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有獎征文活動
最新有獎征文活動作品:成功由我們打造
我叫***,20xx年畢業于**大學英語教育系。
大學畢業時,大家都流行到沿海城市打工,那里豪華高檔的寫字樓,時尚多彩的生活吸引著我南下深圳去謀求一份工作。
我覺得憑著自己流利的英語口語和專業八級證書,一定能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
但在**市看到黑壓壓的求職大軍,我才感到,就業原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經過苛刻的面試、筆試和試用,過五關斬六將,我最終被一家公司聘用。
可是夢想又一次被現實打碎,每天打電話、做記錄、開例會,機械的工作,單調而又乏味。
三年過去,我開始懷疑這份工作是否能實現我的夢想?我的生活越來越沒有了激情。
我到底在做什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孤身在外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家,留下還是回家,一直撕扯著我的心!有一天,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壓抑,辭職逃回了家。
在家休息調整了一個多月之后,下一步該怎么辦?于是,我開始著手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
20xx年10月,我和朋友去了一趟**市,走進了一個“特許經營”的全國招商會場。
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家知名的英語教育機構。
這種連鎖開學校的模式讓我非常興奮,當即我就做了非常詳細地咨詢。
回來后,又花了天的時間上網查詢,分析了有關資料,內心竟是一陣陣莫名的激動。
因為我發現了一條可能是最適合我的道路,為什么我不能辦一所這樣的學校,這極有可能就是我最容易成功的方向!第一,我是英語教育本科出身,專業對口;第二,之前在企業的工作經驗有助于我管理學校。
然而困難還是實實在在的,當時在縣城已經有了幾家發展了多年的英語學校,雖然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但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學生基礎。
而我將從無到有,白手起家辦一所新學校,并且我的目標是要做到當地最大規模的培訓類學校。
于是我選擇了加盟,做品牌,讓自己少走彎路,盡早趕超對手。
記得學校開業前期的一天,我去做宣傳,站在各個小學、幼兒園的門口,向每個路過的學生和家長發傳單。
真是不巧,此時天公不作美,剛才還艷陽高照,頃刻間下起了大雨,我無處躲藏。
大雨中,我被淋得渾身濕透,臉上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汗水,卻仍然笑著大聲地喊道“你好!康橋英語”,“你好!康橋英語”。
當時碰到幾個我的親戚朋友,他們接過傳單時,用非常不解的眼光看著我。
有的干脆把我拉到一旁說“華東,好好的工作不干,你這么拼命圖什么?”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我還真的是沒有勇氣面對別人異樣的眼神和各種各樣的猜測,想想以前是在高級寫字樓內,穿著名牌上班。
但現在一切都從頭開始,甚至裝修教室時要鋪地毯,為了節約成本,自己到批發市場去買地毯,拉到家時,天已經黑了,專業的師傅不肯為我鋪。
眼看開張在即,一氣之下,我干脆卷起衣袖,拿起大剪刀,整個通宵跪在地上,一點一點的鋪好了所有教室的地毯。
當站起來的一瞬間,腰酸背痛、又餓又累的我,一頭昏睡在地上。
當時,我們為了培育市場,讓更多的學員家長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頂著炎炎烈日,我騎著自行車,到一個又一個幼兒園、小學進行免費英語課程的推廣。
一場又一場,每天講近10小時的課,到了第三天,我想說話時,喉嚨已經發不出聲音。
20xx年5月我的學校—大余縣康橋英語培訓學校開張了,第一批學員只有35人,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我還是很開心,有學生就有希望。
我把這批學生分成兩個班,精耕細作的小班化教學,配套良好的學員服務,受到了家長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口碑”的力量是無窮的,加上品牌效應和市場化運作。
同年暑期,在校生突破了兩百多人,市場似乎正朝著我們預期的有利方向發展。
但是暑期結束時,由于辦學經驗不足,續班工作沒有做好,很多學生讀了暑期后就不再讀了。
學生數量直線下降,怎么辦,在這危急關頭又有個別老師對學校信心不足,中途借口辭職。
接二連三的事對我打擊很大,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非常拼命地做事,為什么辦學校還會這么難?哭也哭過,是怨天尤人,還是堅持到底?所幸的是,我沒有放棄,也沒有低頭,我告訴自己千萬千萬要頂住。
老師走了,我自己先扛。
同時,加緊招聘和培訓新老師,并特別注重培養老師的品德和價值認同感。
另外,到網上學習其他學校的經驗,到成功的學校去參觀,并對自己的失敗進行總結。
我仔細分析后,實施了三點改進方案:一是堅持宣傳;二是大力培訓、提升教師素質,穩定教師隊伍;三是針對孩子一周只到學校上一次課的情況,開設了課外免費輔導,免費贈送外教課等課程增值服務。
在秋季招生的時候,我們又挽回了不少老生,新生也逐漸增加。
今天的康橋英語學校經歷了4年多的風雨洗禮,朝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目標不斷發展。
如今做到了本土最大規模的培訓類學校,并吸收了12名大學生就業。
在全國的同行業中,我校也是屢獲殊榮:20xx年獲交大昂立全國十大新分校,20xx年獲交大昂立全國示范校,20xx年獲交大昂立華南大區最具影響力學校,20xx年獲教學優質獎。
并在20xx年3月被**師范學院授予兒童英語教育與研究基地。
20xx年6月,我被評選全省十大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在省高校巡回宣講,受到省長吳新雄的親切接見!
