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中班教育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育隨筆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育隨筆 篇1
今天上課時,果果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一會兒玩指頭,一會兒完扣子,最后干脆把扣子全解開了。開始時,我也沒在意,可是解開又扣上,一連好幾次都這樣,我有點生氣了,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上課,下課再找他。
果果其實很聰明的,就是太調皮了,讓其他老師也很頭疼。等到下課了,他衣服上的扣子依然是開的。我讓他自己系上,他調皮的說:“我不會,老師你幫我系上吧。”我說:“老師也不會,怎么辦?”他干脆就回答說:“要不就這樣吧”。看來不對他采取點策略是不行了。我對其他小朋友說:“你看,果果的衣服的.紐扣不系上難看嗎?”其他小朋友都湊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不好看”,“出去游戲怕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資 訊 站很危險。”果果最怕丟面子了,他以最快的速度把扣子都扣上。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象的年齡很小,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要采取多種樣式。
中班教育隨筆 篇2
當孩子們玩滑梯發(fā)生沖突時,當孩子們爭搶皮球時,按照一貫的做法,很多老師都簡單地處理過:大的孩子讓著小的孩子,或是男孩子讓著女兒,或是說一聲“對不起,沒瓜葛”就了事了。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為啥子他做的不合錯誤,我還要讓著他呢?”“為啥子每次都是大的讓著小的呢?”別說孩子會孕育發(fā)生這樣的疑難,就連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思量思量這樣的問題了。
看待孩子們在游戲中的抵牾,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孩子的謙讓問題。教師的任務是要指導他們思考“對與錯”,并了解任何游戲都是有規(guī)則的。要是違反規(guī)則,就是錯誤的.。教師要在適時適宜的環(huán)境下,幫助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于解決他們今后在社會形態(tài)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謙讓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但一味的謙讓,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均衡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具體問題具體闡發(fā)。”看來解決孩子之間的謙讓問題,并不是簡單之事,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闡發(fā)的。發(fā)生抵牾到解決抵牾,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磋商,學會等待,學會輪流。這其中,孩子的自控能力獲得提高,也加強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習了在今后的社會形態(tài)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溝通技術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教師的過多詰問詰責是沒必要要的,讓孩子從其中樹立長短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教育孩子尊重理解別人,才是最重要的。
中班教育隨筆 篇3
“老師,趙國坤又拿我的彩筆了!”、“老師,趙國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師,趙國坤打我了!”。前一段時間我經常聽到小朋友們這樣的“小報告”,而對于趙國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對他所犯的這類小錯誤進行了批評教育,他當時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師,我不拿他的彩筆了。”、“老師,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會犯一些小錯誤。對這孩子屢犯屢教、屢教屢犯的行為,我真是傷透了腦筋。
靜下心細細想來,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當呢?幼兒年齡小,自我控制潛力差,動作、行為往往比較沖動,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大多數(shù)狀況下孩子們都不是有意犯錯的。另外,我們在兒童心理學課上學過,幼兒的長時記憶尚處在發(fā)展中。如果我們所講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潛力,他就可能根本聽不懂老師的`話,記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說,他也不必須能夠把一個情境中學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個情境之中,所以才會出現(xiàn)“屢教屢犯”的現(xiàn)象。
之后我便換了一種用心的教育方法,不再對他進行批評,而是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耐心地告訴他哪里做得不適宜了,就應怎樣做才對,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復強化。
慢慢地,趙國坤小朋友的行為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所犯錯誤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小朋友們都愿意跟他一齊玩了。
有時候,老師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勵幼兒上進的動力呢!
