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家風征文范文(精選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征文吧,好的征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優秀家風征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1
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錯的,一切事物都要有一個規矩。大到國家的國規,小到我家的家規。
在我懂事后,我的父母便立了這樣一個規矩:誠信待人,快樂你我他。
記得在一個酷熱難耐的盛夏,太陽直愣愣地高掛在蔚藍得沒有一絲白云的晴空萬里之下,用它的“熱情”包裹著大地,可這“熱情”似乎太過火了點,一股股熱浪在空中肆意地游動,樹上的知了也經不住這場熱浪的侵襲,叫聲更加得慘烈了。這刺耳的鳴叫更是讓人心煩意亂。
我本該在涼爽的空調房里吹冷氣的,卻因為那“不死不活”的“破”空調害的,不得已坐在了門口。我以45度角悲傷地望著天空的憂傷看了門外3秒鐘,果斷地起身,向媽媽要來錢,買冰棍去嘍!
小賣部里擠滿了人,大多數是來買冰棍的。好不容易搶到了兩根,找了錢,數也沒數,便跨門而出。
有了冰棍,我的煩悶心情一掃而光,哼上了悠閑的.小曲兒,心情頗為愉快地點了點錢,咦,怎么多了?這么說,我是賺到了?這個想法讓我激動不已,畢竟,這可是我第一次“賺錢”啊!
我越想越高興,整個人仿佛置身于綿軟的云朵之中,飄飄然起來了。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后,會夸我嗎?會不會再給我買一根冰棍?想著,天上的太陽仿佛都柔和了起來,不那么咄咄逼人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跟媽媽說了這回事。卻不想,向來以柔柔的微笑示人的媽媽忽然變了臉色。緊接著大發雷霆:“怎么回事?你這是騙人!我怎么教你的?不要做個騙子!”我被媽媽嚇得一頓,淚水慢慢溢出眼眶,喃喃道:“我……我沒有……”“沒有?”媽媽冷哼一聲,偏過頭不再理會我了。我的哭聲越來越大了,媽媽卻擺足了架子,對我的哭聲熟視無睹。怎么回事?媽媽不是最怕我的哭聲的嗎?今天怎么會……
慢慢的,我的嗓子疼了起來,很累,我再也哭不出來了,我怯怯地拉了拉媽媽的衣角,扯著沙啞的嗓子低聲說:“對不起,我錯了,媽媽。”媽媽稍稍緩和了臉色,卻還是冷著一張臉,生硬的對我說:“這句話你不應該對我說。”我點點頭,拿了錢,又跑了出去。
在去的路上,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我不應該因為想要占點小便宜就欺騙他人。
還了錢,那老板豎著大拇指直夸我,說我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如果沒有媽媽,我也不會收獲到這種喜悅了吧?
