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家寫青春的文章
青春,一直是演講還有寫作的主題,在我們所有人的心里,青春都應該是勵志的,只有這樣,才不會辜負了青春的大好年華。
韓寒
人的處事風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16歲到30歲之間。
我寫過一些不錯的文字,也寫了不少爛文章,無論狀態起伏,無論風格轉變,都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誰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紋絲不動?
十七八歲時,我居然說,活著的作家中,寫文章論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現在想起來都臉紅,更讓我臉紅的是當年我心中那個第一居然是李敖。
我少年時裝酷,追求語出驚人,這些話現在看來,很多都惹人厭惡,甚至還惹我自己厭惡,把各種傻話挖出來,總會擊中不同的人。
誰沒有年少過,你在宿舍里說過的那些蠢話,你在樹林里幼稚的表白,現在拿出來可不都得笑死,沒有人永遠和過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長。
接觸過我的人都知道,我面對生人其實靦腆拘謹。
這點從小到現在都未改變。
也許我把性格里的另一面都發泄到了賽車和寫作中。
只要不是被踢走,我在一支車隊一效力就是五六年,有合作的地方只要沒有意外都會一直合作下去,酒店都選熟悉的住,吃飯永遠去那兩三家,點的也永遠是那幾個菜。
我性格就是這樣。
也許因為我選擇走的道路太不一樣,充滿未知,所以我很希望在日常生活里沒有變故,不再有陌生的事物。
我口才不算好,有人把我十幾二十歲時的電視采訪都挖了出來,挑了回答得差的問題和木訥的地方拼接在一起,以驗證我是一個草包。
是的,我在很多地方笨拙,嘴皮子也耍不好,所以我選擇了寫東西。
面對鍵盤,我擁有自己的世界,就像我倒車經常撞,停車老停歪,但戴上頭盔,坐進賽車,我依然是個好的車手。
這就是我的性格。
人的性格未必一面,也未必必須符合其他人的設定。
每個人的境遇和脾性都是不同的。
你不能拿著標尺先裁量自己,再去宣判每個與你尺碼不同的他人是偽劣產品。
我反智么?是的,我反弱智,我還反各種束縛人的體制。
我學歷低,學識差,也有很多的缺點。
我有惡趣味,但我最怕無趣,我口無遮攔,但我最恨道貌岸然。
我常說錯話,得罪人,也常道歉反思。
此番我又發現我17歲的書中有一句話錯了,那就是七門紅燈,照亮我的前程——紅燈永遠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在很多的采訪里,我常說一句話:人,可以不上學,但一定不能停止學習。
我也常說,為了避免早期作品中模仿他人的痕跡太重這個缺點,我不再看其他人的小說,但一定不能停止閱讀,只有閱讀,才會進步。
硬要控制信息,斷章取義,我也沒有辦法,也許我們讀著不一樣的書,走著不一樣的路。
我只是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寫作,我影響了學業,最后退學;為了賽車,我又幾乎放棄寫作,不計代價,孤注一擲。
我運氣好,都做得不差。
每一個人,我相信造物者一定賦予你特殊的才能,很多人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也許此刻,有很多莫扎特正在編程序,很多舒馬赫正在寫文案,很多張曼玉正在當前臺,很多李開復正在做中介……我只是比很多人幸運,找到了自己喜歡又適合的。
同時我也有很多比你們蠢笨的地方,怎么學都學不會。
每一個人,縱然缺點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長于他人的,那是你區別于他人的標記,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這些標記。
沒人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讓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滿意就可以了。
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許就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接納和拋棄的過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獨前行的旅途。
KO不了你的,也許讓你更OK;沒讓你倒下的,也許讓你更強大。
我也將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么東西。
名家寫青春的文章【2】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劉同
明天就要離開家回北京了。
沒有參加朋友最后的聚餐,躺在臥室的床上看關于北漂的文章,聽父母親戚在客廳里的對話。
早些年,每次說到我在北京的時候,父母的朋友總會說:真不錯,敢去北京。
再聽說我在一家不錯的傳媒公司任職,他們就更覺得我一個外地人在北京打拼很不容易。
其實我們公司的大老板,二老板,三四五六七老板,都不是北京人。
其實大多數單位和企業,大多數人都是北漂,所以誰都不是別人眼里的外地人。
也許,在無數常駐北京打工人的心里,北京人才是外地人吧。
每次回家過完年,重返北京時,心情都是最復雜的。
那時,也是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留在家鄉工作,會怎樣?這種問題基本只是提提而已,連想都不愿意想。
留下來?也許根本找不到工作。
留下來?也許根本不能適應凡事都要講各種禮數規矩的小環境。
耍性子是不可能的了,與合作者翻臉,更是想都別想,資源就這么多,犯一點錯就難以翻身。
