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隨筆作文 篇1
聽王菲的歌好久了,起初是因為喜歡她的歌而喜歡這個人,而現在是喜歡這個人而喜歡她的歌。早年的王菲,獨特的嗓音,空靈,清澈,慵懶的'腔調,別具一格。甚時一夜間名聲大躁,如日中天,譽為天后。只一個竇唯,王菲便為他卸下所有的光環,甘愿卑微再卑微,卑微到塵埃里,一心洗手煮羹湯。提著夜壺,布衣素縷出入市井阡陌。天后的皇冠早已被她棄之,那時她是為愛撲火的小女人。竇唯情變,王菲亦是沒有怒罵辯解,愛就愛了,只身一人帶走了竇唯的女兒。這是王菲的個性。聽她的般若菠蘿蜜心經, 清唱,宛若天籟,如一股山澗的清泉,那是被佛點化的純凈。王菲一句緣盡至此,李亞鵬只是回應了一句:愿她一路走好。再無其他。10年前的謝霆峰鋒芒畢露,又怎么能承受的起王菲執迷不悔的性情,于是選擇傲視一切的張柏芝。十年以后,世事滄桑,當站在不盛寒的高處,俯視來時的路,才會幡然醒悟:你愛或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真真是眾里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面對兩人的再度相逢,眾說紛紜。有詬病,有贊賞,兩人亦是沉默不語。看到王菲去印度法會祈福,兩條麻花辮,素衣布裙,宛如少女。想必那心里也是純凈若水,波瀾不驚了吧。王菲注定是一個傳奇,蜀勝蜀負,好像真的已經是不重要了。且看她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隨筆作文 篇2
心底期待在自己帶著光芒,飛翔在藍藍的天空。對未來的共鳴,是自己展翅的祈望。可是當我還是一顆小樹幼苗時候我還能干什么?
老者告訴我:“你應該努力的生長。長成參天大樹。”他又意味深長地拍拍我的肩膀,天哪。這老者的力氣太大了,差點拍折了我的枝椏。但是他的熱情激發了我,是嗎!人生要轟轟烈烈!我聽取了老者的話,不日不夜的向藍天發出我熱烈的呼喚,不知過了多少年,我發現我無論樣努力都不可能扎根于天空。在我彷徨于此時,我遇見了另一個年輕的學者,他說:“呵,好大一棵數!不過這年頭太容易被砍伐。應該長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點。”接著他頭也不回的走了,留下一連串的嘆息。我又開始堅信我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
春去秋來,枝頭落葉紛紛,我開始沉思我到底因該怎樣做才算是做了真正的自己。我的身旁開始聳立高樓大廈,因為要修公路,我又被連根拔起——我被扔在了沙灘上,一位母親抱著嬰兒印著夕陽走過來,太陽的余光打在嬰兒胖嘟嘟的兩頰上——生命的最初。
我度過得似乎太盲目,因為渺小,總是聽取別人的意志,希望有一個美好得未來。可是我忘記了我,那個渺小的普通的我。也許我的一片葉子不能遮住廣漠的天空,可是當風吹過的時候你能聽到它們的呼喚嗎?一滴水它洗不干凈一個盤子,但是你能聽到在奔騰的海中它的驕傲嗎?溫室里的花朵裝飾不了山間,但是你能看見它在屏風后美艷的身影嗎?