從此,這條家規便被立下了,我的座右銘也變成了:誠信二字。
直到現在,我的家中還蔓延著誠信帶來的美好氛圍之中,我也養成了誠信待人的好習慣。
這便是一個家應有的家風,誠信。一個家的家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言行品德,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也就是這良好的家風,讓我走上了美好的道路。
良好家風與我同行,伴我成長!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2
我們家有一個不錯的家風:換位思考、與人相處,互敬互重。
關于換位思考,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妹妹的小鴨子死了,她哇哇大哭,我卻在高興地說笑:“我的小鴨子怎么這么可愛,怎么這么神氣。”奶奶向妹妹走來,問清原因,說:“涵涵,你是姐姐,你怎么能這樣呢,如果今天死去的是你的鴨子,妹妹在笑著,你會怎么想呢?有沒有想過妹妹正在傷心時,不主動去安慰妹妹,還在那里洋洋自得,你有換位想過嗎?”我立馬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低下頭來勸妹妹說:“我們一起養這只吧。”換位思考在我們家經常發生,例如:媽媽和奶奶之間,我和父母之間。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我們家就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一位教授說過:“自重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敬重他人,就會贏得他人的敬重;關愛他人,就會獲得他人的關愛。一句話,敬人愛人,就是敬已愛已,這就是與人相處,互敬互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經常這樣做,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我也會在家里愛長輩,在學校敬老師,愛同學。
家風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因為我有一個好的家風,才有了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我會一直讓這良好的家風永駐我家。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3
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并不陌生,如《傅雷家書》中的父親,以寫信的方式影響著孩子、教育孩子。我的父母也是用心良苦的,用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歌頌母親慈祥、有愛的偉大形象。那一次,是母親的寬容,慈祥伴我成長,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那天,母親如往常出去買菜,留我一人獨自在家,本來一切那么平常,可不知怎的,當我看見母親房中擺著一個漂亮的花瓶,我的心像被鉤子勾住了一般,禁不住拿起瓶子欣賞,突然,“啪!”的一聲,我全身冒著冷汗,心想:這下完了,我打碎了母親最喜愛的花瓶!于是,我立即跑去將房門上鎖,再飛快地跑回“案發現場”盯著這堆閃著似淚光的碎玻璃,在深深的懊悔與恐懼中,我漸漸的睡著了。
“嘭嘭嘭,快點開門呀!”房門外傳來母親的聲音,我被驚醒,猛地從床上跳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躊躇不決到底要不要開門?忽然的,我隱隱約約地聽到門口傳來幾聲哭聲,我急躁的.心平息了,就像大海般的平靜、安詳。我打開了房門,“對不起!媽,我想……”話音未落,母親緊緊地抱住我,看到了房間內的那片“狼藉”她說:“我很擔心你,無論你做錯了什么,你用心道歉了,你勇敢地打開了房門——更是你心中的那扇門!所以,今天你長大了,媽媽以你驕傲!”我哭了,沉浸在母親的慈愛,更是寬容。
母親的“風”是寬容、勇敢、愛人,這些種種伴隨著我的成長。而有一種“風”是嚴厲、穩重如山,更是一絲不茍的。一次普普通通的進餐,父親卻使我懂得了不凡的意義。那天中午,我與父親兩人一起吃飯,看到桌面上有湯,便自然地拿了一柄勺子放置在我的碗前,突然,父親放下筷子,一臉嚴肅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無論你與哪位長輩共同吃飯,應該由長輩先動筷,如果餐具不齊,應該主動拿給他。”我點點頭,盡管心有百般疑惑,可仍舊這么做了。久而久之,我漸漸地習慣了,不論是與哪位叔叔阿姨吃飯,他們都會如一地夸我有禮貌、真文明。聽到這些,我才明白。父親是教導我做一個尊重長輩,懂禮貌講文明的人。
母親與父親的兩股家風,讓我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學會了很多,明白了,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4
家庭是船,我就是水手,家風則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好的家風,才能讓我們一帆風順,到達彼岸,走向成功。
每天上學的時候,爸爸總會和我說:以和為貴。與人相處,不能吵架、不能生氣“在學校不要和別人斗嘴,也別打架,要和同學和睦相處,大家在一起就是朋友,互相包容一點。”每天我放學回到家的時候,爸爸總會問我:“今天在學校過的怎么怎么樣呢?學到了什么?有沒有和同學鬧別扭呢?”爸爸就是這樣的人,每天都一如既往的問我。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寬宏大量,學會了包容。
