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家規征文(實用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征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家規征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
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我家的家風——餐桌禮儀吧!
從小媽媽就告訴我,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等人來齊了才能吃飯;吃飯時還不能上廁一次,正好過圣誕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瑯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只藍筆身上,正當準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只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只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后,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么貴!”我的心里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只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為什么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揚家風家規家訓征文5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她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舍己為公的故事,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的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訓。
說到家風家訓,我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奶奶常說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我還小,不以為然,而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我懂得這就是奶奶的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我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我,我她們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我通過她們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家長的喜愛。
她們零零后是祖國明天的太陽,她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2
老甄家有個傳家寶,但是傳家寶的樣子,平時絕對不外傳,只有家里娶親或者閨女嫁人時,才能看到。收到傳家寶的人,都把它視若珍寶。我的叔叔們結婚后的第一天,爺爺奶奶都會一臉鄭重的把叔叔和新嬸子叫到房間,把傳家寶傳給他們,有了傳家寶的人,就不一樣了,就像正式的長大成人一樣。我一直想知道傳家寶的到底是啥?常去問奶奶,奶奶說,咱家的傳家寶是一面鏡子,我猜想,這面鏡子肯定很值錢吧。奶奶說,咱家的鏡子特別值錢,要想得到這面鏡子并不難,作為甄家的孩子,首先要學會向大人學習。我就在大人們潛移默化中逐漸成長起來。
我結婚那年,婚前父親和母親鄭重的告訴我,要把家里的傳家寶傳給我,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我也要有一面很值錢很值錢的鏡子,很是興奮!父親,一臉莊重的打開一個古色古香的盒子,我急切去看鏡子的樣子,可是盒子里除了厚厚的一沓寫字的紙外,啥也沒有。我一臉茫然的看著父親母親,父親讓我取出盒子里的紙,原來是一篇甄氏家訓。這張家訓的紙已經發黃,字跡也似乎有點模糊,家訓不長,簡單的幾句話“男子娶親擔道義,女子嫁人侍雙親。男子勇挑家中擔,女子笑臉對親人……”父親莊重的.跟我解釋家訓中的每一句話的含義,告誡我婚后,怎樣生活怎樣對待婆家人。要求我,一字一句的認真抄寫這篇家訓,并且是一式兩份,一份留在家里,另一份自己帶走!父親早已經給我準備了放置家訓的盒子,一個非常精致的盒子。父親說,咱家沒有價值連城的鏡子,但是這份家訓,是你作為甄家人的驕傲,也是一面無價的鏡子!你必須時刻用這面鏡子照照自己,只有時常照照,你才會懂得生活的道理,你才會把婚后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母親說,作為人家的媳婦,你最最應該記住的是這句話“女子笑臉對親人”,不管在婆家高不高興,記得,你的笑臉會感動每一個人。我非常激動的帶著我的傳家寶——這個“價值連城”的鏡子,嫁了人。
婚后,我時常用這句“女子笑臉對親人”這句話要求自己,不管在婆家受了什么委屈,能不說的就不說,就在想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既然親人就沒有道理可講,受親人的委屈沒啥。所以,婚后將近二十年了,我從來沒有和婆婆公公紅過臉,更是把老公的姐姐妹妹當成自己的姐妹一樣,我們在一起相處的特別好。過年過節,我會早早的準備好過節物資運回婆家,婆婆公公的衣物大多都是我買的。婆婆見人就夸說我是個好媳婦。
婚后的日子久了,我對自己的付出有時候也有些抱怨,有時候也回家跟母親叨叨自己的不滿。一說這話,母親就說,你別叨叨這些,回家拿你的鏡子照照!母親說,她剛結婚時在侍奉公婆的問題上也有過抱怨,但是當她看到我奶奶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婆婆時,她也就沒有怨言了。奶奶癱瘓了八年,母親和叔叔嬸子們悉心的侍候,奶奶沒有褥瘡,奶奶的房間沒有怪味,連來給奶奶看病的大夫都伸大拇指,說奶奶的孩子真是孝順。母親沒有表白過她們有多孝順,但時常說的是奶奶的好。母親對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別看你奶奶平時厲害,但是對待老人那是沒得說,做女人就得像你奶奶那樣。”當然,母親和嬸子們對待我奶奶的舉動也深深的感染著我們下一代,我暗自下決心,我也一定會像她們一樣孝順老人,愛護親人。
作為甄家的女人,我真的很驕傲,因為我擁有一面無價的鏡子——甄氏家訓,我會對著鏡子時常照照自己,愿鏡子里的自己更美麗也更有魅力!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3
家風,是一個家庭賴以生存的法則。好的家風能讓一個家庭受人敬重,壞的家風便會遭人唾棄。所以,沒有好的家風,縱然你有多榮華富貴,世人也都會瞧不起你!
