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匯編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育隨筆1
對向日葵的認識只是從梵高的那幅畫開始,他藝術的抽象我幾乎無發解讀,但我知道這位大師深愛著向日葵。再次認識向日葵是在墾利的萬畝葵園,向日葵的樸實之美讓我煞是喜愛,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玫瑰的沁人心脾,它有的是那份自然的純真之美。在康居幼兒園我又遇見了向日葵,三樓的樓頂上滿滿的全是它,心里不禁疑問向日葵在教育中也有它的真諦嗎?
帶著疑問,我開始思考教育中的向日葵精神?教育的真諦是追求真、善、美,向日葵的向陽性也恰恰是對真善美的真實寫照。在幼兒教育中就是培養幼兒對生活的向陽性,從小在幼兒的心中種下一顆向陽的心,無論遇到什么都會積極地追尋太陽的光芒。在現代社會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培養幼兒的知識能力,還要注重幼兒的情商發展。用專業的心理學術語講就是積極人格的培養。孩子們是xxx點鐘的太陽,他們有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對生活充滿了探索欲。
當面對問題時,我們都認為孩子想的過于簡單,過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我們已經失去了孩子的那份積極樂觀,我們的所謂的成熟為我們的前進增加了障礙。每次提問時孩子都會高高的舉起手,嘴里喊著“我、我”,怕老師沒有看見他們,他們的那份自信常常讓我羨慕。想想在大學里的場景,老師每次提問時,我們都會趕緊低下頭害怕老師提問自己。為什么我們越長大就越不愿意面對了呢?我們到底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什么?我們為什么不愿意展示自己,為什么會關上心門戴上面具面對生活呢?是我們現實了?還是我們掩飾了?一串串的疑問留在我的腦海中……孩子們的率直純真讓我們羨慕。他們的積極樂觀,他們勇于承擔敢于冒險,也樂于參與,他們不太注重結果,他們是真正的享受活動的過程。當我們為自己定下目標時也潛在的自己定下了痛苦與快樂的'標準。孩子們沒有具體的目的,他們追求的是真正快樂的體驗。
在幼兒園里你會覺得世界真的是那么的多彩,世界確實有人說幼兒園是一個童話的城堡,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夢想,而老師是夢想的筑造者,守護者。孩子是天,我是云,藍天不是因為云朵而美麗,而是云朵因為藍天而美麗。孩子不是因為擁有老師而快樂,而是老師因為孩子而快樂。孩子是快樂的締造者,他們不計較得失,不追求名利,他們真正的活在精神的樂土中,他們遠離了世界的喧囂,留下的是自己內心的真實的聲音。當我迷茫不知所措是我總會想起孩子那清澈的眼眸,他們是真善美的追逐者,孩子是我隱形的翅膀,總在我無助時給我力量,帶我飛過絕望,帶我飛向希望。
每個孩子都是向日葵他們面向太陽,吸取能量,在陽光的沐浴中茁壯成長。他們心中擁有陽光,他們積極地人格魅力常常感染著成人,小孩子尚可如此,成人還有什么借口推脫呢?每個孩子都是向日葵,他們在成人中間釋放著自己的能量,成人也要學習一下孩子的積極樂觀,和他們一樣面對太陽,日子就變得單純美好。
幼兒教育隨筆2
下午第二節活動課,我正在給小班的孩子上常識課《認識蘋果》,為了增加孩子們的感性認識,讓他們可見、可感,我準備了許多蘋果。紅的、黃的、綠的,每人發一個。課堂上孩子們的氣氛一直很活躍,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
在課堂小結時,我讓孩子們在回顧一下蘋果的特征。當我問及蘋果的顏色時,家棟小朋友站起來支支吾吾地說:"老師,是不是蘋果掉在地上就會變了顏色?我家的果園里有好多那樣、那樣的蘋果。"他的小眼睛向屋內四處看,試圖找一種他所說的顏色。
變色的蘋果?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把我給弄楞了。于是我追隨他的.目光和他一起尋找。"那種,那種"他終于在墻壁上找到了他要表達的那種顏色--棕色。明白了,原來,他說的是掉到地上的爛蘋果!
多么細致的觀察,多么珍貴的發現!我深感慚愧,這么多年,《認識蘋果》這節課我講了好多遍,卻從沒想過要和孩子們一起去認識一下爛蘋果的顏色。為什么?只因為教材上沒有這部分內容。
不知道我的同行們有沒有和我同樣的思考?
