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財稅金融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財稅金融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摘 要】財稅金融課程是高職院校經管類課程。
通過分析課程實踐教學設計思路,將課程分成了五個學習情境。
認識財政和宏觀財政體系;進行財政收入和稅收計算;財政支出與政府預算的學習和討論;認識金融與金融市場;進行宏觀金融管理。
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分別分成了不同的工作任務,針對工作任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教學探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稅金融;課程改革
財稅金融課程是高職院校經管類課程。
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財政、稅收與金融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有關財稅與金融的實際操作常識和基本理論。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財政與金融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了解財稅與金融的基本理論,了解宏觀經濟的運作。
使學生們了解財政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掌握財政的概念、特征,理解公共產品的含義、特征以及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的關系,掌握財政的職能。
了解稅收的性質和特征;稅制構成要素以及稅收的分類;各稅種計征;了解我國稅收制度的演變。
1.課程實踐教學設計思路
該課程是依據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所面向的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而設置。
本課程重點針對經濟管理類職業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培養;充分考慮學生初次接觸財稅金融知識的實際情況,體現基于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將本課程創設為五個實踐學習情境,即:實踐學習情境一:認識財政和宏觀財政體系;實踐學習情境二:進行財政收入和稅收計算;實踐學習情境三:財政支出與政府預算的學習和討論;實踐學習情境四:認識金融與金融市場;實踐學習情境五:進行宏觀金融管理。
本課程圍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主線,按照經濟管理類職業工作的過程,依據會具體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設置。
打破了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緊緊圍繞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選擇課程內容;打破了以“了解”、“掌握”為特征設定的學科型課程目標,從“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出發,設定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以學習情景為主線,創設工作情景,結合職業技能證書考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課程實踐教學目標
通過對不同學習情景設定的不同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正確認知經濟管理職業,具備經濟管理的基本知識;使學生能夠掌握財政與金融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了解財稅與金融的基本理論,了解宏觀經濟的運作。
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1 職業能力目標
專業能力目標:明確財稅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確財政的概念,掌握財政的職能;掌握稅收的概念及特點、稅收分類等,重點掌握稅收制度及其構成要素。
技能目標:能掌握購買性支出的分類 政府投資、消費支出的特點及作用;能掌握轉移性支出的分類 、特點及其作用;能掌握財政支出的效益及其分析方法;知道財政收入的構成;能夠對財政收入的規模進行分析;知道影響國債規模的因素;熟悉國債的制度與管理;知道稅收的產生及發展、稅收分類;知道稅收作用、稅收原則;知道稅收制度及其構成要素;熟悉稅收負擔及稅負轉嫁 稅負轉嫁的方式、研究稅收負擔的意義。
2.2 社會能力目標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團隊意識及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具有溝通與交流能力;具有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具有自學能力、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經濟管理知識并熟練運用計算機辦公軟件;具備基本核算能力;具備對財務報表認識的能力;具備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
3.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對學習情境的劃分,根據五個學習情境分別分為具體的不同工作任務。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教學。
首先下達任務,分析任務,接受任務,閱讀工作任務學習指導書等。
然后提出問題、咨訊、教師講授課程內容,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工作流程。
根據咨詢獲得的知識分組討論討論工作任務的具體內容、作出分組與行動計劃。
教師集體指導解決問題。
檢查學習情境執行情況,組內自評。
成果匯報、組間互評。
最后上交案例分析報告,評定成績。
3.1 認識財政和宏觀財政體系
認識財政和宏觀財政體系學習情境設計,具體工作任務是認識財政和宏觀財政體系。
該任務涉及的知識點有:公共財政的含義;公共財政的特征;我國財政的轉型;公共產品及其特征;財政的職能;政府失靈。
3.2 進行財政收入和稅收計算
進行財政收入和稅收計算學習情境設計,具體工作任務是財政收入的計算與稅收的計算。
要求學生知道財政收入的構成,價值構成,所有制構成,部門構成。
財政收入的規模分析,影響國債規模的因素,國債的制度與管理,所得課稅的概念及特點,所得課稅的作用。
企業所得的課稅對象、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算。
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企業資產的稅務處理,個人所得稅,農業稅等。
3.3 財政支出與政府預算的學習和討論
財政支出與政府預算的學習和討論實踐教學情境設計,分為財政支出與國家預算和預算管理體制的學習與討論兩個具體任務。
財政支出主要有購買性支出的分類,政府投資,消費支出的特點及作用。
轉移性支出的分類 、特點及其作用,財政支出的效益及其分析方法。
國家預算和預算管理體制主要有國家預算的概念,國家預算的編制、執行及決算,我國的國家預算管理體制。
3.4 認識金融與金融市場
認識金融與金融市場教學情境設計,具體任務分為認識金融與金融體系,銀行業務、管理與監督。
認識貨幣與貨幣流通,信用,銀行,利息與利息率。
認識金融體系的一般構成及相互關系,商業銀行的性質及職能,中央銀行的性質、業務及職能,貨幣政策的含義及內容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認識銀行業務、管理與監管,商業銀行業務,商業銀行的發展與管理,中央銀行及金融監管。
3.5 進行宏觀金融管理
進行宏觀金融管理教學情境設計,主要分為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與認識通和膨脹與通貨緊縮。
認識影響貨幣供給額變動的因素,M0、M1、M2的含義及相互關系,劍橋方程式,貨幣均衡的標志,貨幣失衡的原因及治理對策,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求與社會總供求的關系。
認識通和膨脹與通貨緊縮,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及治理對策,通貨緊縮的社會經濟效應。
4.實踐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采用工作任務教學,以工作任務引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本課程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組織。
教師應選擇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教師演示與學生分組討論、訓練互動,學生提問與教師解答、指導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完成工作任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本課程的教學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師講授為輔。
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本課程的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上資源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提高職業道德水準。
參考文獻:
[1]朱維魁.財政與金融[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2]倪成偉.財政與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高職院校財稅金融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人文社科實踐教學改革10-05
關于高職醫藥院!吨嗅t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思考論文10-08
高職院校引入排舞課程10-08
高職院校電磁學教學改革10-05
高職院校無機化學教學改革10-05
高職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