中班教育隨筆 篇4
當我們日夜和孩子們相處時,我們每天都要說很多話,我們用得最多的詞是“孩子”。看來我已經習慣于說太多了。沒什么特別的。事實上,經過仔細考慮,它反映了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朋友”關系。
我們可以稱親密的朋友為“朋友”。當我們每天親切地稱孩子為“孩子”時,我們是否也應該用我們對朋友的態(tài)度和感情與孩子交流?只有真正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才能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流感情,交換意見,虛心聽取孩子的意見,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眼中的世界,,我們能用孩子般的.天真去理解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行為嗎。
這種在平等和諧的關系中提供的支持是兒童最容易溝通和接受的。
中班教育隨筆 篇5
以前,高海東小朋友每天來幼兒園都是最晚一個,而且還總是不高興,向家里人提一些無禮要求,父母拿他沒辦法。我便利用接送幼兒入園、離園時,與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他媽媽說:“這孩子賴床,早上不愿意起床,晚上睡得很晚,每次吃飯都是玩著吃,很挑食,很讓人頭疼。”
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便與她的媽媽討論制定了一套糾正其不良習慣的方案:首先讓其家人一塊合作,把其不必要的零食減掉。其二吃飯時,規(guī)定他不能看電視。第三,飯菜在色、香、味上有意識的進行搭配,以引起他的食欲,而且進食量一次不能太多。第四,規(guī)定晚上要早睡,早上要按時起床。
老師和家長,共同合作,對以上方案認真實施,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高海東小朋友能按時起床,挑食的毛病也改了許多,來幼兒園也很高興了,整體效果很好。
現(xiàn)在,每天,高海東都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還來得很早,并經常笑著跟我說:“老師,我今天來的很早,我又得了第一名。”
中班教育隨筆 篇6
我現(xiàn)在教育的幼兒中,有一個五歲多的男孩,名叫文書恒,他的樣子看上去不是很可愛,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討厭。為什么呢?因為他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他常常不守紀律,有時也不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務,做事不能有始有終,有時還會和你對著干。但是他也有很多讓人喜歡的地方,他很天真,他樂意聽好話,也喜歡在課堂上發(fā)言,還愿意幫助老師做些事情。這就是他——文書恒。
開始到我班上的時候,我并不了解他。所以經常被他欺騙。我每次教學活動一結束都會強調,人人都要完成了作業(yè)以后才能和大人回家,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很自覺,沒有完成都不會走,可他不一樣,剛發(fā)下作業(yè),他胡亂地做一下,就離開座位玩去,一不留神他就回家去了,等我發(fā)現(xiàn)時,他早就不見人影了,連續(xù)幾次都如此。通過幾次后,我就特別留意他,并對他進行個別的強調,每交代完任務后,我的.一句話就是:文書恒,你一定要做完作業(yè)才能走,知道嗎?他不做聲,也不點頭,更不搖頭,我以為他能按要求完成,可是幾次下來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不僅如此,他后來連課都干脆不愿上了,家長勸也不行,老師請不來,我看到這種情況,心里真有點想放棄他,不愿去管他,所以,有一天他的父親來接他,我就試探著說“你們文書恒好象不想學,你看怎么樣呢?”他父親態(tài)度堅決地說“這怎么行呢?要學,一定要學,其實他學到了很多東西,帶回來的作業(yè)都會做,就是有時候要高興,他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了解到這些情況,我心里當時真有點愧疚,作為一個教師怎么能有放棄的想法呢?
以后的日子里,我盡量調整好心情去面對他,對他的優(yōu)點常常只用放大鏡,只要他有一點進步,就盡可能的鼓勵他,如有一次他的作業(yè)在老師的陪同下完成了,但錯了一道,我對他說“文書恒,你真了不起,全部都做完了,還就錯一道,如果你現(xiàn)在再去改過來,李老師就給你打一百分,那你的能量就增加了許多,如果你再把帶回家的作業(yè)也能到家里做完,那你的能量就更高了,你想不想增加能量呀?”他高興而又天真地點點頭,同時拉著他爸爸的手說“爸爸快點我要回家做作業(yè)”。
從這以后,他上課再也不要老師請了,能自己主動地坐到位子上做一些練習,作業(yè)也能基本完成,所以,每次活動,當看到我時,第一句話就問“李老師,你今天又帶了作業(yè)嗎,我家里的作業(yè)都做過完了,現(xiàn)在我還想做”我總是對他說“你真了不起,你的能量太厲害了,我等會兒把作業(yè)給你,做完的話那你的能量又會增加很多,那算算龍也更喜歡你了,知道嗎?”他總是會意地點點頭。每當這時,我會很認真地注視他,并且感到他越來越可愛……
中班教育隨筆 篇7
開學的頭幾天,有好幾個小朋友不愿意到幼兒園來,經過仔細詢問,才知道:小朋友的家長都告訴他們要上中班了。孩子們一聽,以為自己和中班的小朋友又都不認識,不愿意上中班,都覺得還是上小班好,愿意和小班的小朋友一起玩,還是喜歡小班的老師。
家長硬是拉孩子來上幼兒園,到了幼兒園才知道:原來以前和自己一起上小班的小伙伴也上中班了,原來中班的老師還是小班的那個,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有時候甚至是荒唐的。但是他們的想法卻是非常獨特的,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
我?guī)ьI孩子們參觀了我們的活動室,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兒歌,做了做以前學過的游戲,并告訴孩子們:我們一起升班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上中班了,都是哥哥姐姐了,不是幼兒園以前最小的小弟弟小妹妹了。還讓孩子回想了自己以前在幼兒園發(fā)生的有趣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也提到了很多老師不曾知道的“秘密”。孩子們都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中班教育隨筆 篇8