還有一次放學回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我放下書包,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時爸爸看見了,皺皺眉頭說:“爺爺、奶奶還沒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規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到廚房幫媽媽把最后一道菜端上來。等爺爺、奶奶上桌后,爸爸拍拍我的頭:“對嘛,這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嘛。”原來家規在這些小事上也有所體現。
爸爸不但教育我“以和為貴,而且還教育我以誠為本!”爸爸從小也教我做人要以誠為本。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每天都在我身邊教育我,做人要誠實。有一次借了同學的五元錢,回家拿了錢我放到筆袋的夾層里,去了學校有事就耽擱了。過了好多天我也忘了還給那位同學。后來,我在筆袋的'夾層里發現那五元錢,才想起同學的錢還沒還。便立刻還給那位同學,可那位同學說:“你不是已經還給我了嗎?”我知道她也忘了這件事,因為時間很長了。我對她說:“是你忘記了,我根本沒有還你呀!”從這一件事情過后,我每次借了同學的東西,就不敢再拖延,用完馬上還給同學,我不能做不講誠信的孩子爸爸媽媽從小也教我做人要以誠為本。還有上個星期三,第一節下課后,老師拿著考卷走進教室。“要發考卷了,如果我這次能考九十五分以上,爸爸要帶我去吃肯德雞”我心里暗暗為自己加把勁。考卷終于到我手里了,我看了一下考卷,一蹦三尺高,激動地說:“哈,哈,可以去吃肯德雞了!”考卷上赫然寫著大大的九十六。我把考卷從尾到頭看了一遍,發現有一道題我做錯了,老師卻幫我改對。“要不要和老師說了,這道題可是兩分呀,要是改掉這一題,我就只有九十四。心愛的肯德雞又去不了”心里的兩只小鹿在不斷地斗爭著。這時,“以誠為本”的家風又浮現在眼前。我鼓起了勇氣,大聲喊道:“老師,你幫我改錯了。”老師過來看了一下,真的改錯了。老師豎起大拇指說:“許亦程”,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聽了這句話,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好家風就像是一所好學校,尤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里,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著家庭的快樂成長。
家風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就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5
“不許剩飯!”從小時候起,父親常常對我說這么一句話。回憶我短暫的十四年人生,幼年時,這一句話便攬去了大半回憶。以至于說起家風,我想便是它了吧。
我家除我父母這一代往上數,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以至于現今,老家依舊存著那么幾畝田地。父母親年幼時亦曾在田中耕作過,許是這幼年田間生活養成了他們對糧食格外珍重的情懷,讓父親對此,總是格外嚴格的要求我——吃飯是絕不可剩飯的,舀飯時,吃多少便盛多少。
對于這么個礙事的規矩,我是不屑一顧的,以至于為此吃過一個教訓。
那是在爺爺的壽宴上,宴席上好吃的美食一個接著一個呈上,琳瑯滿目,讓我應接不暇。那美味珍饈散發出有人的噴香,好似化作實質變作鉤子,直把我肚里的饞蟲勾了出來。看著這豐盛的菜肴,我胃口大開,盛了滿滿一碗米飯擱在桌上。寡淡無味的白米和色香俱全的菜肴相比,我自然是選擇了后者。一通狼吞虎咽后,我撐著肚子靠在椅子上。再看看碗中已經涼了的米飯,這還一口未動,我心中的一緊,下意識的看向了父親。只見他也正瞧著我,對上他漆黑的瞳仁,他眼神中的目光是那么的不悅,那么的嚴肅,他的眼神似是一柄柄利劍直插在我的心上。我感覺自己狼狽極了。如你所想,回家后父親非常嚴肅的批評了我——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屈于他的胃炎,我保證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亦會將這‘良好’的家風貫徹到底。
經過這次教訓之后,我確是不再出現這樣的“錯誤”,但是在心底,我對這個規矩不可謂不深惡痛絕,但這個想法卻在那個細雨綿綿的季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那天正值假日,父親帶著一家人會去陪爺爺。爺爺是個極盡簡樸的人,村子里城鎮有些遠,鎮上的物價也格外昂貴,于他而言,去鎮上買菜實在是太過奢侈了。因此,就著前院的田地,爺爺種起了稻子和蔬菜。每次知道我們回來,爺爺總是早早的從地里挖出新鮮的菜為我們作添食,但那天是我第一次見爺爺收稻子。
天明明是晴空,卻下起了豆點大的雨點,敲得屋檐上的瓦磚咚咚作響,好像在彈奏一曲雨日鳴奏。爺爺弓著腰,拿著一把已經生出了鐵銹的鐮刀,用那最原始的方法一點點的割開麥梗,他的動作是那么的嫻熟,但因為年紀大顯得有些遲鈍。雨卻像是刻意為難人似得,下得更起勁了。我對爺爺叫喚,讓他別收了,回家吧。隔著浴簾,我看不清爺爺的面龐,但爺爺那沙啞的,甚至有些粗癟的聲音卻一字不落地傳入我的耳中。他扯著嗓子,高聲說:“不行啊,稻子可嬌貴著呢,今兒被雨打了,不收就沒用了。放在以前,估摸著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就要沒了大半啰!”