我們家的家風特別的嚴格。那是我奶奶為了給家人制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所訂制的。我的家風,第一條便是要守誠信,誠信是一個人的根本,沒了誠信,再怎么聰慧過人,也不會有人喜愛你。所以,做人要做一個誠懇守信、實實在在的人。其次條是要有孝心。百善孝為先,我們必需要孝順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假如沒有了他們,你將不會看到如此漂亮的世界,聽到如此奇妙的聲音。
我們一家人的學問都不是很高,爸爸高中學歷,媽媽初中學歷,爺爺奶奶都沒讀過書。盡管我們不是書香門第,盡管我的家庭不富有,爸爸媽媽為了生存得不停勞作,可我們的精神卻是那么富有,由于優良的家風教會了讓我終生受益的道理。
還記得那一次考試,我的數學滑坡了,只考到了78分,我悄悄地躲在被窩里哭。但我突然之間閃起了一個念頭:要不要把考試分數告知媽媽呢?這個問題使我躊躇不前,媽媽觀察了,過來跟我說:“珍寶,你怎么了?跟媽媽說說。”“沒.....沒事......”我開頭語無倫次。媽媽知道我從小進沙就要流眼淚,于是就不管我了。
過了不久之后,媽媽突然從玩具箱里翻出了我那張不堪入目的試卷,生氣地對我說:“羅雅鍶,你什么時候考那么低的分,你怎么都不告知我呢?”看來瞞不住媽媽了,只好告知媽媽真相了。
媽媽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雅鍶,你知道嗎?誠信,是多么重要啊!一個人只要活得誠懇、有信用,就等于擁有了一大筆財寶!”
媽媽說:“誠懇守信,為人之本。誠信的人,受人歡送;沒有誠信的人,受人鄙視。”
她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買東西,孩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由于路途遙遠,曾子的妻子就騙孩子說“回來給他殺豬吃。”孩子才停頓了哭泣。
而等曾子的妻子回來以后,發覺曾子正在預備殺豬,她趕忙阻擋曾子殺豬。曾子嚴厲地說:“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學問的,你現在騙他,長大之后他也會騙別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信任媽媽的話,這決不會把孩子教好的!”曾子的妻子拗不過他,只好讓他將豬給殺了。
誠信是人最漂亮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誠信,多么重要!
不守信用的人只會失去做人的底線,讓你失去家人的信任,朋友的信任,像這樣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我們肯定不能做。我們要做一個人誠懇守信的人!
我受了這個故事的熏陶,也受了媽媽的教育,我立志做一個誠懇守信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的人。
有一次,我撿到了別人的一支精致的鋼筆,看到這只鋼筆,我雖然怦然心動,這正是自己想要買的那支鋼筆呀!但,我還是毫不遲疑地把那支精致的鋼筆交給了教師。
我用開心的語言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告知了媽媽,媽媽伸出大拇指夸獎我:“我家的孩子,就應當是這個樣子——誠懇守信!”
