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震災區突發性柴油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簡介
導讀:發生輸油管道大量柴油泄漏事故。立即啟動《突發性原水水質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柴油泄漏,地震災區突發性柴油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簡介。
關鍵詞:柴油泄漏,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粉末活性炭
1 事故簡述
20xx年3月11日下午14時10分左右,位于綿陽市涪城區龍門鎮青霞村處的蘭成渝輸油管道被四川煤田地質局137鉆井隊在地質勘探成綿樂客運專線時因違章作業,將距地面1.8米深處DN300的輸油管道鉆穿,發生輸油管道大量柴油泄漏事故,泄漏量近200噸,泄漏點油噴揚程達50米。部分泄漏柴油通過溝渠進入涪江,流向綿陽市水務集團第三水廠、第二水廠涪江取水口。泄漏點距第三水廠取水口11公里,距二水廠取水口18公里。涪江系綿陽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此次柴油泄漏事件造成綿陽城區中斷(或降壓)供水14小時。
圖1 A點為事故發生地
2 應急處理方案及措施
2.1事故現場處理
事件發生后,綿陽市公安局迅速反映,以最快速度調度消防、特警、交警和涪城公安分局的民警火速趕到事發現場,配合石油部門開展搶險工作。為控制柴油泄漏量,消防搶險人員用沙袋對漏油點進行封閉處理,但仍有大量柴油在不斷泄漏。
下午3點得到漏油消息后,石油部門立即關閉了總閥門,漏油情況得到有效遏制。由于被鉆破的輸油管道在地下1.8米處,為了控制污染范圍,迅速就地挖出一個儲油池,把泄露的柴油儲存起來,隨后再搶修輸油管。泄漏的大量柴油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預防其他意外事件發生,消防官兵使用泡沫高壓水槍,對現場進行了保護性處置。
由于泄露的柴油流入了涪江,距離綿陽市第三水廠取水口僅10km,綿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預案,與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一同趕赴現場對進入涪江的柴油進行取樣檢測,同時準備啟動備用地下水源進行供水。
2.2供水企業應急處理方案及具體措施
事故發生后,綿陽市水務集團于11日16時15分接到綿陽市水務局緊急電話,為確保城市供水安全,立即啟動《突發性原水水質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召集各相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1)二、三水廠于16時20分全部停止取用涪江地表水源,安排緊急啟動地下備用水源井,保證城市基本供水。
(2)安排水質檢測中心和各生產水廠化驗室檢測人員立即展開對原水和制水工藝流程以及清水池水質指標進行取樣檢測,經檢測,制水工藝流程和清水池水質尚未受到污染,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還能夠進行降壓供水。
(3) 公司領導帶領相關職能部門人員、水質檢測人員以及采樣車,會同市水務局、環保局等部門立即趕赴污染源現場查勘污染情況,并對三水廠取水口至上游河段水源污染狀況進行觀察和多點位斷面取樣送市環保局檢測。
(4)多層面采取處理措施,處理事故污染。
1)緊急調運200余床棉絮進行油污攔截和吸附。為減輕和防止污染擴散,通過采用鐵絲穿掛固定的方式將棉絮放置在堰渠出水口等處,通過棉絮的吸附作用對油污進行攔截。
2)對取用以涪江為原水的各地面水廠(二、三水廠)立即做好啟用粉末活性炭深度處理投加裝置的準備,強化水質應急處理。發表論文,柴油泄漏。在恢復取用涪江水后,在取水口立即啟動粉末活性炭應急投加裝置,確保水質安全。
3)11日晚21時40分前將稻草布置于取水口周邊用于清除和吸附油污,市環保局也及時調運了部分吸油氈用于污染事故處理。發表論文,柴油泄漏。
4)水質中心會同市環保局對涪江影響區段多斷面、多點位進行水質監測,及時互通消息,密切關注水質變化情況,并及時通知涪江下游城市及供水企業做好柴油污染處理的應急準備。
3 監測結果
3.1應急監測結果
事故發生后,相關單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綿陽市水務集團會同綿陽市水務局、環保局等部門對事故發生地至下游取水口河段進行多點位斷面取樣。經現場查看,輸油管道泄漏的柴油已流入龍須堰并對其造成污染,然后經堰渠出水口流入涪江主河道,流向下游二、三水廠取水口。通過沿途多點觀察,在涪江主河道兩側緩流處明顯可見漂浮的油污群,并伴有較濃的柴油氣味。
11日17:30開始對涪江主河道斷面進行監測,布設2個監測點位,見圖2。
圖2 二水廠、三水廠取水口監測點示意圖
監測點1設在三水廠取水口,距事故發生地11公里,從監測結果可以看出,在11日17:30,在三水廠取水口監測點,石油類指標為0.06mg/l,已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的0.05mg/l限值,19:30已達到0.25 mg/l。二水廠取水口監測點從11日19:30開始采樣進行監測,前幾小時內,濃度不斷上升,最高達到0.25mg/l,從12日1:00開始呈現出下降趨勢。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看出,政府職能部門和供水企業及時應對,使得進入涪江的柴油量并不算大。
表1 11日-12日取水口斷面石油類指標監測結果 單位mg/l
監測日期 采樣地點 | 3月11日 | 3月12日 | ||||||||||
