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消化內科中優質護理管理的應用論文
第1篇: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顯著上升,對臨床護理和治療的需求過度到多樣化。臨床以往的護理模式主要是_圍繞醫囑以及工作任務展開,將患者的治療分化,失去連續性,不利于護患之間的交流,患者本身所需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且被動的工作導致護士工作積極性降低。臨床護理與治療密切相關,優質的護理服務質量可有效保證后期治療效果、醫療安全以及質量。目前,臨床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開展實施,大量研究對其在臨床各科室的應用價值進行報道,但極少研究對其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系統評價。為此本文以消化內科S6例患者為對象,通過對比研究的方式對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系統評價,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消化內科收人治療的6S例消化內科患者,依據護理方式劃分為干預組(優質護理,33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3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18?65歲,平均(32_8±5.7)歲;人院時間在3d?31d,平均(13.5士7.3)山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硬化6例、消化性潰瘍19例。干預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18?65歲,平均(31.7土4.6)歲;人院時間在3d?28d,平均(12.7_±6.2)d;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肝硬化4例、消化性潰瘍21例,兩組患者在上述資料上P>0.05,無顯著性差異,高度可比。
1.2護理方式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①常規例行心理護理;②常規病房巡視,觀察病情變化;③檢測疾病相關指標,如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等。
1.2.2干預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將患者的一切資料均用一個信封裝好,信封上面打印關于患者病癥的相關優質護理服務內容。①心理護理:為患者創建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交談時注意語言的輕細。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多進行關心和鼓勵,做好心理干預,讓患者信任和理解護理人員,增加患者熟悉度,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認真詳細講解,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調動患者對治療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治療依從性的提高。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案,細致人微;穩定患者的情緒,讓其保持開朗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恢復。②飲食護理: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根據患者病情完成流質?半流質?普通食物的過渡。幫助患者養成在均衡營養的基礎上,主要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的習慣;避免食用對消化系統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生冷、難消化、辛辣等會加重患者消化系統負擔及病情的食物。同時指導患者注意鉀、鈣、蛋白質的補充。③健康教育:詳細、耐心地告知患者疾病的形成、發生、轉歸及相關注意事項,讓其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了解相關癥狀及并發癥。同時必須讓患者知道治療和護理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在治療及出院后都能保持良好的依從性,按醫囑服用、存辱藥物。
1.3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四個等級進行評定,分別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同時觀察并統計兩組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住院時間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兩組研究所得數據由專業記錄員交叉記錄,同一樣本,進行三次重復性檢測(無離群檢驗),數據錄人EXCELC10版本)進行校正分析,導出數據采用spssl3.0進行數據的`統計學檢驗,檢驗水準為a=0.05,檢驗分析時計量錄人方式為"x±s",以t進行檢驗;計數錄人方式為頻數,以X2進行檢驗;檢驗標準為統計學具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分析干預組臨床治療總有效30例,對護理滿意33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24例,對護理滿意27例,組間比較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消化內科是臨床三級學科,主要研究消化系統器官(食管、肝、大小腸、膽、胰腺等)相關疾病,復雜繁多的疾病類型涉及到廣泛的醫學知識,從而的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能的掌握要求更高。特別是在近幾年,患者對治療要求的不斷增加,對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態度的需求不斷上升,若護士未能采用專業、熟練的護理基礎知識及技術完成工作,極易導致失誤的發生,最終引發糾紛。