由于我誠懇守信,是一個堂堂正正、實實在在的人,大家都情愿和我玩耍,我們成了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無私幫忙的好朋友,由于誠信是交友之基,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到達“朋友信之”。
我的父母從來不把我管得特殊嚴,讓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過只要觸犯了家規,那就有你好受的了,首先要寫保證書,然后假如以后還要犯錯的話懲處就會翻倍。所以我始終都是一個遵守家規的好孩子。
我覺得,光我一個人這微缺乏道的力氣可不夠毀滅社會上全部的謊話,我要用文字來呼吁大家,讓誠信這一股甘甜的泉水滋潤我們,滋潤社會。讓誠信這一朵斑斕的鮮花綻放出最漂亮的顏色!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4
春節是我們小孩兒們最愛的節日,我們龍門這幫愛玩的小屁孩自然也少不了對春節的熱情,但是不同的是我們有那么一套屬于自己的春節“風俗”。
大年三十,住在城里的小伙伴也會回到老家,愛玩的我們不約而同的會在某處相遇,然后就開始嘮嘮嗑,談談小時的糗事,這就是春節風俗第一,然后兩人會有說有笑的走進由鵝卵石鋪成道路的龍門老街。風俗第二肯定是走進一家小超市,可能會買一些飲料和零食,買多少、誰付錢都無所謂,誰都不會郁悶不會因此不高興,然后會把各自買的東西換著拿,大概是因為雙方都想替對方拿東西。
第三個風俗就是買我最愛的.煙花爆竹了,大年三十的龍門,那些賣玩具的小鋪都把那些悄悄進來而當時不敢賣的煙花爆竹擺出來,有一把把那種點燃了就呲花的的手持小煙花;還有那一種擲在地上就會炸的小摔炮,我們一般都把這種小摔炮來嚇嚇貓狗;最后也就是我玩的最多的那種——擦炮,也就是炮頭上涂著氯酸鉀的“小棍”,用打火機一點,扔出去,過一會就會發出巨響的擦炮。為了過年和滿足年后萬一想放的欲望,一般小孩種種都會買很多,一般都要花二十多塊錢,但現在國家明令禁止,所以鞭炮的價格今年就高了許多,一盒就整整多了5毛啊!
鞭炮買好了,要么要個袋子用來裝,要么買的少的就裝在口袋里,在老街上邊走邊放,缺德一點的也會扔到水溝里,導致那些倒霉的人被炸一臉水,然后一臉壞笑的逃走,任由被炸的人大喊:“哪個小兔崽子干的?!”一眨眼,幾個黑衣小賊就消失在小巷當中。
穿過了小巷,就到了老街最好的地方——美食街。賣臭豆腐的,賣油面筋的,賣燒烤的,賣奶茶的,賣冷飲的,各個都是讓我垂涎欲滴,有詩言道:
面筋牛扒豆腐花,冷飲奶茶烤全鴨,
桃花口水流千尺,口袋無錢像個渣。
這便是我們的第四個風俗——買吃的,老街這時會出現一座橋,那上面盡是一些老爺爺靠在橋欄上聊聊天,而過了橋就是美食街了。我們幾個找各自的媽媽要來錢,即將在美食街上大大的花銷一筆,我一般喜歡吃美食街末尾的臭豆腐店,那里的臭豆腐,炸的金黃,那種脆脆的絲讓人欲罷不能,然后淋一點辣椒醬,撒一點胡椒面,吃起來那個味道,真叫一個絕啊!
走完老街,大概也是黃昏了,夜幕來臨,我們的重頭戲就來了,那就是扔鞭炮大賽。這是一個傳統,是一種我們小孩發明的儀式,我們把煩惱或者想要的東西寫在紙上,粘在鞭炮上,然后把鞭炮往田埂里扔,扔得越遠越好,等到鞭炮炸開,那一些貪欲和煩惱全都炸沒了,而扔得最遠的那個會得到獎勵,猜是什么?噠噠噠噠——一盒全新的鞭炮!