即使渺小,我也能活下去,是因為這個世界有我的有意義。也許我的意義就是等待,等待著死亡,等待著重生。也許我是一株靜態的美裝飾著文人的心房,也許我是為了守護枝椏上的生命。
那位母親帶領家人將我拾起移至她的后花園。
后來那孩子戀愛了
小孩問母親:“媽媽我是不是為了她在活。”
妻子說:“我不知道,問一問你的萌吧。”
小孩結婚后,我被他丟棄在了海邊……我等待重生。展開翅膀——滑翔。
隨筆作文 篇3
初讀《紅樓夢》,我并不喜歡林黛玉這個人物。她給我的最初印象是小心眼、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總是哭哭啼啼,不夠堅強。可是后來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并且對她充滿同情。
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那么林黛玉正是其中悲劇人物的代表。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我看了她悲劇的一生,覺得她的所有缺點都是情有可原的。
林黛玉從一出生就決定了命運的凄苦。她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癥”;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林黛玉謹記其母的遺訓:“外祖母與別家不同”,因而在賈府中是“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正因為寄居在這種黑暗的環境當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為以及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了,因此,她的那些似乎有點失之偏頗的小心眼兒也就變得情有可原了。比如周瑞家的送宮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才給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開門,并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欲要發作,又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再說她的尖酸刻薄,現在在我看來恰恰是她直率,機敏的.表現。她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取悅于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總是有什么就說什么。她經常取笑湘云,可決不是刻意的挖苦,而是善意的玩笑。一次寶玉去看寶釵,正在一個“識金鎖”,一個“認通靈”,不期黛玉已搖搖擺擺的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寶釵笑問“這是怎么說?”黛玉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又問“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來呢一齊來,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明兒我來,間錯開了來,豈不天天有人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熱鬧。”當寶玉聽寶釵說吃冷酒對身體有害而放下酒杯時,正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又一語雙關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這些一語雙關的話語,只能夠顯示出她的聰慧。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說過一句惡言惡語。寶玉說,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蔥說,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云凹晶館聯句,每當湘云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
在書中我們看見黛玉哭是家常便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她哭大多數是為了寶玉。寶玉幾天沒來看她了,她只是哭;她看見寶釵和寶玉在一塊說話,也回去坐著哭。“不是悶坐,就是長嘆,好端端的不知為什么,常是自淚不干的。”我經常想:這個淚人兒,她有多少眼淚啊?可不可以快點流干就不要哭了?但是有什么辦法呢?她是生活在一個封建大家庭里。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而寶玉雖然也愛她,但沒她表現得那么熱切。而且,他們的愛情又是在不許愛的環境中發生、發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再加上她詩人的氣質和悲劇的性格,這種被壓抑的燃燒著的愛情,只能用詩和哭來抒發。林黛玉的哭,分明飽含著現實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劇性格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哭,是她對生活折磨的強烈反映;哭,是她發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詩人氣質的種種感受的抒發。她是為自己的愛情而哭,為自己的命運而哭。
后來,林黛玉終于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這對她不失為一個解脫,想想除此之外,她還能過上好日子嗎?
隨筆作文 篇4
我自小學以來一直缺乏在學習上的自信,原因很簡單,我所在的小學班里臥虎藏龍,考個九十五分九十八分根本就不值得太欣悅。不要說我經常的七八十分。還有我這愛哭的性格和倔強脾氣經常受那些優生的笑里藏刀和老師待遇處處的不公,這么六年來我一直活在小伙伴的指指點點和忍氣吞聲中。當然最后當同學一堆堆一團團相擁揮淚告別時,我站在一旁慶幸這六年厄運的結束。
我無緣家長老師呼聲最高的什邡中學,要知道我們班一半以上的同學最終都就讀于那兒。奇怪的是我的考試成績高于其中的一大半。考試成績下來的那天的晚上,父親坦然對我說“在哪兒學都是學,主要還是靠你自己的努力。我希望你在另一所學校依然能踏踏實實地學下去。”
