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計算機教學
小學計算機教學,下面帶來小學計算機教學相關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小學計算機教學【1】
【摘要】小學計算機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化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計算機課程逐步成為中小學一門獨立的基礎性學科。
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年齡小、知識結構單一的小學生而言重點是培養其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初始認知。
【關鍵詞】小學計算機教學方法興趣
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普遍以識和算為主,加上其認知能力較為薄弱,大多處于被動接受階段,但其身心發展的特征又促使其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尤其像計算機這樣科學技術含量較高的一門課程,深深吸引著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結合自身數年的教學實踐,就當前我國小學計算機教學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認識。
1.小學計算機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從硬件設備來看,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表現為地區間差異較為明顯。
東部沿海地區小學基本普及了計算機教學,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學校資金投入不足,有些學校雖配有計算機但很多只是作為小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育,不能滿足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需要。
第二,從教學軟件來看,目前我國小學教學軟件的開發主要是由專業人員具體研發,學科教師的參與很少,造成了“教學”與“研發”之間脫節,很難把學科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融入于軟件中來,加之軟件開發的周期較長,新知識一般短時間內無法傳遞給學生。
第三,從教學過程來看,學校對小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缺少正確認識,沒有給予計算機信息教學過多的金飛投入,一些地方的老師教學形式及組織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
第四,從小學計算機教材來看,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較慢,有些教材沒有考慮小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
綜上,導致了我國小學計算機教學實際成果與課改預期目標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2.教師要培養好的教學方法
第一,注意培養小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愛好。
對所學知識的求知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當然就會比較理想。
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說,對計算機可能早就聽說,但對其具體功能以及發展歷程等等都會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是由什么組成的?用來干什么?當然更想切身體會一下計算機操作的樂趣。
這時,對于廣大教師來說,就應該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可以通過提出“大家誰用過計算機?有誰知道計算有哪些用途呢?”這時,小學生們便會紛紛舉手,各抒己見。
接著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帶領廣大學生進入一個電腦知識的海洋,初次接觸不要設置過多問題,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觀看后有一個感官的認知,以活躍教學氣氛為主,從而順利帶領學生進入新課學習中來。
第二,通過組織游戲來增強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由于小學學生大多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對游戲比較感興趣,而計算機本身具有很多好玩的游戲。
根據這一特點,老師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
比如說指法學習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老師從一開始就直接對學生講解如何擺放手指,學生往往很領會老師的講解要領,不但學起來很累,時間久了便會出現厭學情緒。
有的老師在講授如何學習指法時就在教學中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如,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
還有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
第三,通過任務驅動法鼓勵學生參與性學習。
目前任務驅動法被運用到各個年級的不同學科中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這一方法的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任務驅動法是教師結合小學認知能力通過提出一系列任務,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具體在小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就要做到:首先要使教學設計盡可能的富有靈活性,教師在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承擔起引導者角色,在不束縛學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由簡入難步步深入地設置不同難度程度的問題供學生去解決。
教師根據學生問題的解決情況適當作出一些“獎懲”,及時對學生的問題解決作出評價,從而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設置和解決,讓學生既可以輕松愉悅地上課,又可以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濃厚興趣。
3.老師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第一,課程內容切忌設置過深。
小學階段由于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結構的特殊性,對其講授計算機知識時應盡可能的簡單化,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教會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幫助其了解計算機最基本的一些簡單操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消除對計算機的陌生感就算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不應將課程內容設置過于深奧。
第二,不能忽視板書的作用。
我國小學各科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仍然是板書,各科課程教學中的系統板書是小學生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對知識了解掌握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媒介。
課堂上教師的解說、演示等等都離不開板書的密切配合。
但在計算機教學中,由于課程的特殊有些教師誤認為板書耽誤時間,或認為板書“可有可無”。
而實際上,如果教師一味地只讓學生看計算機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種“視覺暫留”,并不能及時把所看到的表面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其結果是不利于學生頭腦中知識體系的構建。
綜上,小學計算機教學還處于摸索和積累經驗階段,需要教師更多的實踐、總結和創新。
小學生處于學習啟蒙階段,這個階段中計算機教學應以啟蒙為主,技能傳授為輔,立足普及,學用結合,循序漸進為主導思想,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計算機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路賓.中小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與發展[J].甘肅教育,2003,(9):105
[2]丁儉.淺析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J].考試周刊,2007,(47):153-154
[3]孫宇雷,楊敏.中小學校園網軟硬件建設及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2,(1):82-83
[4]李湘.中小學計算機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試驗教學與儀器,1998,(6):20-83
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2】
