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圖片為版面“說話”職稱畢業論文
圖片凝固真實的瞬間,以視覺藝術的魅力吸引讀者,其形象性、直觀性無可比擬。比起長篇累牘、洋洋灑灑的文字,圖片憑借鮮明奪目的色彩和極具張力的表現手法更易形成視覺沖擊,吸引讀者眼球。在報紙版面上,好的新聞圖片可以占據顯要位置,為整張報紙增光添彩。因此編輯如何運用好圖片這個元素,對美化報紙版面乃至提升一張報紙的整體質量至關重要。一、注重圖片與文字和諧統一
報紙的版面是一個很有彈性的載體,做成H型或L型或工型等版式都可以,文字的分欄、圖片的擺放雖沒有固定的模式,卻有很多禁忌。比如把圖片都放在版面中心,周圍全是文字,版面看上去會顯得生硬呆板;把圖片過多置于版面頂端,版面就會頭重腳輕;將圖片過多地置于底部,版面就會有下沉的感覺。圖片與文字處理得不協調,結果非但圖片難以發揮最佳效益,文字也很難在對立統一中相得益彰。如果說文字是硬的東西,圖片就是軟的東西;如果說文字是靜的東西,圖片就是動的東西;如果說文字是密的東西,圖片就是疏的東西。版面上軟硬對比、動靜對比、疏密對比和諧了,版面就能達到一種結構性平衡,就會顯得通風透氣、充滿活力,版面的閱讀空間就會體現出一定的韻律和節奏,能夠對讀者產生刺激,可以增加讀者的歡快感和輕松感。一個新聞版,如果都是成片的文字,就會給讀者沉重和壓抑感。新聞版不管是從信息量還是從美觀上要求,都忌諱長篇大論。一篇數千字的稿件往版面上一鋪,版面就會變得呆板沉悶,版面上必須有文字和圖片的互相呼應和穿插,形成潛在合力。版面什么時候以圖片為主?什么時候以文字為主?如何呼應和穿插?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在每天的編輯過程中,文字和圖片都是變量,編輯要懂得如何調控這些變量,讓它們處于一個合適的“度”上。
二、貫徹“主打圖片”的編輯思路
現在有些編輯有種沉溺于“讀圖”的傾向,認為版面上的圖片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一味追求視覺沖擊力。一般來說,圖片是不能包打天下的,版面上放幾張圖片?圖片放多大?應該根據圖片的新聞含量、畫面表現力和整個版面的協調來決定,版面上的圖片多到一定程度,就會和審美發生矛盾。對于新聞版來說,一個版一般只安排一至兩張相對較大的“主打圖片”,作為版面的視覺中心,其余圖片則弱化,如果圖片太多,版面就會很散,就會沒有中心和視覺焦點。
作為新聞版,突出“主打圖片”,必須將圖片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視覺上的“主打”感覺,才能讓圖片從版面山更凸顯出來,形成視覺刺激,才能使版面立起來。作為第一“主打圖片”所占的位置,如果是方形圖片,寬適宜占50個字、高45行以上,如果是長形圖片,高適宜占55行、寬35個字以上。作為第二“主打圖片”所占的位置,一般寬要占35個字、高30行以上。版面上的兩個視覺中心,也應該大小不同,形成對比和呼應。有些編輯在處理圖片的時候,該大的打,該小的不小,版面上都是大小差不多的“豆腐干”,缺少起伏和變化,沒有層次感和強弱對比,不能對讀者形成視覺沖擊。把圖片都當做“豆腐干”使用,起不到“以圖片帶動版面、以版面帶動新聞”的作用。有些編輯把一些信息重復的多幅圖片弄成泡沫式的組照,魚龍混雜,淹沒應該突出的“主打圖片”。
三、盡量采用視覺效果好的圖片
對于編輯來說,版面要避免可有可無的配圖和司空見慣的場景。新聞圖片的魅力,在于用畫面語言與讀者進行心靈對話,新聞圖片的力量,在于用豐富的畫面語言向人們講述動人的故事。新聞圖片的“含金量”應該包括信息量和形象價值,或者說新聞價值和形象價值。具有獨特視覺效果的新聞圖片具有情感穿透力,能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
編輯往往為沒有好的新聞圖片而發愁。一張題材、構圖、瞬間感以及意境俱佳的圖片,往往會讓編輯的眼睛一亮。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關于現場情況的圖片很多,其中房屋倒塌,一位老者在瓦礫廢墟中尋找親人的圖片,特別震撼人心。在地震發生以后,這張圖片幾乎被所有紙質媒體作為主打圖片采用。所以對于版面來說,好圖片要多用,內容好視覺效果不好的圖片,寧愿不用。
