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征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征文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寫起征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家訓征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些好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而好習慣的來源則是來自于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媽媽就對我們三姐弟說你們姐弟之間一定要相互友愛,互幫互助,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弟弟也要尊敬姐姐,保護姐姐,雖然有時候我們會打打鬧鬧的,但是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因為我一直都記得媽媽說的一家人就應該相親相愛,這就是媽媽的家訓——相親相愛。
爸爸經常不在家,一回到家就喜歡把我們三姐弟叫到一起然后詢問我們最近的`情況,比如說:學習怎么樣呀、你們有沒有打架呀之類的問題,然后就開始對我們灌輸他的思想。學習一定要認真,雖然說學習不能決定一切,但是如果你連學習都掌控不好,你如何掌控以后的工作,以后的生活呢?我偷瞄了一眼姐姐跟弟弟,姐姐似乎聽得很認真,弟弟一直看著爸爸,而我好像只記住了爸爸當時說話的感覺,真正聽到耳里的話就是要認真學習,這就是爸爸的家訓——刻苦學習。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奶奶每次要開始跟我們講道理的時候,這就是她的開場白,我們家人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會心一笑,默默的找個小板凳坐下來,靜靜的聽著奶奶的家規。昨天我故意放了幾個硬幣在桌上,看你們幾個小孩自不自覺會不會直接就拿走去買吃的了,不過還好,我看到你們三個都看到了桌上的錢但并沒有人去動它,所以這一點是值得表揚的,做人就應該如此,不能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即使這個錢是在你家的,但是那個錢它不是屬于你的,你就不能拿,懂嗎?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懂!然后奶奶就繼續說,我們做人就是一個良心,如果連良心都沒有了,那這個人活著也沒有什么意義了,你們知道嗎?我們再次同聲回答:知道!然后這節課就算是結束了,奶奶愉快的起身離開了,我們大呼一口氣,結束了。這就是我們家一直在堅持的家風——誠實善良。
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縷清風緩緩吹來,潛移默化當中讓你把這些家風家訓熟記于心,并且真正按照這樣去做。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2
推開我們家的大門,你會發現這里十分整潔,每一樣東西都擺放得十分整齊,但是,我們家卻很少做大規模的收拾整理,也極少出現東西找不到的情況。你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家的這個好家風。不過,話還得從上幼兒園時說起。
在我五歲的時候,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隨手拿了東西就隨手亂放,不物歸原位。有一次,好朋友王啟瑞來我家玩,我們從玩具架上拿了許許多多的玩具來玩,不想玩了就隨手一扔丟到地上。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等玩完之后,我才發現地上已經堆滿了玩具,一片狼藉,毫無立足之地—每動一下就會踩到許多玩具!為了不被困在玩具堆里,我只好認認真真地做整理:先把玩具堆到一起,再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放回玩具架,雖然看起來只有兩步,不過在有父親母親幫忙的情況下,我都用了整整一個小時!做完“工作”,我累得氣喘吁吁,自言自語道:“唉,累死我啦1我下次再也不拿這么多玩具出來了。”父親神秘兮兮地說:“我有一個秘訣,可以讓你既玩得盡興,又收得很快。”“什么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問道。“就是你每拿出一樣東西,玩好之后隨手就放回原位,這樣雖然當時有點麻煩,但在你最后收拾的時候就不用像今天一樣花這么長時間來做整理了。”父親慢條斯理地解釋道。“噢,原來如此,這真是個好辦法。”我不禁恍然大悟。想起以前,去父親的.辦公室玩,看到他的辦公室既整齊又漂亮,原來就是用的這個好辦法。
于是,我和父親母親做了一個約定:以后我們用完了東西后,都及時放回原位,每個人都互相監督,互相提醒。
從那以后,我們家變得既干凈又整齊,而且大規模整理收拾的次數明顯減少,從每周一次到每個月一次。就這樣,我們形成了我們的好家風--隨手拿了的東西就隨手放回原位,做到“物歸原位”。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3
家風是家庭成員為人處事的做法和風氣,是家庭內部特征與道德規范,也是一個家族的性格特征。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家風反而被我們所遺忘與淡化,今天,又重新拾起討論,覺得很有必要。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的培養,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光有關于家風的記載和公開發行的就有百十余種,充分說明,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流傳較多的如“父慈子孝”、“夫正婦順”、“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國君”、“五常八德”(五常:禮義仁智信,八德:忠教仁愛信義和平),這些家風家訓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子孫后代教育和社會發展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今,在社會上時常聽到,說到某個孩子不懂事理,沒有教養,歸根到底就是家教出了問題。注重物質追求,疏于學習,缺乏道德引導和傳承家風的載體;人口流動大,親人相聚少,家庭微型化,給家風傳承難度增大;由熟人社會交往向陌生人社會交往發生了轉變,也給家風傳承帶來外在的困難。種種現象讓家風家被漸漸遺忘與淡化。
重拾家風不僅要依靠社會道德建設,要糾正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家風的培養營造社會氛圍還需要依靠每個家庭成員的一代傳承一代,更需要依賴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的身教是孩子接受家風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家長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勤懶儉奢,都會潛移默化影響著下一代。家風重建,必須從家庭出發,重視家庭的`觀念,家庭每個成員都要擁有家風意識,將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
典范的家風,是催人向善向上,提高人品涵養,勵志成才的重要因素,優良的家風,可使人在言行舉止上自我約束,好的家風對于社會而言,它是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風,道德的滑坡將會停滯,人間的真善美將在家風中流傳。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4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老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后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么為別人著想?怎么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老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外公家去拜年。向外公說了聲“新年快樂”。外公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后,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5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我們家也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守時,上學要守時,同學聚會也要守時。以前爸爸媽媽跟我說守時這件事我卻似懂非懂,但一件兒時的往事使我真正明白了守時的.重要性。
暑假里,我和小伙伴們一起參加夏令營的爬山活動。出發前,老師叮囑我們一定要在11:00前回班車集合。我和同學出發了,因為難得的好天氣,大家玩得很高興。我和同學有說有笑,我不時地拿出相機,按下快門,將大家的笑臉與這美景合個影。正當我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不知誰說了一句:“時間不早了!”我看了下表,確實離集合時間只有40分鐘了。我們正玩在興頭上,被這兒的美景所吸引,還真有些戀戀不舍,這時我想起出門前父母反復叮囑的一句話:跟大部隊走,要聽老師的要求,按時回集合地,一個人如果不守時,會影響下面的行程無法正常進行。這時有兩位同學還在拍照,我沖她們喊了一聲:“時間到了,該回去了。”我勸了她們半天,可她們卻沒有要回的意思。我只好和其他小伙伴們往回走了。
當我們回到集合地時,老師們正在清點人數:“少了兩位同學,你們誰看見了?”“我下山時她們還在拍照。”我說。老師只好拿起手機給她們打電話,可是卻打不通。老師們也有些著急了,因為晚開車意味著下一項活動不能正常進行。有兩位老師去找她們了,我們卻只能坐在車上焦急地等待著,不知過了多久,老師帶著她們回來了,但是大家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這時我才真正明白爸媽經常跟我說的那句話:“做任何事,都要守時。”以前我對這話很不以為然,今天才真正認識到了守時的重要性。
做事要守時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父母從小教育我做個誠實守信,做事要守時的好孩子,我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11
[薦]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7-03
我的家訓家風優秀征文04-07
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征文06-21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精彩09-02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08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范文05-17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30
我說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5-07
家風家訓征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