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然中分娩人性化護理干預論文
第1篇:孕婦分娩中人性化護理療效分析
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到“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多元化轉變,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科學、規范的要求。人性化護理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護理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己成為提高整體護理水平的重要干預措施,強調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體現人文精神,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及個人隱私,它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最為優質的護理服務,而且在解除病人痛苦、縮短產程、預防并發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著整個護理事業的發展。分娩是一個正常、自然、生理及健康的過程,產婦及胎兒有適應分娩過程的能力。分娩的順利完成取決于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等綜合因素。在人性化分娩己經在西方國家日益流行的今天,分娩期進行人性化的護理干預,支持、保護和促進陰道分娩己經成為生理產科研究的熱點和焦點課題。為進一步提高產科質量,促進陰道分娩,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我院2007年對分娩孕婦實施人性化護理,效果滿意,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產婦65例為對照組,年齡24~35歲,平均(2873±229)歲。孕周,平均(3855±226)周;選擇2007年1月年10月在我院孕婦學校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培訓并預約在我院分娩的產婦68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27歲。孕36~42周,平均(3842±235)周。兩組均單胎,頭位,無妊娠合并癥。兩組孕婦年齡、身高、體重、孕周、骨盆外測量、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分娩期常規基礎和專科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予以人性化護理干預。
1.2.1設置人性化的陪伴待產室按照貼近人性的理念布置病室,保持安靜、整潔,配置粉色窗簾、溫馨雙人大床、電視機及沙發等,給產婦及家屬回家分娩的感覺;待產室外的走廊懸掛寓教于樂的健康宣傳及科室醫師、助產士的照片、職務、職稱、專業特長、服務信念等信息介紹專欄,營造溫馨、和諧、值得信賴的分娩氛圍;當產婦出現規律性宮縮時,立即將其送入陪伴待產室,除有助產士觀察宮縮、產程進展、監測胎心、必需的生活護理外,還有產婦的親人陪伴在產婦身邊^122產前健康教育舉辦門診孕婦學校,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開展個性化產前培訓,定期交流,指導孕期健康保健,重點講授分娩前生理過程、生產配合技巧、分娩注意事項及母乳喂養等知識,掌握孕婦的生理和心理的個性化需求,并與孕婦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
1.2.3心理護理干預產婦在進入待產室常會表現出一種緊張情緒,擔心分娩過程及分娩后會出問題,這種心理狀態對產婦順利分娩極為不利,對此我們在護理過程中針對產婦對分娩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及時準確地做好產婦心理、生理、社會、文化、精神評估,對其分娩全程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講解分娩是生理過程,告訴其可能產生的疼痛及原因,疼痛出現的時間及持續時間,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使其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產程中耐心地做好各項解釋工作,傾聽產婦的傾訴,滿足其依賴、保護情緒,使其情緒能夠安定放松;產后加強對產婦的關心和無微不至的照顧,鼓勵配偶及家屬為產婦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1.2.4導樂陪伴分娩助產士需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情況,指導產婦正確地屏氣用力和休息,第一產程潛伏期以胸式呼吸為主,動作深而慢;每次宮縮持續期間,用鼻孔吸氣用嘴呼氣;通過分散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注意力,來減輕其因精神緊張產生的宮頸痙攣致宮頸水腫、擴張停滯;適時給產婦喂水、喂飯以保證產婦能有足夠的體力迎接即將來臨的分娩;隨時監測胎兒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并及時處理;第二產程中,助產士的助產操作動作要輕柔,給產婦安全的感覺,鼓勵產婦在宮縮時屏氣,以促進胎兒下降及娩出;胎兒娩出后,一方面給予宮縮劑,加強宮縮,預防產后出血發生,另一方面助產士繼續陪護在產婦身邊,定時按摩子宮,觀察產婦陰道出血量及膀胱充盈情況。以上都是在根據產婦的要求播放輕音樂的背景下開展護理干預,以放松產婦的緊張情緒。
1.2.5產后2h內陪伴護理干預指導產婦實施“早接觸、早吸吮”以刺激產婦腦垂體釋放縮宮素,促使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
1.3評估標準按照《現代護理診斷手冊》中有關心理反應四級對比觀察,即心理反應分為:正常、擔心、焦慮、恐懼,并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
1.4統計學分析用SPSS10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討論
人性化護理是由美國人華生首先提出的“人性照護”護理模式發展而來。所謂“人性照護”即護士必須有人性科學的認知,將人文關懷護理理念融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來,給予病人人性化照護。有研究認為分娩能否順利進行與產婦的心理狀態、性格特征、文化背景、知識水平、社會條件和環境有關。人性化護理分娩通過護理干預給產婦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護理支持,可減輕其對分娩的心理壓力及恐懼感,可緩解其焦慮情緒,減輕其對分娩應激反應程度,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達到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順利分娩。
人性化護理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尊重病人的人格,所提供的服務必須滿足其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需求,給予病人足夠的關心和同情。分娩中人性化護理的實施,徹底了傳統護理模式,提高了助產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促使助產人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和積累工作經驗。該項護理干預的實施,使分娩室助產士的服務意識得到了強化調動了助產士的工作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整體護理水平,實現了人文關懷的服務目標,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改善護患關系,極大的避免了不必要的護患糾紛的發生。
本研究所倡導的是在分娩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是圍產服務理念轉變的極有成效的證據,也是圍產醫學臨床實踐發展的關鍵所在。人性化護理分娩使產婦分娩過程中心理狀態相對穩定,且能增強產婦的信心和忍耐力,并能利用宮縮間歇休息,減少體力消耗,產生有效宮縮,使產程進展順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第2篇:自然分娩中人性化護理的運用
