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隨筆作文 篇1
起身拂去褲子上的塵埃,轉身也踏上了斜陽里的校道,能看得到的校道的盡頭,已不見了那一抹熟悉的瘦削的白。驀然間,有著說不出的心酸,眼眶微燙,抬頭凝視那已不刺眼的余暉,稍稍停駐了有些沉重的腳步。慢慢地轉身回過頭去,才發現身后只是越拖越長的影子,時間不長卻有那么多,不堪回首……
夕陽西下,一起絢爛過的美好,依然還能令人沉醉。迫近的黃昏晚霞,就像是一抹抹不堪回首的曾經,凄美催人淚,傷了黃昏。當夜幕降臨,陌生的黑暗會一點點靠近,一點點
將那殘存的美好吞噬到只剩斑駁的剪影。留著越拖越長的思念和遺憾,消失在夜的深處,無盡陌生的深淵。
思念如霧,如暮,越來越薄。記憶越發地不堪收藏,時間在蕩滌著淚眼斑駁過的.絲絹,直到無痕。你也會悄悄淹沒在我記憶的深處,如這暮色,漸漸消失,隨著最后一縷陽光消逝,最后一點溫存的記憶也都將抹去。日暮的輪回,只是一個美好的希冀,入暮如陌,再來的晨曦,已是新的開始,再也尋不回昨日黃昏的軌跡,守不到,再次的擦肩……
隨筆作文 篇2
記得那是一個秋季。從窗子縫擠進來的風有些許的冷,吹在身上已是透心的涼。難怪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趴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困難的數學題讓我頭痛欲裂。我很想把這些作業撕個粉碎,可我不能,撕了,怎么對老師交代?我一邊在草稿紙上拼命地,一遍一遍地算著,一個方法又一個方法地試著,一邊用手死命地揉著太陽穴。對著這些"天書"我真是欲哭無淚啊!郁悶、煩躁、痛苦的感覺像爬山虎的卷須纏繞在我心頭。
隱約中,身后的門被輕輕推開了,隨即又被輕輕關上了。我知道,那是媽媽。她總在我身后默默地關注著我。作業雖多,雖然,心情雖煩,雖悶,但是,一想到有媽媽在身邊陪伴的感覺,我總會沒由來地感到踏實與心安。
等媽媽再進我房門時,她的手上已多了杯熱氣騰騰的熱可可和清涼油。可可的香氣肆意地飄散在空氣中,似乎有意要對抗著秋日的`帶來的殘忍。
媽媽輕輕地把東西放在我面前。她沒有說什么,只是把手輕輕地放在我肩頭,輕輕地拍了拍。母女倆長久的默契讓我一下子明白,那是媽媽--不善言辭的媽媽媽給予我的鼓勵,打氣。我抬起頭,對著媽媽露出燦爛的笑,盡管這笑容里滿是疲憊。我一直慶幸,一直感激,有這么一位理解我,關愛我,卻從不嘮叨的媽媽。
媽媽隨即把桌前的窗子關緊,又打開了取暖機。冷冰冰的房間一下子溫暖了許多。心在這一刻,仿佛不再那么浮躁。我低下頭繼續埋頭苦干。因為我知道,一雙關懷的眼睛永遠在背后凝視著我,給予我力量,給予我信心,給予無窮無盡的愛。溫暖像河水一樣在全身上下流淌,一直流到了心里。
這一刻,我的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感激。感謝媽媽,感謝她為我提燈,照亮我的前進的路,陪我走過的每一個日子。
隨筆作文 篇3
時光飛逝,感覺暑假剛過去不久,這又到一個學期的期末了。和往常一樣,期末就是不停地復習、看書、做試卷,復習、看書、做試卷……就像是轟隆鳴笛向前開的看不到鐵軌盡頭的火車,就這樣枯燥乏味地持續不停地無限循環。
在各種各樣讓人壓力山大的“期末項目”中,試卷無疑是最讓人頭疼、抓狂的一位了。先撇開次次都是死一般寂靜的漫長考試不說,單是考完試后單調重復的講題講試卷就讓人幾近崩潰的邊緣。尤其是數學,越繞越復雜的方程,小博士里各種“千奇百怪”的、繞來繞去的題,這種一旦分神就忘記自己算到哪的難題可以說是數學試卷甚至是期末里的一大“殺手”。( )
在大家都因為期末而忙得熱火朝天、不可開交時,體育和體活就成了大家心里天天想天天念的一門課。而時不時會有那么一兩次的看電影時間,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被期末壓得翻不過身的我們好好放松的大好時機。
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無限循環的'期末復習乏味無趣,同樣也讓人又愛又恨。復習吧,又總覺得太累太煩太枯燥;不復習吧,又總放不下即將降臨的寒假。就這樣,在周圍緊張的氛圍里,原本放松的心也不得不忙碌起來。
期末復習雖然枯燥,期末考試雖然費腦,可挨過了層層烏云密布的期末,就是彩虹一般絢爛的美妙假期。
隨筆作文 篇4
一、搭建課堂直接生活材料庫,讓兒童現場實踐“開源引流”
