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我們的共同記憶征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精選3篇)
檔案,充分反映檔案在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充分反映檔案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獨特作用,下面給大家分享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歡迎借鑒!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1
初識檔案及其重要性,源于多年前父親的退休。父親是一家倒閉企業的職工,到齡退休時,卻因檔案年齡與戶籍年齡不符,遲遲辦不了手續。被告知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提供參加工作時的原始憑據。可單位早已“隱形解體”不存在,上級主管部門保存又不完整,寄望養老金改善生活的父親很是焦慮犯愁。經人指點,我和父親去了縣檔案館。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還真的在汗牛充棟、門類繁多、紙張泛黃的檔案卷宗里大海撈針般找到了父親三十年前的工作信息。看著原始審核表上父親那朝氣蓬勃的免冠黑白照片、間有榮譽的'工作經歷、與戶籍登記一致的身份信息,我很驚喜,好似一下子看到了父親勤勉的青蔥歲月。臨別時,父親握住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手,一個勁兒地說著“謝謝”,其內心的激動和對檔案工作人員的真摯謝意不言而喻。而我也對檔案有了切身的體會:它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原始記錄,是還原歷史真相最有力的查考憑證。
在教育局工作后,因了父親查找檔案的經歷,我對辦公室留存的教育檔案便多了些敏感和關注。閑暇翻閱,發現一些很久以前制定出臺的政策措施、制度機制或方案意見仍對現下教育發展有著很好的借鑒啟示作用,譬如整個教師群體的敬業堅守、農村教育的統籌普及、社會對教育的認知考量等等,從中也不難看到我縣教育薪火傳承、興衰更迭、改革創新的發展軌跡。
社會進步的律動,豐富著自己對檔案的認知。熒屏上的檔案創意解讀,現實中的檔案收集整理,個體的檔案健全完善,使心底關乎檔案的那份兒神秘漸漸褪去,反而覺得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隨著自身成長及發展軌跡不盡相同而已:戶籍檔案、學籍檔案、學歷檔案、人事檔案、就業檔案、組織檔案、健康檔案、病歷檔案、住房檔案等等。在社會文明發展的長河里,檔案一詞正頻繁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每個人“結緣”
一如歲月的印痕,檔案既是現世的實時反映,也是歷史的別樣承載。
古往今來,檔案為歷代所重視,或文史傳承,或頌功延續,或昭示后世,或彰顯文明。它蘊含著歷史沿革、行業興衰、產業發展、水文氣象、風俗人情等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政府制定相關決策和后人客觀了解歷史真相提供了翔實的查考資料。
回望歷史,檔案之路亦不平坦,幾多浩劫損毀,幾多修訂存護,一代又一代檔案工作者不懈不止,不離不棄,篳路藍縷執著夢,玉汝于成歲月間,終在方寸小天地中書寫出自己獨特而不朽的傳奇。
作為特殊的載體,檔案物化了人類的記憶,使人們對歷史的觸摸徒然增加了真實感和厚重感。它是一條跨越了時空的紐帶,承載著過往的榮辱、現時的圖強和未來的憧憬;它是一幅彌足珍貴的歷史畫卷,于心唯美、于知唯真;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平臺,知古鑒今,資政育人……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2
今天是我所建所xx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國際檔案日”。檔案是記憶的載體,是保護過去、記錄現在和聯系未來的橋梁,是我所重要的無形資產,它承載著七二五所xx年來留存的記憶。七二五所xx年,櫛風沐雨,砥礪名行,又啟新篇章;xx年,集萬卷檔案,筑共同記憶,又續新輝煌。
翻開數萬卷檔案,記憶重新流動,昔日得以重現。綿綿6千卷科技檔案,記錄了我所從建所至今的重要科研、產品及專利成果,是七二五所人拋灑汗水,一路走來留下的科研精華,為后來者積累了寶貴財富。3千卷基建檔案,記錄我所建筑規模的發展壯大與不斷變遷。3千卷文書檔案,記錄我所生產、經營、管理和文化建設中的重大事件,描繪了我所的組織沿革、歷史變遷與領導關懷。3千卷設備檔案,記錄了重要設備從論證到運轉保養所有過程,為科研、生產提供了強大的保障支撐。3千卷人事檔案,記錄了我們從青蔥歲月到花甲之年的重要經歷,從學生登記表到退休登記簿,其間詳細記載了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入黨團經歷、任職經歷、獎懲情況等個人印記。2萬卷會計檔案,記錄了我所經濟業務發生情況,為單位制定經營決策提供經驗和參考。數千張聲像檔案,用光、影、聲定格了曾經的美好,留住了共同的記憶,曾經的黑白照片勾起對過去事物和活動的回憶與再現,打開塵封已久的歷史畫面,觸發我們對往事的回憶。
xx年來,萬卷檔案匯聚一部辛勤史,一部榮譽史,一部記憶史。
此時,正在辛勤工作的你,也許是檔案的創造者,也許是檔案的保存者,也許是檔案的.管理者,請關注檔案,支持檔案工作,認識檔案價值,謹慎對待每一份檔案資料,因為我們正在續寫七二五所共同的記憶。
一卷卷一頁頁的檔案,記錄了個人和單位成長與蛻變的點滴歷程。任物換星移,滄海桑田,檔案靜靜定格我們共同的青春永不褪色。任時光荏苒,歲月嬗變,檔案默默守候我們共同的記憶永不暗淡。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3