自然分娩作為女性重要的生理過程,是否能順利完成受到諸如產婦產道、產力、胎兒、杜會因素、文化背景、主觀心理和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尤其近年來,護理模式逐漸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此種模式可滿足產婦心理、生理、精神上的需求,對降低分娩不適和剖宮產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本次將人性化護理進一步運用于自然分娩中,其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隨機抽取產科分娩者共計72例,所有孕婦為自然臨產、單胎頭位且具備陰道試產條件、骨盆外測量正常;72例自然分娩者23~32歲、平均(27.00±2.00)歲,初產婦68例、經產婦4例,孕周38~41周、平均(39.50±1.00)周,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2例、大專及以上60例;在患者自愿情況下,參考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將72例分娩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及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⑴精神疾患、語言功能異常;(2)心、肺、肝、腎功能嚴重異常;⑶分娩前并發癥、妊娠合并癥以及羊水異常、胳帶繞頸、頭盆不稱;(4)巨大兒、胎位不正;(5)依從性差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1.2護理方法觀察組產婦給予人性化護理方法,即(1)營造溫馨良好的病房環境,如在病房和走廊建立母乳喂養、分娩知識宣傳欄,粘貼兒童圖片,環境以粉色調為主,以營造溫馨、舒適、清潔的家庭氛圍;同時告知孕產婦科室的技術和人員構成、技術職稱等。⑵健康宣講,護士長、主管護師和責任護士等人員組成護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利用宣傳手冊、板報和多媒體及沙龍等形式,結合語言教育、書面教育和示范教育,由責任護士實施“一對一”教育(包括自然分娩準備、產程及期間注意事項等),主管護師加以指導和巡視,護士長實施教育效果考評。⑶心理護理,產婦對分娩極易產生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由此,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溝通交流、體貼關心產婦,樹立產婦自信心,并根據產婦心理特點加以有針對性的疏導,積極引導產婦對自然分娩的正確認識,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自然分娩。⑷產程護理,即由專職助產士和家屬給予全程陪伴,其中第一產程時,主動關心產婦心理和生理情況,協助產婦對下腹部和腰骶部進行撫摩,同時以聊天的方式轉移產婦注意力且對其進行密切觀察,另外幫助產婦擦拭汗液、更換床單,二便后利用溫水對會陰沖洗。第二產程時,繼續鼓勵產婦且對其進行安撫,指導產婦正確屏氣用力和放松以提升腹壓完成分娩,同時加強會陰保護以免出現宮頸撕裂。
第三產程時,根據產婦及家屬預期適時告知產婦分娩情況以及新生兒身體狀況,例如新生兒皮膚、外貌、身高等(若新生兒異常,應避開產婦加以治療和處理),此時應保持產婦情緒平穩、注意避免產婦過分激動。產后護理,產后囑其適量補水和營養支持,積極協助產婦恢復體力,同時嚴密觀察、加強產婦陰道出血、膀胱充盈等情況巡視護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采取傳統自然待產,助產士進行常規產程觀察及相應護理。
1.3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參考醫療質量萬里行護理服務檢查標準進行綜合考評,包括護理人員情況介紹、孕期及分娩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護理措施是否到位、護理操作技術的熟練程度、日常衛生的清潔以及對分娩、飲食、運動、心理的護理指導與健康教育等方面;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土標準差(X土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多個構成比比較的采用秩和檢驗,將檢驗標準設定為a=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分娩結局對比給予兩組孕產婦相應護理方法后,結果顯示觀察組自然分娩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自然分娩產婦產程時間對比給予兩組自然分娩產婦相應護理方法后,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
2.3兩組孕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給予兩組產婦相應護理方法后,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研究顯示自然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而剖宮產則是人為干預胎兒的分娩,所以與剖宮產相比,自然分娩具有以下優勢,例如自然分娩的胎兒經過子宮收縮和產道的擠壓,肺和呼吸道內的羊水及粘液被擠出,所以新生兒羊水、胎糞所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發生率明顯降低;并且此種分娩方式有助于建立正常呼吸且自然分娩產婦機體功能恢復快于剖宮產者。但近年來,隨著人們觀念改變以及產婦對疼痛耐受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剖宮產發生率日益升高,因此對母嬰安全以及分娩質量造成極大影響。
鑒于此種情況,筆者本次對分娩者予以人性化護理,以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發生率以及并發癥等。從表1結果可知,實施人性化護理的分娩者,自然分娩率達80.56%,而給予常規護理者,自然分娩率則為52.78%,由此,筆者認為人性化護理能明顯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作用顯著,表2結果顯示實施人性化護理的自然分娩產婦產程較常規護理者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施人性化護理的產婦,護理滿意度達100%,高于常規護理。綜合上述數據,筆者認為人性化護理在自然分娩中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對完善護理措施、促進護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因為人性化護理是更貼近孕產婦日常生活環境以及符合其心理的護理模式,能明顯降低孕產婦對環境的不適感、緩解緊張等心理,使其能夠以最佳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接受各項醫護措施;同時人性化護理不僅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并且還可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更好的服務于孕產婦,所以對提高護理滿意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人性化護理在自然分娩中應用效果良好,能明顯促進產婦順利分娩、降低了剖宮產發生率,值得推廣。
【自然中分娩人性化護理干預論文】相關文章:
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12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11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的論文10-13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分析論文10-12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的運用的論文10-13
護理干預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論文10-10
兒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分析論文10-12
人性化管理在護理管理的運用論文10-12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論文10-10
人性化管理在內科護理管理的作用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