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通教師隨筆
普通教師隨筆1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花瓣兒‘魚’》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這篇散文既能夠以美妙的意境引發幼兒的遐想,又能使幼兒自然地習得優美而形象的描述語言。由于有了前階段的經驗,幼兒初步理解了春天是萬物蘇醒,百花斗艷的好時節,在這樣的季節里,當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對花瓣的印象與準確、形象的語言結合起來時,他們的認知及表達能力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兒‘魚’》活動中應該讓幼兒注意聆聽聯想,把引發幼兒的想像和語言習得作為重點。
活動前,我與幼兒在園區內共同撿花瓣,并說說撿到的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以便為本次活動準備更多的直接經驗。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節作為整個活動的開始,對幼兒來講,它是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和情感系統的初始啟動。所以,我注意設計簡潔、生動、準確的導入方式:“這是什么?花瓣是怎么飄落下來的?花瓣掉到水里會變成什么?有一天,花瓣兒飛到小溪流里,變成了花瓣兒“魚”。你想聽聽這樣奇妙的事兒嗎?”同時,我始終以一種輕松優美的語氣、語調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情感氛圍。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能更直接地欣賞到散文的意境美,課前我們把圖片制成了演示文稿,通過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
一堂散文欣賞活動讓幼兒在情感的驅動下,徜徉在“花瓣兒‘魚’美妙的意境中。通過提問“什么是花瓣魚”“你見過花瓣魚嗎,它是怎樣的?”引發幼兒美妙的遐想,在教學中我適當加入了體態語。如:模仿花瓣飄落、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以及幼兒扮演花瓣兒“魚”跳的一個優美的舞。師生共同設計的體態語好看又好做,利用這些體態語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還加深了幼兒對散文的理解,教學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花瓣魚的美同時,拋出問題,展開討論:“花瓣兒飛向小溪剛一沾到水,撲愣愣就變成了什么?散文里把桃花變的魚叫什么魚?為什么花瓣兒魚比小溪里的魚漂亮多了?自從小溪里有了花瓣兒魚,小溪變成了一條什么樣的小溪?為什么?”等等,孩子們馬上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變成了魚”,有的說“變成了船”“五彩繽紛,彩色的,五顏六色,赤橙黃綠青藍紫,美麗的,漂亮的……”等等,什么樣的答案都有,把他們知道的一下子在課堂上說了出來,我也及時肯定了他們的想法,整個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愿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并在整個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情景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既作為幼兒的引導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對于幼兒各式各樣的回答要作及時回應和有效反饋,我想這樣孩子的想法才會越來越多,語言才會越來越豐富。正如《綱要》里提到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讓孩子學得輕松,感興趣。
普通教師隨筆2
兩個月的假期又過去了,新學期又到來了。今年是我第一年來到思賢實驗小學工作。學校很美麗,老師很親切。為了讓老師更好地工作,學校安排了工作培訓。
今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級兩個班小朋友數學。對于一年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活潑、無拘束。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以及根據學校的一些規章,我準備在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小朋友們養成一些好習慣。
一、培養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畢業,肯定會把幼兒園的一些習慣帶過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上課紀律。在幼兒園,課堂很活躍的,玩玩游戲很開心的;而小學的課堂是有紀律規定的。一年級開始,學生就要正式開始學習書本基礎知識了,需要一個安靜的課堂環境,需要學生注意力集中。一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真聽課。認真聽課首先要做到:小手不亂動、小腳放放好,背挺直、做神器,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認真看。這樣一個小口訣,教給小朋友,隨時念一念,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認真聽課習慣養成了,學習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二、培養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為了下一節課上得更順利,課前準備很重要。剛開學幾天,一年級學生剛剛認真上完一節課,想要在下節課有同樣角的表現,就要利用好下課的時間,上個廁所,喝點水,教師外轉一轉,外面休息休息,把下節課的書本準備好,10分鐘的休息利用好了,又可以精神地聽下一節課了。
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幼兒園或者家里,大多都是老師、父母幫忙完成的,但到了小學,就要慢慢獨立了。垃圾不亂扔、飯前便后洗洗手,自己的課桌整整齊。
四、養成文明講禮的好習慣
一個有禮貌的人總是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那就需要從小就培養。要教一年級學生遇到老師問好,上學要和爸爸媽媽說再見,學會使用“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堅持、用心去做的,過程辛苦,但回報很大。希望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能在一開始,就嚴于律己,養成好習慣。
普通教師隨筆3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學期初教語文這門學科時,我把語文課標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最終回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我知道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具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優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小學閱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也知道了在教語文時,首先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點基本素質。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低年級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2、熱情高。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有著熱血的激情。
3、學生會讀書。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采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教師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
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于”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
普通教師隨筆4
孩子,我要你學會尊重!
案例:
那天,班上的一個小男孩哭的滿臉通紅,跑到我這告狀:某某同學掀他四個巴掌!當時一聽,表示震驚!掀他的那個孩子在我面前表現一向很好,雖長的人高馬大,卻很是可愛,還品學兼優。更為震驚的是眼前的這個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個不錯的人才。這兩個人,怎樣會發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按捺心中的怒火,找來當事人。平日里溫柔的小男生此刻異常淡定!應對我的和顏悅色不言不語。我想該是氣到了極致吧?!