17:30 | 19:30 | 21:30 | 22:30 | 23:30 | 1:00 | 3:00 | 5:30 | 7:00 | 11:00 | 12:00 | 13:00 | |
三廠取水口 | 0.06 | 0.25 | 0.27 | 0.16 | 0.11 | 0.06 | 0.05 | 0.03 | 0.04 | 0.14 | 0.02 | 0.12 |
二廠取水口 | — | 0.20 | 0.24 | 0.25 | 0.12 | 0.08 | 0.07 | 0.06 | 0.02 | 0.04 | 0.74 | 0.60 |
注:表中“—”表示未檢測。
在監測過程中,3月12日12:00左右二水廠取水口監測點的數據大幅度上升,最高數值為0.74mg/l,最大超標濃度達到15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上游開元電站兩次開啟泄洪沖沙閘,將上游河段兩側緩流處的所聚集的油污沖入二水廠取水口附近所致。
3.2持續監測結果
由于12日凌晨2時以后,涪江水質油類污染指標呈下降趨勢,為早日恢復供水,綿陽市水務集團按照市政府要求,經過政府領導以及相關專家現場查看,根據原水水質的監測情況,經現場會商,通過開啟三水廠下層進水閘、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加強工藝過程中水質監測等措施盡快恢復生產。發表論文,柴油泄漏。綿陽市水務集團第三水廠于12日凌晨5時恢復取用涪江水。凌晨6時50分,首批原水經過處理后到達濾池出水口,經檢測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經政府批準三水廠開始恢復送水,城區供水緊張形勢開始逐步緩解。根據環保部門對二水廠取水口附近涪江原水的檢測結果,二水廠于12日13時20分恢復取用涪江水,于14時30分開始送水,至此,城區基本恢復常態供水。發表論文,柴油泄漏。
為了進一步更快捷準確掌握原水水質變化情況,尤其是防止因下雨、上游電站泄水等情況導致附著在涪江兩岸的油污引起水質變化,綿陽水務集團租借了一臺紅外線分光測油儀用于后期水質持續監測。在恢復供水后,不間斷對取水口、配水井原水、濾后水、出廠水進行采用檢測,檢測結果如下:
表2 第一階段監測點石油類指標監測結果 單位mg/l
監測日期 采樣地點 | 三廠原水 | 三廠濾后 | 二廠原水 | 二廠濾后 | |
3月12日 | 14:00 | 0.09 | 0.05 | 0.06 | 0.06 |
15:00 | 0.06 | 0.05 | 0.16 | 0.11 | |
16:00 | 0.08 | 0.06 | 0.02 | 0.02 | |
17:00 | 0.21 | 0.13 | 0.16 | 0.12 | |
18:00 | 0.15 | 0.12 | 0.07 | 0.01 | |
19:00 | 0.04 | 0.01 | 0.3 | 0.02 | |
3月13日 | 1:00 | 0.04 | 未檢出 | 0.09 | 未檢出 |
5:00 | 0.04 | 未檢出 | — | 未檢出 |
注:第一階段為從開啟原水泵計,24小時內時間段,表中“—”表示未檢測。
表3 第二階段監測點石油類指標監測結果單位mg/l
采樣地點 監測日期 | 三廠取水口 | 三水廠配水井 | 三水廠濾后水 | 三水廠出廠水 | 二廠取水口 | 二水廠沉沙池 | 二水廠濾后水 | 二水廠出廠水 |
3月14日 | 0.09 | 0.04 | 0.04 | 未檢出 | 0.10 | 0.03 | 0.02 | 未檢出 |
3月15日 | 0.05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6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16日 | 0.09 | 0.06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8 | 0.04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17日 | 0.05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6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18日 | 0.05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4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19日 | 0.04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5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0日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1日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2日 | 0.07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6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3日 | 0.02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0.03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4日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3月25日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未檢出 |