幼兒教育隨筆3
3、最佳寶寶
新學期剛開始,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上活動東張西望、亂說亂動,不能夠專心聽講。他們的舉動影響了課堂秩序,從而導致小朋友們對學過的知識不能夠準確掌握。我不想讓一個幼兒掉隊,就分別對他們進行了個別輔導,但效果并不理想。
今天我讓孩子們背一背前兩天學的兒歌《我家有幾口人》。我發現有一半多的幼兒能夠準確無誤地背誦兒歌,另外一小部分幼兒的背誦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只會背誦幾句、有的是記不住兒歌的開頭,只要一提醒就會想起來,有的是記不清兒歌的前后順序。看到這種情況,我有些猶豫,重新背吧,會背的幼兒會沒有興趣,不背吧,還有的幼兒不會。就在我猶豫的時候,靜靜小朋友的話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師,雯雯不會背,我來教他吧。“這句話提醒了我,何不利用孩子們的好勝心……。于是我就對全體小朋友們說:”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老師,這個小老師要先到我這來背誦,過關的就可以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了。咱們看看哪個小老師當得好,哪個小朋友學得好,最后我們要評選出優秀教師和最佳寶寶。”
我的話音剛落,會背的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手,有的小朋友邊舉手,邊跑到了我的跟前,唯恐我叫不到他。我認真的檢查了他們的背誦情況。小老師當的認真,不會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認真的學,也準備下次來當小老師。教室里呈現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不再出現打鬧的現象。快下課的時候,我和小朋友們一起評選出了“優秀教師“和“最佳寶寶”,并為他們頒發了獎品。為靜靜小朋友頒發了一個“最佳創意獎”的獎品。孩子們拿到了禮物,開心極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感悟到,孩子們的舉動也能使我們得到啟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和孩子做朋友,走進他們的世界,放下架子,這樣孩子才敢和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知心話。
幼兒教育隨筆4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一樣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僅一只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此刻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潛力也比較差。對于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并不時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個性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必須要留意,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只“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伙伴一樣去玩耍、去游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游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最后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就應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游戲,都就應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群眾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明白并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伙伴,明白互相幫忙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教育隨筆5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馬潤鑫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一輛玩具車。“怎么拉??”“老師,馬筱筠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班的一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我們班的小朋友平均年齡只有三歲半,而且都是嬌生慣養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形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兒園里,和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會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生呢。
經過和孩子們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接受的很快,每次當我宣布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著我,于是我就想到可以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學習分享,體會分享的快樂。有一次我講故事《大家一起玩》,讓他們學會講:“大家一起玩,你玩一會,我玩一會。”教育他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于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應該就是游戲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區角活動的時間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一起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角色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李昊文小朋友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馬孟瀅小朋友哄寶寶睡覺,小醫院就有馬習鑫小朋友做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一起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和體會分享的快樂。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我們也總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朋友搶著玩,要一個輪著一個!”