頭腦中對檔案工作的刻板印象或許源于以前單位檔案室的模樣:狹小的辦公空間,老舊的辦公電腦,一字排開的裝訂設備,擺滿檔案盒的儲物架,還有一到數位帶著老花鏡不茍言笑的奶奶級管理員……那時對檔案工作很陌生,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像兩條平行線不會產生任何交集,直到某天接到那一份傳真電報,才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那時我還在皖南解放軍某部服役,是一名年輕的組織干事,負責承辦各類表彰獎勵、優待撫恤等工作。在一個忙碌的周一上午,伴隨著傳真機一陣讓人牙酸的咯吱聲,一份傳真件呈現在眼前。那是一份發自解放軍駐陜某部的傳真,內容是一名退休老干部要求補辦立功受獎證書,證明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祖國西北戈壁進行的一次核導彈發射試驗中榮立二等功。這份傳真讓所有人眉頭緊鎖,當時國家正在調整涉核離退休人員的`各類補助標準,符合條件者將會得到一筆補助。把好事辦好,確保國家政策精準落實到位,既是對國家負責,也是對老同志本人負責。
但擺在眼前的困難不言而喻:三十多年過去了,部隊編制調整、移防搬遷,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到哪里去找當年一起執行任務的人,又如何能證明他曾立功受獎呢?大家面面相覷,一籌莫展。思前想后處長最終拍板:“這關系到老同志的切身利益,雖然希望渺茫,也要努力辦。去檔案室找找看,如果找不到,就只能去干休所向離退休干部逐個打聽了。”沒想到的是,檔案室竟然很快傳來喜訊:打開塵封已久的檔案盒,居然找到了當年實施獎勵的通令原件。我難掩激動的心情,小心翼翼捧起文件仔細端詳,字跡濃淡不一,偶有漏墨漫漶筆劃,透露著蠟刻油印的痕跡,傳遞著久遠年代的氣息。問題終于圓滿解決了,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也讓我切身體會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巨大威力。
印象中第一次與檔案這個概念不期而遇,是在讀大學的時候。當時選修古代文化概論課,考試時一個名詞解釋讓我驚掉了下巴:蘭臺。這是什么鬼?一點印象也沒有。在腦海里百度了若干遍,沒有相關記錄。根據老師一貫教導的“卷面不能空,會不會都要寫滿”原則,苦思冥想一番后煞有介事地杜撰:指古代帝王種植奇花異草的苑囿,因蘭花高潔俊雅故以蘭代稱,后世稱御花園。不知道閱卷老師看到這一無限大的腦洞后,會不會雙手一攤:這就尷尬了。考后翻書,才知道漢朝時宮內建造的中央檔案典籍庫稱為蘭臺,由御史中丞管轄,置蘭臺令史,史官在此修史。于是繼續腦洞大開揣測起名源由,或是因為蘭花馨香,所謂“似蘭斯馨,如松之盛”,以蘭香喻典籍庫書香,故稱蘭臺;抑或因史官在此修史,以花中君子名之,意欲希冀史官秉筆直書,爭做良史。究竟為何,不得而知。
檔案工作也曾給我帶來過煩惱。記得當年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復試一路綠燈,順風順水,萬萬沒想到卻在調檔問題上卡了殼。當時,所在單位的考研政策正在悄然調整,從積極支持轉為不鼓勵不反對,成了模棱兩可的灰色地帶。更為麻煩的是檔案存放在上級機關,遠在千里之外,調出手續十分繁瑣。單位領導幾次出面協調,未果,只得退而求其次出具了一份書面鑒定代替。在惴惴不安中過了很久,最終因為工作的緣故,學還是沒有上成。熱心的系辦老師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詢問原由,并惋惜地告訴我,這次是那位老師退休前招收的最后兩名關門弟子。想到年近花甲的老教授居然被我放了鴿子,我內疚了好一陣子。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步入不惑之年。回首來時路,出生燕趙之地,負笈江城武漢,駐足禮儀徽州,流連歡樂蕪湖。幾十年間輾轉南北,檔案這個無聲的小伙伴,一直默默陪伴身邊,從未走遠。不知道它輾轉經過多少人之手,但我知道不少人曾為它揮灑辛勤汗水。檔案對每一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它是里程碑,記載著人生的每一步奮斗足跡;它是大事記,鐫刻著人生的每一段苦難輝煌。在這個追逐金錢名利的浮躁年代,我們不能忘記這樣一批人,他們不被燈紅酒綠誘惑,不為金錢名利動搖,默默奉獻,執著堅守,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用自己的忠誠守護著珍貴的歷史記錄,用自己的敬業傳承著古老的中華文明。正像一句流行語說的那樣,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這全球共度“國際檔案日”的美好時刻,讓我們一起感謝檔案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共同表達對檔案工作者的深深敬意。
【檔案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相關文章:
檔案我們的共同記憶征文06-21
我們共同的記憶征文07-09
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征文11-04
關于記憶的征文10-12
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的教案10-06
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征文(精選8篇)10-30
共同成長感恩親情主題征文10-05
感恩親情共同成長征文10-09
國際檔案日征文07-05
檔案在我身邊征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