春節,難得我們城里農村的孩子們能聚一聚,玩一玩,而這一些所謂的“風俗”,也其實就是我們小孩玩樂的一種托詞而已,不過也算是一種“風俗”吧!只不過這種“風俗”也不能傳承,但是我相信,這種“風俗”會牢牢的印在我童年的心上。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5
在我們農村,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都是特別的高,他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有現在學習好了,長大后,才會有好的成果,成為一個對現代社會,今后社會有用的人才,然而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
比如說我的家吧!在我的家里雖然沒有學歷很高的人,甚至子孫三代沒有一個考上大學的,但我仍然讓我媽媽教育的很好,成為了一個在親戚朋友的眼里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我現在之所以成為了一個好孩子,這都是父母的功勞,其中也有我一切配合父母的功勞,雖然我的父母是個農民,但是,至少他們在我心里是完美的,爸爸和媽媽給我的一切比那些可貴的金銀財寶還要珍貴,這些東西都是用錢買不來的,在我曉得時候爸爸和媽媽經常教育我,甚至每做一件事都使是我得到許多在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教育我懂禮貌,講衛生,不說臟話,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也要做一個真人……雖然這些話我已經聽了無數次了,但我從來沒有厭煩過,我似乎已經對這些話產生了感情。
倘若我們家來了什么親戚朋友,爸爸和媽媽總是讓我去端茶倒水,這些還不僅僅如此!他們還要我去主動打招呼,如果是我不熟悉的客人,我還要去主動問問他我怎么稱呼;如果要去借什么東西,那么,那一定會是我去的,他們還說要訓練我的自主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樣,就是是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
在前一段時間,媽媽給我講了一些影響我今后人生的話:我并不是一定要你做一個多么有才華的人,只有自己懂了一些知識,長大后才不會落伍,做人啊!一定要做真人,一個人的一生不去做弄虛作假的是,也不可以違背自己的良心,即使你長大后是一位有才華的人,但是你不懂得尊重他人,那么,別人也不會尊重你的,懂一些禮貌并無害處。
聽了媽媽的一段語重心長的話之后,自己反省了一下,發誓,長大后一定做一位既得到別人尊重,也會尊重他人的真人。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6
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給你溫暖,幸福的地方,也是給你最初啟蒙和教育的地方。家訓是一個家的根,家風是根長成的枝繁葉茂,家教是一個人的'面貌。
我家的家訓并不那么古板。我家的家訓是手口相傳的,我的爺爺奶奶從小教導我要做一個老實,做事認真,工作負責,知錯就改的人。
記得小時候,我很貪玩,每次放學回家,趕忙把作業寫完,好出去玩耍,記得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好多作業,“唉”我在心里暗自嘆氣, “又得做好長時間的作業,真是好痛苦呀!”一回到家,我把書包放下,從書包里拿出作業放在桌子上,一看那么多的題目,頓時腦袋疼了起來。我心想“算了,吃完晚飯再寫,先出去玩會吧!”于是,我便從椅子上跳了下來,歡快地跑到爺爺奶奶屋里看電視了。
正看得起勁的時候媽媽回來了,看見我不在課桌前,便叫我的名字,我一聽見媽媽叫我,立刻把電視關掉,沖出門外,跑到媽媽面前,低著頭,不敢看她,媽媽嚴肅地問:“作業寫完了嗎?”我低著頭搖了搖腦袋,怯怯地說:“沒有。”“那還不快去寫作業。”我便立刻撲到作業面前,拿起筆認真寫了起來。半個小時后,吃完晚飯,我又繼續寫作業,可是作業好多啊!怎樣都寫不完,我便失去了耐心,胡亂寫了起來。隨隨便便,敷衍了事。
第二天,老師打電話把家長叫了過來,說我寫的作業錯的太多,根本就是亂寫的,沒有認真去完成。我只能羞愧的低下了頭,大氣不敢喘一個。我被媽媽拽回了家。一到家,我立刻用雙手捏著耳朵,誠懇的說:“媽媽,我錯了,我下次一定要認真完成作業,不再貪玩了。”媽媽看我認錯的態度比較誠懇,用手拉了拉我的耳朵說:“下次記住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我誠懇地點了點頭,媽媽便放過了我,不再計較。奶奶走過來摸了摸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
這就是給了我幸福,給了我教育,給了我成長的家。這些誠懇、盼人上進、盼望成仁的話便是我的家訓,形成了嚴謹的家風。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7
現在的我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時候,這個時候的我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因為父母尚在,我可以孝敬他們,可以纏繞在他們身邊,還可以做一個他們眼里長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遠的父愛母愛。因為自己的孩子還小,還要我們撫養和教育,我們就有了努力拼搏的動力。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家庭的港灣是我永遠溫暖的懷抱,它是我唯一的定所。家教、家訓陪我成人,伴我育人。良好的家教、家訓形成家風,家風一直是我做人的標準,是我第一所學校,它就如一杯酒,清香泔冽;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如一張畫,連城之壁。我的家有三風:善良之風;孝順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善良之風。媽媽常說:“善良是心靈的燈盞,能引導迷路的孩子前行”,十五歲之前,我家在農村生活,在十歲時,一個寒冬臘月的上午,我與伙伴一起玩跳皮筋的游戲,我穿戴著爸爸送給我的帽子與手套,暖暖的,心想:再冷也不怕了,心里竊喜。當轉身看到伙伴的馬尾辯被北風吹的凌亂,風吹過的臉瑕變的紅撲撲地摸起來有些燙燙地,鼻涕流下來反復的用袖子擦拭,小手在兩袖間相互交叉,黑里透紅的手背上腫腫地長了好幾個凍瘡,這時媽媽用流利的家鄉話對我們說:“你們誰被淘汰了,就把手套和帽子給下一個人戴好吧?”這時,我們三個跳得更帶勁了,奶奶進家門就說大老遠就聽到你們院子里的歡笑聲。
我家的孝順之風。每當深夜寧靜,乳白色的月光如水般透入窗內,勤奮的學子運筆如風,黑色的眼圈彰顯著她的倦累,如山的習題好似那堅挺的障礙,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凄風漫卷西窗,夜色透入微涼。終于倒下了,化為輕微的呼聲。早晨第一縷陽光浸入窗簾,慵懶的打了個哈欠,身上的'披風不禁意的落下,桌頭那早已冷掉了的茶,是誰端來的?是誰沏上的?沒有記憶,但一夜溫馨,似乎微涼的空氣也有那暖暖的親情。如果有一天,這夜幕下的人能成為社會為單位為家庭有用的人,我覺得這才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還好,我可以付出我的微薄之力去完成每項工作,讓家人滿意。隨著時間的流逝,驀然回首,父母的白發越來越多了。此時的他們不會在意兒女會給他們買多少吃、穿、用的物品。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還好,我能用晚上的時間給他們捶捶背,倒點熱水泡泡腳。還好,我能有時間幫他們干點力所能及的活。
