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
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肅靜處最佳——題記
“身邊的小事,處處有學問。”這是我們小時候每位家長的教育名言。但把生命看得最透徹的人,我認為只有培根了。
當我翻開《培根隨筆集》時,一篇篇短小精煉的文章,里面都包含了許很多多的道理。生動,精煉,富有哲理。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句句是真理,我受益匪淺。
五十八篇做人之道,處處散發著生命的氣息。
《談真理》說的是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好處與壞處。真理不是自欺欺人的借口、愚蠢的見解;也不是媚悅的憧憬、錯誤的估價;他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依托罷了。
讀《談死亡》,我了解到:死亡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死亡是罪惡人的報應,也是偉大人的感動。古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似乎人只有在死亡之前才是最真誠的吧。
還記得朱自清寧死不吃救濟糧的'故事。朱自清為了國家與個人的尊嚴,就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雖然這樣是愛國,自尊的表現。但生命最寶貴。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何不如留著生命做偉大的事呢。媽媽說我這樣的想法很荒謬。但我認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聰明,知道什么是最主要的。有了精氣神,在對付敵人也不晚。但朱自清的做法確實很偉大,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這本書,回憶和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感覺這真是一種享受。
記得原來我們一家三口在吃飯,我正在看電視,媽媽生氣了。我也不知道哪來的火氣,對著媽媽就說道:“干啥呀,看會電視怎么了。”“我還沒說呢,你就說了。”不知不覺地就吵了起來。當時就很后悔,如果直接關了多好。現在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說話要有少說自己,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并且說話要有要點。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要在書中尋找良藥,尋找我們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種種環境。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2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是壞的,則要用文中說的方法去做。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如果想要把一個富有彈力的彎曲物快速弄直,則需往彎曲的另一個方向彎,并且要過直的標準。這個方法在改變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個人脾氣暴躁,則應極力控制,并且還要露出微笑,即彎向直的另一邊。
文中還說不能太久的迫使自身做一件事,這樣會福禍雙收,即獲取了堅持,也獲得了一點錯誤,把錯的東西也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因此要間隔一段兒適當的時間。我玩兒滑板時就是這樣。滑了一陣子之后,無意識的間隔幾天,再滑時,就覺得水平增長了些許。但如果間隔了一年多,就感覺自身的水平一落千丈。
不管戒什么,都要像文中說的一樣,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減少,最后戒除。戒煙就要這樣。原始時是幾分鐘抽一次,然后對于煙癮要一忍再忍。幾天后,抽煙的頻率將大大減少。再過幾個月,煙不就戒掉了?不過還有一點,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因為太高或太低的話,不但不會改善,還會越來越糟。
培根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多流傳千世的佳句,還有如此精練實用的文章,把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談的淋漓盡致,指引我們走正確的方向,雖然也有的錯誤,——也可能是社會不同而導致的——但又有誰能保證,我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3
培根是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所明確提出的下些理論,十分超前,能給人以拔開云霧見日出之感。作者閱歷豐富,眼界開闊,思想敏銳,因而寫出的東西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翻開《培根隨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短小精悍,作者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拼棄空洞、膚淺的毛病,重視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充滿了格言警句,如:
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素凈處最佳。(《談美》)
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談死亡》)
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厄行,而厄運則最能發現美德(《談厄運》)
這樣的至理名言隨處都是。放到開頭,有雄奇有力,引人入勝的作用;放到結尾,則顯概括全文、余味無窮的效應。
《培根隨筆》的短段并不散漫隨意,而呈現出詩一般的疑練圓滿,小說那樣的布局謹嚴。如同在《談園林》、《談建筑》里描繪的`園林和建筑一樣,給你提供一幅井然有序,層次分明的圖畫。共五十八篇隨筆直,篇篇結構嚴密,行文緊奏。
《培根隨筆》不是文人的閑適小品和游戲筆墨,其目的是改造社會,因此內容都講求實用。作者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賣弄幽默風趣,不談自己。正因如此,《培根隨筆》為培根在世界文壇上奠定了偉大散文家的地位。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4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使人讀起來不覺得陌生,不覺得遙遠,反倒覺得像在與自己的知心朋友談心。
