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每一個人愛花的同時其實也是愛自己散文隨筆
玫瑰給我們的感覺是有一點幸福的,然后又有一點點潑辣,因為它有刺。你會發現每一種花的性格不太一樣。在中國的美學史上,各位會發現宋朝以后才喜歡梅花,宋朝以前不是喜歡梅花的。有沒有發現?
記不記得唐朝喜歡的什么花?牡丹,全是牡丹,我們現在看到周昉畫的《簪花仕女圖》,仕女頭上戴大朵的牡丹。那個簪花絕對不是簪一朵小花,一簪就是一大朵,就是牡丹。我們讀到的“沉香亭北倚闌干”,“一枝紅艷露凝香”,講的也是牡丹。
唐代是以牡丹為大的,因為牡丹富貴、華麗、強烈、艷麗,我想各位如果看到真正的牡丹,你會呆住的。以前在四月七日,我一定帶學生上武陵農場,因為有幾個河南老弟在那邊養出牡丹來了。好大朵,好大朵,一朵有那么大,漂亮得不得了。唐代認為它是花之王,所以唐代的美學富貴、燦爛,追求生命豐滿、幸福的極致。但宋朝以后因為受到很多外族入侵而生壓抑,所以開始轉到梅花。大家有沒有發現,每一個人愛花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愛自己。
那我們現在把花放大來看:花的前身是什么,以后發展成什么。花應該是從一粒種子開始的。如果從植物上來看——我在《漢聲》雜志看到他們做“臺灣博物志”的時候——就是從種子開始。很好玩,看到那個苦瓜的種子會變紅,打開以后,那個紅是甜甜的。因為它有一點甜,就會引誘人或動物去吃它,而你吃了它以后,才會把它吐到土里去,它才能夠生長。所以種子都“設計”一種“計謀”,讓你替它去傳播。
蒲公英的種子——你很喜歡玩它,對不對?——是靠風。你每次“噗噗噗”這樣吹,就是在替它傳播。種子就是這樣“設計”一個方法,使它自己能夠傳播出去。我們還看到植物學上一個很有趣的特征:越是生命力強的植物,它越會想辦法把自己傳得更遠,而不是在很近的地方。
有一種植物很好玩,你去爬山,一褲子都是那種東西。它有點像蒲公英,粘得一褲子拔都拔不掉,如果是毛料褲子,那更完蛋了。我以前每次爬山,都會粘了一身。有個搞植物學的朋友告訴我,那叫“羊帶走”,就是羊走過,會粘羊一身。它就借用動物把自己帶到很遠的地方去傳播。當你把它抓下來丟掉,它就開始播種了。這都是播種的方法,當然,現在的種子比較可憐,因為我們通常吃完以后就把它們吐到塑料袋里,再綁起來,它們就再也沒有什么機會可以好好發芽了。可基本上在整個自然生態中,種子是要有一個發芽的過程。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談花談得其實不是特別多。莊子喜歡花,他談花也談得比較多,感覺好像孔子談花談得比較少,他談的是種子,就是仁,仁愛的“仁”。他用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仁”。這個仁就是我們現在吃的瓜子里面的東西——我們叫瓜子仁,對不對?有沒有吃過五仁月餅?就是有五種種子的月餅。“仁”這個字就是種子里面最柔軟的那個部分,要發芽的那個部分。孔子認為那是一切生命的開始,所以孔子講仁。“仁愛乃生生之本”,生命要生長,就是“仁”。這個部分變成了一個重要的開始。
可是我想種子的美不太容易被發現,也許要像孔子那么理性的人才會發現。種子發芽以后,張開兩個小小的葉瓣,開始迎接陽光,迎接雨水,它開始長大了,長成一個成熟的個體,它就開始開花了。
花的美我們非常容易感覺得到。所以這個時候,花是什么?如果用做直接的語言來講,花根本就是植物的生殖,就像人發育成功一樣。花張開來,目的性非常清楚,它就是要傳播花粉的。如果在它開花的這段時間,花粉傳不出去,它所有開花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所以不要認為花是為了讓我們喜歡才存在的。它是有很強的生命意義在里面的。
【每一個人愛花的同時其實也是愛自己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學會愛自己10-26
父母對自己的愛作文09-28
父母對自己的愛作文09-19
父母對自己愛作文11-21
父母對自己愛的作文11-05
學會愛自己隨筆09-04
父母對自己愛的作文11-22
教育筆記-其實我也愛笑愛鬧08-05
愛自己現在的時光作文02-11
父母對自己的愛作文[推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