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釣魚的啟示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釣魚的啟示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釣魚的啟示作文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敢想敢說、充滿好奇、異想天開、堅持己見……以及許多“美麗的錯誤”,往往是健全個性、創新人才的隱含表現。但從目前的閱讀教學現狀來看,盡管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有所改變,但忽視學生獨特感受和領悟,無視學生個性存在和發展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教師潛意識中仍然希望學生的閱讀理解符合常規符合成人所謂的標準。這樣的閱讀教學與新課標的新理念相去甚遠,又怎么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的具有全面語文素養的創新人才呢?筆者想結合20xx年瀏陽市課堂教學評優決賽本人抽簽、借班授《釣魚的啟示》一文的體會,試談一談閱讀教學如何發展學生個性。
首先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讓學生處于一種“自由”狀態。
現代教育理論大力倡導,教學要“目中有人”,師生要“平等對話”,教師只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閱讀教學的特點更是決定了閱讀教學課堂尤其需要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體驗,尤其需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能無拘無束地自由參與、真實表達,從而充分挖掘小主人的學習潛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釣魚的啟示》教學一開始,我讓學生猜老師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然后概括總結:“認真聽講、誠實守紀、積極動腦、聰明乖巧……的都喜歡,但最喜歡‘敢問敢答’的學生,特別是‘問錯答錯’的同學。”以此消除學生的拘束,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直奔課文中心(亦難點)時,巧妙地將其“轉化”為一段名言來出示,然后師述:“這段名言,雖然只有兩句,但有點兒難理解,是不是?不懂的,有問題的,可以向我提出來。大膽問吧,想知道什么就問什么?不怕問錯!”我是先站在學生的角度承認難度,再鼓勵學生思考后大膽質疑問難。實踐證明,這節課,正是因為營造了一種理解、真誠、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圍,所以學生能處于一種精神放松、思想自由的狀態,師生真正互動起來,雙方的交流活躍,信息的傳輸暢通,教師教得很愉快,學生學得也輕松,課堂生動活潑,教學效果很佳。
那么,平時課堂怎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圍呢?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應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都由教師決定,學生應該怎么想、怎么說,教師都有統一的標準。學生不敢隨便動,不敢隨便想,不敢隨便說。久之,學生思想逐漸懶惰,靈感逐漸窒息,創新精神逐漸被扼殺,還談何顯露個性發展個性?!那么,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豐富個性的生命個體,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特性,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最充分的發展自己的潛力。其次,要實現師生角色的根本性轉變,建立師生合作、教學相長的現代師生關系。我們教師的角色要從以往知識的主宰者、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教師要賞識和不斷激勵每一個學生,竭力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維護學生天然的閱讀需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敢于發表獨特見解,敢于質疑問難,善于想象和聯想,勇于探索,樂于實踐。學生的角色就要從以往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轉變為積極進行實踐活動的主體。如教學《釣魚的啟示》第一段時,當學生自讀理解后,師述:“大家真的很不錯,邊讀邊想,從短短的兩句話中讀到了那么多的收獲!看樣子,邊讀邊想確實是個讀書的好辦法!”既激勵、促使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實踐,又引導學生不斷運用“邊讀邊想”的好方法,從而養成“邊讀邊想”的良好習慣。
2、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時刻和教師進行交往,也時時和同學發生交往,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首先,教師自己要給學生樹立尊重他人(包括后進學生)的榜樣,要讓學生學會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如對同學發言的評價,要先真誠地肯定同學的優點,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此外,教師自己還要放棄師道尊嚴的陳舊觀念,要給學生樹立虛心、正確接受意見的榜樣,要讓學生學會誠懇地,心懷坦蕩地聽取同學的建議和不同看法,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坦誠、友善地和同學進行討論、爭辯。絕對禁忌對錯誤回答和后進學生的嘲笑。
其次,要實施選擇性學習策略,允許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理解進行自主選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富爾報告書《學會生存》中指出: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精神的發展。富爾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活動才可能具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在閱讀教學中,實施選擇性學習策略,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預習課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自己最需要的資料,閱讀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有關課外讀物。《釣魚的啟示》一文預習,有的孩子想了解最大的鱸魚有多大,有的孩子想弄清鱸魚捕撈開放日是一回什么事,有的孩子不明白父親說的那一段話的含義,等等。這都應該尊重、順應、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答案。
平時的閱讀教學課堂,我們可以從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和理解幾方面引導、激發學生自主選擇。
1、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
由于遺傳因素、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注意學習目標的多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定出不同的達成目標,從而使教學目標對各層次的學生都起到定位、導向和激勵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2、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多種表現,其表現之一為對閱讀材料興趣點的不同。如對于同一篇課文,學生感興趣的詞句、段落或問題往往各不相同。教師也應尊重這種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學習。
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第二自然段時,有的學生喜歡寫美景的部分,有的喜歡寫這對父子瀟灑熟練甩下釣魚竿的部分,也有的喜歡兩個部分。我就讓學生從自己最欣賞最喜歡的句段入手,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品味、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
教學《釣魚的啟示》第三段時,根據學生的質疑,歸納出三個問題:
①小作者是在幾個小時以后釣到這條大鱸魚的?