被打的男生顯得躁動不安,連哭帶嚎:我就說他考英語的時候,抄書了啊!他就打我!!!我目問,他沒有否定,也不說話,我再追問的時候,他再勉強說:是!但我沒有作弊!那個被打的男生最終承認:他也沒親眼所見,聽別人說的。
那么問題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對這個被打的男生進行了幾語句語重心長的點拔:對于一個一度品學兼優的人來說,你說他抄襲,這對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傷害!況且你還是道聽途說,他打你是給你一個教訓,人不能夠口無遮攔。有時候語言的傷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臉,而他傷的是心!這一點你懂嗎?
好像我是默許了那個甩人耳光的同學,身邊一群看熱鬧的小孩子,個個七嘴八舌都說某某該打,他就是不會說話,他說話就是讓人生氣,想抽他。
然后,我對這個仍然不言不語的孩子說:你的怒火老師能夠理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尊重別人,想想你的老師,你的`家長,有沒有哪個人因為生氣給過你耳光?打的是臉,傷的其實也是心啊!
在這場是非中,他們倆個都有錯,錯在我們在說話做事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對方的感受,因而言行舉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別人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尊重。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們倆個互相道了歉,算是結束這場風波了!
第二天,他們倆個又在一齊開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書已有不少年頭,習慣了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只要不是罪大惡及,無法無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寬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個不太厲害的班主任,很少與孩子生氣,也能夠說這些年的生活,我已經學會不再生氣了。
英語老師說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有道理!有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淚水與汗水呢?成長不都是在一次次淚水的洗禮下才變的越發茁壯的嗎?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會能感同身受!那個口無遮攔的孩子也許會被幾個巴掌覺醒,會懂得說是一種潛力,而不說才是一種智慧,不道聽途說該是一種原則!那個打人的孩子,看著平日里燦爛陽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來,最終也會明白:巴掌的傷害不亞于一顆子彈。
懂得尊重,就應是青春期里孩子教育的第一課!
走向青春期里的孩子,容易燥動。德國的專家說:你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教育靜下來,你就成功了!應對一群燥動的孩子,我們為師者該做的,我想不就應是煽風點火,不就應是火上澆油,若能似春風,溫柔吹過耳畔,化作幾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幾滴成長的養液,也許我們就真的能看到滿園花開的溫馨,我想:這也就應屬于尊重的范疇吧?
普通教師隨筆5
婷婷是班上一位極為普通的小女孩,她相貌平平常常,無論在哪兒都不起眼。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平常的小姑娘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凈化了我的心靈。
那天,我帶孩子們玩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游戲。女孩子們都爭著舉手想扮演白雪公主。以往,白雪公主都是由一些漂亮的小女孩扮演的。不經意間,我發現平時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畫畫、看圖書的婷婷緊咬嘴唇,坐的端端正正,一雙小眼睛充滿渴望的看著我。那種期盼的眼神令你不忍拒絕,于是我就請了她,她玩得很大方,也很高興。她甜甜的笑著,臉蛋紅撲撲的,儼然是個神奇的白雪公主。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發現他這么可愛過。游戲結束了,我拉著她的手微笑的表揚了她。
放學時,婷婷突然問我:“李老師,你也喜歡我嗎?”“當然喜歡呀!”她又說:“我以為你喜歡朝朝他們,不喜歡我呢。”我有些奇怪:“為什么?”“因為我不漂亮!”她那黑豆般的小眼睛膽大而直率的看著我。這眼神強烈的觸動了我的心靈:是的',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漂亮、乖巧的孩子身上,而對于這些平常的孩子卻時常忽略。婷婷接著說:“李老師,我很想當醫生或者歌唱家。”“你為什么要當醫生?”“當醫生可以給許多人看病,人生病了多可憐呀”我又問:“你還喜歡唱歌是嗎?”“是的,我能唱許多的歌呢!”“能唱一首給老師聽嗎?”于是,她很大方得給我唱了一首《柳樹姑娘》,還邊唱邊跳了起來。她的歌唱得那么好,奇怪,我以前怎么從來都沒有發覺呢?那一刻,我感動得直想掉淚。
婷婷這個平常卻又不乏可愛的小姑娘讓我想到了更多、更普通的孩子。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結果我吃驚的發現:那些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膽怯、逃避、不自信的孩子,大多是我們平時不大注意的孩子,這是多么的殘忍和不公平!于是我開始把目光放在那些自己無意中忽略的孩子們身上。我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愛,要讓每一個純真的心靈都能得到老師愛的滋潤。
普通教師隨筆6
走上幼兒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在這三年中我對專業幼兒教師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對我個人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至少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1、這個情境可以教導幼兒做什么?
2、教師對事件中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么?
3、教師在課程、行為解決上或管理上應該如何處理?
這三個問題可以概括為:教師要善于找尋某個問題能夠帶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契機,教師能否在問題中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對自己以后在課程、管理上的經驗有哪些。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解決。
像我們班里孩子洗手時愛玩水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考慮。孩子洗手時玩水,教師可以就這個問題教導孩子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幼兒為什么總是在水池邊玩的不亦樂乎呢?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即使弄濕衣服也還是樂此不彼。找到問題的原因和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開展活動,比如:在班級里開展節約用水,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活動。或者在班級管理上每天找出一名監督員,負責管理小朋友的洗手。這樣,孩子們就會慢慢的改掉洗手玩水的不好行為,并且還會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呢!
教師要善于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不斷積累經驗,為成長為專業幼兒教師而不斷努力!
【普通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教師的隨筆11-06
教師的隨筆06-09
教師的教育隨筆06-14
開學教師隨筆04-23
教師隨筆:午睡05-11
教師隨筆:《午睡》05-11
教師小班隨筆05-10
教師敘事的隨筆05-12
教師日常隨筆[精選]07-05
教師簡短隨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