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醫學研究論文
摘 要: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1例患者包括男37例,女14例;年齡23~79歲,平均(53.46.8)歲。所有患者均經行頭顱CT檢查確診,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其他個別性表現還主要包括:頭暈痛46例,嘔吐41例,視乳頭水腫39例,肢體運動障礙26例,智
關鍵詞:醫學臨床論文發表,職稱醫學論文投稿,發表臨床醫學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1例患者包括男37例,女14例;年齡23~79歲,平均(53.4±6.8)歲。所有患者均經行頭顱CT檢查確診,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顱內壓增高,其他個別性表現還主要包括:頭暈痛46例,嘔吐41例,視乳頭水腫39例,肢體運動障礙26例,智力與精神障礙23例,語言與感覺障礙各6例。具體的影像資料顯示絕大部分患者的血腫部位均位于額顳頂部,表現有顱骨內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占位,同時在壓力作用下,側腦室表現有不同程度變形,同時伴有中線結構朝對側位移的情況,CT檢查顯示為高密度者10例,低密度者32例,其余9例為等密度者。
1.2治療方法
本組所有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狀態下進行鉆孔引流操作。首先需參考血腫大小及發生的部位選擇引流開孔,通常采用單孔或前后兩孔,選定開孔部位后再行切開,切口4cm左右,需逐層切開至骨膜;接著與顱骨鉆孔,同時采用咬骨鉗處理成斜面,于邊緣涂抹骨臘并配合硬膜電灼以止血;再接著在硬腦膜上行十字切口,并以棉片進行壓迫以緩慢降低壓力;硬膜懸吊至少兩針,將適合大小且帶有側孔的硅膠引流管以輕柔手法置于血腫腔內,同時采用生理鹽水對各方向緩慢進行反復沖洗,直到有清涼液體流出為止;將引流管置于血腫腔進行引流的同時,需另戳孔將其引出,并采用明膠海綿于骨孔區與硬腦膜外進行填封,對皮緣下出血部位采用雙極電凝徹底止血;最后逐層縫合傷口即可,術后患者均需完全臥床,并在3~5d內視情況將引流管移除。
2結果
本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僅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并發癥發生率為7.84%,其中血腫復發、硬膜下積液、顱內積氣以及腦挫裂傷均分別1例,但經對癥處理后均痊愈出院,未發生死亡病例。
3討論
相關資料顯示,顱腦外傷致腦皮質通向靜脈竇的橋靜脈撕裂傷后,其初期一般出血量不大,因此其臨床癥狀表現多不及時,但通常在3周左右的時間,由于緩慢出血量的不斷增加并積累,繼而表現出CSDH癥狀,可導致腦的直接受壓并顯現出持續性顱內壓增高的相關臨床病像,需行手術治療。鉆孔引流術是當前臨床治療CSDH的首選方法,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某些并發癥總是不能絕對避免,現就本組病例的并發癥情況略談體會如下:
3.1血腫復發
據報道,此類并發癥的發生率可高達3.7~38%,且多發生于年齡相對偏高的患者,本組資料中發生血腫復發的患者年齡為71歲。究其原因,研究認為,老年患者腦組織萎縮程度相對較大,在血腫長時間壓迫后,其術后腦膨起仍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個別患者也可能是因為包膜有房隔或肥厚,在血腫已有機化的情況單行鉆孔引流效果欠妥。基于此,尤其對高齡患者應充分了解并掌握其手術適應癥,可視情況加行骨瓣開顱并切除血腫包膜等處理方法,同時,在術中應妥善對引流管的方向進行調整以將局部絮狀的凝血塊及含大量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徹底沖洗干凈,并在術后大量輸入低滲或等滲液體或腰穿注射生理鹽水,以加快腦組織膨起。
3.2硬膜下積液
此類癥狀也多發于高齡患者,由于此類患者其血腫包膜腔更難自行閉合,當血腫腔內血液與沖洗液混合后,可轉變為高滲液,繼而可導致腦脊液內流至血腫腔。另外,受積液長期炎癥的刺激作用,血腫包膜內層所新生出的不成熟毛細血管繼續滲出而不凝血以及血腫包膜外層的持續性纖維化,可最終導致血腫腔逐漸增大。其主要預防措施筆者認為:務必在術中進行徹底沖洗以最大程度減少腫腔內高滲液量;術后應根據患者具體合適體位斟酌鉆孔位置,并盡量將鉆孔位置定在血腫腔后極;密切關注引流管的順暢狀況,術后讓患者保持頭低位、臥向患側體位,保證充足飲水,不應用強力脫水劑,必要時適當補充低滲液體。
3.3顱內積氣
其主要導致原因為,在十字切開硬腦膜時,在顱內壓升高的情況下,血性液體會從顱內涌出,但空氣并不會在此刻進入顱內,然而,當硬膜下血腫抽吸到一定程度后,空氣仍是可以進入顱內的。針對該情況,筆者認為正確的處理方法為:一方面可將沾水后的明膠海綿放置于鉆孔部位并對引流管進行圍繞,可較好防止在行十字切口時空氣進入顱內;另一方面在行血腫抽吸時,應不斷為明膠海綿補充適量水分;最后在手術結束時還應采用生理鹽水將血腫腔注滿以將其內部的空氣全部排除。
3.4腦挫裂傷
引起此類并發癥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引流管質地較硬、顱孔過小以及放置引流管時操作不當等。基于此,在引流前,引流管的選擇尤為重要,通常以較細較軟為宜,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務必仔細,尤其在插入時需保持手法輕柔,避免將導管穿過內側包膜插入腦組織內,造成腦挫裂傷;另外,術中鉆孔宜夠大,當插入引流管有困難時,可稍咬除骨緣,擴大顱孔,并將引流管開口處剪成斜面以利插入。照上述方法操作,一般可較好避免腦挫裂傷的發生。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本組51例患者發生的并發癥討論相關體會,從本研究結果可知,本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7.84%,提示鉆孔引流術治療CSDH的可行性、安全性與有效性均比較滿意。但我們還必須認識到,CSDH行鉆孔引流術治療的術后并發癥并不單單是以上幾種,通過資料查閱可知,其他常見的并發癥類型通常還包括術中出血、顱內感染、術后癲癇、張力性氣顱、血腫腔殘留以及頭皮延遲愈合等。提示我們在采用鉆孔引流術對CSDH進行治療過程中,唯有不斷總結經驗并積累各種并發癥的有效處理方法,才有望提升臨床治療CSDH之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醫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血腫影像學診斷與誤診分析論文10-09
學前教育下教育體系研究論文10-09
臨床醫學崗位實踐技能課程改革研究論文10-08
臨床醫學多媒體教學研究與分析的論文10-09
臨床醫學生選修課研究論文10-09
論文化意識下的英美文學研究10-26
電子商務下快遞企業服務研究的論文10-09
生存教育視角下小學游泳教育研究論文10-11
自然發展理念下的學前美術教育研究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