晚上,吃著那似是與往常沒什么區別的白米,我只覺得它比滿桌的珍饈都來的美味。望著坐在上首,爺爺瘦削的身軀,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原先的念頭,米飯的熱氣撲在了臉上,不知是被這氣燙的還是怎樣,我的臉兀自的紅了。
白駒過隙,父親依舊如幼時般時常對我念叨這句話。不同當年,長大后的我聽得格外認真。如那秋雨下,爺爺說的一般。現在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有些東西卻是不能變的。古有李紳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成為我中華民族幾千年恒古不變的美德,但跨越多年,這份美德卻逐漸離我遠去。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的根本,我們需于它珍之,重之,否則本末倒置,不可取也。
我想,這便是我們家的家風,我會一直遵循它,并將它一代代的傳承,它將一直銘記與我的心中,如幼時父親家中的嚴肅批評,雨日下爺爺收作的身影,都將成為我記憶力抹不掉的風景。
它將一直伴我成長。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6
家風的形成,無關家庭貧富,也無關父母文化程度,關涉的是父母德行素養。一個知識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強人意;一對文盲父母,卻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作家老舍曾寫道:“我真正的老師,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學校育人一課缺失時,常是父母來補齊。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對于很多人來說,家風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
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因此,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與溝通,雙管齊下,目標一致,才能使“家風”建設落到實處。
在家里是家風,在社會上是社會風氣,在學校里是校風,在班級里班風,家風占主導位置。我們希望校園是踐行良好家風的校園,是踐行良好校風的校園。
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詩禮傳家的內涵會隨時代變化,但核心價值不改。現代社會被分割為小的家庭單元,弘揚好的傳統家教可潛移默化傳達社會規范,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根據市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我校以傳承好家風,培育好家風,弘揚“賢文化”共筑“中國夢”為主線,開展“好家風”培育系列活動,如:舉辦“好家風給我的教育”征文演講比賽活動,從校園向社會傳遞積極向上、立德樹人的正能量。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7
勤儉節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我有一個美好的家庭,有著和諧的家風,一直傳下來的家風,影響著我的成長。
我認為我們家的家風是節約資源、尊老愛幼和誠實守信。就拿我來說吧,我經常在洗手、洗臉時在地上放個桶,等洗完之后,先把水龍頭擰緊,再把臉盆中的水倒在旁邊的水桶里,倒在桶里的水可以循環利用。這是我小時候就養成的好習慣。我家里用的是節能燈,但我盡量在白天就把作業寫完,因為我家西邊的大窗戶采光很好,使得屋里光線充足,減少了夜里寫作業的時間,這樣不僅節能也對眼睛有益。媽媽買完菜后把剩下的塑料袋都收起來當垃圾袋。爸爸班上有很多只用了一面的紙,他就把這些紙帶回家,讓我來當草稿紙。
尊老愛幼是我們家祖輩傳下來的'。也是我們家重要的家風,媽媽從小就教育我一定要尊老愛幼,要與鄰居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剛進樓道就看見住在二樓的奶奶正扶著扶手,艱難地挪移著腳步,走一會歇一會,看到這情景,我快步走到她身邊,對她說:奶奶,我扶你上樓吧,奶奶說:我太慢了。我說:沒事,我不著急。于是我攙著奶奶的一只胳膊,慢慢地一步步向上走。短短十幾步樓梯,我倆走了五分鐘。到了二樓,奶奶對我說:好孩子,快點回家吧,謝謝你啊。過了幾天,媽媽說:聽住二樓的奶奶說,前幾天你扶她上樓了。我點點頭,媽媽很高興,夸我長大了,我很高興。
誠實守信也是我們祖輩傳下來的。就拿我來說吧,我答應同學的事,我從來都不失言。每一次,同學讓我幫他們買東西,我每一次都幫同學們買,同學們都夸我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不就是我們家祖傳下來的家風嗎?