和他聊過天以后,很明顯感覺到他的變化。上課的時候也能像模像樣的坐下來翻著書,聽著我講課,也能跟上我提問的節(jié)奏,一雙不大的眼睛在課堂上也能煥發(fā)好奇的光彩。這時的我感覺到,孩子聽進去我的話了。
今天上課,我發(fā)現(xiàn)了他一個優(yōu)點,理解。
課上到一半,從后門進來一個學生,紅著眼眶,喘著氣,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和他是同桌。趁著孩子們寫作業(yè)的間隙,我來到他倆的身旁。問起孩子為什么哭,這時他哭的更厲害了。哽咽著告訴我,不喜歡自己的班主任,光找他的麻煩。看著孩子哭紅的眼睛,顫抖的.肩膀,委屈的流下的淚滴,我的心里某個地方被觸動了。當時我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如果我的孩子在學校里受到了這樣的委屈,不知道會不會有老師走到孩子身邊遞上一句輕輕的問候,給孩子擦擦眼淚。我知道這個時候我需要做的是保護好孩子這顆已經受傷的心和他的自尊。
我輕聲安慰他,發(fā)現(xiàn)這么冷的天孩子竟然只穿了一件單薄的毛衣,小石頭在旁邊告訴我是孩子自己摔倒,把校服弄臟了,不知道扔到哪里了。我向旁邊的同學借來了校服,先讓他穿上。可是貌似他不是很愿意。這時,小石頭說話了,老師這是關心你,對你好,你知不知道。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竟然超級驚訝,沒想好小石頭會這樣的擁護我,這樣的理解我。很是暖心。
后來,孩子穿上了校服,這節(jié)課也上的很順利。作為最特別的師生關系,做好孩子的榜樣是最重要的。在我的潛移默化中,希望這顆小石頭能夠很好的融入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不僅僅是理解別人,也能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中班教育隨筆 篇9
在一次活動中,我提問:小朋友你們在家里都能幫助媽媽做些什么事情時呢?孩子們回答很活躍,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倒水、倒垃圾等等有好多,孩子們越說越起勁,我便表揚他們:“你們真棒!”可是,在接離園時我詢問了幾個家長,他們誠懇地說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做,搗亂倒是真的,聽到這樣的回答我疑惑了,孩子們這樣的問答究竟是撒謊,還是無心地只是回答問題呢?
在平時,我們常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在幫助大人、別人方面,不知孩子們又了解多少,所以我那天特別的對孩子們說:“我知道你們都是好孩子,能幫媽媽干家務了,那么,小朋友既然都說自己能幫媽媽做家務了,那就一定要做到,這樣你的爸爸媽媽會很開心的,說明你也很能干噢,要不然就是撒謊的壞孩子了。”孩子們聽后都點了點頭,一樣會搶著說我能幫媽媽干什么干什么了。后天我在微信群問家長們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時,個別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昨天回家后搶著做家務,要幫忙干活,變得很勤快。聽到家長這么說,我相信孩子們已經明白“說到就要做到”的意思了,也正用行動去表達。
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需要刻意地去拆穿他們,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去改正吧,他們畢竟是孩子,有時候撒謊并不是真心地去欺騙任何人,而是不經意地脫口而出,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的一句話而讓孩子改變許多,所以我們要耐心地去引導他們,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和諒解,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引導他們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中班教育隨筆 篇10
我們班的孩子十分熱衷于建構區(qū)的材料,每每區(qū)域活動時間那里總是客流不斷,平日里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一番。男孩子喜歡搭建不一樣款型的軍事武器、建構各種堪比著名建筑的建筑物,女孩子則偏愛搭建無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夠捕捉美麗瞬間的照相機。
在開始玩之前,他們會為自我的創(chuàng)作“儲備”足夠多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專注于兩手之間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我是蹲著還是席地而坐。我常常會被孩子強大的興趣和專注度所折服,可是問題也由此產生:孩子們過于的專注常常忽略自我在搭建時碰掉的玩具、急于把作品移至展示臺卻忽略腳下被踢開的積木。在結束活動的時間,孩子們?yōu)榱吮Wo自我的作品都不舍得離開展示臺附近,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積木被遺留在建構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積木便由此產生。