《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自然科學領域里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培根隨筆》共有58篇。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論讀書》。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說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像文章的第一句話說:“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心煩時,想讀書,讀書后煩惱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無聊時,想讀書,讀書后思想就會被充實;知識不夠用,要讀書,讀書后知識就會淵博。所以我才愛看書,才愛看《論讀書》。
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培根隨筆》里面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5
《培根隨筆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半生的思想精華,它們以一篇篇的隨筆的形式存在著,被世人品味著,散發出濃濃的魅力,吸引著一代代人。
《培根隨筆集》中的隨筆,篇幅又長又短,內容各不相同,而句子也是經過斟酌后的最精簡的句子,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篇篇的隨筆,用培根的.眼睛看到培根的那個年代,用培根的思想感受到培根對那個年代的感悟,使讀者讀起來更為有趣,不至使這本哲學書那么死板、枯燥,這不僅展現了作者的知識面之廣,而且也展現了作者學問淵博,且對所讀的書的內容都經過思考。而譯者對原著的頻度、回味、思考,是這本書得以更完整、原貌地呈現的在我們的面前。
在其中第七篇《談父母與子女》中,所寫的內容確與現實相同,可見,從某些方面來看,無論事前還是現在,都是相同相通的。另外,在《談養生之道》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影交替才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過應傾向更宜人的一種,如時而節食時而飽食,但更多時是飽食;時而熬夜時而早眠,但更多時是早眠;時而靜養時而運動,但更多時是飽食;諸如此類,無一而足;這樣生理機能可得到呵護,同時亦可防止疾病。”
由此可見,似乎以前和如今的養生之道都不甚相同。而由此又可以看出,這本書不僅有深奧指出,也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間,作者并非只是一個書呆子,而是一個對生活有著很深了解、體會的活生生的人。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6
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后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說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以上是我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7
弗朗西斯·培根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每個人都會想起他的培根散文。這個暑假,我很幸運地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他永不放棄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
培根散文中的散文都是優秀的作品,值得反復閱讀和品嘗。培根在《論求知》中說:“人性如野花野草,求知求學如修剪移植。”由此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論美》一書中,培根說:“形式之美優于色彩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優于形式之美”。培根的話不僅能開闊人們的視野,還能讓人們意識到。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論友誼》了,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友誼。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使我們體會到友誼真的太重要了。
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們理解一個真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們開辟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們的命運!正如培根所說,“讀歷史使人明智,讀詩歌使人聰明,數學使人深思熟慮,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使人雄辯”。
有這樣一本書,寫著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有這樣一本書,細細地品讀它時,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有這樣一本書,就算合上書本,不知不覺中有著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隨筆》。
“知識就是力量”,一句話,它激勵了許多人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強大的精神和知識巨人;“好運是令人羨慕的,但克服厄運更令人驚奇。”正是他教會了我們樂觀積極的態度,這相當于有勇氣和決心克服困難和障礙;“如果你把你的幸福告訴一個朋友,你會得到兩種幸福;如果你把你的悲傷傾訴給一個朋友,你的悲傷會減半。”正是他讓我們懂得了分享的幸福和真諦,以及友誼的崇高和珍貴。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像一縷微光。穿過層層霧霾之后,它們把我們帶到了一扇看不見的生命之門,找到了另一道美麗的風景。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話莫過于此。作者用幽默詼諧地風格訴說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只要一個人在一切來臨時都表現得無所畏懼,那么所有事將都不成問題。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不愿發生的事情,還有那無法改變的生命的終結,但我們都要學著慢慢去無所畏懼地面對。當你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微笑著看待世事的種種,那么你的人生,將是無可限量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8