四、合理剪裁圖片
圖片的裁剪處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一幅新聞圖片,有時不需任何裁剪,就可以是一幅完美的作品,但有時,由于拍攝時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影響,畫面效果不十分理想,就有必要進行剪裁。尤其是專題圖片報道,往往需要七八張甚至十幾張照片,如果不對照片進行適當的剪裁,就會產生視像紛亂的感覺,從而影響主題思想的清晰表達。專題圖片報道追求的是整體效應,而不在于個別照片是否出彩。這種剪裁,有時甚至是大幅度的——截取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是一個與主題相關的“道具”。比如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贏得了一塊又一塊的獎牌,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的颯爽英姿,無疑是那期間報紙版面的主題,對此類圖片,就往往采用截取的方式,將其出彩、扣人心弦的部分突出、放大,增加視覺沖擊力和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新聞圖片的剪裁切不可隨意為之,尤其對單幅圖片攝影報道的版面處理更應抱審慎態度。事實上,由于現在版面實行模塊拼版方式,有些編輯圖省事,采取“削足適履”的辦法對照片任意剪裁或變形,以便納入現成的模塊中,甚至有時把照片弄得面目全非,實在應該引起版面編輯的警惕。
五、防止圖片對文字信息做沒必要的重復和注解
報紙的版面比較寶貴,編輯都力求在有限的版面上報道更多的信息,對文字力求簡潔,但是一些圖片的處理上,卻經常重復文字內容,造成不必要的版面浪費。版面上配合文字的照片太多,獨立傳遞信息的單幅照片比較少,很多的配圖基本上沒有獨立的形象語言,重復文字信息,為文字做詮釋,做文字新聞沒有必要的“證據”。
對一些比較重大的新聞,詳細的文字內容配上突出的圖片是有必要的。比如“5?12”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神七飛天等等,不但是某一天的頭條,在這一年甚至數年時間里,都是十分重大的事件,不但要圖文并用,而且內容越豐富越好。對這些重大新聞,很多大報一個版就發一張圖片,或者用幾十個版來進行專題報道。作為讀者來說,對這些事件有仔細閱讀的準備和渴求,報紙應不惜版面。對于娛樂類新聞,報道某某名人的事件,圖片并置也是符合讀者的閱讀需求,一般讀者即關心事件,也對事件的主角是什么樣子感興趣。有些事件,在某一天是主打新聞,應該盡量文配圖,但配上三張甚至四張圖,就多余了,因為文字已經基本交代清楚新聞事實,圖片可以滿足讀者在感性認識上的渴求,但發好幾張內容一樣的圖片,就會顯得累贅。比如今年臺灣“莫拉克”風災,是比較大的新聞事件,媒體進行了持續報道,臺灣人民以各種形式抗災的圖片很多,對于臺灣以外的媒體來說,選擇一張有代表性的圖片就可以了,如果用好幾張圖片,報道這里是怎么抗災的那里又是怎么抗災的,無異于同語反復。這些圖片一個是主題相同,畫面也大同小異,視覺效果一般,放多了不能美化版面,更影響版面的信息載量。而作為一般的新聞事件來講,根本就沒有必要圖配文,只要文字或圖片就可以了。
總之,版面編輯對圖片的處理要舍得花心思。選用的圖片應該兼具新聞性、藝術性與表現力,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讓圖片為版面“說話”職稱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職稱論文:讓圖片為版面“說話”10-08
醫生評職稱發論文發現抄論文買版面的現象10-08
職稱論文畢業論文選題參考題目10-07
簡歷排版簡潔的版面10-08
固態酸奶包裝版面標語12-30
美術教案:《版面設計》10-07
家風圖片手抄報圖片07-07
卡貼圖片有文字圖片11-14
手抄報版面設計07-10
黑板報版面設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