在小朋友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里的活動情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里需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快樂融洽的生活、游戲。
經過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為搶奪玩具而爭吵的現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朋友,但是我理解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還小,我們只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接受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快樂。
幼兒教育隨筆6
佳宇帶來了一本圖畫書,給我看,題目是《十只小兔子》,情節是:兔媽媽出門去買菜,而調皮的小兔子都悄悄地出去玩。兔媽媽回家一看小兔子都不見了,小兔子都到哪兒去了呢?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決定和孩子一起看。常規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幼兒逐頁看圖,講述,閱讀。我先認真翻閱分析圖書后決定,改變幼兒讀圖的順序,在幼兒看完第一幅圖(去買蘿卜,十只小兔子留在家中)后緊接著出示最后一頁(兔媽媽回到家中一看,小兔子都不見了),引導孩子們對比觀察這兩幅圖片并提出問題,“小兔子到哪里去了?”小朋友一下子興奮起來,有的說小兔子被大灰狼吃了,有的說小兔子跟媽媽捉迷葳,還有的說小兔子出去迷路了,說什么的都有。這時,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自豪地大聲說“小兔子們出去玩了。”我頓時眼睛一亮,興奮地追問一句:“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他立即走到黑板前指著圖說:“這個箱子里有玩具(指第一幅畫)這箱子里的玩具都沒有了(指第二幅畫),小兔子不是拿著玩具出去玩了嗎?”聽他這么一說,其他小朋友似乎也恍然大悟了,這正是我的意圖,我成功地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小兔子到哪里去了?他們在玩什么游戲呢?”問題是引發幼兒思維是探索的開始,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學習,他們的興趣更濃了,思維更加活躍,顯然教學效果也就更加好了。幼兒早期閱讀不是呆板的看圖,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仔細讀圖,并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進行積極的思維(即信息的組織加工)。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想得好才能說得好、讀得好。我為我今天的改變感到無比的欣慰。
幼兒教育隨筆7
今天區角活動,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平時不太喜歡畫畫的雨桐居然選擇了畫畫,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了他身邊,只見他正用紅色的蠟筆畫著一個個封閉的圓,邊畫邊說道:“這是小魚吹出來的泡泡。”看見我馬上請求道:“老師,你能幫我畫一條小魚嗎?”我趕緊說道:“好啊。”我就在他畫的一個個泡泡旁邊畫了一條小魚兒。他看著畫好的小魚:“老師,我還要許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勵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興地點點頭又開始畫了起來。我真為雨桐今天的表現高興。轉身去別的區域觀察。等我再次回來看雨桐時,傻眼了,只見那張畫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縱橫交錯的.黑線條涂滿了整張紙,剛才的畫面全給弄壞了,我有點生氣地問道:“你怎么畫成這樣啊?”他輕輕地說道:“大風來了,下起了大雨,魚兒都沉到海底看不見了。”我聽了趕緊說:“原來是這樣啊,老師錯怪你了。”
雨桐的畫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好,可以說是很亂,但作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畫面中也表現出了情感,發揮了想象力。因此,無論畫成什么樣子,都不失為一幅好畫,老師不應去責備,而應去觀察了解。幸虧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了解情況,才使得還幼小的心靈沒被傷害。
幼兒教育隨筆8
浩浩小朋友是一個憨厚可愛的小男孩,很討人喜歡。每天中午吃完飯,他都會主動幫忙搬椅子,而且會將小椅子擺得整整齊齊。浩浩特別喜歡幫助別人,自理能力也特別強。
一天中午午睡前,孩子們都在老師的幫忙下有序脫衣服,安靜地入睡。但我發現浩浩還坐在自己的床上脫褲子,我走上去問:"浩浩,要不要幫忙"?浩浩很干脆地說道:"老師,我不要"。我觀察了一會他還沒將褲子脫下來,我蹲下來告訴他:"你應該把褲腳往外拉,我幫你吧"。浩浩立馬推開我的手說:"我不要幫忙,自己穿",這時浩浩用力一拉,終于將褲子脫下來,只見他開心地笑起來了,并笑著對我說:"老師,我把褲子脫下來了"。我也對他笑了笑說:"你真棒"!
在平時生活中,當浩浩的拉鏈沒拉上,我上去幫他拉時,他會推開我的手說:"老師,我自己會"。在吃飯時,浩浩會跟我說:"老師,我不要喂,我自己吃"。我感覺經常聽浩浩說的一句話便是:"老師,不要幫忙,我會"!在浩浩每次說完這句話后,他總能很快地將自己的事情做好。浩浩的媽媽告訴我,浩浩在家時也喜歡幫忙做事情,獨立性較強。
其實,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已會表現出主動性和自主性,他們往往會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想擺脫成人對他們的要求。當他們獨立完成某件事時,他們會感到極大地喜悅,當他們的行動受到成人的限制時,他們會表現出苦惱。我們應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不要過分的保護,要讓孩子充分的操作、探索,才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幼兒教育隨筆9
1 系扣子
小班的孩子,自己獨立穿好外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總是在要求幼兒自己穿好外套的同時,幫著他們系扣子(或啦啦鏈 ),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整理好幼兒衣服,還避免了那種大家都要求老師幫忙的我紛亂場面。
義軒正一手抓著扣眼,一手握著扣子,努力地想把紐扣塞到扣眼里,費了半天勁也沒成功。“來,老師幫你。”我很快就幫義軒把扣子系好了。“好了,一會媽媽就來接你了。”
我繼續幫其他小朋友整理好衣服,義軒悄悄地站起來,走進了盥洗室。義軒要做什么,我悄悄地跟過去,只見義軒把外套的的扣子連拉帶拽地全部解開,一雙笨拙的小手,一手抓扣眼,一手握扣子,努力地把扣子往扣眼里塞。他的神情非常專注,小嘴撅著,眉頭皺著,口水流下來也沒察覺。義軒好不容易吧=把每一個扣子扣好,常常地舒了一口氣,用手拽了拽衣角,對著鏡子美美地照著,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接著,義軒挺起胸,甩開雙臂,踢著正步往外走。看到站在門外的我,義軒愣住了,有點不知所措,我抱住義軒親了她一下。“義軒,你會子自己系扣子真棒!”
