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隨筆作文 篇1
摘要長期以來,我校的作文教學都普遍存在著學生厭煩作文課的狀況,一上作文課,學生沒有作文的欲望,沒有參與熱情。由于作文能力上不去,學生便抄襲、模仿、拼湊以完成作文。這樣的作文沒有生機、沒有活力,如一潭死水。
關鍵詞作文教學;習作能力;實踐
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更新習作教學的理念,解決作文教學難題,培養學生習作能力。根據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方法:
一、練筆與積累同步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求知欲望很旺盛,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在習作教學中,我常常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進行小練筆,如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猜字謎比賽或成語接龍比賽等,讓學生學會場面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這些活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讓他們有東西可寫,而且很大程度上調動了他們的習作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寫,情有所感而發。讓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習作的源泉。另外,寫讀后感也是一個練筆的好方法。我們班的學生都已養成了每天寫讀后感的好習慣,他們會每天堅持讀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話,也可以是一篇散文,還可以是寓言、古詩、小說、神話……然后寫下自己的體會。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兩句或者是一段話甚至一篇完整的讀后感、一首小詩……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達的東西,言為心生嘛。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課內的要積累,課外的也要積累,所以我建議我的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厚厚的摘抄本,把課文里的好詞好語句抄寫下來,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另外我還建議我的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引導他們把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分類,比如:寫景的,寫物的,寫人的……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可以是一個、兩個或者三個、四個……摘抄自己喜歡的'好句,可以是一句、兩句……但是必須們每天堅持。這樣到習作的時候學生無論寫什么,腦海里就會涌現出無數的詞句,大可信手拈來,文思泉涌,何愁寫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與互評并行
每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本單元習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學常規,在學習第一篇課文的同時便向學生滲透習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時,我便在學習本單元第一課《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同時向學生滲透“保護生態環境”這類作文的習作技巧,首先要求學生收集關于環境保護的好詞好
隨筆作文 篇2
時間往往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周五了。周五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快樂的,但對我來說卻是恐怖的。因為我要在這一天完成隨筆的草稿。
每當此時我總會萬分焦急,可每次到最后總會有題材,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可這次卻違反了常規,我先是左思右想,之后是前思后想,到最后竟變成了苦思冥想!
為了盡快地找到題材,我找了本作文書。可誰知作文書上的內容不是不夠新穎太老套就是與我的生活不相關。這樣一來,這個找作文書的方法算是泡湯了。
不過我似乎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于是,我立刻沖到了電腦桌前,打開瀏覽器,在網上查起作文題材來。可誰知網上的東西有時看上去挺多,其實不然。有的長篇大論卻空洞萬分;有的深奧難懂,我也無法駕馭;更有甚者,竟故作深沉,答非所問……查了半天,越看越生氣,越看越懊惱。不知要如何寫這篇隨筆。看了看時間,不禁大吃一驚。八點半!我開始想題材時也才不過六點半啊,已經過了兩小時了呀!
此時,一旁的父母卻依然堅定不移地對我說:“快想,如果你現在想不出,明天也不會想出來的`,到時候怎么交作業啊。”這話我也明白啊,可是要寫什么呢,我絕望地躺在床上,仿佛想從這雪白的天花板上得到提示。可天花板卻像我的心靈一樣,好似一張白紙,等著我去充實它。這時你一定認為我什么都想不出來了吧,恰恰相反,這白紙卻正是我的題材!對,就是這張白紙本身!