【摘 要】如今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作為教師,我們很有必要把計算機的相關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讓他們從小對計算機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期待盡早有一天能正確地使用計算機來豐富自己的學習。
我根據自己最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在此與同行做個簡單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不吝賜教。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計算機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小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大多是計算機操作,主要是一些軟件的使用,計算機對他們來說既是學習對象又是學習工具,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軟件發展的推陳出新,使得我們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件的使用,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探索的方法。
計算機從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就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發展著,其技術的更新速度、新知識出現都令人瞠目結舌。
同時,計算機隨著硬件和軟件技術的發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計算機不僅僅只有大型研究機構和政府使用,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等諸多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我國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開展多年,小學計算機教育的普及面不斷擴大,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本文主要介紹了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方向。
一、傳統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內容知識點相對固定,知識點未能及時更新,很多講授的知識已經過時,在當下已經很少使用,小學生好奇心較強,使得他們對于過時的知識往往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講課一般以自我為中心,學生上課被動學習缺乏相應的溝通和反饋,嚴重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立。
教師授課更多以自己的邏輯和習慣組織課程內容,過于追求知識點的連貫性和全面性,會造成課堂知識過多而凌亂,使得學生對于課程失去主動性,進一步失去靈活應用的興趣。
教師上課時更多的是傳授應用的技巧,往往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無法激發出學習計算機的樂趣。
枯燥的教學內容、機械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小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展和教學效果。
雖然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很小就已經開始接觸和學習計算機了,但由于小學學習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學生在這段時間不太重視計算機課程,認為只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因此小學階段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來自于中東部地區的學生計算機水平一般比較不錯,而中西部地區學生的計算水平往往較差,這些都為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了困難。
當下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所用教材,大都是幾年前編寫的,在現在并不適用,現在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學生往往都是這些新技術最直接的收益者,他們對于這些技術相對比較感興趣。
但是上課內容主要涉及的是一些知識點和過時的應用技巧,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失去了引導學生的意義。
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往往只是專注于介紹計算機本身的技術、知識點、應用技巧,很少根據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去進行教學,對于小學生們不同的需求方向和應用方面,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樣的上課方式,使得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小學生所喜歡的內容太少,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對于學生的考核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般都是上機考試和理論考試相結合,這樣的考試更多注重知識點、應用技巧的考試,往往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很難體現計算機基礎課的學科特點,考試成績很難體現學生的實際計算機能力。
隨著我國小學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視,計算機課程比之前有了較大增加,現有教師數量很難滿足日常教學需求,日常教學當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教師帶多個班級的課程和上機實驗這樣的情況,極大地增加教師的教學負荷,使得教師很難全心身地投入到教學方案的創新中。
二、小學計算機教育改革方向
在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當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實際的計算機水平、興趣以及需求,確定學生個性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使得不同類型學生通過該課程都有自己的收獲,提高自身的計算機素質。
在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可以采用興趣學習制,這樣能很好地為小學生提供靈活的選課方式、上課時間及課程,滿足不同水平和興趣的小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不同學習需求。
堅持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
計算機是一個發展極其迅速的行業,技術更新換代快,一般教材很難跟上現實技術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因此,教師上課不能照本宣科,實際教學中應適當加入一些新技術、新知識,使得課程內容緊跟時代發展。
同時,小學應結合自身特點,根據學校具體條件,可以在計算機中提供更多的小學生們喜愛的學習資料,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組織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開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
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加教師數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
總之,小學開展計算機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使得小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更加適應當代小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李耀寶,閆昊琨.小學計算機教學的具體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3(01)
[2]于麗娜,李學軍.如何搞好小學計算機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07)
【小學計算機教學】相關文章:
小學計算機教學方案10-08
小學計算機教學優化路徑論文10-12
認識計算機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0-09
關于小學數學計算機教學的分析論文10-10
談小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方案10-08
技校計算機教學10-07
論計算機教學10-26
試論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計算機教學10-26
淺談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10-26
計算機應用專業之計算機教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