兒童作文原來就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只是學生不知道這就是作文的“溪水”,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去開源引流,做到常“引”常“新”,這才能讓學生對身邊的生活有一雙觀察的“火眼金睛”。觀察,教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缺陷,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培養他們養成仔細觀察、捕捉生活素材、及時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兒童積累素材的能力。
一次班隊課上進行快樂閱讀比賽,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到了展示成果的時候了,從“鼓勵獎”到“優秀獎”再到大家都期待的“智多星獎”。當我每一次報出獲獎名單時,都有孩子發出“哇、哇……”的叫聲,當報到“智多星獎”時,班級里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于是我當機立斷馬上進行作文訓練:“你們那么喜歡智多星獎,現在我們在課堂上仔細地看看你的同學,你覺得平時同學的表現那些人才可以稱得上是‘智多星’呢?”教室里一陣靜默,不一會兒,有孩子在下面竊竊私語了,我看許多孩子已經捕捉到了素材,就趁熱打鐵:“把你想到的都大膽告訴我們吧,但在你說的時候還要告訴我們在你心目中這個智多星的外貌特點,利用幾分鐘好好觀察,看誰稱得上是觀察的‘智多星’”?于是幾分鐘后——
生1:我們班的智多星可多了,諸迪洋、謝思怡、趙冰瑩、鐘敏宜……但是最聰明、最勤奮、助人為樂的就要數鐘敏宜了。
她長著一頭短發,紅紅的小臉蛋可愛極了,還有那閃閃發光的眼睛,特別引人注目。
生2:在班里我有一個好伙伴,她叫徐雨婷,是班里出了名的智多星。
她胖嘟嘟的身子,黑黑的皮膚,經常梳著長辮子,一雙大眼睛好像兩顆黑黑的寶石。鼻梁挺挺的,她那愛說話的小小嘴巴里有兩顆可愛的大門牙,只要一笑起來就先露出兩個小酒窩,可惹人喜愛了!
生3:班里的智多星我覺得就是許亦雯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叫她許許。
她是個既可愛又聰明,很惹人喜歡的女孩子,她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櫻桃般的小嘴,瘦瘦高高的身體,每天都梳著小辮子。她做起事來可認真啦——
……
看來,課堂的.寫作生活非常重要,經過老師適時的引導,能讓學生在課堂上 “動”起來,不僅從生活的源頭引來了溪水,而且明白了怎么去開源引流,敏捷地捕捉寫作素材。
二、開發課余生活多彩材料庫,讓兒童拓展“開源引流”
除了在課堂中挖掘源頭外,還可以讓兒童在豐富的課余生活中,擴大視野,開挖習作的源泉。
教師可以就平時課余生活中孩子們最多接觸到、最容易引起感知的素材入手,多在日常教學中找機會讀話引導。
學期始,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句話日記”的作業,讓學生將每天的課余生活用一句話的形式記錄下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下當時的心得體會。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讓孩子們以《課余生活小故事》為題寫下自己記憶最深的一些課余花絮。
如一位學生寫了《讓座》:
記得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乘5路公交車回家。我一上車就找到了一個位子坐了下來,沒多久看到一位阿姨抱個小寶寶也上車了,可是周圍已經沒位子了,我連忙說:“阿姨,您坐。”阿姨說:“謝謝。”我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時我發現好多目光投向我,人們說:“現在很少看到小孩子給大人讓座了,這真是個好孩子。”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可又挺不好意思,為什么大人會說現在很少看到孩子讓座了呢?
