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學習成敗歸因
高中物理學習成敗歸因
摘要:在對高中學生物理成敗的歸因和成就動機調查的基礎上,根據韋納歸因理論,提出高中物理學習成敗歸因引導。
針對高中物理學科特點,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成功,形成正確的歸因傾向。
關鍵詞:歸因 動機 體驗
當前,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日益引起普遍關注。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敗進行正確的歸因。
一、關鍵是體驗,體驗要創造條件
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物理教學的策略。
1、注入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使之樹立信心,明確目標。
注重學生的情感,采用“心理暗示”技術,用書面語言方式注入學習的情感動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實驗:隨機從學生名單中抽出一些學生,讓教師聲稱這些學生最有發展前途,將必成大業。
結果這部分學生成績提高較快,智力發展水平較高,性格開朗,心理健康。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其實質上是情感與期望。
筆者在學生作業本封頁寫上醒目的字:“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強者!”情感動力的注入,對誘發學生的良好情緒狀態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還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和情感的傳遞,使學生一開始就從學習中感受老師的信任和期望,樹立信心,激發求知欲,增強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習物理的自覺性。
2、啟迪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物理的動機。
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興趣在動機中處于中心地位,是動機的最活躍成份。
教師應利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新穎性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學科,新編高中教材中指出“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是來源于觀察和實驗。
要認真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和原因。”“要通過觀察和實驗,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由此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物理教學成功所在。
教師在上物理課時,特別要注重演示實驗的教學,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
還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等豐富多彩的直觀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做小實驗,小制作,開展“研究性學習”。
要盡量把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并維持較高的興趣水平。
3、培養、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和批判,敢于探索和標新立異。
知識經濟的靈魂就是創新,創新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才能。
因而要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引導他們去學習、思考、選擇,敢于質疑,敢于批判,敢于探索和標新立異,并且通過社會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之上升為理性的東西,把科學的理論與自己的思想相融合,成為指導自己行動的指南。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沿著正確的目標,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地去探索,去努力工作。
卡耐基說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的,如果我們能學會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明白自己的短處,便能踏穩腳步,達到目標。
每一個人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有的人潛能被發掘出來,得到發展,這個人就是成功者;有的人潛能沒有被發掘出來,而被埋沒了,這個人就平庸。
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使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形成具有一定情緒調控能力的堅強意志,迎接困難、戰勝困難,知難而進,樂而忘返。
讓學生在探究物理知識和規律的過程中體驗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學習的愉悅;即使實驗探究不成功,也應教會學生正確地認識失敗,應付失敗,形成正確的歸因傾向。
二、培養自學能力,注重因材施教
1、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隨著生理成熟、心理發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學生學習成敗歸因在教育的積極影響下,大都傾向于把積極的結果歸于自己的內部,而把消極的結果歸于外部。
這種傾向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服務的偏向”。
對一個事情的歸因,應該客觀、實事求是,該是外因就是外因,若是內因也不要硬往外因上推,這樣才真正有利于自己的進步和問題的積極解決。
2、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學生發展。
教育的一切行為都要經過學生自身的體驗、認同、內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容替代的。
學校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是為這個主體的發展服務的,都是為這個主體的發展提供條件。
因此,教師是使學生有序發展的指導者、服務者、組織者。
學生發展的全面性與特異性是互相統一的。
所謂全面性,是指注重德、智、體、美諸方面在學生身心發展中的相互有機滲透,從而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信念,堅韌不撥的奮斗意志,崇高純潔的道德品質,超凡脫俗的審美視角,寬廣博厚的文化素養和敏捷靈巧的技能。
所謂發展的特異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在某一方面才能的優勢。
第二、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學生是發展的人。
教師應對每一個學生從心底產生熱愛之情,對他們充滿期望和信心,創造條件引導他們發展。
根據教育心理學規律,學業成敗歸因和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
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正確歸因傾向的形成,一是要通過學習目的的教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和自覺性。
二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學會、學懂,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是要積極而又謹慎地利用自我提高的動機,把它激活到一定的強度;高中學生有著日趨強烈的自尊心,應加以正確引導,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努力奮斗去獲得成功才有真正的自尊。
四是培養和養成正確歸因傾向,促使學生形成“自我服務的傾向”歸因,在對學生評價時要強化努力的歸因,在付出同樣努力時,能力低的應得到更多的獎勵。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評價,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受到最低評價。
【高中物理學習成敗歸因】相關文章:
學習高中物理的技巧05-15
高中物理的學習技巧10-09
學習方法可以決定成敗10-10
決定學習成敗的因素有哪些11-08
高中物理高效學習方法11-17
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指導10-07
談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10-08
高中物理的優秀學習方法10-08
高中物理的12個學習技巧11-13
高中物理學習的方法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