好的家風使我快樂的成長,讓我受益匪淺。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8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她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從我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尊重長輩,做人要誠實,不干壞事,不說臟話。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不要對小事斤斤計較,傷了和氣。做一個寬容、有涵養的女孩。在嚴格要求我的同時,爸爸媽媽也在生活中盡量創造好的環境,她們約定好盡量不當著我的面吵嘴和談論大人之間的“爭斗”,希望在我面前呈現的`都是善良的一面。
“用財太奢可恥”這也是她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時常告訴我要節儉,不能攀比浪費,不要攀比別的孩子的吃穿,但在衣著得體方面一定要像表現好的孩子看齊,衣服要干凈,不能弄得皺皺巴巴的,黑乎乎的,她們物品要擺放整齊有序。媽媽會給我足以她們支配的零錢,但是她們必須學會理財,什么時候該花,什么時候應該節約。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大廟會”活動中,我很合理地運用了她們的零花錢,也為災區小朋友捐獻了我她們的零花錢。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我相信,不管將來社會怎么變化,她們都要做一個誠實本分的人,這就是她們家基本的家風家訓。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9
國有國法,校有校訓,家有家風。家風是我們中國老祖宗們傳承下來的傳統,家風是培養培育子孫后代優良品質的產品。我的家里就只有一條家規:家里的大人小孩都要勤儉持家,要做到節約是光榮的事情,而浪費則是可恥的事情。
在我的家里我的爺爺每天工作的時候總會撿拾一些被人所丟棄的塑料瓶。日復一日,終于有一天我向剛剛回來的爺爺問:“爺爺,你怎么又撿這些沒有用處的塑料瓶呀?”爺爺想了一下說:“你過幾天就會明白的。”我已經快淡忘了這件事了。一天突然有回收破爛的老頭兒來我家里,爺爺走出去招呼他。我也跟著爺爺走出去,看見爺爺正在將前幾天撿來的.塑料瓶賣給那個老頭兒。等老頭兒走了之后,爺爺走過來跟我說:“將這些塑料瓶賣給他,可以小賺一筆。”我終于明白了爺爺為什么每天撿拾塑料瓶了,在以后我看見地上有塑料瓶我就會遞給爺爺,爺爺總是淡淡一笑。
還有那一次我們全家出去玩,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去了一家面館。我點了一份大碗炸醬面,我快吃飽了,可是碗里還有炸醬面沒吃完。爺爺瞥了一眼我碗里的炸醬面,就回去了。回去之后爺爺開口問我:“你今天中午點的炸醬面為什么沒有吃完”,爺爺又說:“今天晚上罰你不準吃飯。”我只好默認點頭 ,因為爺爺覺得食物都是農民伯伯們,每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應該勤儉節約不能浪費。浪費食物是爺爺覺得做人最不應該做錯的事情。你們別看我被懲罰了可是我覺得這個懲罰是應該的。不可以浪費食物,要勤儉節約。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會時時刻刻記著爺爺的原則:做人應該勤儉持家不能浪費。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10