有一個孩子寫的是《輪滑樂》:
我有很多課余生活,有游泳、書法、輪滑……我最愛的是輪滑。
我是從今年過年的時候開始學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會走路,就像老太太那樣,搖搖晃晃的,有時還會摔跤。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會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滑得很快又不會摔跤。
有一次,我穿著輪滑鞋到了樓下,看到我的小伙伴們正在速滑,他們滑得真好,就像一群小鳥,我羨慕極了,于是我也學了起來,滑到一半,我看見一塊小石頭,我來不及剎住,結果拌了個四腳朝天,引得他們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來,可我沒有放棄,幾次下來,我忽然發現自己會滑了,真開心啊!自從學會了輪滑,一有空我就到樓下“飛”一會兒。現在的我還是姐姐的輪滑小老師,等她學會了,我倆可以進行比賽了。
三、季節轉變的大自然,讓兒童快樂感受“開源引流”
一年四季,自然循環,每個季節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無疑是我啟發學生開源引流的好材料,所以,在不同的季節,我都會帶上學生去野外搞搞小隊活動,同時在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說觀察到的事物后,再讓他們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使他們懂得怎樣仔細觀察、捕捉素材、認真思考、生動表達,從而提高兒童的習作能力。
如一位學生去農莊秋游后寫下了《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一群群大雁飛上天空,“嘎、嘎”……,是告別秋天的話語。
聽聽,秋的聲音,小鳥扇扇翅膀,“嘰,嘰”地叫,是找到了食物,打算喂小鳥了。
聽聽,一陣陣香味飄過田野,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歡聲笑語,是來農莊的游客,忙著采摘。
聽聽,一只只螞蟻在搬糧食,“嘿喲,嘿喲”,為積蓄冬天的食糧而辛苦。
聽聽,秋的聲音,樹枝搖來晃去,“唰唰”,“唰唰”,這是落葉和樹枝的告別。
《過中秋節》是另一位學生寫的:
九月十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中秋節跟往年不一樣,因為受臺風影響晚上都沒有見到月亮。可是每戶人家還是都沒忘記請月亮婆婆。
吃過晚飯外婆開始請月亮婆婆了。她把準備好的四盤水果、一盒月餅拿到陽臺上請月亮婆婆出來。可是我們等了好長時間月亮婆婆也沒來,我自言自語地說:“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月亮才出來呀?”話音剛落就下起雨來了,我們只有帶著一點點不開心進屋了。
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讓兒童從小直面世界“開源引流”
“人是社會的動物”,兒童當然也一樣。我們能不能從小就引導孩子去面對現實的社會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感悟和真切的體驗,這對他們如何去擁抱生活、積極地參與生活、學會做生活的主人,關系十分重大。所以,為學生習作的開源引流,不可忘記這是重要的一塊。
有現代媒體的傳播,兒童的社會生活是十分開闊的。為此,我總是努力地在啟發學生關注社會上發生的大事、小事。孩子們由于審視角度的不同,尋找的素材也會有不同的角度,常出新意——
這是一位學生20xx年寫的《國慶觀閱兵儀式真棒》:
光陰似箭,日歷也穿上了“國慶裝”。今天——10 月1 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盛大的節日,是我們偉大祖國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喜慶的好日子!