當應對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積木,我們很難再辨識出這是誰拿到那里來的,如果問“是誰玩的`”,得到的答案無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這樣的查案似的問題基本是過場話!前期,我們的策略是要求“但凡進入建構區(qū)游戲的幼兒都要一齊收拾”,但時間長了,便發(fā)現(xiàn)每次在那里收拾的總是幾張同樣的臉孔,有時甚至他們沒有去玩過,也會因著“喜歡收拾”而進取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卻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不收拾了。對于此能夠看出隨著孩子的成長,收拾問題是有著不一樣原因的。那些“喜歡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于小班時良好整理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滿足當下被教師認可而獲得成長滿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并推脫說“不是我玩的”孩子,一是因為他們收拾物品的習慣沒有養(yǎng)成,
二是因為他們在對物品的歸屬意識上很明確,如“這不是我?guī)淼耐婢撸 保?/p>
三則有可能是他們職責感的萌芽相對晚些。由此,我所想到并實施的策略基于“行為后果法”產生的——把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讓幼兒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會越來越少,以至于不能玩充分玩的后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教師行為的目的,表現(xiàn)出不舍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關注教室里還有幾箱玩具,這一點也體現(xiàn)出了幼兒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我意識到這一行動需要持續(xù)一段時間來進行!接下來,我期待著孩子們良好行為的出現(xiàn),能夠有多一點對團體物品的職責感!
中班教育隨筆 篇11
這幾天在我們班級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就是可愛的小白兔,是一個小朋友從家里帶來的。這位小客人的到來,給教室里增添了許多的快樂,幼兒從中體會到了與小動物做朋友的快樂。
小動物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就被小兔子可愛的外形吸引了。白白的羽毛,圓圓的身體,紅紅的眼睛,短短的尾巴,讓人一看就很喜歡。一天飯后,一個小朋友說:“老師你看小兔子在吃青菜。”她的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馬上有許多孩子圍上來看。我說:“你們看小兔子吃得多香啊,小兔子也知道青菜有營養(yǎng),要多吃。那你們要不要吃青菜啊?”很多小朋友忙說:“老師我也要吃蔬菜,老師我也要吃蔬菜。”一些沒吃完飯的孩子聽了馬上去吃完自己碗里青菜,我馬上表揚了這些孩子。以后的幾天里孩子們休息或飯后都會去看看這個可愛的小客人。而且還會問出許多的問題:如:“老師兔子的眼睛為什么是紅的?”“小兔子為什么用腳撓頭?”“小兔子的眼睛閉上是在睡覺嗎?”“兔子的嘴巴和我們不一樣,是三瓣的`嘴嗎?”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從幼兒的嘴中發(fā)問出來。我想起老教師曾經對我說過的話:“要給孩子自己探索問題的空間,這樣孩子探索問題的興趣會更濃。”所以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對孩子們說: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吧!你可以問問家人、到書上去看一看,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上網查一查。我的這個想法孩子還真得到了孩子們的響應,每天來都會有孩子把自己對小兔子的發(fā)現(xiàn)來告訴我,看看孩子們這么積極,我就利用每天開心一刻的時間請個別幼兒給大家講講自己對小兔子的發(fā)現(xiàn),一天一個,就這樣孩子們對小兔子的了解就越來越多了,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真的很開心。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從這件事情中我發(fā)現(xiàn)給孩子的教育就滲透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機。其次,幼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這時就需要教師給孩子提供探索的空間,指引探索的道路,讓孩子在探索的道路中前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中班教育隨筆 篇12
中午,看電視的時候,我總是習慣的要求孩子們,要安靜,要靜悄悄的,就算有很好笑的畫面也只能小聲笑笑就可以了。這天中午,我正忙著準備其他的事情,讓孩子們走著看電視,即便有些聲音我也沒有去管他們,接著聲音開始慢慢變大,我聽到孩子們子在學習說動畫片的對話。
孩子生性活潑好動,當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時,一個班級孩子講話的聲音分貝更是高,我們總想著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如何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學習,卻忽視了“動”的效果。學習的環(huán)境不同,所學習的到的知識內容也不同。
孩子在家里看電視的時候也不可能是一句話也不講的,孩子喜歡模仿電視角色中的對話,在沒有對話的時候,孩子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當前畫面的重要內容,這不正是一種學習的.好機會嗎,或許我們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要求孩子學會安靜是對的,但要看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安靜。不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話的就是紀律好,常規(guī)好。就比如看電視的時候,我想我不會再要求孩子看電視的時候一點聲音也不能發(fā)出來,而是要求他們認真觀看,小聲地說話,也要注意到后面的小朋友可能聽不到電視機的聲音,或者是會影響到他人!