我生活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父母皆是工人出身,祖祖輩輩似乎沒出過什么顯赫的人物,當然也就沒有形成正規的家譜、家訓、家風之類的“章程”。但我隱隱約約感受到,有三個詞語已悄悄融入我家每一個人的骨血,那就是:勤儉、孝親、敬業。
勤儉篇
寫到勤儉兩個字,穿著深藍色褂子的奶奶便躍上心頭。奶奶已去世十多年了,我甚至已快記不清她的音容笑貌了,但她終年勞作的身影卻越來越清晰。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似乎從沒有穿過其它顏色的衣服,每天都是一件深藍色粗布斜襟褂子。媽媽給她買的新衣服,她從來不舍得穿。每每媽媽提到新衣服了,奶奶不得已就把新衣服穿在深藍粗布斜襟褂子里面。問她為什么,奶奶便不好意思地說:“怕把新衣服穿壞了,怪可惜的。”
我小時候,家里老老少少十二口人,每天糧食的消耗量是很大的,當時很多人家都吃不飽,糧食不夠吃,可我們家在奶奶的精打細算下,不僅人人吃得飽,而且每年還有余糧。奶奶經常去田間地頭采摘野菜,放進面條里,卷進饅頭里,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好。
后來,日子慢慢地好起來了,爸爸隔三差五就買一些雞蛋送回去給爺爺奶奶吃,可奶奶是從不舍得吃雞蛋的,爸爸剛一離開,奶奶就又把雞蛋拿到集市上賣了,只留夠爺爺吃的。
在奶奶的影響下,全家人都很勤儉,爸爸在供銷社上班,經常騎一輛自行車去縣城進貨,中午從不舍得在城里吃飯,無論寒暑都要奮力騎著滿載貨物的自行車趕回家吃飯。我和弟弟也秉承了這一家風,從不計較吃穿,合理消費。
孝親篇
百善孝為先,和睦的家庭里,必定是父慈子孝的。
我家的軸心是我的爺爺,一家之主,那時叫“老掌柜”,爺爺無論是種地還是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家中的地位非比尋常。爺爺的處世哲學,用現在的話說叫“情商”很高。一個多達十二人的大家庭,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在爺爺四兩撥千斤的調停下,大家相處融洽,相親相愛,所以爺爺獲得了全家人發自肺腑的尊敬。但遺憾的是年僅五十多歲的他,卻因中風而偏癱,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剛強了大半輩子的爺爺突然如此,心里落差太大,曾欲輕生,在兒女子孫的勸說下,情緒才逐漸平息。
為了讓爺爺的晚年生活更舒適一些,全家人可謂煞費苦心。叔叔給爺爺買了一張“席夢思”床;爸爸給爺爺精心設計了一副獨特的架子來撐蚊帳。爺爺愛吃紅薯和豬蹄,因此我家幾乎沒斷過這兩種食物,有些季節里,實在是買不到紅薯,媽媽就把蘋果蒸熟了來代替。
這中間還穿插著兩個“辛酸”的故事。弟弟也特別愛吃豬蹄,但在那時,豬蹄在我們家還是一種很奢侈的食品,可以說是爺爺的“專供”。弟弟放學回來,聞到了豬蹄的香味,可肉呢已經被媽媽剔下來給爺爺吃了,剩的骨頭也扔掉了,媽媽就照實說了,弟弟委屈地說:“骨頭扔哪兒去了,哪怕我舔個二遍也好啊”。
還有一次,我看見家里買了一袋紅彤彤的大蘋果,實在是太誘人了,忍不住拿起一個便啃,媽媽看見了,心疼地說:“那可是給你爺爺買來當飯吃的,你怎么吃那么大一個,這蘋果可貴著呢”,當時我紅著眼眶,默默放下了蘋果。
正是由于父輩的榜樣力量,我成家之后,善待公婆,一雙兒女也聽話懂事,當我工作太忙,無法按時吃飯時,年僅十歲的兒子便把飯做好,送到我的辦公室里。
敬業篇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一直以來都是祖輩、父輩對我們的諄諄教導。說到敬業,當推我的媽媽。
媽媽曾在合作社擔任出納和會計一職,在我的'心目中,媽媽很少在做飯和做家務上下功夫,她的時間大都放在了工作上。她的上下班節點是不明確的,經常見她在節假日或夜晚伏案算賬、校對。
記得有一個夜晚停電了,很熱,很多蚊蟲,但媽媽點著蠟燭還是工作到深夜。
“媽媽,你咋還不下班了?”在旁邊陪她的我實在受不了了就嚷嚷道。
“錯了幾分錢,對不上。”媽媽沒有停下翻動賬簿和撥弄算盤的手。
