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實用)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1
為了能夠更好地跟家長交流,我特別于周六日對學生進行了家訪。本以為在當今現代化手段如此發達的時期,為什么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話訪問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周末利用休息時間,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學生孟海波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由于孩子是單親家庭,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也及時與家長互通,匯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最后我還特別問了問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有什么要求和好的建議。孟海波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就是放心,你們這是在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著自己。學生刑時東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里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現。”
學生張霆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2
老師天天和學生打交道,哪些學生調皮、哪些學生聽話,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會自認為了然于心。但是,是否真正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恐怕還要打一個問號。家訪能讓老師了解平時沒有了解到的情況,這是我在家訪中體會最深的一點。我班學生黃歡,性格內向,幾乎不與學生交流,學習也不積極,經常不做家庭作業,是老師心中、同學眼中的一名“差生”。家訪之前,我們認為他之所以學習不好,是性格使然,但為什么形成這樣的性格,根本沒有去了解。帶著這些疑問,我對他家進行了一次專門走訪。原來,他家并不是武漢本地人,一家人帶著他在武漢做生意,家長工作都很忙,學習和生活上都對黃歡難免有疏忽。針對這一情況,我積極與他的家長溝通,商討對策,并經常找機會和他談心、交流,并適時給予鼓勵,終于使這一學生性格轉變了,學習習慣也有所好轉了。
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做的是讓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大、再放大,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快樂。這是我家訪得到的第二個體會。家訪時,我欣喜地看到,在我眼中“調皮搗蛋”,甚至“專做壞事”的學生見到老師來了,眼中放出激動的光芒,馬上端茶遞水,很禮貌地招呼老師坐下;我還注意到,老師在和家長交談時,孩子們大多數主動地離開,有的還懂事地把電視聲音調到最小。我們平時認為“一無是處”的學生,在待人接物時,他們表現得是那么優秀。這說明,我們做教師的,有責任、有義務包容學生的缺點,還要積極了解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揚長教育,鼓勵他們自信、自立、自強,不斷地追求進步、享受成功。
家長和老師經常保持溝通,能使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加順暢。這是我在家訪中得到的第三個體會。我也深深體會到,教師家訪是建立家長、學生、老師三位一體教育新模式的好方法,也是學校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3
現代社會的突飛猛進,為孩子提供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會變得像外面的世界一樣紛繁復雜,不可揣摩。這樣的時代需要的教師,不光要在學校,而且更要能走進孩子的生活圈子,了解他們的另一面。家訪就是為我們老師提供的一個這樣的平臺。
接手現在這個班級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了,對于班里孩子的情況也從當時的一無所知到慢慢熟悉。為了更深入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1年級開始,就開始踏上了家訪的旅途。在一次次的家訪過程中,我不斷感受著不同的家庭氛圍,有本地的家庭,有外地的家庭,有非常關心孩子學習的,也有對孩子學習漠不關心的……在形形色色的家庭當中,我聆聽著父母講述著孩子的點點滴滴,他們成長的畫面就一幕幕都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想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在家訪的`過程中,我不斷摸索著,如何才能和孩子對準“音調”。
在一般情況下,我首先會選擇一些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比較多的孩子進行家訪。其實在這種時候,孩子從心里是不歡迎你的,甚至有點害怕老師的到來。家長聽到孩子犯錯,也是很難堪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孩子都不能敞開彼此的心扉,和老師交流,家訪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與其這樣,我們不如換個角度,帶著“贊美”去走進孩子的生活圈子,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班里有個孩子,學習習慣很差,上課沒坐相,作業上的字龍飛鳳舞。每次我批評他,總是和我頂嘴,總認為自己沒錯。我多次和他溝通都沒有效果。于是,趁有一次機會,我對學生宣布準備去家訪,公布了幾個人選。當然了,這些人選都是平時問題比較多的孩子,肯定也少不了他了。但我同時又說明給這些孩子留出一段時間,好好努力,做出些成績來,給老師提供一個家訪的良機。沒想到他聽后和我說,讓我看他的行動。