4 經驗總結
4.1控制方法的選擇
油污染作為一種環境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關注。目前處理水體油污染的主要方法有兩種:化學方法和物理回收方法。發表論文,柴油泄漏。化學方法通常是使用分散劑和就地燃燒的方法來處理泄漏的石油。物理回收是借助于吸油材料或分離器將石油從泄漏區域以某種可傳輸的方式暫時存儲起來。通過吸油材料吸收石油并將其保留在吸附介質的孔隙中,從而達到清理油污染的目的。吸附法是解決油污染的根本方法,便于吸油后物質的回收。針對本次柴油泄漏事故,根據現場情況分析,不易采用化學方法處理,在本次應急措施中,采用吸油氈等材料進行物理回收,從事故的處理效果來看,物理回收起到了很好的處理效果。
本次應急處理過程中,采取吸油氈、棉絮、稻草等進行物理吸附和攔截。用鐵絲將棉絮穿掛固定,布置在事故發生地附近的堰渠出水口,有效控制了柴油污染的蔓延,避免了大量泄漏柴油進入涪江飲用水保護區域,減少了進入主河道的柴油量,為成功應對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取水口周邊,布置大量稻草和吸油氈,用于清除和吸附油污,為阻礙柴油進入輸水管道發揮了作用。
4.2粉末活性炭應對油類污染
在本次應急處理過程中,通過在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在油類指標較低的情況下,粉末活性炭應急投加裝置可以保障出廠水水質,使出廠水滿足飲用水衛生標準,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
粉末活性炭的吸附過程可以分為:快速吸附、基本平衡、完全平衡三個階段。快速吸附大概需要30分鐘,可以達到70%—80%的吸附容量。三水廠和二水廠的取水口與凈水廠之間距離較短,需要將粉末活性炭自動投加裝置設在取水口頭部,通過利用原水在管道中輸送的時間,使粉末活性炭與原水盡可能充分接觸,從而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質。
圖3 三水廠粉末活性炭投加前后油類指標濃度變化圖
圖4 二水廠粉末活性炭投加前后油類指標濃度變化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投加粉末活性炭之后,從取水口到凈水廠,在輸水管道中,活性炭對柴油進行吸附,有效的減少了水中石油類濃度。發表論文,柴油泄漏。在原水石油類濃度超標的情況下,通過粉末活性炭吸附作用,進入凈水廠的原水其石油類濃度幾乎都低于0.05mg/l的限值。在取水口原水石油類濃度較低的情況下,進入凈水廠的原水石油類物質可達到不能檢出。由此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對柴油的吸附去除率較高,大約在50%左右(由于受輸水管道長度限制,粉末活性炭與原水接觸時間較短,快速吸附過程未充分完成),說明粉末活性炭對油類污染具有較好的應急處理效果。
5 結論與建議
柴油在生產、生活領域廣泛使用,在日常輸送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能不能得到迅速、有效和科學的處理,盡可能降低事故產生的危害,將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這次事故處理,對于加強類似河流突發污染事故的處理有以下幾項結論建議:
(1)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遇到突發事故后,各部門能夠快速反應,盡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危害的擴大。
(2)污染物進入水源保護區后,要迅速布設監測點位,及時判斷污染情況,各部門采取有效應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為保障正常供水,當污染濃度降低時,可采取粉末活性炭進行吸附,并對取水口上游受污染段各斷面進行連續水質跟蹤監測和檢測分析,及時準確掌握原水水質變化情況。
(4)針對不同的污染物的特性,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污染物擴散蔓延。本次事故是柴油泄漏,針對其特性以及事故發生地的現場情況,采用棉絮、稻草、吸油氈等進行攔截、吸附,盡可能降低污染程度。
(5)針對本次柴油泄漏事故,各部門通力合作,有效控制了污染范圍與程度,使危害降到了最低。有效的應急處理措施是成功應對本次污染事故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3]趙乾杰等.粗苯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干旱環境監測,2006,20(1):56-59
[4]張曉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城市供水活性炭應急處理技術[J]。流域安全、應急措施與水質保障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5):19-23。
【地震災區突發性柴油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簡介】相關文章:
觸電事故應急處理(精選10篇)05-09
災區小學的家生的作文地震10-07
給地震災區的慰問信10-18
地震災區的慰問信02-18
學校實驗室事故處理應急方案10-08
地震災區捐款倡議書10-07
致地震災區的慰問信10-08
給雅安地震災區的慰問信10-09
給地震災區的英語慰問信11-26
地震災區捐贈倡議書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