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個別地區養老保險收不抵支 甚至有擴大風險
調研報告顯示,部分地區基層財政壓力大,地方債務風險較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今年7月-8月,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派4個調研組赴東、中、西和東北地區調研,每個地區選取兩個省,每個省選擇兩個縣,了解掌握地方財政經濟運行情況。昨日,財科院發布該調研報告。結果顯示,地方經濟運行存在財政收入下滑,基層財政壓力較大,地方債務風險等問題。此外,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東北等地養老保險甚至收不抵支。
焦點1
個別市養老金缺口36億
報告顯示,各地區財政收支矛盾仍較突出。記者注意到,養老保險收支缺口成為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的一個“縮影”。財科院院長劉尚希稱,部分地區養老保險甚至出現收不抵支情況,甚至有擴大風險。
以東北地區為例,報告顯示,以2015年黑龍江某市為例,繳費人數為26.8萬人,領取待遇人數卻達到29.7萬人,當年基金運行缺口為36.6億。
除東北老工業基地大量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沒有在社保基金中形成有效積累外,報告分析,人口外流,以及地方各級財政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難以對社保基金預算提供必要資金調入。
對于財政收支矛盾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提出,應拉長地方財政收支管理視角,不能只盯住一個年度的收支平衡,引導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盈余積累下來,建立規范的盈余資金使用方法,應對財政運行的周期性波動。
焦點2
中部傳統行業運行困難
以中部兩省份湖南及江西為例,報告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和江西省GDP分別增長7.6%和9.1%,均與上半年持平,且分別高于全國0.9和2.4個百分點。但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環境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程瑜提醒,受全國經濟下行的影響,兩省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原因主要為傳統行業運行困難及投資增長后勁不足。程瑜說,湖南的工程機械、鋼鐵等傳統行業面臨產能、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制約,整體處于不景氣區間;江西情況也不容樂觀,有色、采礦行業國稅收入大幅下降,部分重點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
如何保證財政經濟穩定運行?以中部地區為例,程瑜提出,可以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拓寬融資渠道及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等方面發力,激活民間資本。同時,還要警惕房地產等領域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物價整體水平超出預期上升,進而使宏觀經濟運行入低增長、高通脹的局面。
焦點3
東北政府債務規模較大
東北地區債務問題也備受關注。報告提出,近年來,通過債務置換及控制新增債務規模,東北地區債務增長已明顯遏制,政府付息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依然存在政府債務規模較大,相對指標高企的問題。
趙全厚認為,東北地區政府債務風險較高主要由于經濟下行等因素。同時,東北處于城市化建設的峰值期,城市改建擴建任務艱巨,客觀上造成階段性債務融資的高峰期,政府投融資壓力大。
記者在報告中看到,遼寧省某市“十二五”城建投資總額約為2000億元,相比“十一五”增長50%以上。
此外,趙全厚提到,國有企業轉制艱難、棚戶區改造、融資渠道單一等方面也成為東北地區債務問題較為嚴重的影響因素。
對于如何解決地方債務問題,程瑜認為,首先應從考核機制上引導地方政府量力而行,分散其基于應對公共風險的支出責任。此外,報告還提出,應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把一部分政府負擔的市場風險還給市場。
報告披露部分地區養老保險收不抵支,專家出招破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12月12日,中國財政科學院(下稱“財科院”)發布“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結果。報告顯示,各地區財政收支矛盾仍突出。財科院院長劉尚希稱,部分地區養老保險甚至出現收不抵支情況,甚至有擴大風險。
支出多用于養老保險、交通基礎設施
為何出現收支矛盾?記者注意到,支出增幅明顯高于收入增幅是收支矛盾的主因之一,且這些支出多用于養老保險、交通基礎設施等。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環境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程瑜舉例說,今年前三季度,湖南和江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4.77%和5.9%,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分別為18.8%和9%,支出增幅明顯高于收入增幅。
她認為,在地方財力有所減少的情況下,養老金政策調標和機關事業單位調資等剛性支出資金需求有所增加。
黑龍江某市領取待遇的比繳費的人還多
備受關注的東北地區也受到財政收支矛盾影響。根據報道,教育和社會保障仍是東北財政支出“大戶”,在縣級層面用于農林水方面的支出占比明顯高于市級層面。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解釋,重點民生支出上升,且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地方配套投資壓力大。他說,無論是國家和省級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是農村修建建制村硬化路面依然都需要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資金。
記者注意到,養老金保險收支缺口也成為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的一個“縮影”。以東北地區為例,報告顯示,以2015年黑龍江某市為例,繳費人數為26.8萬人,領取待遇人數卻達到29.7萬人,當年基金運行缺口為36.6億。
除東北老工業基地大量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沒有在社保基金中形成有效積累外,報告分析,人口外流,以及地方各級財政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難以對社保基金預算提供必要資金調入有關。
對于多數地區出現的財政收支矛盾問題,以東北地區為例,趙全厚提出,應拉長地方財政收支管理視角,不能只盯住一個年度的收支平衡,應引導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盈余積累下來,建立規范的盈余資金使用方法,從而應對財政運行的周期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