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征文11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征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征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寫好征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征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節征文 篇1
都說入鄉隨俗,可我卻近乎俗不可耐——當地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先前我是知道的,但也僅僅是知道而已,遲遲沒有行動;娘沒有閨女,娘活著的時候,兒子對她的愛簡直就是粗線條的,絕對缺少女性的體貼入微!而如今,娘不在了,我們的愛也變得殘缺不全起來。為了少留遺憾,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事死者如事生”,并將我們微不足道的愛多多給予上了年紀的父親。最近一次回家,沒有刻意的看日歷,卻不偏不倚正值六月初六,按臨沂的習俗,買了些月餅,一大早駕車趕赴莒南老家。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月餅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什么奢侈品,可是一上車,女兒就憑著她三年級的文化水平辨別著月餅不同的風味,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隨手掰了一小塊遞給我,讓我嘗一嘗好吃不好吃。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于是反問女兒,“你覺得怎么樣?”她大概說還可以。說實在的,我并不十分在意她的答案。我一直覺得:面對今天的月餅,再也找不到先前那種“土得掉渣”、“實芯食意”的感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廠家為了生存,使盡渾身解數標新立異,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月餅有一個高雅的名字,是饋贈親朋的“吉祥物”,但我總覺得,再好的月餅也抵不上親人團聚時的家常便飯。
回到家,我一邊把六月六的習俗說給父親聽,一邊拿出月餅讓他吃個新鮮。父親的牙幾乎掉光了,女兒給他找了個豆沙餡的。妻子問:“咬動了吧?”只見父親雙手捧著月餅慢慢送到嘴邊,然后用他僅剩的一顆下門牙上下“撞擊”,慢慢將月餅矻碎。盡管如此,他還是說:“咬動了。”按年初的計劃,父親今年要鑲全口假牙的,可通過這次吃月餅才得知父親之所以沒盡早鑲牙,除了原來談到拔牙疼痛難忍外,原來有一處掉過“大牙”的地方又萌生了新牙,這大概也不是根本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能親自帶他去診治。如今,年邁的父親大概不太在意月餅的味道了,對他來說“好咬”是第一需求,如果能有親人陪著即便不吃月餅也是十分欣慰的事情。看著父親吃得挺開心,我們也暗自高興。一個月餅吃完,父親借機給妻子和女兒講1960年前后農村吃糠咽菜的'歷史,我則默默離開,拿了一個月餅來到堂屋母親的遺像前,小心翼翼的放好并深鞠三躬……母親在世的時候,每逢中秋佳節,已參加工作的我們總會帶上月餅回家,回到家總會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為了讓她盡可能多的感受苦盡甘來的幸福,我們通常將月餅包裝去掉塞到母親手里;有時她正忙著喂牛,說是手不干凈,我們就見機行事直接把月餅遞到她嘴上。母親不善言談,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說:“都是托兒的福”。 不知不覺母親已離開我們8個多月了,如今物是人非,月餅的味道也變得模糊起來。
在家呆了一天半的時間,陪伴父親趕了兩個集,就匆匆趕回新家。路上,我一改昨日的漫不經心,開始鄭重其事的思考女兒提出的問題:月餅好不好吃或者說是月餅的味道。我最終沒能說出“標準答案”,只是覺得:只有品出歲月的味道、生活的味道、親情的味道,才會對月餅的味道說出個一二三。
中秋節征文 篇2
這個小假期是中秋節,對于我們這些小朋友最開心的就是玩和吃好吃的東西,中秋節的月餅也是肯定特別喜歡的,我還特意的問了我爸爸吃月餅是什么意思?爸爸說:“古時候人們把月餅作為團圓的象征、慶祝勝利的象征。”
中秋節這天爸爸媽媽特意的給我放了一天假,讓我陪爺爺奶奶玩,這一天我和妹妹一直都在開心的玩耍,看著爺爺奶奶也很開心,到了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回了家,一家人飯后坐在電視前觀看著中央電視臺的.文藝演出,好美的畫面,全國上下都在慶祝著團圓的日子。
中秋是個令人難忘的節日,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每年每一天我都想讓家人團團圓圓的,都像過中秋節一樣。
中秋節征文 篇3
在我的記憶中,中秋節的午夜是一年中最美的一刻。那時,清風會格外清爽,空氣會格外清新。圓月高高掛在空中,天籟一片寂靜。
蘇東坡曾對月傾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以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是啊,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它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中秋是一份家書,布滿著盼親人回家的期盼。催促著他們的腳步,囑咐著他們“家”永遠是他們的港灣。圓圓的月光之下, 人們聚在一起品嘗著月餅。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節,因為它會帶著豐收的喜悅和悄然的期盼姍然而至。把春的遐想、夏的浪漫、秋的成熟與收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綿綿紛飛的秋雨,以她特質的柔美,滋潤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舞動著生存希望的彩帶,呼喚著愛和真情的回歸。她用凝結萬物的精髓,描繪出秋色的成熟夕陽的爛漫,和豐收的富有。秋天是畫,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獲。贊美秋天,贊美豐收的圖景,贊美這絢麗多姿的秋天風采,秋,收獲的積蓄與開端并存。
這個時候,也許同樣會有遠離家鄉的游子站在窗前望著那輪圓月,但是在他們的眼中,那輪圓月仿佛又有了幾分孤獨,如同他們自己,在這團聚的日子里卻孤身一人。他們也許在因各種原因導致不能與家人團聚而感到傷痛。遠離家鄉的游子們,在中秋的'夜晚,只要你們能在心中感受家的溫暖,思念家人的一切,那么我相信一輪明月也會在你們的心中升起,一種團圓的喜悅也會在你們的心中燃燒。
