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創造教育
化學創造教育
【摘 要】教育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造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呢?這既是化學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重要課題,也是化學教師必須認真探討、躬身實踐的一個現實任務。
【關鍵詞】高中化學;創新教育;方法探究
中國呼喚創造型人才,教育需要創造性,教育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教育的創造性體現在教育目的、對象、過程及結果之中.那么,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創造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呢?這既是化學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重要課題,也是化學教師必須認真探討、躬身實踐的一個現實任務。
一、關于對化學創造教育的初步理解
創造力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創造力是指特殊才能創造力,指經過長期研究、反復探索所產生的非凡的創造。
廣義的創造力是指自我實現創造力,這種創造力所解決的問題對社會或他人來說,并不是新的,而對自己來說卻是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事物的創造。
化學創造能力主要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性思維及直覺思維等構成。
其中創造性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其根本特征是新穎性、獨創性和靈活性。
它包括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兩個基本成分。
二、化學創造教育的目標探討
化學創造教育的目標是實施創造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必要前提。
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在制定知識目標的同時,還應制定創造教育目標。
筆者認為,化學創造教育的基本目標應當是保護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人格,進行創造性教學應具有基礎性、全面性、差異性、全體性等特點;創造性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創造性水平。
其具體的目標構思如下:
一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強調科學觀察力在科學創造中的重要作用,訓練科學觀察的方法。
二是培養創造想象力:重視原型啟發,激發聯想,指導學生運用創造想象同創造思維相結合而產生創造設想。
三是培養創造思維能力:重視“軟、硬”思維的協調作用,發展創造思維。
四是鍛煉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創造型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具體實施步驟。
五是培養創造性學習能力:重視培養創新型學習方法和策略,訓練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
六是研究科學發現的認識方法:提倡“發現學習”,指導學生在獨立思考方面去探索、發現和獲取科學發現的創造思維過程。
三、化學創造教育中應研究處理的幾個關系
(一)“基礎知識”和“創造智力”。
創造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智力,而基礎知識是創造智力的基礎。
因此,要想發展創造智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達到理解深度,融會貫通。
但基礎知識并不等于創造智力,所以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注意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心選編習題,精心設計實驗,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去發展學生的創造型觀察、想象、記憶和創造型思維等創造智力。
(二)“軟思維”和“硬思維”。
現代腦科學研究證明:左腦思維邏輯性強,屬“硬思維”;右腦思維發散性強,屬“軟思維”。
從目前中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思維活動偏重左腦,而右腦發展并不充分,造成左右腦功能失調,阻礙了創造力的發展。
因此,當前化學創造教育應注意右腦發展,如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電化教學、直觀教學,注意鼓勵學生多猜想問題,重視急驟直覺和擴散思維訓練,促進左右腦思維和諧發展。
(三)“模仿”與“創造”。
“創造”始于“模仿”。
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有一個由“模仿”到“創造”的過程,因而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育中,“提供模型,進行啟發”,讓學生“照樣畫葫蘆”是一個必然階段。
目前的學生實驗,都有明確的實驗目的、所需儀器、藥品、實驗裝置以及為了確保實驗成功的操作步驟、觀察重點等,寫得十分詳盡。
這對學生鞏固和驗證知識完全必要。
但從培養能力方面著眼,對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獨立操作能力,特別是通過實驗讓學生發現新知識,主動地探索知識和實驗規律,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革新,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驗目的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完成實驗,應把原先的驗證性實驗、模仿性實驗改變為命題實驗、探索性實驗.讓學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
(四)“動腦”和“動手”。
據心理學研究,人的腦區中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特殊區域,通常狀況下,這些區域處于“休眠”狀態.只有當人的手腦并用從事一些精細靈巧的工作時,才能把這些區域“激活”。
因此在化學創造教育中,要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動腦、動手、手腦并用.充分發揮大腦創造潛力。
要突破以往演示實驗教學“老師做,學生看”、“上課看,課后忘”的常態,
(五)“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形式,但科學研究證明:創造力與智力并不絕對相關,也就是說,有創造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創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而高智力者并不一定有高創造力。
因此進行創造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
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頑強的意志和積極的性格等,特別要注意科學世界觀和革命人生觀的培養,為創造活動提供動力因素。
(六)“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
美國科學家托倫斯指出:創造型的學生有如下特征:一是頑皮淘氣,荒唐,放蕩不羈;二是所作為時逾常規;三是處事不固執,較幽默,常帶有嬉戲態度。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思想,創造型學生的這些“超常”的個性,常常被教師視為“離經叛道”而不肯寬容,教師們寧可喜歡那些老實聽話、循規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復現型”學生,也不肯喜歡那些淘氣、頑皮、嬉戲態度的“低分高能”的“創造型”學生。
因此,在化學創造教育中,應強調改變傳統學生觀,樹立新型學生觀,既要重視“復現型”學生,又要注意正確對待“低分高能”而富有創造力的學生,對他們要去傾注愛心,善意引導,揚長補短,提高成績的同時,注意發展創造力。
由于創造教育是一個新課題,需要探討的問題還很多。
因此,需在今后在抓好雙基教學的同時,深人探索、實踐,使創造教育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
【化學創造教育】相關文章:
化學教育隨筆05-16
化學教育實習報告06-27
如何讓藝術教育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論文10-08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得體會04-07
綠色化學理念對化學教育的應用論文10-09
高中化學的綠色化學教育滲透論文10-09
高中化學學習化學教育論文10-09
素質教育下的化學教育論文10-08
淺談化學教育的分層教學教育論文10-12
高校藝術教育與創造力培養研究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