果然,他發生變化了,開始認真起來了,平時也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班內孩子的好評。這時,我對他說,我準備明天到你家“報喜”去了。他高興極了。第二天,我來到了他的家里,和他的家長談了近段時間的良好表現,取得的點滴進步。待家長高興時,委婉地講了家長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學習幫助,不要對孩子置之不理。這樣,家長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孩子也有了自信和熱情,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家訪,讓我和孩子,家長的心靠的越來越近,越來越緊。家訪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難堪,而是與家長和孩子在特定的生活圈子里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長“報喜”,可以為后進生的轉化提供良好的環境。一個成功的家訪可以使老師和家庭的教育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家訪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4
古時候最初的教育,教師總是以一種師道尊嚴將自己和學生、家長分離開來。在學生的眼里,教師似乎是那么神圣不可違者;在家長眼里,面對孩子的先生,只能是唯唯諾諾,恭敬不已。但是現在教育不但要求教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教育要求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導。所以走進學生家庭,全面了解學生,與家長共同商議教育大計,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
從教二十幾年,在自己從事的教育生涯中,家訪也一直伴隨并充實著我的教育經歷,電訪、面談、深入家庭,是我每學期必做的'工作之一。所以當我被交流到開發區實驗小學時,面對著又一個新的學生群體,生源復雜,有許多孩子是外來務工子女,其中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不高,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放縱著孩子的心理,使得他們養成了很多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所以家訪對于我來說更是勢在必行。能夠通過家訪,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和思想動向,并對癥下藥,及時加強對部分問題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是我作為一個新班主任要盡快去做的工作。
很快地,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年又快完了,我走入了班上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訪問了形形色色的家長,這次家訪也給本人上了生動而難忘的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雖然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六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同樣寄托了他們厚厚的期望。在與家長的促膝交談中,我深深體會到每一位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它讓不得不想到:自己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因為我肩頭承載了太多太重的期盼。家訪中的點點滴滴,家訪中我所看到恩恩怨怨,都時時浮現在我腦海中。尤其是對那些問題學生,后進生,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使得每一位家長欣然配合。當看到孩子一天天變化,從中我體會到了成功,也體會到了快樂。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5
本次期末考試,我所擔任班級考試成績比較理想,但是其中有一名同學不理想,一入學的他就給我留下了印象,他比較活潑開朗,比其他的孩子有禮貌,能隨時去想著幫助別人。然而接下來的教學接觸中發現了不少問題: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如預習、背誦)完成不及時。考慮到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對于批評的心理承受力,我幾次提醒他,好的時候及時表揚,但收效不大。不能任由這種學習狀態繼續下去,我決定聯系家長,深入了解該生的情況。
家訪方式:到學生家交流
學生基本情況:
課堂能發言積極,但自我約束力差,聽講習慣不好,常常答非所問。作業完成不及時,與其他孩子相比成績不理想。
采取措施:
經過深入與該生媽媽交談,基本摸清她的問題所在。父母都上班,經常不在身邊,母把她放給年邁的姥姥、老爺照顧,老人家過于比較溺愛,基本不過問其學習方。習慣養成不好,造成學生對學習不重視,不喜歡聽比人講話,喜歡自己講話。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以下措施幫助該生:
(一)多與該生進行溝通,及時掌握她的想法,鼓勵其揚長避短。
(二)安排她做小組長為大家收書本,利用自我監督的力量對他進行監督。
(三)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建議父母多抽點時間對其在學習方面進行關心,結合家校兩方面的量幫助轉化。
轉化效果:
與家長達成共識后,該生預習的情況越來越好,認真聽講的'時間也比原來加長了。該生在同學們欣賞的目光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起來勁頭大了不少。現在課堂上帶動很多學生積極參與,家長也反應近來兩個星期懂事多了,基本能放學回家就開始朗讀課文。欣慰于學生的變化,將繼續觀察,以期更加表現。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6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對于家訪的.對象是后進生,我覺得“后進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贊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匪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2)