我喜歡中秋節。因在每年的這一天它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情境下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十五的月亮仍會高高的掛在天上,在夜色的襯托下,依舊會那么的明亮。贊美你,中秋。
中秋節征文 篇4
今天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中午,我和父母去參加了一個叔叔的婚禮。婚禮結束后,我想去外面玩,但我媽媽不同意。我媽說:“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我們想回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吃月餅,賞月。”所以我們去超市買了很多蔬菜和水果。
晚上,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我和奶奶去看月亮了。我看到月亮又圓又胖,像一個大圓盤。我今天真的很開心。
中秋節征文 篇5
每年我都盼望過中秋節,今年的中秋節我過的特別有意義,因為除了有好多好吃的,盡情的玩耍,我還了解到了中秋節的些許文化。
晚上,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甜甜的月餅,觀賞著又大又圓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掛在幕布一樣的天空,像一個大玉盤。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讓人以為月亮真的掉進了水里。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維中情不自經的冒出幾個小問號。為什么在中秋節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為什么要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我們早早便在庭院前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石榴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拜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我們才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我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就有些講究了,長輩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媽媽告訴我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新鄭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這時已經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進了云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我們在庭院中吃石榴,媽媽一邊剝著石榴一邊說:“吃石榴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石榴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在這個中秋節的晚上,我不僅僅會吃月餅、賞月亮,還懂得了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習俗,特別有意義。
點評:小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出了中秋節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中秋節的見聞,既抒發了對月亮的喜愛之情,又將小孩子的純真表達的淋漓盡致,還聯想到了中秋節文化,以及中國人渴望團圓的美好愿望。感情親切自然,文筆流暢,結構清晰,是一篇優秀作文。
中秋節征文 篇6
朦朧晨光喚醒了睡夢中的村莊,草葉上還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一條彎彎的小溪繞過村莊,那溪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見溪底的'沙石。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節?對了,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的傳說已經家喻戶曉,今天我就要在這鄉間小道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可是,今天老天卻心情不好,中午還下了一場雨,晚上很可能看不見月亮了,果然,等到十七點多還沒有看到月亮的影子。
但是,我還是照著老家的風俗把蘋果、石榴、菱角、月餅、柚子等食物拿出來敬月亮。我爸和我媽圍在陽臺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吃東西,同時也在等月亮。哈——,我打了一個哈欠,好困呀。
睡覺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明天再去看我那心中向往的一輪明月吧!
中秋節征文 篇7
早上起來,媽媽和我一起復習了英語的單詞和句型,我們就一起回爺爺奶奶家了,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走在路上有些堵車,我就喝媽媽比賽被兒歌,我們背了《墻頭草》、《半半歌》和《金花銀花》。
在路上媽媽給我講了中秋節的來歷和吃月餅的習俗,圓圓的月餅象征著團圓,就是一家人在一起,今天爺爺也很高興,還和爸爸一起喝了酒,慶祝這個好日子。我喜歡中秋節,喜歡我們大家在一起。
中秋節征文 篇8
綠葉漸漸變黃,飄落,思念緩緩纏綿,情長。月兒在空中映輝,星星在互相醉眼,故鄉近似眼簾,親情夢繞魂牽。
送走了夏的炙熱,迎來了秋的愜意,劃過天際的流星,捎去中秋的祝愿。看一地白白的.月光,疑似那思念的霜。
中秋的月亮,此刻正高掛在天上,思念的情誼,你在何方?半生輾轉,換來此刻的安詳,舉杯向你祝福,淡忘昨日淺淺的憂傷。
千里之外猶如你在身旁,似乎找到家的港灣,靠岸。細細聽,最悠揚的是桂花深處在開放。
漫天繁星眨眼相望,似乎述說著不變的諾言,借著這皎潔的月光,乘著柔軟的秋風,帶上思念的情愫,共同譜寫中秋的團圓。
月兒圓,情兒長,若不能永遠分離,但求能朝夕相伴,愿這變幻莫測的世間,終可以圓圓滿滿。
中秋節征文 篇9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打算給阿姨送月餅。舅舅來了,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來姨媽家。我媽媽說中秋節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
原來要是爺爺奶奶也來就好了,但是奶奶去世了,我很難過。我沒有奶奶,我媽更可憐。她沒有母親。故事結束!
