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中的點滴感悟教育論文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而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對疑難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在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訓練從“無序”到“有序”、從“質疑”到“探究”、從“頓悟”到“提升”。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讓我感悟頗多。
感悟之一:創造性地利用教學情境,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有效的課堂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精心設計情境問題。情境問題的設計上要把握好難易度,分層設疑;情境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層次性,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之中,將學生引導至學習的最佳思維狀態,調動起學生的最大潛能和熱情,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復習酸和堿的性質時,我導演了這樣連續的故事情節:
情節1:趙小明同學去年夏天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他興沖沖地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報喜。遠遠地看見爺爺在自家田頭愁眉不展,原來是莊稼發黃不長。他馬上想辦法查出原因,原來是土壤明顯呈酸性,于是他和爺爺一起向地里撒入一種物質,不久后莊稼長勢喜人。
問題:小明是如何測出土壤呈酸性的?他們往地里撒入了什么物質?起什么作用?
情節2:小明又去給叔叔報喜。小明的叔叔開了一家小型化工廠,他剛一走進廠門,就聞到刺鼻的氣味,于是大聲喊道:叔叔,你們的濃鹽酸是不是泄漏了?
問題:小明是如何判斷出化工廠濃鹽酸泄漏的?
情節3:臨走時叔叔讓小明給爺爺捎回些廢酸,一新來的工人找來鐵桶準備盛酸液,小明見狀連忙制止,大聲說:鐵桶不能用來盛稀酸。工人不解地問:為什么?
問題:鐵桶為什么不能盛酸液?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就會隨著老師設置的疑點,自主地積極地不斷地思索下去。一個好的問題,就如投入學生腦海中的一顆石子,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波浪。
感悟之二:重視實驗、體驗探索,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
化學最重要的就是實驗。有的老師卻認為,做實驗既浪費時間又效果不大,能省則省。我們的化學課堂,幾乎每節課都有實驗,而且盡可能多地設置分組實驗,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學生只有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問題,才能更有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了良好的科學實驗素養。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一節時,為了突破CO2能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這個難點,首先提出問題:制汽水利用了CO2的什么性質?學生分組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2體積的水,立即蓋上瓶蓋,振蕩。通過實驗學生真切地領悟到CO2能溶于水。緊接著設問:CO2在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學生很迷茫。此時讓學生出示紫色石蕊試液并演示:向試管中倒入鹽酸,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學生觀察現象。然后老師講解用紫色石蕊試液來檢驗有無酸性物質,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向試管中倒入一些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然后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最后,把溶液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再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學生通過實驗和分析得出了CO2與水反應、碳酸不穩定易分解的結論,再由學生完成化學方程式,從而突破了難點。
感悟之三:構建知識網絡圖,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復習課并不僅僅是典型例題的講解與鞏固,更是學生整體把握學科認知規律的重要體現。在系統知識復習中,以一個知識點為依托,把所有與之相關的知識內容串聯在一起,形成網絡,便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例如學習“酸堿鹽的復習”時,我從微觀角度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現酸堿鹽知識的網絡圖(如下):
網絡圖的形成使酸堿鹽部分主干知識體系的層次更分明、脈絡更清晰,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可大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通過形成的網絡,不僅可以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還可以進行物質的鑒別和推斷分析,以及物質的除雜與分離等。
感悟之四:精心編制好課堂練習題
例如:欲鑒別澄清石灰水、鹽酸和蒸餾水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液體,提供的試劑有碳酸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只用一種試劑一次即可將它們鑒別出來的是( )。
變換題干,將“一次”兩字去掉,如何選呢?變換選項,你能否選擇其它試劑將它們鑒別出來?拓展延伸:實驗室里有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液體,分別是稀硫酸、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請你只用酚酞指示劑設計一個簡單實驗,將三種溶液區別開來,寫出有關的實驗現象和結論。拓展思維:你還能想到哪些鑒別方法?
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強化同一知識點,圍繞一個知識點,從變換題干到變換選項,編制了多道習題。教師可指導學生對習題講解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進行相關的歸納總結,明確解答此類問題的思路和要注意的細節問題。適當的情況下,可再列舉一些與該題“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例題,以活化學生的思維,減少“思維定勢”的產生,訓練學生解題時思維的嚴謹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防止出現“該會不會”、“會而不對”以及“對而不全”現象的發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同時發散學生思維。
【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中的點滴感悟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互動分析論文10-09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論述論文10-08
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10-09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論文10-09
農村小學教育的點滴思考論文10-09
數學課堂教學中賞識教育的運用論文10-09
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研究分析論文10-09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論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