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xiàn)代新詩相對應(yīng)。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句1
1、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解析:
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lián)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不單是月亮,而是面對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xiàn)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2、辛棄疾的《太常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解析:
此時見皎潔的月亮如同一面磨亮而閃閃發(fā)光的鏡子,感到耀眼。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問,即嫦娥啊!青春已背我而去,如今白發(fā)被身,仍壯志難酬。
我是否理應(yīng)抓住時機,重振江河,為國為民赴湯蹈火。
就象吳剛那樣一心要砍去月宮中的桂花樹,為的.是讓潔白、清純的月光,更多地灑向大地、人間。
3、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解析:
此詩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
皎潔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鋪上了一層霜。
樹上的鴉鵲已進入了夢鄉(xiāng),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飄灑下來,沾濕了庭中的桂花。
這一幅清雅、靜美的圖景不禁誘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輪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濃濃的愁思落在了誰家?
4、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解析: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
由景入情,轉(zhuǎn)篷象征漂泊無依的情感,老杜空有歸心只可惜無處還鄉(xiāng)的凄涼。此詩主調(diào)應(yīng)該是悲傷蒼涼的。
詩前兩聯(lián)睹月興感,用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詩后兩聯(lián)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shù)秋毫"兩句下字奇險,立意浪漫,于老杜詩中別是一格
5、王昌齡的《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解析:
此詩寫玩月思友,由月憶人。
感慨清光依舊、人生聚散無常。詩的開頭點出“南齋”;二句點“明月”;三、四句觸發(fā)主題,寫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發(fā),寫流光如逝,世事多變;七、八句轉(zhuǎn)寫憶故友;最后寫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蘭杜,芳香四溢,聞名遐邇。
全詩筆不離月,景不離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濟,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6、蘇軾的《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解析:
這首詞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fā)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jié)到別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7、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解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
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8、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解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9、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解析: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
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huán)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凄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于此,甚至連今后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
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jié)游,并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句2
中秋
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賞析】
題為《中秋》,實是歌吟中秋月夜,著重描寫的又是那一輪秋月。詩中寫了明月的形如寶鏡,寫了月夜的靜謐氣氛,寫了它的平分秋色,寫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關(guān)于月亮的傳說故事作為素材,極寫秋月明凈圓滿的形象。末二句,詩人進一步馳騁想象,打算約伴同游銀河,更使詩中清輝漫空的月色顯現(xiàn)出新的境界。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賞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guān)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guān)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tài)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烈而含蓄。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fā)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huán)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望的畫面。通讀整篇,發(fā)現(xiàn)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xiāng)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zhuǎn)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guān)的,而遠隔天涯的親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yīng),以"遙夜"與"竟夕"呼應(yīng),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里燭光太耀眼,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么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gòu)思奇拔,獨辟蹊徑,神話與現(xiàn)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句】相關(guān)文章:
描寫中秋節(jié)的小學詩句160句09-20
描寫春天的詩句02-06
描寫牽掛的詩句08-04
描寫傍晚的詩句04-28
描寫春天的詩句匯總02-08
描寫狂風的詩句大全11-18
中秋節(jié)詩句蘇軾09-08
中秋節(jié)蘇軾的詩句08-08
中秋節(jié)的詩句及賞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