有這樣一本書,寫著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有這樣一本書,細細地品讀它時,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有這樣一本書,就算合上書本,不知不覺中有著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隨筆》。
“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句話便鼓舞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而成為精神的強者,知識的巨人;“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是他教會我們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也就等于擁有了克服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決心;“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是他讓我們明白分享的快樂和真諦,友誼的崇高和珍貴。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猶如一線微小的光亮,穿透層層迷霧之后,引領我們通向一扇隱形的生活大門,發現另一片煥然旖旎的風景。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回答則是:
第一,無所畏懼;
第二,無所畏懼;
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話莫過于此。作者用幽默詼諧地風格訴說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只要一個人在一切來臨時都表現得無所畏懼,那所有事將都不成問題。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不愿發生的事情,還有那無法改變的生命的'終結,但我們都要學著慢慢去無所畏懼地面對。而當你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微笑著看待世事的種種,那你的人生,將是無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隨筆》時,確實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絕倫只有慢慢欣賞之后才能發覺。對我而言,它的價值并不但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從優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導我們領略人情世故,對待人生態度,改善處事方式。
倘用這本書來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溫潤了,凈化了,升華了,而心輕曳了一波靜影,沁染了一縷幽香。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9
幸運并非沒有諸多恐懼的災殃,厄運也不是沒有安慰和希望。——《談厄運》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它選自《培根隨筆》,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名著,雖不是小說,但內涵比小說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較短,為什么?
培根曾在《談快捷》文中說:“冗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與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于賽跑一樣。”因此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繁聒的毛病,重視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我最喜愛的,就是此文開頭的——《談厄運》。在這篇文章中,培根將幸運與厄運放到一起,進行對比。
“如果奇跡就是統攝自然,那它們大多在厄運中出現。”“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行,而厄運則能發現美德。”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鋪路,周圍都是沒有刺的、開得姿態盎然的鮮花,溢滿馨香,可這些,卻都是由“幸運”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將了無意義。
同樣,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鋪路,鮮花縈繞,但,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橫跨了火海,雖傷痕累累,幾乎體無完膚,但他所擁有的`金子,更閃耀,他所擁有的鮮花,更誘人!那是因為,上帝在給予他厄運的同時,還贈送了一份禮物——堅忍,可前一個人,卻只有幸運,沒有贈品,偶爾的禮物,就是節制,全然不敵堅忍,更加有英雄的氣概!
話說回來,幸運并非都是美妙,有時候,我們都是在經歷了一些困苦才獲得它,就像刺繡,正面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畫,而反面,卻是五彩線條無規律交錯成圖,并未贏得人們的歡心。
而厄運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還贈送了堅忍,同時還有安慰、希望,因此,不要害怕厄運,也許,它能帶給你,更多的美麗。
猶記得小升初之際,我天天都優哉游哉,因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學校,因此,天天看著同學們拼了命地學,心里一點也不著急,就這樣,我順利上了一所每個學生都眼紅的好學校,這也算是“幸運”吧!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資源!
而現在,我面臨中考,面臨考高中的壓力,試卷、分數、作業……很多很多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蓋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難,有時,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望。可同學們卻不這么累,那是因為,他們早已經歷過這種痛苦,對他們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畢業,可對我卻不一樣,少時少了這份必要的磨難,使我現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這,又怎能不算是對我的“厄運”呢?