“柳暗花明又一村!”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看似離你很遠的東西其實就在你的身邊,就像影子一般,但只有停下腳步,向后看,才會發現你一直所追隨的東西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你想要得到的,其實你早已擁有,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隨筆作文 篇3
沒有比這個星期更黑暗的日子了!期中考濃郁的硝煙味兒充斥著整個生活,令人緊張,令人興奮,甚至令人潸然淚下。
終于結束所有戰爭,漫步亮晶晶的操場上,聽校園喧囂聲漸漸遠去,才恍然大悟,下雨了。
雨中的校園如此美麗,縹緲得讓我不忍破壞此刻寧靜。于是決定躲在操場一隅,不讓煩惱打擾神圣的雨??忽的,耳邊回響起那首歌——《隱形的翅膀》。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四科主科的成績已公布,拼命擦著眼鏡看試卷上紅紅的大大的叉,百感交集。羨慕地望著那些分數比自己高的同學,面對他們的只有比哭還難看的笑。
注視天地間的大珠簾,雨點歷盡艱辛,為的就是來到人間,匯入江河,滋潤這花花世界。但有誰知道,有多少雨點未到大地上就被蒸發?又有誰知道,有多少雨點滋潤植物后從此消失?人生要經歷的考試正如這雨點一般數不勝數,這其中,一定會有許多成功的考試,若匯入江河的雨點,淵遠流長。想到這兒,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
“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剩下科目的.成績也公布了,我以不錯的總分結束了這場期中考。自己感覺很滿意吧,因為付出的辛苦沒有白費。
但自己仍需好好總結 ,再接再厲。因為,后面還有更多的“考試”正等待著我。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之前總結 得好,錯誤改正了,就是一種完善,也保證以后有足夠的信心,解決類似的困難,爭取“更滿意”。
雨一直下,照樣有許多被蒸發,許多會消失。但有更多更多,是匯入生命之長河,造福世界!
隨筆作文 篇4
“猴哥 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難得∕緊箍咒再念∕沒改變老孫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識破∕翻個跟斗十萬八千里∕抖一抖威風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難都想你∕哪里有險都有哥∕身經百戰打頭陣∕懲惡揚善心如佛∕你的美名萬人傳∕你的故事千家說∕金箍棒啊永閃爍∕掃清天下濁”。
悠揚的旋律,激蕩著整個房間。猴年剛過,我有滿肚子里的話要傾吐。
一六年的猴年,是我續夢的一年。壓抑了我幾十年的光陰,似乎在這一年迸發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從三月二十五日加入長陽作家協會算起,隨后我又加入了西部文學、西部作家、東湖社區、漢網社區、中財論壇、中國散文、散文在線會員。在這么多文學組織中,認識了不少的文學前輩,先后得到了陳孝榮、陳哈林、溫新階、鄭荊河、元辰、山夫子、村夫、張澤勇、運濤、鄧仲祥、翔鷹、羅鳳霜、孫青鋒、寧靜、李嫣然、陶然國、劉雪兒、層林盡染、曉汶、長安劉老三、梁北雁、郭忙龍、白鹿放歌、洛沙等等文學前輩的具體指導。在這么多老師的親切教導下,漸漸地把我的文學夢點燃了,并且一發而不可收。一年來共創作出散文、詩歌、小說三百六十多篇,兩百多萬字。
小說《步步驚心》發表于《長江文學》刊物,《燃燒的青春》發表于《西部文學》,《正是橙黃橘綠時》發表于《散文在線》,《底線》發表于《長陽作家》會刊。還有一百二十多篇精品散文分別發表在《西部文學》《湖北作家網》《宜昌作家網》《東湖散文》《中財論壇》《清江文壇》《散文在線》等網站及刊物上。最近又創作出了長篇紀實小說《印象老街》,短篇小說《區長助理》,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特別是山東的一位小讀者讀了我的《印象老街》后,紛紛來信與我交流。
她在信中說:“最近細讀了丹水情韻老師的《印象老街》,欽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師寫得太好了,實在是妙筆之作,一次次把我帶進了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帶進了那個并不富裕的卻樂趣橫生的老街。丹水情韻老師的《印象老街》,全部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在老師的筆下,我們可以再一次重溫那一代人的辛酸苦辣,感受到勞動人民那雙勤勞能干的雙手,質樸的性格以及樂于助人的品行。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太幸福了,天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王子公主生活,但是卻沒有知足,都覺得理所當然,不懂得家長的辛苦與付出,不懂得祖輩們的節儉與奮斗。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老師的《印象老街》吧!會讓我們親身感受到那么久遠的時代氣息,會讓我們懂得幸福來自于勤勞!”
漢網社區超級版主鄭荊河老師,給我發得一個帖子,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
“早就盯上你了,當然,我不是警察。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也不是杜甫。我不過愛讀文章,尤其是好文章罷了。原先讀你的散文,寫的激情飛揚,以為你正當年少,后來才知道,你已年過花甲。真的不簡單!我所說的不簡單,是指你的文章寫得非常好。說實話,現在雜志上 登的那些東西,真是不忍卒讀。現在重點推介你的散文。請精選一組散文,發在這個主題帖里。”
我明白了鄭荊河老師的用意后,按照鄭老師的吩咐,我將自己認為寫得比較成功的八十多篇精品散文,發到了主題帖里,鄭老師逐篇點評,使我深受感動!