此后,我不再主動給孩子系扣子、拉拉鏈,而是重新教給孩子系扣子,拉拉鏈的方法,并編了兒歌幫助他們記住系扣子,拉拉鏈的要領。孩子需要自己親自去嘗試生活在的一切,也有自己做事的強烈愿望,作為老師,要善于引導孩子自己做事,并讓孩子們真正懂得并掌握解決的方法。
2這次是老師錯了
“啦啦啦……”孩子們正在上音樂課,唱行很認真。我發現耿藝豪坐在那里,低著頭在玩手指頭呢,唱完以后,我表揚了唱得好的小朋友,批評了上課不認真的小朋友,我用眼睛看看耿藝。他似乎知道錯了,臉紅了。
“現在我們再來唱一遍”,孩子們唱行可認真了。我特意看了看耿藝豪。他坐在那里還是沒唱。這下我可生氣了,孩子們唱完后。我批評了他,耿藝豪仰起了小臉,一副委屈不服的樣子。
下課了,我問他:“你音樂課上為什么不唱歌呢?”“老師,我的嗓子……”沒等藝豪說完,從他那沙啞的聲音中聽出他是感冒了,原來是這樣,我不禁自責起來。
“耿藝豪,對不起,剛才是老師錯了,不該批評你,你的嗓子不好,不能唱歌,老師錯怪你了”,我當著小朋友們的面給他道了歉。孩子全部使勁地鼓起掌來。這次是老師錯了。
3 接待啼哭幼兒十法
一、參觀教育法
二、笑臉相迎法
三、美化環境法
四、情感關懷法
五、交新朋友法
六、耐心等待法
七、旁敲側擊法
八、戰術退卻法
九、撫愛法
十、團結友愛法
4 小小玩偶用處大
小小的手指玩偶,使用恰當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唱《蜜蜂做工》時,我做了一只蜜蜂指偶,整節課中蜜蜂指偶做主角,一會兒飛到花園中,一會兒飛到花叢中采蜜……
幼兒對它很感興趣,注意力一直很集中,我就抓住蜜蜂勤勞做工的有利時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的共鳴,達到了教育幼兒勤奮學本領,像蜜蜂做工一樣,學好多本領,這比平時單純談話要生動形象得多,有趣得多。
在教幼兒其他內容,如講到河馬、大象、鴨子等,我巧用玩偶“河馬”、“大象”、“鴨子”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師們不妨多多發揮小小指偶的作用。
5 大膽的放手,孩子更有發展
今天下午的手工課,我一改以往的做法,不是我教孩子做什么,而是把孩子們準備的'材料,還有我認為孩子們能用的材料都發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做玩具,并跟孩子們說好了,自己根據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看能做出什么玩具,就做什么,最好能做出與別人做的不一樣的玩具。孩子們都很興奮,因為老師放手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玩具。
我沒有插手,只是來回巡視,叮囑他們注意安全,并在適當的時候幫助極個別的幼兒找點需要的材料,孩子們做的熱火朝天,看,王宗帥用一只易拉罐,在上面貼上眼睛、鼻子,一個小人做成了,真漂亮;李志偉用一個大酒盒這里剪去一塊,那里粘上一塊,一座小房子出來了,雖然不怎么精致,但也特別自豪,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李為正呢,拿來橡皮泥和瓶子,用橡皮泥做好小魚什么的再貼到瓶子上,在做泥貼瓶子,不一會兒,一幅海底世界出來了……
到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做出了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雖然不怎么精致,但孩子們都很興奮,因為是自己親手做的。通過這節課,我認為大膽的放手,孩子們更有發展,因為我們的孩子特別有創新,以前做不出,是因為我們不放手,而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老師們,放手吧,讓我們的孩子更有發展。
幼兒教育隨筆10
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們起床的時間了。老師們都在忙著幫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孩子穿衣服,有幾個能干一點的小朋友還在自己動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樣,丘睿恒已經在老師的幫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兩只小手使勁的拉著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可以把小鞋子穿進去,可是,都已經把全身的力氣都用上了,滿臉漲得通紅的他還是沒能把腳上的這雙鞋子給穿上,眼看著其他的小伙伴都一個個穿好鞋子排隊去洗手吃點心了,小恒恒心里可真急呀!……
根據我對他的接觸和了解,恒恒在班上是一個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由于平時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媽媽包辦的,于是養成了他一種懶惰的習慣.再加上鞋子有點小,要靠自己的`力氣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腳塞進去,可真是有點難為他了.
一、由于恒恒是托班下學期的新生,在幼兒園獨立鍛煉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對存在著欠缺,對穿鞋子的基本技能還沒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實際的措施教他如何雙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來的穿鞋活動中不再臨陣慌亂,坐以待斃了。
二、該名幼兒平時在穿的鞋碼都比較小,根據這一實際現象,我通過和家長在來園接待中,及時的把這一問題和家長作了一個反饋的交流,讓孩子的媽媽在下次給孩子穿鞋時,要選擇大小合適腳碼給孩子穿著,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發展和發育。
三、建議家長在平時多創造讓孩子自己動手練習穿鞋子的機會。
幼兒教育隨筆11
在我們班里,共有20名幼兒,在這些幼兒中,可以說是什么性格的都有,有好動的、有愛靜的、有調皮的、有文靜的。孩子們的智力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行為習慣上也不一樣。
針對這些,我在教育過程中給予了不同的教育,對于那些調皮好動的孩子,我采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比如說:xxx小朋友,你今天表現的特別棒,希望你能堅持下去。對于那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我一遍一遍的、不厭其煩的去講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是至關重要。尤其在幼兒時期,啟蒙教育至關重要,它能影響人的一生。因此,一個好的老師就應該認真做好孩子們的.啟蒙教育,照看好孩子別碰著、別摔著、別出現意外傷害。還有,幼兒獲得信息大部分是靠感性認識的,作為一名老師,在幼兒面前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要把那些美好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身教傳遞給孩子們,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全面發展,才能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幼兒教育隨筆12
5、幼小的心靈
發現放在講桌上的圖形不翼而飛了。是誰拿走了呢?我趁機和小朋友們說:“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同學(在課余時間我用橡皮泥捏的孫悟空)孫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他一眼就會認出是誰拿走的。”就在這時,銳銳那驚恐的目光使我猛然意識到,是他拿去了。如果此事處理不當,將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傷,于是,我連忙用和藹的`語氣說:"老師知道了,圖形寶寶是想到小朋友身上玩一玩。孫悟空,快把這個小朋友帶給我們看看吧。"我這么一講,大家的興趣來了,小朋友也跟著一齊喊起來。這時銳銳小朋友紅著臉說:"圖形是我太喜歡它了,就把它拿來了,老師還給你”。我說:"既然你這么喜歡它,老師送給你,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孫悟空一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大家說行嗎?小朋友們都高興得拍著手說好!這時,我才松了一口氣!