而北漂與之相比,則充滿了機會與包容,這家公司不行就換一家公司。
這個行業不行,就再換一個。
人人都忙得要死,沒有時間去針對你。
從這一點上來看,選擇北漂比留守家鄉似乎更輕松些。
回家和很多即將參加工作的朋友聊天,大多數人覺得北漂是個偉大的舉動,勇敢又光榮。
其實,北漂只是一個人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做出的選擇,在一眼便會望到頭的生命中被迫做的改變。
說好聽點是為了理想,說世俗點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欲望。
為了不看人臉色生活的欲望,為了想睡到幾點起就幾點起的生活欲望,為了一個月憑本事賺父母一年工資的欲望,為了可以一個人獨自生活的欲望,我們選擇了北漂。
這些人互不打擾,相互體諒,在有序的規則里協作,也有人結為伴侶生兒育女,為自己的北漂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
看了一篇關于北漂的文章,不禁感嘆北漂的歲月。
一個北漂的決定,讓本是普通人的我們,找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途徑,不僅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還結識了很多成就彼此的人。
以往不習慣說拒絕的人,在北漂的日子里,也漸漸變得知道自己要什么,開始學會說“不”,從而獲取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以往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因為更多陌生人的信任,讓他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發出“原來我也能這樣”的感嘆。
因為有了北漂這樣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才有了可以自己把控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為自己的人,北漂定會讓你找到一個接近真實的自我。
如果你是抱著某個偉大的理想與抱負而選擇北漂,或許它會給你澆一頭冷水。
所謂北漂的過程,大概就是教會一個人先適應在大海漂著,再學會為自己建造海市蜃樓的過程吧。
明天這個時候,我又會回到崗位為新一年的工作而忙碌了。
雖然有點背井離鄉,但一點都不覺得悲壯,都說拼搏和奮斗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拼搏和奮斗的機會。
北漂也許一開始都挺苦的,但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曾遇不到的那些機會,那就是最大的便宜。
我記得在朋友圈看了一段對話(未經過考證,但著實震撼)大致意思是,有人對馬云說:我佩服你能熬過那么多難熬的日子,然后才有了今天的輝煌,你真不容易。
馬云說: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點都不難,因為我知道它會變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成不變,還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照常過,換成我,早瘋了。
有些正在經歷的苦不值得抱怨,因為你知道它們遲早會變好。
名家寫青春的文章【3】青春
玉不成器,青春亦是如此!
如同雛鳥一般,我踏進了新的校門。
站在校門外的是孩童時代的幼稚,他含淚揮動著雙手目送我到青春的身旁。
無知的我帶著微笑與之告別,卻不知道青春是一場殘酷的考驗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金風的碩果,撐破了籮筐的肚皮,裝滿了鄉親們大大小小的口袋。
在金色的風吹拂中洋溢燦爛的笑臉。
但在校園的一角,陽光不遜色的烘烤著身穿迷彩服的我們,這是青春的第一個考驗。
他似乎不太認可我們這群新人。
在記憶中秋天是逢高氣爽的,但是佇立在操場的我們早已被熱浪沖昏了頭腦。
對于在空調房中長大的我們來說軍訓就好比將溫室內的花朵插入荒野中。
殘酷與抱怨是我們最大的感受而淚水與苦訴是最好的體現。
在太陽一輪又一輪的折磨中我們的汗水成河,更多的是以昏倒在地。
這考驗的殘酷在于它的長與嚴。
為我們擦汗的母親成了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教官,讓你身體發抖無法直視時,時長五天的訓練更是讓人聽了就頭暈目眩。
五天的鏗鏘中,每一天都是意外的“驚喜”:蛙跳·蹲起·一秒鐘坐下……各色各異。
每一天都是各種各樣激烈運動,勞累與汗水一次又一次侵蝕著我們。
每天晚上我們睡得卻非常甜美,這是這五天中青春給我們的唯一饋贈。
在“風吹雨打”中我一直告誡自己堅持是唯一的法寶,在困境中的我將這一心得緊扣心中。
于是在于炎熱的抗爭中我順利的熬過了五天的折騰,驀然回首,汗水淚水早已在青春上刻下了第一幅畫。
我們年少輕狂青春還是一塊未完工的石板,但年少的我們漸漸走向成熟。
在剩下的雕刻中不要吝嗇淚水與汗水。
讓我們揮霍著辛酸,瀟灑的將這塊石板雕刻成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名家寫青春的文章】相關文章:
名家寫關于親情的文章(精選22篇)09-19
關于成長的名家文章(精選18篇)09-21
寫母親的名家散文07-20
名家青春勵志散文(通用22篇)09-19
青春奮斗勵志文章(精選22篇)07-22
名家名篇散文經典11-22
青春正能量勵志文章(精選8篇)11-13
正能量的文章青春勵志(精選12篇)04-10
有關青春的著名文章(通用17篇)09-15
形容文章寫的非常出色成語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