當他讀過我寫的《御駕真“龍”在巔峰》這篇散文后,是這樣評價的: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龍池山的情景。文章采用移步換景法,描繪了龍池山神奇誘人的風光。筆調流暢,剪裁適度。尤其是對家鄉山水的一片赤誠之愛,感人肺腑。探幽索微,頗有起伏。”
當讀了我寫的《最美丹水》,鄭老師寫道:“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極盡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晨霧籠罩下的丹水青山的萬千氣象,尤其贊美了丹水人名播遐邇的盆景根藝。這是對丹水人民的禮贊。作者善于抓住光和色的變化,來描繪事物的形態,并把自己的體驗融入其中,做到了心靈與自然的對話。善用比喻,親切、平易。
‘動蕩的霧靄,仿佛翻卷涌動的的春潮,有時如裊裊的輕煙。有時如萬頃波濤卷來,有時輕盈如羽衣,有時沉凝如灰鉛,裊裊升入天空,像是香爐里飄出來的煙氤。
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霧氣柔順似絲綢,又似女子的長長的.秀發,慢慢散去,消失于這茫茫天地間。’”
……
八十多篇文章呀!鄭荊河老師都是在夜深人靜的十一、二點閱讀、點評的,這該是給了我多大的鼓舞,多大的力量啊!
我曾有過文學夢,那是在我十七、八歲的時候。丹水家鄉的父老鄉親,一直都說我是個“讀書迷”,他們哪里知道我孜孜以求的文學夢想呢!白天我勤勤懇懇的工作,每到皓月當空,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孤身一人深入到文學名著上面去了,有時一個人隨著優美文章里面的故事情節,所震撼,所感動,所鼓舞。讀到書中人物傷心處,我不禁潸然淚下,讀到書中那些人物高興時的情節而跟隨他們放聲朗朗大笑。這就是我,這就是丹水情韻。
記得初入教育行列的那段日子,我在全市、全縣文學創作,新聞采寫也小有名氣。省級《布谷鳥》,市級《屈風》《宜昌日報》縣級《清江》《小草》《土家族文學》等報刊先后刊用、登載了我寫的小說《壓歲錢》散文《本房三叔》《故鄉的橋》《髙腳印傳奇》《我的老師——孫榮林》詩歌《牛愛青草,我愛書》《四季調》《江邊》《扭轉乾坤黨有功》以及幾十篇新聞稿卷。市級、縣級廣播電臺天天都廣播著我寫的文章。
因為那時我已從行政干部轉行到了教育戰線,正在我春風得意之際,冷不防被當時的教育行政領導當頭一棒,大喝一聲:“不務正業!”