優質護理即是圍繞患者展開,以滿足患者對護理的要求為原則展開臨床工作,其在消化內科的護理應用中具有顯著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可保證臨床療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可輔助縮短治療時間,間接降低住院花費,節約醫療資源。主要是因為優質護理的實施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病情特點,對護士進行相關培訓后讓其參與臨床工作。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干預,可逐個擊破緩解不良情緒;加健康教育,讓患者對自身病情充分了解,有利于健康知識的普及和穩定患者心緒;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根據病情采用質和量的飲食干預,對患者進食的食物嚴格限定,制定符合疾病特點的飲食,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對護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w。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中具有較髙的臨床價值,可進行推廣應用。
第2篇:探討中醫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臨床效果的護理
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且大多數屬于慢性疾病,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對此類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隨著中醫在疾病治療中應用范圍的不斷增大,中醫療法也被廣泛應用于消化內科疾病的治療當中,取得的效果得到廣泛認可。現結合實際,對中醫治療消化內科疾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l.1-般資料
隨機選取近年來收治的44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因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2例,即中醫治療組和對照組。中醫治療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25至62歲,1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12例消化性潰瘍;對照組:男11例,女11例,年齡25至62歲,11例慢性淺表性胃炎,11例消化性潰瘍。經統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可比。
1.2方法
1.2.1慢性淺表性胃炎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西醫治療:每天讓患者服用三次猴頭菌片,每次3片;每天讓患者服用一次奧美拉唑,每次20mg,三個月為一個療程。對中醫治療組患者實施中醫治療:中藥組成為黨參、延胡索20g,蒲公英15g,白術、陳皮12g,莪術、茯苓10g,法半夏、甘草6g。辨證加減,如肝氣郁結者加柴胡、白芍;脾胃虛弱者加黃芪、桂枝去蒲公英等。水煎煮,每日一劑,分早晚服用,治療一個月。
1.2.2消化性潰瘍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西醫治療:每天清晨和睡前分別給予患者劑量為20mg的奧美拉唑,連續服用十四天;每天餐后給予患者兩次劑量為200mg的克拉霉素,連續服用七天;幽門螺桿菌陽性者,每天給予兩次劑量為lOOOmg的阿莫西林,一天兩次。腹脹、反酸者加用嗎丁啉10mg,一天三次。對中醫治療組患者實施中醫治療:采用半夏瀉心湯(黨參15g.半夏12g.陳皮、黃芩l0g,黃連、干姜、炙甘草6g)對患者進行治療,辯證加減,如伴氣滯、腹脹者加枳殼、柴胡、木香、砂仁;納差者加雞內金、焦三仙;口干咽燥者加麥冬、生地黃。水煎服,每次200ml.每天分早晚兩次服用,一個療程為兩個星期,連續服用兩個療程。
1.3療效判定
治療后,臨床表現消失,各項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則判定效果為顯效;臨床表現有所改善,各項檢查結果顯示均有所改善,則判定效果為有效;臨床表現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現惡化情況,各項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變化,則判定效果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討論
2.1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將慢性淺表性胃炎劃分在“胃脘痛”等范疇,認為內傷七情、飲食、外感六淫等是此類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且慢性胃炎的發生和脾胃濕熱有一定的關系。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藥方中的莪術可以起到化淤消痞、健胃止痛的作用,白術、黨參、甘草可以起到健脾益氣的功效;延胡索和郁金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蒲公英可以對胃腸起到保健作用;法半夏、陳皮、茯苓可以起到益氣補脾的功效。諸藥合用,可以有效保護胃黏膜,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胃炎的'恢復。
2.2消化性潰瘍的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分析,也可以將消化性潰瘍劃分在“胃脘痛”范疇,認為此類患者多因飲食不規律或者消極情緒的影響等導致脾胃受到損傷,導致肝胃不和,長此以往,導致胃絡痹阻,氣滯血瘀。本研究采用的半夏瀉心湯中的半夏和干姜辛散溫陽,散結除痞,可以除其寒[2];黃連、黃芩苦寒降泄,可以清其熱。聯合使用,可以起到平調寒熱、辛開苦降的治療效果。采用黨參和炙甘草等可以起到溫益氣補其虛的作用。諸藥合用,不但治標、治本,還可以起到驅邪扶正的作用,起到健胃止痛、收斂止血的效果,可以對胃酸加以抑制,促進潰瘍盡早愈合。
綜上所述,中醫療法值得在消化內科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
【消化內科中優質護理管理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論文10-12
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論文10-10
優質護理管理的運用效果論文10-12
消化內科護理安全管理制度06-04
婦產科優質護理服務中品管圈應用價值論文10-10
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的應用論文10-12
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論文10-12
混合式學習法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