這時,天安門已是人山人海,樂聲陣陣!一萬多名學生持著紅色的、黃色的鮮花,組成四個大字“祖國萬歲”。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解放軍叔叔的閱兵儀式!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在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咚”多么有勁,多么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爸爸說:“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媽媽說:“這也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報聲,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腳步聲!
我說:“長大以后我要當女兵,一定也要參加閱兵式!”
有一個孩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人們畫許多牢固的房子,讓他們住得安心。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畫許多錢給那些受災的人們,讓他們能買東西。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孤兒畫許多爸爸媽媽,讓他們擁有爸爸媽媽的溫暖。
……
隨筆作文 篇5
六歲那年,我和爸爸媽媽到濟南游玩。
到來濟南,媽媽對我說:“泰山就在濟南,我們要不要去登泰山?”我聞之一驚,原先舉世聞名的泰山就在濟南!我連忙答到:“好的.,好的,我們此刻就走。”
我們乘車來到泰山腳下。我仰望泰山山頂,可怎樣也望不到頭,我有些畏懼了。可爸爸卻說:“你要想看到美景,就只能登上山頂,無限風光在險峰嘛!”我聽了,毫不猶豫地向山頂攀去。登到半山腰,我累了,腿有點發軟,便想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爸爸指了指前面,我定睛一看,竟是南天門。爸爸對我說:“在神話中,東海龍王就是在這被哪吒痛打了一頓,過了南天門,風景更美。”我聽了,精神為之一振,便鼓足勇氣繼續登山。過了南天門,路程已進行了一大半了。我和爸爸累得氣喘吁吁,打算在石階上坐一會兒。媽媽罵到:“這兒可不是休息的地方,要休息就回賓館躺著,真沒出息。”我聽了,對爸爸說:“咱們就是再累,也不能讓媽媽把咱們落下。”爸爸聽了,拉起我就走,我想:看媽媽還怎樣訓我們。
最后登上了山頂,放眼望去,只見周圍云霧繚繞,白云在我腳下漂浮,我陶醉了,好像來到了天宮。遠處,一座座山峰突兀森郁,氣勢磅礴,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好一處人間仙境!正像爸爸所說的,無限風光在險峰啊!
登山是意志的磨練,是毅力的體現。這次登山讓我懂得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隨筆作文 篇6
一個秋日的午后,一場秋雨,不期而遇。
不知從何時起,我喜歡上了看雨、聽雨,這場秋雨也是我期盼已久的。
我讓媽媽把我推到陽臺上來,靜靜地凝視著窗外的一切:天空,灰蒙蒙的,雨,下的時快時慢,在天地間織起了一幅斜斜的雨簾,如萬根銀針灑向大地,水坑中濺起一個個糖果大小的漣漪。人們打著雨傘,加快了步伐,不同顏色的`雨傘像花朵一樣綻放著,給這個城市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秋色。
樹木始終在不停地搖曳著,潮濕的空氣中,散發出淡淡草坪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心隨雨落而勾起許多回憶,思緒萬千,想起許多人和事。曾經,我們年少輕狂,做事從不考慮后果;曾經,我們可以不顧別人怎么說,怎么看,每天照樣沒心沒肺地開心著;曾經,我們因為一點點小事而爭的面紅耳赤,說要絕交,可一眨眼的功夫,我們竟又和好如初了;曾經,太多美好,太多在乎,只可惜的是,現在的我們都已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當初那天真無邪的日子……“時過境遷”這個詞,是否帶著淡淡的憂傷?