②他憑什么判斷出上鉤的是一條大鱸魚?
③他估計是大魚,為什么不馬上扯上來,卻小心翼翼地一放一收?
然后,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再讀課文,合作學習,探討答案。由于學生選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因而表現得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非常好。
3、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認知上的個性特點,還表現為具有自己的認知風格,這是構成學習風格的主要方面。教師也要尊重這種個性特征,允許、鼓勵和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學習《釣魚的啟示》第四至九自然段時,我就允許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朗讀:有的默讀,有的輕聲讀,有的邊讀邊以動作助理解,有的邊讀課文邊和同學討論,有的合作朗讀父子的對話,也有的邊讀邊劃邊想象文中所描寫的情景……這樣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自主性,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從而學得主動、自在、投入。
4、讓學生自主選擇理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就是人的經驗、知識、思想、能力、情感、思維方式等個性因素所引起的閱讀理解和感受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存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給予每個學生理解和表達閱讀材料的機會,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把自己獨特的見解、感受盡情表達出來,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千萬不能把學生的理解往一種標準、一種答案上套。學習完《釣魚的啟示》之后,我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學文后的感受:有的同學說我們要做遵守規則的人,有的同學說要做不貪名利的人,有的說要做誠實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大家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領悟。但也還有同學為作者“我”釣上大鱸魚的時間不巧(捕撈開放前兩個小時)、運氣不好而惋惜不已,這也是勇于袒露真實心理真實感受的表現,這就恰恰說明了這位孩子已經置身于文中,已經在體驗文中人物的情感,體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了。面對不同的見解,我們絕不能簡單去否定,孩子是單純的、真實的、脆弱的,為人師一定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來看兒童世界,先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然后才能有效的引導他們。
再次,要在學習的時空上給予自主權,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保證。
葉瀾教授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是實現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前提。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就一定要破除支離破碎講解的落后教法,就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釣魚的啟示》一文教學,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種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讀中體驗“我”和“父親”心情的變化,讀中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另外,傳統的課堂教學以集體學習為主,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的教學中要增加學生個體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比重,構建一個教師整體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學生個體自主學習動態組合的教學組織系統。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個體的發展、個性的張揚提供了更廣闊自由的空間。有關研究表明,同伴之間合作學習的心理氣氛較為自由而沒有壓抑感,學生可以就因害怕教師的權威而不敢問的問題與同伴大膽地討論。而且,在一種友好的同伴關系中,那些不能正確理解問題的學生一般不會擔心受到批評,他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通過開展互學、互問、互查、互評等活動,達到相互檢查、督促、交流、啟迪、幫助、取長補短、完善結論的目的。《釣魚的啟示》一文教學,師生每提出一個問題,我都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同桌、小組合作討論,自主探究答案,交流各自的體驗和感受。