就這樣,我邁入了方亭慈濟。
在開學第一天的班干部選取會上,我居然舉起了競選班長的手,我的那只小小的.手在人堆中顯得如此別扭。記得當時我張著通紅了的臉不敢看向老師和同學。我就此迷迷糊糊地當上了我們班的班長。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我發現我變了。曾經那個不自信,很惹人厭的不規則幾何體被時間的沖涮,坎坷的摩擦和千萬次失利的剪裁,開始使我有了圓的雛形。
在這里我交上了真真正正的友,遇到了真真切切關心我的老師,眼看初中生涯將結束。我卻已有了沉甸甸的滿足感,我經歷了我從沒經歷過或說是想都沒想過的第一次。寫到這兒我已鼻梁發酸。我離不開這兒的。
我站在我們學校的操場“我定將把我如今的意念永遠的持續下去”
隨筆作文 篇5
這些天,腦子里總是會突然冒出木心的那首《從前慢》,并且一天之內無數次的循環,在課間的時候,在跑步的時候,在上下學的路上。有時是伴著旋律唱出的,有時又是一字一句地在心里低吟,我便總是不由自主地一字字揣摩,那種感覺很奇妙,會把我從眼前的人和事中抽離出來,在某一瞬間,那些屬于我的“從前”,也會隨著詩句,輕輕顫動我的心弦。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背著書包走在街旁,莫名其妙地想起這句詩。是啊,從前慢。從前總是天天跟著姥姥去公園,一玩就是一上午。回去的路上,雖意猶未盡,但肚子已咕咕亂叫。姥姥牽著我,慢慢溜達著往家走,我的步子時大時小,有時猛地一蹦跳過一個井蓋兒。有時又偏要去踩地上干枯的落葉,發出俏皮的脆響。老遠飄來烤紅薯的香甜氣味,我便再也走不動了,拉著姥姥在街角買上一塊兒。姥姥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小勺子。我也不怕燙,把紅薯捧在手里,邊走邊吃,走走停停,姥姥也不催我,總是往前走兩步,再回頭慢慢等我。到了家,紅薯吃完了,小手也燙得紅彤彤。
從前快樂的時光也慢。小區里有個小小的假山,假山里有個小小的山洞,這一直是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只要爬上兩塊“巨大”的石頭,便可以鉆進我們袖珍的山洞,那里只容得下三四個小孩兒,并且還要蹲下身子,膝蓋碰在一起才擠得下。夏天的午后,不斷有絲絲清涼的`風從洞口吹進來,加雜著陣陣清脆甜蜜的笑聲。我們在那里可以待上一下午,不知都聊了些什么,小小山洞里的時光總是很慢,很明朗。
我不由地放慢腳步,可我還要趕著去上課,步子又不得不大了起來。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于我是這樣,對于木心,或許也是這樣: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我早已習慣上學時的“長街黑暗無行人”,并且感激,我正擁有木心回憶里的“少年時”。
如今的日子轉得快,筆桿、腳步、鈴聲都快。一生只來得及,走一次少年時。
至于從前,“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我鎖了,人家便懂了。
但終究,鎖不住留戀。
隨筆作文 篇6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處劃破了。一條口子雖長,但不深,星星點點地流著一點血。我毫不介意,拿紙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
誰知道眼睛特別“亮”的楊楊竟然發現了:“姜老師,你的手流血啦!”聲音雖然輕,但關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聲中,孩子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我的手指,并且紛紛嘟囔著:“姜老師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我笑著說沒事的,希望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可不想就此罷手。
細心的朱朱說:“老師,你怎么不用創口貼啊?”
王芷欣緊跟著說:“姜老師,用了創口貼就不疼了。”
雯雯還指著自己手腕上的“傷疤”說:“我上次也弄開了,媽媽給我貼了創口貼。”
……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這時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們了:“老師沒有帶創可貼,就不貼了吧,沒有關系的。”
“那我明天給你帶個創口貼吧!”小朱朱真的很有愛心哦。
“我也給你帶!”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搶著說了。
我感到心里一陣陣暖流涌起。“不用了,姜老師家里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貼好了哦!”于是我又開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在活動室門口接待孩子們。“姜老師,給你一個創可貼哦!”小朱朱遞給我一個創口貼。說實話,我被感動了,原來他昨天不是隨便說說的,原來小朱朱確實把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姜老師,我也給你帶了創口貼!”調皮的小宇竟然也有這份細心,他爺爺還跟我說:“昨晚一回家就說要帶創口貼了!”原來小宇心里是有我的,可惜平時還因為他的調皮我老是生他的氣,我不禁臉紅了,有些后悔。
“姜老師,我幫你貼上吧!”天真可愛的杭杭拉著我的手,非要親手貼上她帶的創口貼。我蹲下來,頭一次像一個孩子一樣,享受著被人照顧的感覺,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甚至讓人迷戀的感覺啊,而給我這種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不滿4歲的孩子!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細心卻顯笨拙的動作,我忍不住在她的頭上親了一下,多可愛的孩子啊!
……
一樣的早晨,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我竟然收到了十幾張創口貼,十幾張來自于孩子手里的創口貼。看著這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有種流淚的沖動。這豈止是一張張小小的創口貼,我看到的是在這小小創口貼背后的濃濃深情,是孩子們對我的一種關心、一份關懷、一片愛意!