一場秋雨,一場寒。陣陣微風透過窗戶吹了進來,感覺絲絲涼意侵襲而來,好似有意在提醒人們已到了添衣時刻。這場秋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沒有給人們任何征兆。當我還沒有看夠時,雨就吝嗇的停止了,我們所喜愛的一切總是如此短暫。
閉上眼睛,深深呼吸,感受著這份久違的寧靜。或許,每個人都想找到這樣一個和自己談談心的機會,只是,繁忙的生活把自己鎖在了制定的枷鎖里。人們在現實的無奈與迷茫中承受著、掙扎著、妥協著……
我要感謝這場秋雨,是它,讓我煩躁的心靈得到了釋放;是它,讓我凌亂的思緒得到了梳理……
隨筆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不,還沒到大年三十,春節的氣息已經相當濃厚了。
瞧!大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大家都忙碌著置辦年貨。老爸、老媽在忙著貼春聯和掛燈籠,爺爺、奶奶忙著殺雞和殺鴨。
除夕夜是我最喜歡的時刻,我們全家都穿著漂亮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家一起舉杯歡慶新年的到來,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和弟弟是全家里最開心的人,因為今天每個長輩都會給我們發壓歲錢,我們還可以在樓下的空地上放煙花。
老媽和爺爺、奶奶們一起看春節晚會,晚會上最好看的是小沈陽的小品,把我們笑得肚子都疼了。劉謙的魔術表演精彩極了,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除夕夜里最期待的是快到十二點的時候,大家都在倒數迎接新年的到來,老爸和叔叔一起點燃花,絢爛多彩的`煙花把天空綻放得五顏六色,好看極了!除夕的夜空實在太美了。
在熱鬧的爆竹聲中我們歡送了牛年迎來了虎年,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隨筆作文 篇8
總有人說自己累,其實是他背負了太多,而所謂的背負,無非就是想得太多。我們總說“要拿得起,放得下”,但是活到現在,感覺能拿的起放得下的好像只有筷子了。生活其實挺簡單,一心向善,積極樂觀,用一種陽光的心態去面對世界。人生的煩惱就是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有時,思想簡單一點何嘗不是一種幸福,正所謂“難得糊涂”才是處世之道。
來到公大,在愛情故事方面,接觸的最多的就是“異地戀”。他們說,異地戀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考驗。電話、qq和微信,成為了兩個人之間聯系的紐帶,沒有他(她)在你身邊,寂寞和猜疑成為了最大的`敵人。能走到最后的畢竟還只是少數,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的了“兩地分居”的辛酸。但是不能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是有時候,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愛情在現實面前的無奈。也要學會接受一種現實,有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中,僅僅只為了陪你走過一段路。
現實向我們傳達了一種錯誤的經驗:有什么都不要有事,沒什么都不要沒錢,動什么都不要動情。我對這句話嗤之以鼻,這是一種消極的避世心態。正所謂“無風也起三尺浪,萬貫難買一身康,真情難覓五情味,斬風破浪看蒼茫”。淡然的面對生活,坦然的接受現實的骨感,理想最終會豐滿。
我們總在追尋一種孩童的純真,卻不得不披上現實的偽裝;回憶著童年的無憂無慮,卻不得不接受社會的打量。慢慢的長大卻學會了沉默,懂得多了反而不快樂了。小時候,我們哭著哭著,就笑了;現在,卻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小時候,一顆糖果,就會得到最純潔的友誼;現在,明明不是陌生人,反而裝的比陌生人還陌生。我們明明知道過去的不可改變,卻總是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拿著過去的記憶,折磨著現在的自己。我們應該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我們已經越來越不會愛自己。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除了自己,還有誰能比你更了解你?