一、統一思想,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1、了解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家訪前,我們首先對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盡可能深入的了解。因為,家庭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2、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多報喜,少報憂。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在學校與家庭間形成有效溝通。
3、與家長共同研究,明確要求,統一思想,找出學生內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在未來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長提出建議,為其實施家庭教育提供幫助指導,必要時還要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并共同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通過切實開展工作,家訪成果顯著
1、通過本次家訪,我們全面了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為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通過家訪,我們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第一時間了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訪為平臺,以學生和家長為渠道,我們對學校進行全面宣傳,擴大了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
4、通過家訪,廣泛聽取社會對我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
三、家訪體會
1、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
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又過于溺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
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里卻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后,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上網,什么家務都不干,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一段時間的家訪,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獲,并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7
“教育進百家”活動已經開展了,學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個月要對六名學生進行家訪,一學期要把班上的每個學生都家訪一遍。
于是今天下午放學后,我就到學校附近的小區里進行家訪。第一個家訪的對象是李恩澤。李恩澤的父母在學校附近的小區菜場里生意。之前我也經常看見他家父母,對李恩澤的家庭情況了解一些,他的父母在菜場做水果生意,家里四個孩子在讀書負擔比較重。父母做生意對孩子學習的關心不夠,李恩澤每次放學后就在水果攤旁邊寫作業,家庭作業本總是很臟。在家訪中我和他的父親交流了這個問題,希望家長能夠安排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的父親也希望能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完成作業,但是他們忙著做生意,沒有時間把孩子送回家中,而且家中也沒人照顧,孩子一個人在家父母也不放心,所以只能放在菜場里寫作業了。這也難怪孩子的作業本總是黑乎乎的了。
另外,我發現李恩澤不愛講衛生比較頑皮,之前其他同學會跟我講李恩澤的身上有較重餓汗臭味,旁邊的同學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因為這個問題李恩澤顯得有些自卑。家訪中我和家長交流了這個問題,家長也跟我訴苦說這孩子特別皮,從小就在菜場長大,經常和其他孩子趴在地上玩耍,衣服弄的特別臟,每次弄臟衣服都會被罵被打,但也沒起到好的效果,家長也很頭疼。我覺得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比較簡單粗暴,希望他能對孩子多些耐心。孩子的'這兩個不良習慣都跟他生活的環境有關系。希望家長對孩子多些關心,我建議他的爸爸把李恩澤送到附近的補習班去寫作業,補習班的環境相對安靜,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在生活習慣上父母要以身作則每天幫孩子洗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幫助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家庭環境是一個人人生的底色,真心希望家長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8
家訪真好,上周六,我和劉老師去周芷琪同學家家訪,還未到門口,只聽見一聲聲響亮的叫聲傳來,張老師、劉老師你們怎么來啦?蹦著、跳著、高喊著的她似乎激動不已。何止這樣,就連她的媽媽也一同迎上前來。直拉著我的手一直拽到她家門前,此時的我和班主任劉老師被她們的熱情所感染,都有點不知所措了。
那天天氣真好,周芷琪同學端來了椅子讓我們在她家院子里坐下,那環境真適合閑暇聊天,一下子她的爸爸媽媽,奶奶,還有隔壁的鄰居都圍著我倆坐了下來,這場合看上去好像馬上要召開一個小型會議似的。可見這家子的家人們是多么關心孩子,這家子是多么的幸福和快樂啊!