“健全的個性品質”是新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擔當
“發展語言與精神”雙重任務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只有尊重差異,發展個性,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釣魚的啟示作文 篇2
釣魚,是我的一項興趣愛好,只要假期里我將功課做完就會提著蕭統,在附近田地里抓一些蚯蚓,拿起魚竿去河邊釣魚。
這是星期六早晨,空氣很新鮮。我感覺很舒服,拿著一只小板凳,點起了蚊香就坐在小河邊釣魚。我們很快就把誘餌掛在魚鉤上,一鉤拋到河邊,然后坐在板凳上,等待魚上鉤。
等了將近三十分鐘,魚浮出水面的影子也沒有,我有點不耐煩了,可我看到附近的一個老翁依然一動不動,靜靜地盯著著水面。“該死的魚,怎么還不咬鉤啊”我低聲憤怒地說。等了一會兒,我終于按耐不住了,一沖動就移動了魚鉤。此時對岸的老翁,嘩嘩的一聲釣起了一條大魚。于是,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憑借自己頑強的`耐力和毅力,耐心等到了將近一個多小時,魚終于上鉤了。“哈哈,耐力真是管用啊!”這一刻我高興地直拍手。
釣魚的啟示:恒則成,靜則勝。
釣魚的啟示作文 篇3
在厚厚的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中敘述作者小時侯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時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我感悟到一個人要有道德,無論有多么誘人的東西都不能無故占有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黃宇翔有一個飛速陀螺,我就和他商量::“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三天?”他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特別高興,那三天我天天玩,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到了歸還陀螺的時間了,我在心里偷偷的想:興許他不記得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還給他,這陀螺就是我的了?了。就這樣五天過去了天,黃宇翔沒來問我還陀螺,我暗暗高興。那天我正在玩那個陀螺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就問我:“這個陀螺哪來的?”“我……我……自己的”,我硬著頭皮說。媽媽生氣地說:"你沒說實話,這陀螺不是你的吧?"“不是我的"我小聲地回答,媽媽問“是誰的?""黃宇翔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這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一直這樣長大,以后就會變成小偷。你喜歡媽媽給你買。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念而去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明天記得還給黃宇翔”。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無論多么誘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都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世間也會更加美好。
釣魚的啟示作文 篇4
一天早上,父親帶我去釣魚。路上,父親不斷地告誡我:“釣魚最重要的是耐心。如果沒有耐心,釣魚設備再好,你也不會釣到魚的。”我連連看點頭稱是。
到了河邊,我找了個地方鄭重地坐下,然后又鄭重地將釣線扔了出去,便像模像樣地等待起來。魚啊,快快上鉤吧!我高興地想著。但是,釣魚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一條魚都沒釣到。我實在等不及了, “這河里到底有沒有魚啊!”我急不可待地問,“耐心一點!”父親說。果然,過了一會兒,父親和我的浮標都動了一下。我滿心歡喜,將釣竿一揚,但結果還是很令人失望,出來的.竟是只蝦。父親的拉出來也是只蝦。“看來這里是釣不到魚了。”父親說。“為什么?”我問。“因為這里蝦這么多,魚都被蝦趕跑了。換個地方吧!”我怎么沒想到這點?父親真會思考。看來,釣魚不僅要有耐心,還得有智慧。我想。
我們來到另一個岸邊,靜靜地等待著。這里果然是個好地方,父親一會兒就釣到了不少大魚,我都嫉妒死啦!過了一會兒,我的浮標也動了動。呵呵,感覺還挺沉的!我順勢一拉,“釣到大魚嘍!”我嚷著。這時,原本已經上鉤的大魚又問到了水里。我看到了那條魚,好大呢!比父親的還大。真可惜啊!正在我痛感惋惜的時候,父親開腔了:“可惜吧?都說了,要耐心一點。再說了,魚還沒上岸你就自鳴得意了,能釣到魚嗎。還有,在沒有真正釣到魚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吹噓說自己釣到了大魚。”很快,這次釣魚結束了。父親的桶里滿滿的全是魚。而我卻是‘囊中羞澀’,情況迥異啊!(一條魚也沒有)雖然沒有釣到魚,但我卻感覺桶很沉。
是的,在‘魚’沒有真正上岸并進入桶里的時候,千萬不要吹噓自己釣到了魚。
【釣魚的啟示作文】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作文01-17
釣魚的啟示教案11-24
釣魚的啟示教案02-01
精選釣魚啟示的作文四篇03-29
【精選】釣魚啟示的作文4篇03-31
【精選】釣魚啟示的作文3篇03-10
精選釣魚啟示作文4篇03-14
釣魚的啟示作文600字02-15
釣魚的啟示作文(精選27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