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關于青春的散文
世界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也沒有一場相同的青春。現在,小編帶大家一起欣賞名家眼中的青春是如何的。
寫給每一個自己
韓寒
人的處事風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16歲到30歲之間。
我寫過一些不錯的文字,也寫了不少爛文章,無論狀態起伏,無論風格轉變,都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誰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紋絲不動?
十七八歲時,我居然說,活著的作家中,寫文章論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現在想起來都臉紅,更讓我臉紅的是當年我心中那個第一居然是李敖。
我少年時裝酷,追求語出驚人,這些話現在看來,很多都惹人厭惡,甚至還惹我自己厭惡,把各種傻話挖出來,總會擊中不同的人。
誰沒有年少過,你在宿舍里說過的那些蠢話,你在樹林里幼稚的表白,現在拿出來可不都得笑死,沒有人永遠和過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長。
接觸過我的人都知道,我面對生人其實靦腆拘謹。
這點從小到現在都未改變。
也許我把性格里的另一面都發泄到了賽車和寫作中。
只要不是被踢走,我在一支車隊一效力就是五六年,有合作的地方只要沒有意外都會一直合作下去,
酒店都選熟悉的住,吃飯永遠去那兩三家,點的也永遠是那幾個菜。
我性格就是這樣。
也許因為我選擇走的道路太不一樣,充滿未知,所以我很希望在日常生活里沒有變故,不再有陌生的事物。
我口才不算好,有人把我十幾二十歲時的電視采訪都挖了出來,挑了回答得差的問題和木訥的地方拼接在一起,以驗證我是一個草包。
是的,我在很多地方笨拙,嘴皮子也耍不好,所以我選擇了寫東西。
面對鍵盤,我擁有自己的世界,就像我倒車經常撞,停車老停歪,但戴上頭盔,坐進賽車,我依然是個好的車手。
這就是我的性格。
人的性格未必一面,也未必必須符合其他人的設定。
每個人的境遇和脾性都是不同的。
你不能拿著標尺先裁量自己,再去宣判每個與你尺碼不同的他人是偽劣產品。
我反智么?是的,我反弱智,我還反各種束縛人的體制。
我學歷低,學識差,也有很多的缺點。
我有惡趣味,但我最怕無趣,我口無遮攔,但我最恨道貌岸然。
我常說錯話,得罪人,也常道歉反思。
此番我又發現我17歲的書中有一句話錯了,那就是七門紅燈,照亮我的前程——紅燈永遠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在很多的采訪里,我常說一句話:人,可以不上學,但一定不能停止學習。
我也常說,為了避免早期作品中模仿他人的痕跡太重這個缺點,我不再看其他人的小說,但一定不能停止閱讀,只有閱讀,才會進步。
硬要控制信息,斷章取義,我也沒有辦法,也許我們讀著不一樣的書,走著不一樣的路。
我只是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寫作,我影響了學業,最后退學;為了賽車,我又幾乎放棄寫作,不計代價,孤注一擲。
我運氣好,都做得不差。
每一個人,我相信造物者一定賦予你特殊的才能,很多人只是沒有發現而已。
也許此刻,有很多莫扎特正在編程序,很多舒馬赫正在寫文案,很多張曼玉正在當前臺,很多李開復正在做中介……
我只是比很多人幸運,找到了自己喜歡又適合的。
同時我也有很多比你們蠢笨的地方,怎么學都學不會。
每一個人,縱然缺點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長于他人的,那是你區別于他人的標記,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這些標記。
沒人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讓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滿意就可以了。
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許就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影。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接納和拋棄的過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獨前行的旅途。
KO不了你的,也許讓你更OK;沒讓你倒下的,也許讓你更強大。
我也將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么東西。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劉同
明天就要離開家回北京了。
沒有參加朋友最后的聚餐,躺在臥室的床上看關于北漂的文章,聽父母親戚在客廳里的對話。
早些年,每次說到我在北京的時候,父母的朋友總會說:真不錯,敢去北京。
再聽說我在一家不錯的傳媒公司任職,他們就更覺得我一個外地人在北京打拼很不容易。
其實我們公司的大老板,二老板,三四五六七老板,都不是北京人。
其實大多數單位和企業,大多數人都是北漂,所以誰都不是別人眼里的外地人。
也許,在無數常駐北京打工人的心里,北京人才是外地人吧。
每次回家過完年,重返北京時,心情都是最復雜的。
那時,也是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留在家鄉工作,會怎樣?這種問題基本只是提提而已,連想都不愿意想。
留下來?也許根本找不到工作。
留下來?也許根本不能適應凡事都要講各種禮數規矩的小環境。
耍性子是不可能的了,與合作者翻臉,更是想都別想,資源就這么多,犯一點錯就難以翻身。
而北漂與之相比,則充滿了機會與包容,這家公司不行就換一家公司。
這個行業不行,就再換一個。
人人都忙得要死,沒有時間去針對你。
從這一點上來看,選擇北漂比留守家鄉似乎更輕松些。
回家和很多即將參加工作的朋友聊天,大多數人覺得北漂是個偉大的舉動,勇敢又光榮。
其實,北漂只是一個人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做出的選擇,在一眼便會望到頭的生命中被迫做的改變。
說好聽點是為了理想,說世俗點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欲望。
為了不看人臉色生活的欲望,為了想睡到幾點起就幾點起的生活欲望,為了一個月憑本事賺父母一年工資的欲望,為了可以一個人獨自生活的欲望,我們選擇了北漂。
這些人互不打擾,相互體諒,在有序的規則里協作,也有人結為伴侶生兒育女,為自己的北漂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
看了一篇關于北漂的文章,不禁感嘆北漂的歲月。
一個北漂的決定,讓本是普通人的我們,找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途徑,不僅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還結識了很多成就彼此的人。