隨筆作文 篇9
我一直以為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東西。愛的感覺是深刻而深切的,世上除了她恐怕就沒有什么更值得人去親身體驗一番了。像我們這樣太過平凡的人,放棄我們觸手能及的,而去追求遙不可及的,那才是最最愚蠢的。超明通達的智慧應該是我的最終的追求,然而,當我確信真正的`智慧不可能為普通的人獲得時,我雖未放棄原由的追求但獵獲觸手可及的愛情,不再讓我認為是庸俗和低賤的事了。當然我比誰都清楚,愛情有時就是一句咒語,一切的不詳都有可能隨她而來。“災禍”“昧心的愚蠢”“被戀者奉贈的輕蔑”。我都統統接受,因為我的心永遠在他們之上。培根的忠告應該記住,但愛情的美妙也決不要放過。
“愛情總會得到報償,要么得到被戀者的回戀,要么得到一種深藏于心的輕蔑。”“人的天性中潛藏著一種欲施愛于人的傾向,如果世人不只是將愛施與某人或某幾個人,那愛就會自然而然普及眾生,從而讓自己變的高尚仁慈。”
《談讀書》
讀書有三用:怡神曠心,增趣添雅,長才益智。蟄伏幽居時讀書怡神曠心,讀書對高談雄辯能增趣添雅,博覽群書得來的才智會使人在需要運籌帷幄通觀全局時從容不迫,并能克服經驗只在處理熟悉事物時才得心應手的不足。
講究實際者往往鄙薄讀書,頭腦簡單者往往仰慕讀書,惟有英明睿智的人才會真真運用讀書。讀書可使人充實。讀史可使人明智,讀詩可使人靈透,學數學可使人精細,學物理可以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讀書要講求方法:有些書可淺嘗輒止,有些書可囫圇吞棗,少許重要的書則要細嚼慢咽,認真領悟。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亦不可尋章摘句和盡信書中言論。
隨筆作文 篇10
泥土凝而成陶塤,竹樹削而為笛蕭,中國傳統的管樂器被賦予了自然的神韻。語文課本中對于民族管樂的描寫,伴隨著春夏秋冬的輪回,奏出了自然的美學、詩意的四季。
春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人們不覺驚嘆,這春寒料峭中,一陣陣嘹亮的笛聲,在狂野間、草原上、山谷中,已充溢四方。不管是牧笛還是村笛,是曲笛還是梆笛,寫蘆葦最清脆嘹亮的發聲加上紫竹嘴堅實靈動的共鳴,使笛聲擁有了蓬勃的爆發力。這兩種春天的植物,給了笛子屬于春天的律動。充盈著的笛聲,似空氣中的水汽,混合著花草香和新土的氣息,不斷在空中翻滾,集聚,爆發;好似微風輕輕顫動著一切生靈,絲絲入微,細細得撩撥起生機的弦。冰雪初融的新苗上,鮮花上,嫩葉上,是《紫竹調》《望春風》;初翻新綠的山野中是《鷓鴣飛》;小橋流水旁是《姑蘇行》;牧童吹奏的是《小放牛》《牧民新歌》……但聞笛音,便知春色已至。
一片春色蠢蠢欲動,就像被乍起的春風吹動的一池春水,引得人也心思漣漪。多情的少數民族少女,站在茶山上,眨著明亮憐人的雙眼,扇著長長的睫毛,目光穿過茶山的一片綠油油,望向遠方。一曲情思無以言表,她看了看竹筐里的葫蘆絲。相傳它是佛祖被少年的真摯愛情打動,贈與少年幫他找回愛人的。也只有葫蘆絲配得上她的多情了。倏地,她婉轉細膩的游動旋律回蕩在群山中。簧片的細細振動配著可愛的大葫蘆的擴音,嫵媚的音符盡情地表達了她的心思。不一會兒,遠在山外的他用巴烏對上了她的歌。巴烏相傳是神仙所制,幫助一位無舌少女唱歌用的。他粗大的手按動著厚實的木管,唱出了渾厚但同樣婉轉動人的旋律。巴烏和葫蘆絲唱和著一曲曲情歌,仿佛兩顆共鳴的心,又仿佛在春光爛漫中訴說著千古情思。
