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古詩的作文集合五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的作文 篇1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往往會反映出大道理。例如:我們學過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古詩就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這句古詩的意思是: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什么這么清澈?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輸送進來。
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聞名世界,他在數學的領域中早已遙遙領先,可他還是在不斷地探索著數學中更多的知識,不斷地前進。他的學生曾問他:“老師,您已經是大數學家了,為什么還在不停地學習呢?”阿基米德聽后,只是笑了笑,并隨手畫了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說:“大圓是我所掌握的知識,小圓是你們所掌握的知識,因為大圓的弧長比小圓的弧長長,所以我所掌握的知識比你們的多,而圓外的面積則是我們都沒有掌握的`知識,這也是我為什么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正如阿基米德所說,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不過是滄海一粟,而想要獲得更多知識,只能努力學習,堅持學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證我們的頭腦清晰,以便于在做題時更好地發揮,思路更加清晰,從而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我們也要以一種不恥下問和學無止境的態度去面對更多的人和事。大千世界,層出不窮,藝無止境,我們不僅要牢記以前學過的知識,更要準備好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如果不能牢記以前的知識,那我們之前的努力豈不都白費了?同時,如果沒有舊知識的鋪墊,新知識又該何去何從?
所以,不管你是博古通今的鴻儒,還是學貫中西的大家,都要記住這句古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古詩的作文 篇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后,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并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斗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古詩的作文 篇3
伴著清脆的鈴聲,一位似曾謀面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眼尖的同學立馬小聲問:“這人是誰呀?”“他是干什么的?”……
隨后,大家一個個從書堆里探出頭來,用“四只眼”莫名其妙地看著他。
他掃視全場,環顧四周,把書放在講桌上,然后發話了。
“你們語文老師有事外出,我來代課。”略作停頓,“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詩——《蜀道難》。”
下面傳來一陣陣議論聲:“好像在某本雜志上看見過這位老師的光輝形象。”“不管誰上,古詩課,都沒勁!”“還是去會會周公吧!”……
他在黑板上寫下“蜀道難”3個字,字寫得很大,很有勁,跟他說話的聲音一樣厚實沉穩,使人精神為之一震,睡意跑了1/3。
“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5頁,大家先來讀一下。”
“噫——吁——口戲,危乎高哉……”拖泥帶水,有氣無力,好像都是餓著肚子來上學的。讀到“飛湍瀑流爭喧……”時全班60余人,居然“凝絕不動聲暫歇”,卡殼了,原來“逈”是個生僻字,大家預習得不細,哪會讀啊!
“在正式鑒賞這首詩之前,我們先‘知人’,了解一下李白。李白,我們是很熟悉的,小學甚至幼兒園時有的同學就會背誦他的《靜夜思》了。大家知道,唐朝是詩的時代,詩人是很吃香的,像李白這樣的'大詩人,走到哪里都可能受到熱烈歡迎。他的崇拜者,也可能像現在的追星族見了小沈陽大喊‘陽仔,我愛你’一樣,見了李白就大喊‘白哥,我想你’、‘白哥,再來一首’!”
“哈哈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伏到了桌上,手揉著肚子……老師這簡短而難得的段子讓我們的睡意蕩然無存。
他卻板著面孔,沒有絲毫綻放的神態。等大家笑完,他便拉亮嗓門。
“‘噫吁口戲’,這是一個驚嘆詞,相當于現在新新人類使用的前衛詞語‘哇噻’……”
又笑倒了一大片,我摸摸自己的嘴巴,感覺有點疼,平時鍛煉得太少了。
幾分鐘工夫,同學們對這首詩來了興趣,個個豎起耳朵,握住筆桿兒,專心致志起來。過去一天到晚都趴在“城墻”(書堆)下面的瞌睡蟲也大眼圓睜,饒有興趣地點頭,搖頭。
……
這老師能耐不小,讀詩的聲音,洪亮而且有“磁”性,很有“味道”,高亢低回,抑揚頓挫,我們一個個都跟著在底下輕輕地念,靜靜地回味,默默地想象……
“丁零——”下課鈴響了。走出教室,我意猶未盡,感覺這節課太短了,好像還沒有到45分鐘,便又搖頭晃腦起來:“噫吁口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
哇噻!我居然背出了2/3的內容。與同學們一起交流,他們都說這節課太有趣了,效率挺高的,課后再花點工夫,這首詩就能默寫出來了。
蜀道難,李白仕途難,我們上古詩課不打瞌睡難,可如今,老李的這首詩在我們班卻早已是“大道如青天,個個背得出”了。