以往不習慣說拒絕的人,在北漂的日子里,也漸漸變得知道自己要什么,開始學會說“不”,從而獲取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以往不相信自己的人,也因為更多陌生人的信任,讓他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發出“原來我也能這樣”的感嘆。
因為有了北漂這樣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才有了可以自己把控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為自己的人,北漂定會讓你找到一個接近真實的自我。
如果你是抱著某個偉大的理想與抱負而選擇北漂,或許它會給你澆一頭冷水。
所謂北漂的過程,大概就是教會一個人先適應在大海漂著,再學會為自己建造海市蜃樓的過程吧。
明天這個時候,我又會回到崗位為新一年的工作而忙碌了。
雖然有點背井離鄉,但一點都不覺得悲壯,都說拼搏和奮斗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拼搏和奮斗的機會。
北漂也許一開始都挺苦的,但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曾遇不到的那些機會,那就是最大的便宜。
我記得在朋友圈看了一段對話(未經過考證,但著實震撼)大致意思是,有人對馬云說:我佩服你能熬過那么多難熬的日子,然后才有了今天的輝煌,你真不容易。
馬云說: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點都不難,因為我知道它會變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成不變,還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照常過,換成我,早瘋了。
有些正在經歷的苦不值得抱怨,因為你知道它們遲早會變好。
把快樂種在心里
作者:梁實秋(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天下最快樂的事大概莫過于做皇帝。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不濟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
至于后宮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羅列,更是不在話下。
清乾隆皇帝,“稱八旬之觴,鐫十全之寶”,三下江南,附庸風雅。
那副志得意滿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喟。
在窮措大眼里,九五之尊,樂不可支。
但是試起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問他們一生中是否全是快樂,答案恐怕相當復雜。
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Abder Rahman Ⅲ,960)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于勝利與和平之中統治全國約五十年,為臣民所愛戴,為敵人所畏懼,為盟友所尊敬。
財富與榮譽,權力與享受,呼之即來,人世間的福祉,從不缺乏。
在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計算,我一生中純粹的真正幸福日子,總共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
我相信他的話,宸謨睿略,日理萬機,很可能不如閑云野鶴之怡然自得。
于此我又想起從一本英語教科書上讀到一篇寓言。
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
某國王,端居大內,抑郁寡歡,雖極耳目聲色之娛,而王終不樂。
左右紛紛獻計,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國內找到一位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衫脫下來,給國王穿上,國王就會快樂。
王韙其言,于是使者四出尋找快樂的人,訪遍了朝廷顯要,朱門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都不快樂。
最后找到一位農夫,他耕罷在樹下乘涼,裸著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問他:“你快樂么?”農夫說:“我自食其力,無憂無慮!快樂極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襯衣。
農夫說:“哎呀!我沒有襯衣。
”這位農夫頗似我們的禪門之“一絲不掛”。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
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
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
吃飯睡覺,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所以不同也。
’律師杜口。
”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
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備受侮辱,釋出后他對我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
”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
沒有苦痛便是幸福。
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
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丑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
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機關里,偶爾遇到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能不令人快樂半天?
有一回我住進醫院里,僵臥了十幾天,病愈出院,剛邁出大門,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照得我睜不開眼,又見市廛熙攘,光怪陸離,我不由得從心里歡叫起來:“好一個艷麗盛裝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我們應該快樂。
【名家青春的散文】相關文章:
名家青春散文10-01
歌頌青春的名家散文10-26
名家青春散文隨筆10-06
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10-26
名家青春勵志散文隨筆10-01
名家關于青春的散文隨筆10-09
名家經典散文10-05
名家散文經典10-05
名家散文精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