幼兒教育隨筆13
1幼兒環境教育可以通過繪畫課進行
幼兒喜愛繪畫,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涂鴉、參照到想象、創造。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滲透進去。例如,大部分3歲幼兒入園時還處于無目的地涂鴉,這時應教幼兒學習繪畫中的基本的豎、橫、曲線的方法。我就設計“小羊吃草”“小魚游泳”等內容去滿足幼兒涂鴉的需要,并把教學內容與環境教育滲透進去。
繪畫“小魚游泳”在學習用曲線畫水的同時,教育幼兒保護環境。讓幼兒知道小魚喜歡生活在清澈的水里,那如果水被污染了,魚兒就會死去,只有我們不向水里亂丟亂倒臟物,保護好水的清潔,這樣才能讓魚兒有美好的生活環境。通過這堂繪畫課不僅使教學目的達到,并增加了幼兒環保意識和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的任何教學活動都不會是單學科的教學法,必須與其他學科相結合,體現幼兒學習綜合性、整體性的特征。例如,幼兒學習了歌曲“小燕子”常識“鳥兒”后,我及時把繪畫“小鳥”添加了進去,使技能掌握與環境教育同步進行。通過繪畫進一步了解鳥兒生活的環境——清鮮的空氣、茂密的樹林、溫暖的陽光,是需要人們的保護和創造的,同時還有人類對鳥兒的愛護。課后延伸活動,設計了讓幼兒去想還有哪些動物的生存需要去保護,人類還要制止一些對動物的殘殺活動。組織幼兒繪畫環保標志,豐富環境保護知識。
2通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小班幼兒具有好奇心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之后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感受。教師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妍妍在關門時手被掩了一下,孩子們看到妍妍受傷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紛紛說:“以后可不能關門了。”幼兒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后幼兒由于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幼兒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于是,我請妍妍講講怎么掩得手,幫助幼兒分析怎樣才能不掩手。并教幼兒學習兒歌“開關門”。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墻)、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并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
3創設室內環境,發展合作能力
環境就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它默默地發揮著特殊的、潛在的教育作用。材料是環境“老師”的“秘密武器,它吸引孩子玩中學,學中玩,在此過程中發展著,成長著……如何遵照《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的要求,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為使良好的環境,能帶給幼兒美得心境,幼兒園應在環境創設方面有新的探索。
互動墻壁畫是幼兒作品的特別展示法。活動室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地方,互動墻壁對幼兒的影響潛移默化,它通過環境展示了幼兒的教育成果,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能促進幼兒有效的反思和討論,也有利于幼兒的交流和分享。教師通常根據主題,組織幼兒定期更換教育內容。互動墻壁的創設力求清潔,美觀大方,還要考慮到環境對幼兒的教育性、主體性和啟發性。幼兒作品要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裝飾畫、意愿畫.、主題畫外還要體現出幼兒優秀作品展、評比欄等。教師可啟發幼兒大膽設計、操作畫面,美化室內環境。如:用毛線、線絨、紙盒、樹葉、皺紋紙、各種植物種子、稈、皮、昆蟲等粘貼成情節畫面,展示幼兒的技能。互動墻壁,簡易框架展,都可充分展示出幼兒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意識,滿足了幼兒表現自我的良好愿望。
4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自我保護能力是緊密結合的。小班剛進入幼兒園,幼兒年齡小,一些常規的養成還不能形成習慣。于是,形象的標記幫助了幼兒。剛開學,幼兒入廁、喝水常常擁擠,我不斷的提醒,但不見成效。偶然的一次,我想起了銀行的一米線。有了一定的限制幼兒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了。但“一米線”顯然不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于是我在幼兒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貼上小腳印兒。幼兒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腳印,才能洗手、接水,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后,擁擠的現象減少了。在一次入廁時,我發現麗麗小朋友在等待時對前面的小朋友說:“你洗完我在洗好嗎?”前面的小朋友高興的說:“好吧。”并且洗手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快就輪到白乾銳洗了。我及時表揚了這兩位小朋友,并將這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此后,幼兒入廁、洗手時我常常能聽到這句話。即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同時幼兒的行為規范也養成了,自然,安全的隱患也