現在,我是一位六歲孩子的媽媽。記得去年一次意外車禍,致使腳踝內外側骨折,醫生說三個月內只能臥床。女兒探望我時趴在我身上哭了起來,為轉移她低落的心情,我說我想洗手,她停止了哭泣,便要求去用臉盆幫我打水,要給我洗,還要求我學她洗手的樣子,就像我給小時候的她洗手時一樣,開心地望著我。頓時,心里暖暖地,腳的疼痛也不那么重了。
我家的勤儉之風。我兄妹四個,家里只有爸爸一人有收入。我們家勤儉節約的宗旨是:“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買學習用具或者課外書籍,媽媽會給我足夠的錢,讓我可以去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我看見同學新買的漂亮衣服羨慕的眼神時,媽媽教育我:”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錢可以給你買好幾本書、好幾支筆了,別和別人比吃穿玩,要比比學習。
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著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讓我不畏艱險。隨著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家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溫暖著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繼承下去。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鮮花。家風如陽光,鮮花只有陽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種子,孩子是小樹。家風就如雨露,小樹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愛我的家。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8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
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
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
“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
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
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
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
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
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
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9
中華文化如此光輝燦爛,那是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文化聚集合成,每個家庭的祖訓,家風也是中華文化的一份子,成就了很多優良傳統,孕育了無數感人故事。今天我也說說我們家的家風祖訓。
我的祖先是在明朝從江西瓦屑壩遷移來合肥,在這里安家扎根,發展到現在有幾千人口的`地方大姓,祖祖輩輩安分守己,本本分分形成了一種淳樸的家風。
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人要孝敬父母,樂于助人,只有孝敬父母才會讓自己的子孫后輩學習自己,傳承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百善孝為先,如果對自己父母都不能盡孝,又如何與別人相處呢?幫助別人那是一種美德,所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非常感激的回報你,這樣你幫我,我幫你自然形成一種和諧社會,大家友愛相處,相敬如賓,這也是我們的家風和祖訓。
爸爸這樣告訴我,他也是這么做的,我老家的叔伯和嬸嬸對我說了很多關于爸爸的往事。爸爸小時候過繼在爺爺門下,爺爺撫養他供他上學,他與爺爺相依為命,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快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9年爺爺生了一場大病,不僅花光家里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爸爸一邊打工一邊照顧爺爺,爺爺臥床不起,經常大小便在床,都是爸爸清洗,從無怨言。爸爸孝敬爺爺的事在家鄉也流傳開了,成就一段佳話,現在回到老家,經常有人夸爸爸是‘大孝子’。
每到春節,我們家真叫熱鬧,幾乎每天都有客人到來。大多都是爸爸的朋友,我才明白,爸爸每次送我去學校,路上說的最多的就是和同學好好相處,遇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切不可小家子氣,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做不了“詩書繼世長”,要做到“厚道傳家有”,這是爸爸對我最低的要求,也是我們家的淳樸家風。
我們家有很多優良傳統,雖然我們家很窮,但這些優良傳統是我受之不盡寶貴財富,我會繼續把它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規,家風,家訓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規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家規,是祖上對于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的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家法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人。
家訓是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
家規家風家訓應該是:
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拖拉拉,學會做一個有計劃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盡力解決,不依靠別人,做一個有能力的人。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睦相處。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用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老師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
