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方法
小編為大家整理獻上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方法的論文,希望對各位臨床醫學畢業的同學有幫助,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近年來,醫患糾紛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醫患關系緊張成為我國醫療行業面對的主要困境之一。現在大部分的醫患糾紛并不是醫療技術水平、質量方面的理由引起的,而是因為醫療服務不到位、醫患的及時溝通不夠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引導醫學生建立穩定和諧的醫患關系,已經成為我國目前醫學教育的一項嚴峻而又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圍繞通過增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從而提高醫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展開探討。
關鍵詞: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能力培養
1.醫患溝通能力
一、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1999年,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溝通技能成為其中的一項重要指標。2008年,我國教育部和衛生部頒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其中對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10年起,職業醫師考試中也增加了職業素養部分。2002年4月,南京大學專家組對三十所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比例達438%,醫生認為雙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僅為259%,這種不信任將慢慢演變成“集體不信任”。近年來醫療糾紛的不斷發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屬對醫療質量感到不滿,進而引發社會對醫務界的不滿和誤解。這充分地說明了目前的醫療糾紛并不單單只是醫療技術的理由,而是醫療服務的理由。由此可見,人際溝通能力對于醫生而言顯得越為重要。
二、現階段醫學生醫患溝通方面存在的主要理由1溝通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
醫學院作為培養醫療隊伍后備力量的教學基地,在培養醫學生的溝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醫學生需要從帶教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學習醫患溝通的能力,這種原始的師徒教學模式缺乏規范性、系統性,有些帶教老師自身就缺乏溝通能力,使得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也因帶教老師的水平不同而迥異。而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醫患溝通是醫生必須具備的臨床技能之一,也是醫學生的必修課程。
2醫學生緊張及膽怯心理
大部分的醫學生在剛剛進入臨床實習階段接觸病患時,都會產生緊張及膽怯的心理,不知道應該怎么與病人溝通。有部分醫學生甚至會面紅耳赤、語無倫次,加上部分患者對剛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有著強烈的不信任,容易導致醫患之間的溝通障礙。
三、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有效途徑1醫科院校開設相關課程
在我國,極少有醫學院校開設醫患溝通教育課程,溝通技能還只停留在簡單的“采集病史”階段和對患者病情、治療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醫患溝通課程教育融入醫學院校的教育體系,通過學校教育,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2帶教老師幫助醫學生樹立信心
帶教老師應該給醫學生足夠的信心,盡早地將醫學生以“醫生”的身份介紹給患者,使學生能夠以醫生的角色面對患者;在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同時,鼓勵醫學生多與患者接觸,教會他們找到與患者溝通的切入點,通過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分析,鍛煉他們幫助患者解決理由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勵醫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消除膽怯心理,樹立自信,提高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對醫學生的信任感。
3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
醫學生應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學會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從而獲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還應該盡量用通俗的語言給患者說清楚病因,盡量拉近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距離。
4建立監督考核獎罰制度
不定期派老師深入各個病房進行教學質量抽查,針對醫學生的醫患溝通狀況進行調研,收集醫學生的醫患關系狀況、醫療糾紛發生率和對帶教老師的評價等,并且定期組織評分,對優秀生進行適當獎勵,對后進生進行適當教育。
總之,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引導他們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使之成長為符合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臨床醫師,是我國未來醫療服務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許雙虹,陳治珍,胡小英,等.醫患溝通理由的調查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05).
〖=2〗閻平慧,李冬梅,屈榆生.醫患關系與溝通技巧〖=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5(07).
〖=3〗張師前,沈祥芹,紀春巖.加強對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療前沿,2007(13).
【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方法】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10-26
提高溝通能力的方法10-08
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10-08
怎樣提高溝通能力12-13
醫學檢驗專業醫患溝通能力培養論文10-08
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03-06
怎樣提高職場溝通能力10-21
提高溝通能力的體育文化論文10-10
導游提高講解能力的方法10-08
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