中班教育隨筆 篇13
近幾天由于天氣變化,一直陰雨連綿,小雨下個不停;農村幼兒們自然穿著泥鞋,撐開自己的小雨傘上學去,小雨傘在教室門口遇到了困難,怎么也進不了門。農村多數(shù)孩子的家長外出打工,完全是爺爺、奶奶照管的,可以說只管了孩子吃飽、穿暖,根本沒有培養(yǎng)孩子動手的能力,不會做簡單的小事,連小傘就不會收;班上有位小朋友,早上在爺爺?shù)呐闼拖拢吒吲d興的上學去,經過外面的大鐵門時小傘很容易進去了,可是:到了教室門口,小傘怎么也憋不進去;孩子每天走進教室和老師擁抱是必須的,目的是讓孩子整天有個好心情,開開心心的在園游戲和學習;多數(shù)小朋友在教室門口都會收拾好自己的.雨傘,走進教室和老師抱一抱,唯獨有一個小朋友,打著雨傘呆呆的站在教室門口一動不動,眼巴巴的望著老師,無法進門和老師擁抱;在老師和幼兒們的啟示下,他才慢慢地將小傘左歪歪、右斜斜,憋不進去;又用小手把傘骨硬壓,小傘還是無法進去,孩子急的滿臉通紅,老師又鼓勵他說:“你真棒,我相信這點小事,你會想辦法解決的,快來和我抱一抱,”小朋友更著急了,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這時教室里的小朋友馬上去幫助他解決這個困難,把小傘收拾好了;頓時這位小朋友的臉色由雨天轉為晴天,擦掉了眼淚,換上了笑容,大大方方的走進教室和老師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從此以后這位小朋友知道了,小傘是這樣收攏的。
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出現(xiàn),只要家長和老師多加強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中班教育隨筆 篇14
幼兒園新添了一個讓孩子們玩耍的“白石池”,孩子們可喜歡玩了!今天下午天氣不錯,孩子們又吵著要玩白石子,他們說:“上次我們只玩了一會,就讓給了中班的弟弟妹妹們玩,我們還想玩!”于是我就滿足孩子們的愿望,帶他們來到了白石池邊。
老遠,我們就看到,在碧綠碧綠的草地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白色,原來,在孩子們玩的時候,許多小石子都濺到了池外……我想,這可不太好,如果每次都這樣,那池里的白石豈不越來越少?而且還影響環(huán)境。趁著現(xiàn)在玩的.機會,還不及時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教育?于是我馬上對孩子們說:“哎呀,不好了,小石子怎么都從“家”里出來了啊?它們怎么會出來的呀?”我們班的孩子還是挺聰明的,立立馬上說:“我知道,我知道,一定是小朋友玩的時候讓它們逃出來的!”“那它們能不能自己回家呢?”我問。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了搖頭。我馬上接著說:“是呀,小石子自己回不了家了,可它們也很想家,想和伙伴們在一起,我們能幫幫它們嗎?”孩子們齊聲說:“能!”“好,那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只見孩子們飛快地跑到白石池邊,將散落在草地上的小石子撿起來,放回到白石池里,不一會,就撿的干干凈凈。立立說:“小石子都回家了,我們玩嘍!”
游戲結束的時候,我又檢查了一下池子周圍,發(fā)現(xiàn)干干凈凈的,看來聰明的孩子們沒有忘記將小石子送回“家”。這次的隨機教育已經起到了效果。我覺得這個方法挺不錯,其他班的老師看了不妨也試試!
【中班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中班08-02
中班教育隨筆09-22
中班教育的隨筆06-15
教育隨筆午睡中班09-02
中班區(qū)域教育隨筆06-16
【薦】中班教育隨筆06-21
【推薦】中班教育隨筆06-21
中班教育隨筆【熱門】06-21
【熱門】中班教育隨筆06-21
中班教育隨筆【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