劉老師直接進入了主題,:“周芷琪同學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乖巧的孩子,在班級里是個好榜樣,可就在學習上還欠扎實,有點毛躁總是犯一些不該犯的錯,小馬虎一個。劉老師很誠懇的說出了她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了她的小毛病,”坐在一旁聽老師講述的她,忍不住的`直點頭,嗯:“我爸爸媽媽也給我提醒過多次,可我就是改不了,我看真是改不了啦!”聽到這話真讓人納悶,這么活潑樂觀的一個孩子,怎么就對自己如此的不自信了,甚至已灰心失望。“周芷琪,別灰心。”我接過話來,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論是怎樣的習慣與個性,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培養逐漸形成的。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習慣與個性,也就很難通過簡簡單單的方式改變。其實不止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情況,人有這些毛病也是很正常的,你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已向成功邁了一大步,在行動上老師希望你一點一點的做,不要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太急于求成了,如果進步不大你就會失去信心的,此時的她安靜的朝我看看朝她的家人們看看,還情不自禁的點了一下頭,看著她的樣子,我和家長們都忍不住的笑了。
家訪真好,給了我和孩子交流的舞臺,在短短的交流中,讓我的孩子重塑信心。家訪真好,它讓我和家長們同心播撒著愛的種子。對待孩子,不贊成“棒下出孝子”,但是,更不主張一味地縱容和贊揚,孩子就像一株嫩綠的小樹,不僅需要施肥澆水,也需要修枝剪葉,只有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9
今天去廖永娜家家訪。”班主任魏峰對我說。我一邊答應著,心里一邊想:又要去家訪了,得抓緊批改好作業,處理完自己的家務活。連日來的家訪,讓我忙碌異常,同時也讓我興奮不已。
我和其他幾位老師與班主任一起來到廖永娜同學家,了解到她父母在她上小學三年級時就外出打工了,每年過年才回來一次。廖永娜平時就和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年歲已大,沒有人督促她的學習。她爹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幾位老師。在向我了解她學習情況時,我說:“我教廖永娜語文,我很喜歡她,她語文基礎還好,愛看書。只是平時學習自覺性不夠,態度再踏實些就好了。”臨走時,她爹爹再三囑托我:請多關心關心廖永娜,有什么事打電話聯系。
家訪次日上午,我注意到,廖永娜上課特別專注,坐得端正,聽得認真,學習新課文言文,讀得特別投入,書寫也工整了不少。下課時,她跑到我跟前笑著說:“老師,其實我很想上學,也很想學好。”
中午,我正在辦公室加班出周考語文試卷。廖永娜一個人突然出現在我身邊。我一驚,問她有什么事,她拿著前幾天寫的一篇作文對我說:“老師,上次寫的《告訴我》這篇作文,我寫得不好,請你給我講講怎么寫,好不好?”我心里又是一驚,這篇作文,我批閱后,發下去讓學生自己再看看思考思考,打算明天再評講。而今天,廖永娜就主動來問我,而且是一向不積極學習的學生主動來問我作文,一種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她補充的作文題目是《請你告訴我》,我首先問她“你還想再寫一遍嗎?”她使勁地點了點頭。我對廖永娜說,作文題目要補充合理,像這個作文題目一般要填具體的人、事、物或者情感、體驗等,內容上可先寫一件事,再寫自己明白的`事理,也可以用同樣的句式起段,并列寫幾個方面不同的感受,這叫做“一詠三嘆”……看到廖永娜拿著作文紙滿心歡喜地離開,我會心地笑了。
僅僅一次短暫的家訪,廖永娜同學的變化竟然立竿見影,從學習不用功到積極主動,從怕寫作文到想寫好作文,一夜之間判若兩人,這難道就是家訪的魅力?通過這次家訪,我深刻感受到家校互通的重要性。老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生也渴望被老師了解與關注。家訪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貼近了彼此的心,許多學生在老師的關懷下增強了學習信心。這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呀!
家訪的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相關文章:
小學班主任家訪隨筆05-16
小學班主任教育隨筆家訪10-22
小學班主任春節家訪隨筆02-17
小學教師家訪隨筆08-02
小學班主任工作隨筆|小學班主任簡短隨筆04-02
2023小學班主任家訪計劃12-02
小學班主任家訪心得通用11-25
家訪隨筆:贊美與肯定的力量05-31
教師家訪隨筆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