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一、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具體措施分析
1.靈活使用“導學案”
所謂導學案,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以素質教育的目的為目標,經過集體教師的研究和個別教師的備課再經由集體教師研討而制定的教學方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促使學生全面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使用導學案,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達到掌握文化知識的基礎目標,還可以達到掌握學習能力的高級目標。一般分為課前預習、課堂探究和課后總結拓展三個步驟。通過這三個步驟,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協(xié)作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也是掌握基礎目標和高級目標的重要的方法。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對某個化學元素進行解釋時,課前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資料,比如元素的簡介、發(fā)現者、主要用途、性狀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被充分的地調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更能提高同學們互相合作探究的樂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意。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適當地總結和評價,讓學生把握重難點,知識精細歸類化,拓寬了知識面。
2.藝術化的點評
近年來對于評價體系的研究也很多,教師可利用各種資源,考慮多因素影響,制定新型的評價體系,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可以說教師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一座橋梁,對學生的及時和有效的指導能使學生快速地領會知識的內涵。在初中化學教育課程中,教師的重要活動之一便是對學生作品的點評。教師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初中生學習的并不是專業(yè)性的化學類知識,是生活類的化學知識,因此,我們要將點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在點評時,不能僅僅強調學生的化學知識的應用技能,因為過分強調技能,會造成學生機械性的學習,并且容易乏味,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的點評需要注意用富有藝術性的語言,對于學生認知上存在困難的知識點需要給予強調并注重相應的引導。
二、注意師生角色轉變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化學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要求接受義務教育的每個學生都享有化學教育的權利。同時義務教育要求每位同學都能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并具備基本的化學技能。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現階段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現在的教育觀念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生本教育理念。這種“生本課堂”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一切以學生為主,學生處于教學的中心,教師通過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開展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不僅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個十分美好的課堂氛圍。初中化學課程是涉及面非常廣泛的課程,我們通過以上方式策略來進行教學,可以真正實現并達到為社會培養(yǎng)所需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yè)人才的目的。
【化學教育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古代埃及的化學智慧教育論文10-13
化學與生活論文07-22
綠色化學論文07-28
化學與健康論文11-16
醫(yī)用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初探10-26
高中化學論文11-21
大學化學論文11-02
初中化學教育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探究論文(精選9篇)08-08
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教學改革與意義論文10-13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