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君子與小人雜文隨筆
何為“君子”?我的理解是:做人堂堂正正,有著遠大的目標與追求,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說話做事,對社會及親友有益。
何為“小人”?胸無大志,懶惰懈怠,最要命的是看不得別人好。對優秀者嫉妒、百般詆毀而后快。背后放冷箭,制造事端等等。這皆是無恥“小人”做派。
是的,現實生活中,“小人”確實存在。喜歡扇陰風,點鬼火,甚至還感覺良好。“小人”很少承認自己是“小人”,既不尊重事實,又不順邏輯,還自以為是!靶∪恕彼坪踉谀柑ダ锞鸵呀泬牧,好像與人過不去,其樂無窮!“君子”坦蕩蕩,而“君子”總在明處,“君子”是干正事的大人,沒時間琢磨人,議論人,做事雷厲風行!可稍不留意,就有被“小人”陰害的可能。因為“君子”愛陽光,“小人”喜陰暗。中國有句古話:明箭易躲,暗箭難防!靶∪恕币娔贻p人缺少經驗,不是給予鼓勵,親自扶一把,而是打擊,總是生怕年輕人別好了,因內心的黑暗,總顧慮負面影響他什么,甚至別擋了他的“陽光”!靶∪恕敝员环Q為“小人”,說白了,自始至終只想到自身利益,心胸狹窄,自私自利,言行不惜損人利己,甚至為達某一目的,不擇手段。見到上級,臉皮厚,涵養好,對同事或下級,不惜冷臉腳踩、手按、口中歪曲!熬印钡奶攸c是愛才、惜才,愛社會!靶∪恕钡奶攸c是嫉賢妒能,整人,只愛自己。
因此,魯迅先生一生痛恨“小人”。尤其善恨放他人冷箭的卑鄙“小人”。他提出:“一個也不寬恕!惫P者贊同這觀點。宋朝的名相寇準,愛才心切,見畢恭畢敬,能言善辯的丁謂有才,便提拔了他。丁謂明著感謝,甚至一次在大臣們共同用餐時,寇準不慎被湯污了胡須。丁謂竟起身用衣袖拭去,在人前,丁謂可說是演技高明,口里恩公恩師的喊著,背后卻使著絆子。后來,他硬是聯合“小人”把寇準從相位上推倒。再后來,他臨死前寫下《陰獄》一詩,想去見寇準謝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至將死,其言也善吧?墒,看透他“小人”之心的寇準,堅決不見。光明磊落的寇準,依然是名揚千秋的名相,而丁謂“小人”戲也唱到頭了,除了生命已熄,“美名”也進了《奸侫傳》!熬印迸c“小人”的結局,彰顯上天之公義。
生活中“君子”光明磊落,喜給各界精英、骨干,指點迷津,給予鼓勵,讓他們積極向上,為國多做貢獻!而“小人”呢,總心術不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有才干者搶了他的風頭。對優秀者、積極向上者,多是百般詆毀,編排閑話,甚至挑撥離間,借刀殺人,直到把其排擠在塵埃里,似乎才甘心。
戰國后期重要思想家、韓國貴族韓非子,與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計策,但未被采納。韓非子寫了《孤憤》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后被秦王讀了,極為贊賞。他對左右說:“寡人得見此人與游,死不恨矣。”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他不善言談,但很會寫文章,李斯自認不如。秦王為得到韓非子,曾下令攻打韓國。韓王派韓非子出使秦國,秦王得到韓非子很高興,這使李斯非常嫉妒,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其取代。于是伙同大臣姚賈,在秦王面前說壞話,因此韓非子被關進監獄。不久,李斯派人送藥,在獄中服毒而亡……這妒賢嫉能是何等可怕,令人發指!給社會給他人造成危害,無以言說?上牒θ苏,這無恥的小人,一生會心安理得嗎?!
因此,奉勸“小人”,做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大人”!才智如何先不論,重要的是德行。“小人”不全是天生,通過學習正能量,讀富有哲理的著作;多向名人、偉人看齊,讀其書;多學身邊人的閃光點。每天小總結,每月大總結,常反省,常自律,要有羞恥意識,心胸開闊,善良為根,為自己,也為后代積些德。不學丁謂,到臨終看到地獄才知悔改,已晚矣!明末書畫家、文學家歸莊說:“植桂不在多,種德如種樹”。法國軍事家拿破侖說的更確切:“德行善舉是唯一不敗的投資”。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中說的更完美:“平生德義人間通,身后何勞更立碑?”
【論君子與小人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性善論雜文隨筆(精選6篇)09-19
隨筆游記的雜文10-11
隨筆吧雜文10-12
堅持雜文隨筆10-12
Brovo雜文隨筆10-12
浮沉雜文隨筆10-12
決定雜文隨筆10-12
蒲公英雜文隨筆10-12
背書雜文隨筆10-12
不夜城的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