古詩的作文 篇4
有詩曰:“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初春時節,細雨在夜里靜悄悄的降落,睡夢中的人兒無知無覺。次日出門,驚喜地發現地上已長出綠茸茸的細草。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無言獨化,表現的卻是詩人心靈無所牽掛的安詳與淡泊,暗喻著這世間的不求名利從容寧靜的那一群體。
春來草自青,與人無關。春天來了,草兒就蔥蘢起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世間萬物,自生自長,循環往復,與人毫不相干。重要的是人心也不會執著于草青不青,草何時青。草,該青時自然便青了;春,該來時自然便來了,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
其實,只要人們能以尋常無事的恬淡之心關照生機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從“春來草自青”中體會出人生的情趣,心靈境界一經拓展,整個人便極具詩意地棲居于世了。就不會睡時不肯睡,吃時不肯吃,百般需索了。
人既然能領悟時序代換萬物榮枯的道理,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甩不脫的呢?一切都不系于心的人,又怎會固執拘泥,胸襟狹窄呢?只不過是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罷了。
人要做的,無非就是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享受春光,沐浴春色,在順應季節的變化中編織夢想的花籃,在淡淡的日子里以寧靜的心靈領略生命的燦爛。
人這一生,就是自然界中一個生命的流程,無論愿意的還是不愿意的都得經歷。哪怕你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里,哪怕你走著一段寸草不生的路,那也沒關系,就當是在走一段夜路,拐彎時亮著的路燈突然滅了,你的眼前一片昏暗。此時你可以短暫停留,閉眼片刻,讓你的.眼睛做好暗適應的準備,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黑暗中的一切依然清晰可辨。你是不是就不會再感到慌張無助了呢?那就繼續走吧!
當日子鉆出黑漆漆的時空隧道,陽光依舊明媚,而你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此時,你哪有時間去在意那些對你生活意義不大的東西?你哪有精力去管顧那些你勢必要經歷的苦痛和磨難?該來的就來,想去的就去,任由一切嚴寒霜雪奔生命而來,也任憑所有的和風細雨離生命而去。你只顧去快樂地讀書,開心地助人,去把微笑送給愛你的每一個人吧!
嫩色宜新雨,春來草自青。平靜地接受生命的賜予,一定會有什么融入你的內心,一定會有什么在滋潤你的生命,也一定沒有什么能再次擋住你的去路。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不用刻意安排,不要執意等待,也如春暖花開一般,春的溫馨會暖人的心,讓愛在春天延續……
古詩的作文 篇5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種文字散發著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象征。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步入詩歌的世界,低吟唐朝穿越歲月的訴說,高唱宋詞震撼天地的揮灑。面對挫折與困難,我們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永不服輸的勇氣;我們要領悟“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一番撲鼻香”的樂趣。面對美景,我們要學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凄涼與壯觀。面對國家。我們要有“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愛國;折服于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唐詩宋詞以其特有的舞姿翩然于中國人的'瞳仁里。時光荏苒,千帆過盡的滄桑的并沒有刻化出她遲暮的容顏。相反地,在泛著黃褐的底色上,這幀抹不去的風景更顯得流韻四溢,風采依然。
回首現代,古詩早已被大多數人而拋棄,取代的是一首首流行歌曲,在其間的嘈雜混亂中,我們可能會享受到些許的快感,但是對于多數人不理解的古詩愛好者來說,讀一首古詩,如品一杯香茶,其間的陶醉與醇香,是世人難以理解的境界。你可以不知道李白杜甫,但你卻不可以不知道周杰倫,林俊杰……這難道就是中國文化的境遇么?難道他們就這樣被歷史遺忘了么?
不!含著淚水,拾起歷史的碎片,拼湊古詩的畫卷。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文,飽含著詩人多少的血汗和淚水啊!但是這些詩人,這些古詩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中國的文化,絕版的文化,我們——來晚了!請你們蘇醒吧!再次閃耀吧!請每一個華夏兒女,再次捧起我們的瑰寶!
在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唐詩宋詞,是血,是淚,是火,是水,是對生命的愛,是對中華民族精魂的詮釋。愿她長生不老,也愿我們背負著這經歷了五千年傳承下來的責任,奔向跟遠的地方!五千年的瑰寶,永遠的驕傲!
【古詩的作文】相關文章:
古詩的作文01-15
古詩的作文12-09
古詩的作文通用11-30
古詩的作文推薦12-01
關于古詩的作文11-16
有關古詩的作文11-14
推薦古詩的作文11-29
古詩優秀作文02-06
實用的古詩作文02-14
古詩文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