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的經典散文
兼職女人【1】
我是在一次早自習遇到她的,當時教室只有我們兩個,她穿著一身淡藍色工作服,是很不透氣的那種。
她有很多白頭發,但是聲音卻如豆蔻年華的少女,她一邊熟練的打掃衛生一邊和我討論她的孩子與家庭。
能想象她的家是在城市的邊上,平房,過于破舊的家具,年久失修的各種家電,狹窄的窗戶。
她臉上還不時的泛著些許羞澀,許是因為她的身份?但是談到她的孩子時,侃侃而談的她儼然忘記自己在工作,那表情像是孩子已經上了領獎臺,有一種掩蓋不住的自豪感與期望。
她說她在我們學校找了一個大二的學生給她的兒子補習英語和數學,一個小時45塊錢。
從那以后很多天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在超市又見到了她,可能她不記得我了,但我記得她。
她的工作就是將別人不要的貨品再擺回貨架上重新歸類。
我以為她會和其他的家庭婦女一樣,由于生活的艱難會把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來。
但是她沒有,倒像一個初入社會的青澀婦人,抑或是一個受過傷的驚弓之鳥。
在小心翼翼的融入這個世界。
我以為她換工作了,但是后來在學校遇到過她。
我才知道,她是在,到處兼職。
或許,你會可憐她,可是她并不覺得自己可憐,反而會享受她的生活帶給她的樂趣,生活的艱難沒有擊垮她,反而使她越挫越勇。
生活,最重要的是一個過程。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
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
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
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么要緊的了。
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
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
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
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
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
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
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
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
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恩師【3】
她不是我的啟蒙老師,也不是我的老師中學歷最高的。
然而,卻是讓人見一面,便此生無法忘懷的人。
十年前,記得來學校報道第一天,是第一次進我們的教室,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親切,一股暖風撲面而來,讓我這顆初次離家而孤獨無助的心得到安定,很不可思議。
她在講臺上,著一身黑色半身裙套裝,白皙的面龐讓我這個從農村來的孩子被深深吸引,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氣質非常的人呢?!儀靜體閑,端莊如蘭這些詞都遜色于她。
被一群學生和家長包圍著,大家喋喋不休的問東問西,她都細心的一一解答,對于處事從容的她仿佛從來沒有非常緊急的事情,對比學生的事來說。
她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的班主任,所以,作為班上的佼佼者,免不了和老師多接觸的。
取得好成績的時候,老師總會鼓勵我再接再厲,而成績下降時,老師則會耐心的教導我不要氣餒,所謂:勝不驕,敗不餒。
當時我第一次明白了。
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很喜歡她,無論學習好與不好。
每次批改作業時,發現有哪兒不對勁的同學,都會叫到辦公室去談話。
老師總會鼓勵每一個學生,她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不存在好與壞之分。
因而,這三尺講臺也因她而變的美麗起來。
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
不過對于我來說,她就是我的百世之師。
師者,傳業授道解惑也。
讓我想起著名教育家,學者楊昌濟給毛澤東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休學儲能,先博后淵。
”當時也為他們倆的師生之情所感動。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劉老師,不僅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更是我人生的啟蒙老師。
【描寫人物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人物的散文10-05
描寫人物的散文高中10-26
名家描寫人物的散文10-05
描寫人物的散文800字10-26
張曉風描寫人物散文10-26
名家對人物描寫的散文10-05
含人物細節描寫的散文10-05
人物細節描寫片段散文10-05
人物細節描寫散文片段10-05
關于人物描寫的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