“錯了幾分?我零花錢給你補上。”我依然不放棄勸媽媽早點下班。
媽媽終于轉過身來,很嚴肅地看著我說:“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工作中出了問題,要趕緊糾正。”
母親的話幾乎影響了我的整個工作狀態——那就是認真、細致,對工作永遠懷著一份敬畏之心。
回顧生活中影響我一生的這些點滴瑣事,忍不住想感謝上蒼,感謝他能讓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充滿光、充滿力量和勇氣的大家庭里。勤儉、孝親、敬業將浸潤我的血液,溢滿我的胸腔,讓我時刻提醒我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不辱門楣。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 11
小時候,不懂什么叫“禮儀”,更不懂什么叫“規矩”,只知道不偷、不搶、不騙就是準則,直到那一次……
記得八歲那年,家中一個上年紀的老奶奶過六十大壽,爸爸當然帶我去嘍!剛到飯店,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菜香味兒,坐到飯桌前,桌上琳瑯滿目的食物使我垂涎三尺,再瞧旁邊座位上并無他人,于是拿起筷子就要夾起一塊紅燒肉往嘴里放。可誰知爸爸卻向著外人,他一本正經地說道:“現在不能吃,等人齊了,老一輩的人先動筷后才能吃。”這使我產生深深地疑惑:為什么必須等其他人都到齊了,才能享用美食,并且是老一輩的人先動筷?天吶!不會是因為自己年紀小,不配享用大餐吧?這也太沒天理了吧!面對我的一連串問題,只見爸爸笑瞇瞇地說道:“這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禮儀,你不懂也很正常。長輩先動筷,表示對長輩的尊重與重視。”爸爸語重心長的一番話,讓我悟懂了弟子規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的道理。等所有人到齊了,我坐在那里等長輩們動筷后,自己才笑嘻嘻地吃起來。
給老奶奶祝壽時,又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老奶奶的小孫子和他的媽媽起了爭執:原來最后的果盤上桌了,盤子里有各種時令水果,小孩子要吃大的,而小孩的媽媽為了讓孩子懂得長者為先的道理,未滿足他的要求。可孩子呢,也是倔得很,怎么都不肯松手,撅著個小嘴,一臉不服軟的樣子,如此僵局,真讓人頭疼。也許,小孩也不懂什么叫尊老,只知道吃自己愛吃的!我走過去,摸了摸小弟弟的腦袋,講起小時候姥姥跟我說的“孔融讓梨”的'故事。當我講完,小弟弟立馬改口,將最大的給了奶奶。
家人的言傳身教感染著我,而我的好教養又影響著別人,這不正是我家家教在發揮正能量嗎?文明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理應傳承。他們如暖風凈化我們純潔的心靈,如凜冽的寒風將我們的貪婪之本教化為善。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相關文章: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11-20
弘揚家風征文11-20
弘揚家風征文12-13
弘揚優秀家風征文15篇11-20
弘揚好家風征文11-17
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優秀征文03-29
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征文優秀12-15
弘揚好家風征文(精選39篇)11-26
弘揚好家風征文精選3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