我最親最愛的孩子們,衷心地祝愿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干凈的小手——小小的洗手環節
洗手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三五個孩子在玩水;忘記關水龍頭了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復提醒常規要求“要這樣,那樣的”,可效果總不佳。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特點的關系,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愛的游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并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時,我也加入進來,并有節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我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兒紛紛跟著我學了起來。“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有節奏快慢的變化中,通過動作表演兒歌內容,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洗手環節,只要我們認真的去觀察、貼近幼兒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是我們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動腦筋,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創造親自體驗的機會,把教育轉化為幼兒的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礎,這點固然重要,但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驗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樣,幼兒才能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僅僅一個洗手的習慣,我們也要考慮很多。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多更強的獨立能力。
教師應做有心的人,從孩子長久發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要親自參與到幼兒的實踐活動,體驗孩子們的需要,制定的常規制度應隨時調整,并改變教育方式,形成真實的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隨筆作文 篇7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她愛上一個窮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惱怒,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著窮小伙受罪。多虧王母娘娘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封了窮小伙“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玉皇對此非常生氣,就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回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多給人們帶些東西回來,灶王奶奶是想盡辦法收羅,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饅頭,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家家戶戶的人們則是一夜不睡覺,點起旺火、香燭、燃響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間。
隨筆作文 篇8
深圳,一座現代化的南國都市。在這里,我生活了十年。費翔那首《故鄉的云》,詮釋了這漫長的青春歲月。……當年我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滄桑的旋調,蒼涼了我那漸漸蒼老的心。
當晨曦尚淺,我便騎著單車,穿過大街小巷,趕往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萬家燈火之際,再披一身疲憊,慢慢回到租房。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十載春秋,悄然而逝。不同的只是上班的'公司和崗位,陌生的面孔的天南地北的鄉音。
季節的風吹過發梢,不經意間已有數屢白發乍現,人到中年?!小女兒已然繞膝承歡,而立之年,情何以堪啊!文學的殿堂曾多少次在我年少的思緒里閃爍,時過境遷,在生活的洗滌中才發現,那只是一個遙遠而不可企及的夢。而今,更是越來越迷離在昨日的風塵里了。
常有和朋友們一起買醉的沖動,在那種恍惚中,似乎可以重尋當年癡狂的影子。然而,到最后卻只剩下物是人非的感慨和無奈的嘆息。曾經多少次立誓回到故里,不再南行,可是生活總是一次次把我從家鄉的寧靜拋向南城的喧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落日西沉的時候,在傷心垂淚的時候,翹首西北,權當聊以慰籍天涯苦旅的悵悵之心。
深圳的天空,沒有屬于我的一隅。卻不知何時是歸期……
隨筆作文 篇9
“鈴鈴鈴”我仿佛聽到了電話機響爆了的鈴聲,每一個人打的電話里,都有一份緊張、一份喜悅、一份憂愁、一份失落、一份......
那是一個難忘的暑假,也是一個令人失落的假期,伴隨著高考完成的姐姐,整個暑假都沒安安穩穩的過一天,整天都是垂頭喪氣的。
剛打電話問到成績的那一個下午,父親的失望和氣憤打破了周圍的寂靜,除了父親的發泄外,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沒說一句話,由其受害者——姐姐。父親像一只發怒的獅子般,對姐姐說的每一句話,音量總是調不小,就像獅子的“震天吼”一樣,震耳欲聾。對姐姐說的每一次話中幾乎都是批評的話,每一句都伴隨著大手與桌子的碰撞發出的巨響,每一句都充滿了氣憤和對姐姐嚴厲的訓斥,而姐姐聽到父親的每一次話時,都是止不住的淚如雨下。
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姐姐,一直在想是上專科,還是去復課再去考大學,每一項選擇都非常艱苦,經過幾周的強烈思想斗爭中,姐姐做出了堅定的結果——“復課”,再上一年高三。
一群麻雀在枝頭上啁啁啾啾,跳來跳去,搖晃著樹枝,樹葉發出一陣陣“嘩嘩”的`聲響,那聲響似小溪流水,清涼、圓潤、柔美、令人陶醉。那么美的聲響,那么美的景色。但姐姐卻不能去欣賞這些,只是不斷的背英語單詞,和復習以前的功課。那么專心,那么認真。而爸爸總是時不時的冒出兩句“你早這么用功學習,不就省事了嗎?”
姐姐每天從早上開始,一直學到很晚很晚,只為了在一年的高考。就這樣一直堅持到去上學的前一個晚上,她才早早的上了床,我卻忍不住問了一句“姐,你每天學到這么完才休息不累嗎?你覺得值嗎?為什么這樣想呢?”
她的回答卻那樣的簡單,那樣清晰,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累,但還值,因為我有夢想。”姐姐的話使我明白了:現實比夢想殘酷,夢想比現實堅強!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3
隨筆作文10-04
隨筆作文10-04
隨筆作文10-04
隨筆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