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機制研究論文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發展中管理機制尚在建設和完善過程中。因此,針對我國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管理機制進行了探索和創新,提出了一些新理念和幾種新方法。
專業學位教育自1991年在我國開展以來,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業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此,教育部自2009年起開展了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這項舉措的實施可為社會培養更多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然而,由于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起步較晚,研究生教育、培養環節的質量監控,試論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峰、鐘曉的語言特點基于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
要求及管理等相關規定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且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進一步針對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如培養模式、管理機制及教育教學方法等探索解決問題的新理念和新辦法是當前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
(一)合理設計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主要是面向化工類生產或設計領域的實際需要,所以報考學生必須具有相應的學歷或工程背景。招生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部分,初試采用筆試,復試包括筆試和面試,主要用于考查學生的化工專業知識背景、學習科研能力和基本專業技能等。通過實行一定比例的差額復試,有效控制導師招生數量,從而提高生源質量。具體考試的實施辦法由學院根據學校制訂的考試總體要求及專業測試要求來制定,各專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自行確定錄取總成績中專業課筆試、面試等考試成績的比例。在考生的錄取選拔過程中,突出導師的主導地位,注重提升導師的責任感和自律意識。
(二)建立校企聯合教育管理模式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的目的是為化工企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化工行業的用人單位對于學校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質量及改進之處最有發言權。在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教育、培養和管理過程中建立一套學校和企業聯合教育管理的模式,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實現校企聯合培養管理的有效運轉。讓企業將大量的科研開發及技術改造項目放到校企聯合培養基地開展科研攻關,如此一來,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便可以直接參與到科研課題和技術改造中去,有效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建立規范的激勵機制,使學生能夠主動去開展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也為完成高水平論文提供有力保障。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建立教學管理的評價制度,使學生和校企進行互評。學生每天記錄在企業項目實踐過程中的所學所想,反饋給企業;企業記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各方面表現及所做出的科研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和企業相互聯系,及時發現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其他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建立“學生—學校—企業”三角構架互動機制
學生只有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才能提高其應用知識的能力,化工類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學生—學校—企業”三角構架互動機制是一個“三贏”的措施,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或科研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同時也加強了企業與學校的聯系。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因此有了共同的目標:一方面,學校可以發揮學科基礎好、科研能力強、技術力量強的優勢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加強技術交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服務;另一方面,學校從企業引進科研項目,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的針對性。
二、建立全過程動態項目管理模式
在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管理過程中,結合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目標,以分析社會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啟動—計劃—執行與控制—評價—跟蹤”實施全過程的動態管理模式。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分為教學培養和論文寫作兩個階段。在教學培養階段,整合校內外辦學資源,設置課程體系,選擇教學模式,并借助學生、企業評價與反饋機制,結合外部環境動態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通過不斷與市場需求的偏差分析和市場反饋信息修正教學方法。在論文寫作階段,借助企業與院校共同建設的科研實踐平臺,結合企業需求為學生確定論文課題,通過學生與企業導師、學校導師之間的交流,科研小組內部成員間的交流,以及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調整論文研究內容、方法,督促學生不斷查閱文獻補充理論知識,增加論文的創新性,確保論文先進的科研成果能直接服務于企業。在學生答辯畢業后,總結辦學成果和經驗,將成功的方法應用于提升下一期的辦學水平,以期實現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水平滾動上升發展。
三、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
對于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模式,學校以教育部推薦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的三段式培養模式為基礎,結合行業優勢及學科特點,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培養模式。所謂產學研結合是指生產單位、學校和研究單位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和協作優勢,按企業或用人單位的要求培養企業和用人單位需要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學校通過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在已有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培養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間的對口聯系,探索化工類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供需關系。通過機制優化,為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進行專業實踐、論文研究提供長效、穩定的實踐基地。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同時也是讓自己的人才資源和成果資源溢出,實現高校和企業之間產學研的無縫聯接,從而為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更廣闊的空間。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鍛煉和創業的機會,使他們盡早地進入各企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鍛煉管理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化工類專業碩士的市場競爭力。
四、組合式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
根據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特點,擬采用組合式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培養。在教學流程設計中形成了三條主線互相穿插、并行推進的組織方式,包括模塊化的理論知識講解主線、案例研討與實驗模擬主線及講座與參觀主線,按照理論知識→案例研討與模擬→專題講座的順序循環推進,每門課程的結構設計都會根據需要在以上模式中進行組合。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及職業導向為本;推進多位教師主講、共同負責的“拼盤式”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工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管理機制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論文10-12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10-09
環境工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的分析論文10-13
環境工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理工論文10-13
碩士研究生論文提綱10-26
專業學位論文提綱10-26
教育碩士論文致謝04-24
藝術教育研究論文10-09
高校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就業情況分析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