就這樣,我漸漸萌發的文學夢想,就這樣破滅了。我是痛苦萬分,食而無味,夜不能寐。掐指一算整整過去了近四十個年頭,但在這近四十個年頭里,文學創作領導不允許,我只得采用迂回作戰,把筆頭轉向到了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方面,先后寫下了一百多篇論文,分別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各類等次獎勵。不少文章也被不少刊物刊用。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我在猴年又撿回了丟失已久的文學夢想,我最想感謝的是以上各位大師的手把手的指導,感謝這些素未平生毫不相識的老師們。
我深深地知道,文學創作之路的艱辛,我將披荊斬棘,一往前行。在金雞啼鳴的嶄新一年里,奮勇向前,寫出不愧于時代賦予我們歷史使命的新篇章。
隨筆作文 篇5
閑暇無事,煮粥一次,記于此,隨筆之意不在敘,只是雜話人生幾句。
知道天寒,明明溫水不凍手的,但依舊選擇冷水,以其淘米,反復三次,將米靜置于一旁。
記起,曾與人爭論,如今我仍固執,所謂正能量,過多也無益。許是我心黑暗,不習慣那陽光。一直覺得,勸積極樂觀的話并無用,悲觀者并不會被輕易改變。
實際,精神麻木后,所有言語傷害都會不痛不癢,非得刺激神經,方可清醒。突然覺得,有人厭惡冷水,也許是明知可令自己清醒,才如此。人,活得糊涂點,并不大壞。但我希望能看清世事,也許有人要誣陷心機重,卻不必在意了。
除堅持以冷水凍手外,淘米本也是一種蛻變過程。倘若我們在變化中,拋棄了雜質,也丟失了一部分優勢,這太正常不過了,大可不去在意其間得失多少。
我想,所謂干凈與純潔是不同的:孩子可以純潔,但未必干凈。純潔,是一張白紙,以童真為塑料膜保護;干凈,更像是在舊房間里的草稿紙,無論本身是否整潔,但始終不染世俗的塵埃。純潔,大多孩子具備,而干凈,則是一種人性的饋贈。
如果能做一粒被淘過的米,那淘米水則是我的老酒與故事,我也將以干凈、溫柔善待世界。
淘過的米,需要靜置片刻,這叫過渡。
再剝瓜子仁,雖然麻煩,但結局是美好的。做什么事,也許是為享受過程,但現實很多都只是為了一個美好的結果。我們需要的,是最基本的保障,努力不讓自己失望:耕耘,并不一定有好收獲。實際是,欺瞞自己,相信世間皆琉璃,好像天空不會暗。
一小勺食用油,瓜子仁也變得油腔滑調。所謂圓滑世故,在某種程度上,相處的感覺比與毫無處世經驗者相處的感覺要好,因為大多人都喜歡跟會說話的人相處,而不是那些情商低的、容易傷到自己的人。將瓜子仁與食用油攪拌均勻后,一股香味飄來,你看,多誘人,正如上面所言吧。
倒水入鍋,送入電飯煲,開始煮粥,時長約一小時。
不知為何,突然想到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的情節,那一粒粒米,也在經歷同樣的高溫浩劫。它們將在其中瘋狂地翻騰,也會慢慢沉下去佛系地等待。待等時機成熟,它們便會綻開燦爛花朵――軟而爛,真正以柔待人。
因為記掛著我的悟空,我守在一旁,活像唐僧一般,不止地念叨著,偶爾也打開鍋蓋,問候一聲:“眾潑猴,休得無禮,早日修煉得道,為師等你。”話音剛落,我便將那碗早已準備好的糖水倒進去:“一定要做碗甜甜的粥。”不久后,我又將帶著一股油香的瓜子仁撒進去。
等待是一門藝術,很顯然我并沒有學會:時而捻著窗簾線頭纏繞在手指上,幻想自己輕彈著琵琶;時而看向窗外冷清清的街道,懷念去年的熱鬧。
盛粥一碗,我細細品嘗:甜卻淡,于我而言近乎無味,那瓜子仁也失了油香。粥稠得剛好,看樣子算成功。
結果與預想不同,思來想去,倒也接受了事實,且悟出了一些自認為頗為深奧的'道理:粥者,若社會染缸,其間,圓滑者未必圓滑,甜蜜者未必甜蜜,真真假假,遮遮掩掩,真面目總歸要藏匿。
我們本也如此,戴著面具做人,無法做到完全的真實,但所展現的,一定是盡量能夠融入社會某處的形象。就像粥里的瓜子仁與糖,并不能改變這碗粥原本的味道,我們只會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個體微不足道。
但我愿做粥中糖,有自己一份甜;愿做粥中瓜子仁,有自己一份香;愿做粥中米,有自己一份貢獻,說不定,還會是最美味的那粒,如星辰點綴夜空般,裝飾著某一個人的夢……
隨筆作文 篇6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都在工作現在我也沒事就把這亂七八糟的房間,整理一下,我二話沒說就開始整理了。我先把被子一狀一狀疊起來然后我在拿濕毛巾擦凳子和桌子。
再把床撲好,把垃圾倒掉。過了一會我就整理好了,現在我以經汗流夾背了,但看見干干凈凈的房間,我還是很開心!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經典]08-24
隨筆作文【精選】08-25
隨筆作文10-22
隨筆作文10-22
隨筆作文10-22
隨筆作文10-22
隨筆作文10-06
隨筆作文10-06
隨筆作文10-06
隨筆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