5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思維活動的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是注入式多,這是由于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幼兒背誦了一大量的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這樣只是死記硬背,沒有給孩子們自己思考的空間。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我在上《小水滴旅行記》時,我把故事與幼兒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幼兒觀察濕衣服與干衣服、濕毛巾與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請幼兒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實際觀察中,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在了解小雨滴到哪去了時,孩子們自己動手做試驗,并把實驗結果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發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教育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經常保持主動、積極的情緒,使之求知欲旺盛,愛動腦筋思索,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從事物間的聯系中,初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概括,發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另外,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注意采取綜合教育手段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如講故事時,我結合主題活動,不僅讓孩子聽故事、回答問題,我還用故事表演、畫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在語言教育中,讓幼兒學得主動、活潑,使其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6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幼兒知道哪里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剪刀的使用是小班幼兒的一個難點。以往的教學可能會過分的關注幼兒,或者不敢讓幼兒使用剪刀。進行安全教育后,我們設計了“手指劃破了”的活動,通過我班幼兒達達由于沒有正確的使用剪刀而劃破手的事情,教育幼兒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并經常鼓勵幼兒使用剪刀,使幼兒逐步掌握使用剪刀的技巧。小班幼兒剛剛入園,遇到不舒服或尿濕褲子,許多幼兒不敢告訴老師。我們就設計了木偶表演“小紅不舒服了”。讓幼兒知道不舒服時主動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這樣,在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中,將自我保護的內容融入了游戲之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生活技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增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
7多夸夸孩子吧
月月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平時幾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總喜歡一個人在那里畫畫,雖然他畫的不是很好,但每一次一畫起畫來,都特別的認真,于是我和同班的老師說:“今天月月的畫畫得很好呢!越來越棒了!”(月月自己也能聽得到)隨后我在教室里轉了一圈,裝作很無意的來到他的身邊對他笑著點點頭,他也對我笑了一下。
內向的他也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夸獎,得到老師的肯定,可是又怕太張揚了,因此時常會害羞,對于得到老師的肯定他們是快樂的。像月月這樣內向的孩子要及時捕捉他們的優點,并及時加以的表揚,只有這樣才能整整有效的幫助他們。
8迷路的蚯蚓
雨后的清晨,幼兒園里更加清新秀美。初升的朝陽透過輕紗般的薄霧暉映著大地。花兒爭相開放,小鳥兒在枝頭歌唱。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在院子里玩球,不一會兒,孩子們被什么東西吸引了,圍成一團嘰嘰喳喳議論著。
李雨嫣小朋友邊向我跑過來邊說“老師,這里有一迷路的條蚯蚓,你快來看看吧。”還有幾個孩子也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叫我去看迷路的蚯蚓,我正要拒絕,突然發現了孩子們那好奇的眼神。我想,這不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嗎?我何不借此機會讓孩子們對蚯蚓的生活環境有所了解呢?想到這兒,我快步來到了孩子們中間蹲了下來,引導孩子們觀察起蚯蚓的外形特征。在觀察過程中,我說:“你們說這是一條迷路的叫蚯蚓,可你們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呢?它有什么本領?蚯蚓吃什么?幷根據這些問題讓幼兒展開了猜想和討論。孩子們互相爭論著、探討著。有的`孩子說蚯蚓不吃東西,有的說蚯蚓吃草、有的說蚯蚓吃土。陳慶潤說:“蚯蚓吃泥土中的枯枝爛葉,蚯蚓本領很大,它的身體斷成兩截后,就能變成兩條蚯蚓,是《十萬個為什么》書上說的。”李夢彤說:“蚯蚓愛泥土,因為它的家在泥土里,這是兒歌里說的。”看到孩子們那興奮的表情,我對幼兒的積極發言給予了肯定,并進一步向幼兒講述了有關蚯蚓的知識。我提醒孩子說:“蚯蚓是益蟲,是大家的好朋友。”夢璇說:“那我們大家可要好好保護它,對吧老師。”雨嫣說:“老師,我們知道了蚯蚓的故事了,快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吧,要不它在外面會受傷的。”孩子們都爭著說“對,送蚯蚓回家,”“送蚯蚓回家。”我同意了孩子們的做法。孩子們立刻歡呼起來,我們一起用小卡紙托著蚯蚓放進了草坪上,只見蚯蚓彎彎曲曲使勁地鉆進了草坪的泥土里。孩子們邊高興地說著“蚯蚓回家了。”邊滿意的回到了活動室。