夏
花蛻變為了夏葉,應是綠肥紅瘦。一片澄澈的夏日,濃縮成了排簫的聲音。排簫是數只竹管粘合而成,高高低低的竹管就像樹林中層層疊疊的樹木。陽光透過葉的蔭庇,在草地上留下夢幻般的`光影。吹奏起來,排簫竹管的聲音通透到底,清清明明,透透亮亮,雖然它并不嘹亮婉轉,但利利索索的音質會給人帶來一身清涼。不拘曲風,只吹小小的一首,就像是小溪潺潺,撫過一塊塊青石,在青苔上流過一片浸濕的涼爽。“水晶簾動微風起”,千萬棵環合的竹樹一起鳴唱,攪動著池水中的倒影。那聲音就像我們吹奏著排簫。排簫古稱“籟”,風停了,萬籟俱寂。
夏,同時也沉浸在一片忙碌之中。高粱的清香翻騰著、撲打著,在烈日的照耀下,在強大的水汽的蒸騰下,勞動者都在汗流浹背地忙碌著。種糧的快種,收糧的快打。只有“曲兒小,腔兒大”的嗩吶,能夠描繪這熱火朝天的景象。嗩吶是勞動人民的樂器,它音量最大。一串霸氣的花舌音,好像鳳唳長空,高亢地表現著喜慶與熱烈。奏嗩吶,需底氣十足的棒小伙,體現勞動者的力量美;賞嗩吶,需《百鳥朝鳳》一樣的歡騰氣氛,表達勞動者最質樸的濃烈情感。嗩吶、夏日、勞動者,又是一副風景。
秋
隨著枝頭最后一片葉的飄落,最后一絲熱烈也化為了沉寂,最后一點喜悅也化為了蕭索。“天涼好個秋”。黃葉隨著風兒打著旋,一片片無力得隕落……地上又是資本化密布入氈。迎著凜冽寒風,望著無邊落木,一片蕭然,這兒該有幾聲洞簫才好。那踩在黃葉上的絲絲哽咽正和得上苦竹的沙啞的顫音。“蕭聲咽”“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托遺響于悲風”……多少相思、留戀、迷茫、厭戰,多少對于韶華的追憶、對人生,無奈,被這滿目蕭然激發,又被這一只洞簫承載?這幽幽的蕭聲又化作了多少文人一聲沉重的悲嘆呢?《秋湖月夜》《妝臺秋思》《淡水暮色》《凝泉幽咽》《岫壑浮云》……這一聲聲的吐納,記載多少秋湖、秋月、秋水、秋葉、秋山和秋思呢?飄著殘枝敗葉的湖邊,老人的蕭聲,真正敲起了暮鐘晨鼓。
降霜了,管子的嚶嚶悠悠隨秋霜降得滿地。蘆嘴里細微的響聲,聽來就像寒鳥在凄鳴。這聲中,殘存著千古不變的胡人的旋律,一遍遍描繪著永遠凄涼的孤城、枯草、老樹、大漠、孤煙、墳冢、廢墟、硝煙、鐵騎,還有那春風永遠吹不到的關隘。
冬
屋內的炭爐上擺上一壺香茗。推開老窗,只見霏霏雨雪下,遠處綿亙的高山意境被飛雪消除了最后一點顏色,只留下一片空寂。沒有鳥跡,沒有人蹤,沒有樹影,窗外的一切都虛無飄渺,一切都像水墨畫中大量的留白,只剩下邊緣最淡的一縷點染。可能萬物的歸結都只是空吧,可能萬物的本色也只有淡吧。寒江上,孤舟里身披白裳的老僧,好像已參透一切,只剩下寒江獨釣的悠然自得。屋內點上一炷香,任雪花飄進茶壺中,苦雪烹茶。掏出陶塤奏一首《一聲佛號一聲心》。陶塤由泥土燒成,與高山相承一脈,聲音便繼承了山的悠遠與厚重。陶土樂器沙沙的氣音可以聽出泥土的本色。冬日里的幾絲淡香,幾縷淡煙,配著這平穩低沉的塤聲,構成了最具禪意的意境……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05-27
隨筆的作文06-27
隨筆作文01-14
隨筆作文01-14
隨筆作文01-14
隨筆作文10-31
隨筆作文10-31
隨筆作文10-31
隨筆作文10-31
隨筆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