我家的家規,第一:有禮貌;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之后才能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拖拉;第三:每天至少有一種運動。
家風,家訓,家規,并不是一種擺設,而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事的準則,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那么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法規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為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剛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日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面包吃吧。”我接過錢,什么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預備去買一些面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巧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遲疑不決:面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假如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挨餓了,究竟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媽媽觀察,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里。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覺了書包里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么了?”我既緊急又可怕,臉立刻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厲,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為什么要撒謊!假如你狡猾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為什么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假如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么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后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久的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2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非常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非常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非常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后,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接下來就說一說我們家的家風吧!比如:早晚洗臉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早上6點起床鍛煉身體,媽媽常說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要節約水電,少喝或不喝碳酸飲料,多喝開水身體好,從小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不能出去玩,只有禮拜六晚上經過媽媽同意后才能出門,并且還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就連開電腦、看電視也要經過媽媽同意;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學習之風、勤勞之風、孝敬之風、節儉之風,伴隨我健康成長,愿這些家風常駐我家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長的舉止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是為人父母者責無旁貸的義務。家庭是祖國社會的細胞,只有家風如雨,幼苗才能茁壯成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每個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就是“百善孝為先”。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家人就常和我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父母工作很努力,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是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4
小時候,家規在我眼里就是一個“兩面派”:有時對我聲色俱厲,有時又對我和藹可親!
我一不小心做錯了事,爸爸媽媽總會搬出“家規”來教訓我:做事要上點心,像你這樣能做好什么事?記住家規中的“做事要一心一意”。我對這個家規可謂是痛恨之極,為什么每次我做錯事總會有家規?這家規到底是什么東西?兒時眼中的家規比爸爸還嚴厲!
上學后,我知道家規里面有很多內容,其中有幾條讓我像發現新大陸那樣興奮:室內不準吸煙、垃圾要分類、吃飯不挑食。“哈、哈、哈!”這下子我可高興了,我得好好觀察觀察爸爸媽媽,找出他們違反家規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好好地“教訓教訓”他們了。連續觀察了三天,可是絲毫找不到他們違反家規的地方,慢慢地,我也努力按照家規上的'要求去做。
家規中有一條讓我感受非常深刻,那就是“尊老愛幼”,這不僅僅要有這種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行動上。
到學校我會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公交車上,我會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在家里,我會主動地打掃衛生,做好家務活;節假日,我會給長輩寄去賀卡或者問候短信;在村里,我會照顧好弟弟妹妹。每個看到我的人,都會夸獎我懂事!夸獎我爸爸媽媽教育有方。他們哪里知道,其實最要夸獎的是那條“尊老愛幼”的家規!