這次隨機教育,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蚯蚓,知道要保護蚯蚓,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了孩子們那份小小的愛心。
9老師,我也想領隊
戶外活動時間又到了,孩子們歡呼雀躍的在我的組織下很快站好隊,只有馬維鑒和鄭一茜在隊伍前面擠來擠去不肯站好。我大聲說:“你們兩個不快站好在擠什么”。鄭一茜說:“老師馬維鑒他搶我的地方要來領隊。”我說:“馬維鑒快到隊伍里站好。”我語氣中夾著一點責備的口氣對他說。馬維鑒把小嘴撅的老高,眼里含著淚花還不停地用不滿的眼光斜看著我,低著頭,無可奈何的站到了隊伍的最后面。
在活動過程中,馬維鑒一會跑到這兒,一會兒又跑到哪兒,在隊伍里亂竄。我提醒他不要到處跑,他卻跟沒聽見似的碰碰這個扯扯那個。開始我有點生氣,可轉念一想,我覺得,我把馬維鑒從領隊攆到隊尾,實際上對孩子是一種處分。處理問題如此輕率,難怪孩子會有抵觸情緒,幼兒爭當領隊,這是孩子一種向上心里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當然領隊不是誰愿意搶就能搶來的,當上領隊之后還要有責任感,小孩的“競爭”有待老師的正確引導,想到這兒,接著我在全體孩子面前承認了錯誤,并告訴大家,愿意當領隊是好事,但要明白,領隊在站隊時要動作快,知道領著大家走好、活動好,活動時要認真,不能到處亂跑,能在活動中起帶頭作用,這樣你才能領好隊。結果在一下午的活動中,馬維鑒沒有再到處亂跑,而是表現特別出色,活動非常認真。
通過這件事,使我深刻體會到,在教育教學與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正確引導孩子比批評更為有效。
10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照顧
每年的新學期開始,我們都要忙上個把月,對新入園的孩子來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每位老師跟每位小朋友,讓他們盡快融入集體的生活中,一般的孩子都能很快融入班集體的活動中。我園為最早實現這個目標,提前開學把小班的孩子招來幼兒園。
在這次招生工作中,我負責的幾個村的孩子,跟我熟悉,一來園就往我身邊來,感覺就像見到了熟人,其中有永浩、月月、文勛、若希等,特別是若希,一見到我就高興地叫姨,跟媽媽說:“你到大門外等我,我找姨去。”我就這樣跟他們呆上一會,再送他們進入小班,他們表現的很好。只有義義小朋友不同,他整天只會哭,我還有我班的孩子,我曾經想到放棄。
一個偶然的機會,徹底讓我改變了想法。那是一天下午,他奶奶來送他,一進教室就拉奶奶的手,哭著說:“家、家、、、、、、哭個不停,奶奶就帶他來了院子里,我給他們拿了兩個凳子,奶奶放開手讓我帶他玩,開始他不找我是怕他奶奶走,我跟他說:“奶奶不走,就坐在凳子上等義義,姑姑給你拿好吃的去。”他還是哭,他奶奶告訴我,這個孩子從一生下來,爸爸、媽媽就不會照顧他,是我一直照顧著,家里的其他人也插不上手,在家中,整天由我抱著長這么大,讓奶奶喂水、喂飯,說話只說最后一個字,兩個的就不會連著說了。我班的孩子見我帶他到我班去,就問我:“老師,你怎么去哄小班的孩子。”我告訴他們:“他是小弟弟,剛來幼兒園,會很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和他玩吧”。我園的每一個老師都對他獻出愛心來溫暖他,下課后,都跟他一起玩,離園時,我們就摸摸他的頭,拉拉他的手,跟老師再見,他會笑著點點頭,擺擺手,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加上老師的付出,義義已經不哭了。
我想:特殊的孩子,就應特殊照顧,不能輕易放棄,只要我們把耐心于愛心全部奉獻給孩子們,他們回報的將是那燦爛的笑臉。我堅信。不知是誰說過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11教育孩子行動最重要
我班教室前的地面是地面磚的,前面是塊沙地,里面有木樁和木制玩具,孩子們課后總喜歡在里面玩。
平時怎么玩都好說,每逢雨過天晴,孩子們從室外進入教室,總是帶進許多泥沙,盡管我掃了又掃,拖了又拖,活動室內還是很臟。一天,又下起了雨,我在教室內收拾玩具盒,有一個紙盒開了,我順手把它打開放在門口里面,上去用腳踩了踩,意在伸平,以免絆倒小朋友。那天戶外活動后,我帶幼兒回活動室,走到門外我隨意跺了跺腳,把粘在鞋子上的泥沙跺掉,走在紙盒上踩踩紙盒。我的動作每個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個一個的跟在我身后,跺腳蹭鞋踩著紙盒進了活動室。
自打那以后,孩子們進活動室之前,總是先跺一跺腳。我們知道,教育孩子不光靠嘴上說,更重要的是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我們的行動對孩子來說,就是榜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聲的教育。
模仿是其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模仿可能會產生好的效果,也可能產生壞的效果,關鍵在于他模仿的對象是怎樣做的。因此馬克思說:“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我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給孩子做好榜樣。
12教會孩子保持好的心態
今天,與往常一樣,下課后陪小侄女到武術班去訓練,今天的課程是練習摔跤,利用小姚老師所教動作要領來完成,三局決定勝負,比賽加訓練開始了。
鏡頭一:小姚老師做示范,孩子們兩人一組模仿學習。
小姚老師先與一名大哥哥進行示范,孩子們認真的觀看。
然后小姚老師點名兩兩分組,進行練習,根據動作要領,在教練的指導下,孩子們動作規范,認真的練習著。
“哇........”一聲大哭,第二組的張佳玉小朋友受不了同班的抓痛,(基本動作從對方雙臂互相纏繞開始),邊哭邊喊,“貝貝的手勁太大,抓的我胳膊老疼”。一旁的媽媽,趕緊擦掉孩子的眼淚,“佳玉,好樣的,不哭,練習就是這樣啊!看,別的小朋友也沒有哭的啊,好了,過去,重新開始。”不管教練和媽媽怎么勸說,孩子就是一個勁的喊疼,“胳膊疼,不練了。”——嬌氣的小女孩。
此時的我的小侄女,剛剛抓痛佳玉的孩子,這時走過來,跟我說;“姑姑,我的胳膊也老疼,可是我不哭,我就照教練說的來練習的,她又沒受傷,干嗎哭啊,是吧,姑姑。”面對天天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我笑了笑說:“我家貝貝真勇敢,疼也不不哭,不過,以后跟同伴練習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輕點,這樣佳玉就不會再哭了,一定要注意,記住了吧。”“記住了,姑姑。”“好,練習去吧。”
就這樣,孩子重新進行組合,又開始著手訓練一對一的摔跤練習......