中秋節征文 篇10
爸爸媽媽:女兒想你們了!我在夢中一遍一遍呼喚著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你們聽到了嗎?我知道你們一定聽得到?因為在夢中我聞到了爸爸媽媽的味道,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溫暖。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佳節這個月圓人聚的日子,爸爸媽媽你知道我有多么思念你們嗎?那一晚白發蒼蒼的爺爺奶奶拉著我相擁坐在家鄉高高的土梁上,面朝你們工作的城市,默默的凝視著遠方,我們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靜靜坐在那里,但是我知道明月送來你們的祝福也帶走我的思念。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年這個中秋是我和爺爺奶奶單獨度過的第五個中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懂得的越多對你們的思念變得愈加強烈,我渴望家的團聚,渴望父母的愛,我渴望和你們在一起、我渴望……我的渴望好多,當所有的渴望變成思念的沃土,當思念的種子在這片沃土滋養下瘋狂成長,我的心被思念扯得粉碎,每一塊碎片都是父母愛的印記!每一塊碎片都有爸爸、媽媽的味道,每一片碎片都有女兒難以割舍的痕跡!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女兒把所有的思念都寄予中秋明月,變成今晚月色中點點光輝,飛躍千山,越過河流,穿過擋在我面前的一切阻隔,來到爸爸、媽媽身邊!爸爸,媽媽你是否感知到女兒的思念,是否也在那里仰望長空,追逐明月?我的思念是否會扯斷你們心底“愛”的那根最脆弱的弦?透過明月我仿佛聽到了爸爸無奈的嘆息!我仿佛看到了掛在媽媽眼角的點點淚花,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已感受到那血脈相連暖暖的愛。
明月千里寄思念,在這月圓中秋之夜,你們是多么的`想念你們留在家鄉的子女,那份對子女的牽絆,對孩子的擔心,不是一句思念就能表達的。別說我們小不能理解,也別說我們不懂,因為我們彼此比誰都想念。作為你的兒女,在這中秋月夜,遙望著故鄉明月,只有一個心愿:不管我們的距離有多遙遠,在這充滿溫馨的節日里,給你們送去最真摯的祝福及深深的思念,愿你們在這一年里平安、快樂,愿明月送去我的深深思念!
中秋節征文 篇11
總喜歡抬頭望,不是為了什么風景,也不是為了云卷云舒的情調,只為了不讓眼淚肆無忌憚的流下,習慣抬頭望,即使沒有風景,沒有鳥痕,我都愿意抬頭望,因為我相信,故鄉的云、故鄉的人、故鄉的明月……都知道我在想念他。抬頭望天空,我的心不感傷,我的情不孤單,總會有情愫溢滿胸膛。
中秋的夜,多少有了些許寒意,“每逢佳節倍思親” 從來沒有讀到心坎里去,現在竟然也慢慢體會到了。又是一個人的中秋節,本來以為會漸漸習慣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寂寞,看著街邊其樂融融的人群,他們或是好友或是家人共同享受中秋的團聚帶來的歡樂,不由地孤獨在心頭萌生……
不經意間,天上的`月兒又開始圓了,柔和的月光使我想起父親的囑咐、母親的叮嚀。但這秋夜的風竟讓我感到了刺骨的寒冷。不禁感同身受那些漂泊異鄉的浪子、文人墨客為何會感傷于月下,為何會吟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為何會吟唱:“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為何會吟唱:“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就像我自己以為離月亮很近,仿佛聞到桂花撲鼻香,看見嫦娥水袖輕舞,轉念才發現我淡淡的憂思其實很長,離月亮其實很遠……
回到房間打開電腦,點擊熟悉的網頁,穿行在一個個網站論壇中,往日包羅萬象的文字,在今夜不約而同地成了望月感懷的篇章。字里行間或寄相思,或念故鄉,總是有一種情愫在這月夜中緩緩釋放。我想,也許有了網絡,有了論壇,往日人們在現實中說不出的話,在這里可以盡情喧泄吧。
看到這里不禁讓我想起了范仲淹《蘇幕遮·懷舊》中的畫面: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中秋節征文】相關文章:
中秋節征文11-05
故鄉的中秋節征文11-07
難忘的中秋節征文01-04
中秋節征文14篇02-09
中秋節征文15篇11-07
中秋節征文(15篇)12-11
最難忘的中秋節征文01-05
中秋節征文(精選41篇)09-07
中秋節征文(精選40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