運用到電子白板中聚光燈、放大鏡和熒光筆等功能時,孩子們注意非常集中。在讓幼兒嘗試裝飾大樹時,孩子們顯得異常興奮,個個躍躍欲試。但當孩子自主操作裝飾農場里事物時,面對房子、馬、鴨子、樹和狐貍等等形象時,幼兒表現出了困難,似乎不清楚到底該怎樣裝飾。后來我個別輔導時在提醒與引導后,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整個活動下來,我發現有以下一些問題:
(1)活動時間太長,尤其在欣賞時教師講解圖片太多,無效問題較多拖長活動時間。
(2)在講解圖片時,為了運用電子白板功能而用,顯得有些牽強,而忽視了過程的條理性,似乎讓幼兒有些糊涂了,講解的太多沒有突出重點。從而導致幼兒在自己創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創作。
通過這次教學嘗試我明白了,再好的技術也需要合適的設計與題材。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要適當運用電子白板技術,不能為了運用技術而用,這樣反而得不償失。同時我將繼續探究在美術教學中如何運用電子白板。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6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我這次的美術學習,那么“受益匪淺”再好不過了,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對美術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自身的美術培養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這次的學習我又認識了一種新的美術教學――米羅可兒,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兒童是未來的主人,未來學意義的現實人,如何培養小主人,那么就缺少不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么就需要通過美術教學活動來提高。
米羅可兒的教學,主要是以借形想象為特征,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兒童畫教學與認識截然不同,我們認為只要孩子畫的好,認真,筆順流暢那么就是好作品,也許這樣是不正確的,我們只是在讓孩子復制我們的作品,復制我們所灌輸給他們的東西,卻沒有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么就阻礙了幼兒想去創造美的欲望,而米羅可兒教學就注重于這一點。另外在美術學習中對于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不要吝嗇于表揚,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的表現,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好度,要學會欣賞不用的美術作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通過這次學習,對于廢舊物品的利用讓我感受頗深,通過對觀摩課的學習,讓我覺得平日里用不到的東西都派上用場,而且都變得那么的有藝術性,向我們生活中用不到的皮包,它就被用來進行皮包拓印,然后加上孩子的添畫,就形成了一幅非常美麗的畫,我們平日里制作手工余下的小紙條,都可以用來進行添畫,非常的有藝術性。是的,我記得藝術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面對身邊一切熟悉的東西,不善于觀察發現的人對他麻木不仁,可善于發現美的.人卻如獲至寶,就像廢舊物品利用一樣。
這次美術學習我們還走進了科大美術特色園,在對幼兒園的參觀中讓我非常的驚訝,孩子的想象空間真是無限大的,看到他們的作品,都非常的有創意,我感到不如孩子,同時也因為孩子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高興,是的,作為我們教師,我們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幼兒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
這次的學習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關于美術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我對于美術的強烈興趣,及想要創作的欲望,同時還告訴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是自己在美術領域中更上一層樓。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7
周五晚上美術興趣班快要開始了,雨辰小朋友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他大聲的對我說:“毛老師,晚上好!”
“晚上好,快宸宸我們開始畫畫了!”我笑著回答。
我們準備好一切開始畫畫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見宸宸正在聚精會神的畫雨傘,雨傘畫的很漂亮,五顏六色,再過了一會我去看時發現雨傘上面涂滿了黑乎乎的顏色,使整個畫面看上去很糊,我剛想去批評他,但我看見他一雙天真的大眼睛正看著我。
于是,我耐下心來,輕輕地問他:“宸宸,你剛才畫的那么好看的.雨傘怎么不見了?
他笑著說:“哈哈哈,老師,你不知道了吧?!因為剛才打雷刮風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傘都吹的東到西歪了,小花傘在雨中了。”
聽了他的話,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無邪呀!孩子會把畫面想象成這樣,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畫面要干凈,顏色豐富才會覺得畫面好,對于黑乎乎的畫面總覺得孩子的繪畫水平差,我真慶幸自己當時能多了一份耐心,是小心去尋問孩子,而不是沖動的去責備他。同是,我也慶幸孩子沒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師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細的觀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作為幼兒園里的老師,每天都有孩子們圍繞在身邊,孩子的天真無邪、孩子的童言童語、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隨著我們,通過這件事件的發生,讓我懂得身為孩子的啟蒙老師,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學習,更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開發孩子的潛力,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出來,才能讓孩子的天分發揮到極致!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05-10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7篇)05-10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精選7篇05-10
美術教學隨筆04-10
大班教學隨筆03-06
大班教學隨筆08-12
關于美術教學隨筆11-24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04-13
小學美術教學隨筆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