開學前第一天,陽光明媚,可我的心情卻糟透了。昨晚鄰居家的小孩哭哭啼啼的,吵了大半夜才睡去,我也在小孩睡去后才睡著,。本以為今天早上可以好好地睡到自然醒,結果五點不到,鄰居家的小孩有開始哭鬧了。我氣沖沖地趕到鄰居家,本想質問他們的,但想到“尊老愛幼”的家規,我心平氣和地問:“阿姨,你的孩子怎么了?”阿姨笑笑說:“身體不舒服!阿姨現在準備去請醫生,麻煩你幫我照看一下,可以嗎?”我連忙說:“阿姨,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小妹妹的!”在我的努力下,鄰居家的小妹妹又甜甜地睡著了,臉上露出了甜美的笑,我也笑了!家規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保護傘!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5
序:家有小女,芳名冠楠;年至28,閨中待嫁。雖為獨女,從不寵嬌;自小善良,漂亮乖巧。初長成人則修德于心、自強于行,孝義對尊長,誠信莫敢忘。每每問起,曰:循家教之善行、學古今之舍得、倡華夏之新風。今雖逾豆蔻年華,而勵志之念俞佳,故敘小女二三事以誌之。
《自強篇》:小女三歲年秋,吾與妻攜女兒應好友之約游覽清西陵。女兒妝有蘑菇頭,上穿紅兜兜,下著五分褲,和同齡伙伴攀高爬低、嬉戲前行。游覽全程,趣意歡快,忽而山上山下、坡陡橋彎,忽而松林郁郁、曲徑通幽,忽而曝于驕陽、汗流浹背。逾半程已顯勞頓,欲抱起孩子游覽以緩解其疲憊之形。然其他伙伴順從大人投懷入抱,偏偏小女倔強掙脫仍趨前拾級而行,未曾稍歇。一路走來,好友們無不嘖嘖稱贊其自強而毅力之恒久。
《自立篇》:女兒初二年級,因求學攻藝術類,學琴而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博導,每周四必面授領教,風雪無阻。當年隆冬,雪花飄飄,寒風刺骨,吾早起送小女乘車赴京。十四之年齡,起早貪黑,隨班車如蝸牛般爬行百余公里后到京。未料突發腹痛,疼難忍不得已而蜷縮于候車室長椅之上,高燒頓起、冷汗直冒,眾人見狀噓唏同情,好心者幫忙喊人助之。女兒忍痛感恩振作,為不誤學業遂主動求救于警務阿姨尋解藥、取熱水以盡快祛病。此乃小女未成年前獨自外出所遇難事之一例也,即自立善能始矣。
《自信篇》:乙未年盛夏,新華社與有關部門協作搜尋抗戰年間“飛虎隊”墜落飛機殘骸,女兒與社派團隊擔此重任。經數次往返成都、西藏多地,終發現71年前飛機殘骸墜于若果冰川無人區,其地海拔四千余米,跋涉異常險峻、渡河僅憑鐵索,攀行之艱難均無安全把控。時女兒單獨值守后方聯絡職責,逢團隊與當地向導配合前往探取殘骸兩天后失聯;小女仰視蒼天、沉著研判,旋即啟動預案向社領導及屬地軍方聯系解救待援;直至深夜才有搜尋團隊信息傳來,方知有驚無險。獨立執責,臨危不亂,畢竟圓滿完成肩負使命,此乃自信善為也。
綴:此三則小事,其重在記錄小女成長之階段經歷,總結孩子自強、自立、自信之能力平素養成,更以抨擊社會對八零后概論為“啃老族”、“小皇帝”之如潮差評,所言所見并非全然矣。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精選)06-13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06-04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11-14
家風家訓家規的征文10-08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2-13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05-10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10-26
(必備)家風家訓家規征文06-18
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征文03-21
家風家訓家規優秀的征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