“厄運”之后,也許,我就會更加理解“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這句話了。
《培根隨筆》,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
培根的觀點,在當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了。這說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進步的,有些思想,現在想來,都依舊覺得那現實,那與這個現代社會相貼切,因此,《培根隨筆》是一部永不會老去的名著中的典范!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0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為《論友誼》,《論求知》,《論美》,《論善》,《論健康》,《論家庭》,《論真理》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有關“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1
培根,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羅素稱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他的《培根隨筆》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隨筆經典,被譯為世界上幾乎因此文字的傳世經典。
《培根隨筆》,從形式上看,只是一些摘記式的短章,隨意、灑脫;從內容上看,大多論述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見解獨到而精辟;從文筆上看,語言簡練而深刻。總體而看,整本書以議論文的形式,使我們擁有了一次充滿了作者對人生的洞察,對生存智慧和人生經驗的深刻體驗。
培根的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論學問》。文章的'開頭說:“學問可以給人帶來愉悅,可以提升人的文采,更能增長人的才干。”一句話道破了學問的重要性。“在學問上,如果耗費太多的時間,那就是偷懶;如果過分在意文采,那是虛偽;如果只是照搬書本判斷事理,那是學究的怪癖。”這告訴我們,在學問上,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講究內涵、活學活用。
不過更讓我佩服的是,不管在哪個方面,培根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都讓我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培根。從《論美》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科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的培根;從《論養生》《論友情》《論年輕與衰老》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就如德國的政治哲學家黑格爾對培根的贊揚:“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培根的特色。”
讀《培根隨筆》,感悟人生哲理。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2
“名著”之因此能稱其為“名著”,是因為它有不朽的品質。而《培根隨筆》這本書就真正詮釋了名著的含義。
《培根隨筆》就像是一座綿延不斷而又輪廓清晰的精神山巒,而它是由一部部文化經典構筑而成的。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論真理》這篇文章。
“真理是什么?”猶太總督彼拉多曾向耶穌嘲諷地明確提出,這想必很多人是無法回答這個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的,我也為此困惑了很久。終于,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真理赤裸如日光”!是啊!曾和很多人一樣,認為真理十分深奧,只有偉大的人才能領悟。
但讀過此篇,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地去實踐、體驗,而就算再平凡的人也能體會到真理的真諦。富蘭克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大膽的推測曾被一度認為是無稽之談,但他絲毫沒有放棄,勇敢地進行了著名的“風箏試驗”,用行動否決了人們的冷嘲熱諷,創造了又一項偉大發明。
但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的。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常常將謬論誤認為是真理。在我看來,追求真理的'道路很艱難,而真理本身又修正了人們的妄想,但謬誤恰恰迎合了某些人的惡劣天性,從而備受青睞。
我相信,無論人類社會多么無知,多么腐敗,真理的力量必定取得最終的勝利。追求真理的美好,理解真理的本質,將是體現人之本性的最高境界!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3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他曾投身于政壇,不過他的仕途卻歷經滄桑。
他12歲時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校,在那里他就已經開始了社會問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三年后,他進入了巴黎英國大使館,在此期間,他游遍法國,陶冶了情操,也大大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就在他躍躍欲試,準備一展抱負的時候,噩耗也隨之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但他卻強忍悲痛,投入到仕途之路而來。
培根長時間遭到伊麗莎白女王的輕視,直到1602年,詹姆士一世即位。培根極力支持詹姆士一世,也獲得了詹姆士一世的信任。晚年的培根非常不幸,遭到誣陷的它被剝奪一切。至此,他已心灰意冷,不理政事,埋頭做學問。他以自己富有著哩的辭藻和他夢幻般的一生經歷寫下了這本《培根隨筆》。
這本書中本處處閃爍著智慧,全書58篇,全部是由他的.獨特的見解來完成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論美》中,培根告訴我們美的真諦。他的智慧深深地影響了我。我的感悟當然也不止這些,每當我在讀這本書時,我不認為這只是一本書,還是我的一個朋友,永遠。讀此書時,我便發現好像培根在向我笑,告訴我智慧的本質。
正如他說的,知識就是力量。我認為非常對,因為我對《培根隨筆》的感悟就是一個證明。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8-26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06-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6-24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22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范文07-13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薦]07-18
【推薦】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18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推薦】02-18
【熱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3-01
培根隨筆優秀的讀書筆記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