回首自己的創業路程,我的體會是創業既有成功的喜悅,更充滿艱難困苦,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一是要有創業的勇氣。
創業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也要當心前面帶刺的玫瑰,玫瑰扎傷不可怕,絆倒了也不可怕。
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我們站起來比倒下去更多一次,我們就成功了。
二是要有創業的能力。
創業是一種能力的競爭,需要核心競爭力,并且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三是要有創業的眼光,不要拒絕今天不發達的小城鎮,成就你的機遇也許就在當中。
拓寬我們的視野,去發現更多巨大的市場和空間,相信其中一定有我們的舞臺。
最新有獎征文活動作品:“刺繡巧姐”寧文麗
家住**市新世紀廣場的寧文麗,喜愛刺繡,她的刺繡作品雅俗共賞。
她說:“精美的刺繡,即使歲月滄桑變化,也不過時,也還是一樣倍受群眾歡迎。
就像一個老電影的鏡頭,古樸典雅的色調,令人喜愛。”她一邊介紹刺繡作品,一邊講起了她從事刺繡的經歷。
寧文麗自幼受母親的熏陶,喜愛上了繪畫和刺繡,放學回家后跟著母親學繪畫刺繡手藝。
1986年她初中畢業后,接母親的班,到當時的大安縣百貨六商店上班。
工余時間,別的女孩都去逛商場,看電影,她卻拜師大安縣著名的畫家王國安、張志才老師學習繪畫素描,就這樣邊工作、邊學習、搞創作,使自己的繪畫藝術得到了提高。
后來由于商業企業實行改制,減員增效、壓縮機構、精簡人員,寧文麗也和其他姐妹一樣下崗了。
20xx年下崗時,寧文麗的女兒正在**市外國語學院英文專業學習。
丈夫在鐵路工作,一個月僅有20xx多元工資,生活比較困難。
為了生計,為了照顧孩子,她到**市打工,當家政服務員。
盡管時間緊,工作累,但她仍然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在長春期間,她曾慕名到省美術家協會找到省美協副主席李作俠,請教學習工筆畫,還到省老年大學找到著名畫家張作成學習國畫創作知識。
就這樣,在長春打工期間,她不僅照顧了孩子,學到了繪畫手藝,她還得到了收入。
真可謂“一舉三得”。
女兒大學畢業了,寧文麗也結束了打工生涯。
回到家鄉后,她決心利用學到的繪畫刺繡技藝,創辦一個集刺繡、手工編織工藝品、民間美術為一體的工藝品畫室。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女兒和親朋好友的大力支持。
20xx年9月26日,“文麗精繡畫藝室”在一陣鞭炮聲中掛牌開張營業。
這是寧文麗人生創業的新起點。
寧文麗的畫室成立后,一邊自己創作刺繡工藝品,一邊招收下崗的姐妹,向她們傳授刺繡技藝。
目前,她已幫助王浩、蔣雪梅、王華萍、鄒春等50多名下崗的姐妹實現二次就業。
寧文麗的刺繡工藝品主要以蘇繡為主,她創作的蘇繡作品偏重于寫實造型,在她的刺針下,花之瓣、葉、莖,鳥之喙、羽、爪,魚之鱗、眼、鰭,無不盡其全貌。
在色彩選取方面,亮麗大方,既忠實于所刺對象的本身狀貌,又適當加以夸張,借以國畫、工筆畫的素描手法,增加了畫面的視角感染力和作品的立體感。
達到了色澤潤而不艷,雅而不俗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刺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成為城鄉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寧文麗瞅準了這一商機,她計劃今后要不斷擴大蘇繡、民間工藝品編織隊伍,把視角向鄉鎮延伸,不僅組織城鎮下崗的姐妹們搞刺繡,還要利用玉米葉、稻草、柳條等資源優勢,把農村的姐妹們組織起來,搞民間工藝品,如出口花籃、寵物筐、轎車坐墊等,在款式上求新穎,把大安的“嫩江灣”旅游景點繪制上去,既用工藝品宣傳大安、推介大安,又提高了大安在國內乃至國際的知名度。
幾年來,寧文麗創作的刺繡作品享譽省內外,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20xx年1月,她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獅王》、《百合花》、《月月有余》等幾十幅作品獲得了**市冰雪旅游節組委會等8個單位聯合舉辦的第三、第四屆“瑞雪杯”成人組金獎。
今年8月,省婦聯舉辦“**省首屆手工紡織大賽”,她的刺繡作品《清明上河圖》、《梅、蘭、竹、菊》紛紛獲獎。
同時她的畫室被省就業工作聯席委員會確定為“吉林省手工藝品生產基地”。
【最新有獎征文活動】相關文章:
有獎征文活動11-13
有獎征文活動的通知11-15
有獎征文活動的評選方案11-13
最新有獎征文比賽10-09
最新有獎征文大賽10-08
2024最新征文活動(精選11篇)02-27
關于有獎征文11-16
詩歌有獎征文11-10
有獎征文啟事11-11
有獎征文評選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