13正確對待孩子的反應
今天早上接待孩子入園的時間,接過每個孩子陸續拿來的自測體溫記錄表,我邊看邊與孩子們攀談起來,“嘉穎,今天是誰給你量的體溫?知道自己今天的體溫是多少嗎?”“36度,是我媽媽給量的。”“那韶涵呢?”“也是媽媽。我不知道是多少,媽媽沒告訴我。”說話的功夫,看到羽凡的姥姥領著孩子來到了我的身邊,“羽凡,體溫表呢?”孩子還沒來得及回答我的問話,她姥姥就急著跟我訴苦“這孩子就是不量體溫,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我用眼神制止住了羽凡姥姥的繼續嘮叨。于是我蹲了下來,撫摸著羽凡的頭說,“是這樣的嗎,羽凡,哦,老師知道了,是不是羽凡今天想讓老師來量體溫呢。”看到孩子一臉茫然的望著我,我忙說:“我就知道羽凡是這樣的,來吧,讓我們一起看看羽凡的體溫是多少。”我一邊說著一邊給羽凡量體溫,看到孩子順從的、認真的等待著,我順勢接過家長手里的自測體溫表格,說:“羽凡姥姥,今天就有我給孩子填寫,您放心的回去吧”,就這樣的,一會的功夫,測量體溫就完成了。
“我今天三十六度三,老師告訴我的。”看到孩子高興地跟自己的同伴交談著自己的體溫,我就在想,量體溫看似事小,其實從每天的自測體溫中,孩子們學到的知識可不少,關鍵就是要看我們作家長的是怎樣來做的,就如今天的羽凡,事后我問她為什么不讓姥姥量體溫,你聽孩子是怎么來說的,她說,每天媽媽也沒有給她量體溫的,上面的體溫都是媽媽給寫上去的,跟本沒有量過。
也許今天的事是偶然的,也許我們的家長壓根就沒有把量體溫看做是一回事,我不得不說,不管對誰,都是不負責任的,特別是在孩子的心里,如何給孩子起個帶頭作用,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就在這里,從每天的小事做起,如果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好,何來做大事呢?什么時候才讓孩子崇拜我們,以我們為傲呢?
因此,針對今天發生的事情,立即召開了一次全園師生、家長討論會,通過這次會議,讓家長們進一步認識到測量體溫的重要性與必須性,然后,讓孩子和家長互相監督,自覺把這項任務型的工作完成到最好。
期待不會再次出現不量體溫的孩子。
14幫助家長度過成人的分離焦慮
在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的家長在幼兒上幼兒園時所產生的成人的分離焦慮的現象。有的時候幼兒的分離焦慮時間的長短,分離焦慮的程度是由家長引發的。如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后在教室外久久徘徊讓孩子總是看到屋外的家長、或是對孩子說你要堅強不要想爸爸媽媽、想爸爸媽媽的時候也不要哭。在家長這樣的引導下孩子會忍不住哭鬧,家長也和孩子一起哭。成人分離焦慮會大大加重幼兒的焦慮心理,使幼兒的分離焦慮期延長甚至會影響到集體幼兒的情緒變化。
1、分析成人分離焦慮的心理原因:
A家長因不熟悉幼兒入園后的生活而產生的不安心理;
B社會上對幼兒意外傷害的報道而使家長產生的過分緊張和擔心;
C因對教師工作質量和幼兒園生活條件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擔憂。
2、減少成人分離焦慮的方法:
A、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里的活動及生活內容。及時的讓家長了解幼兒的進步。
B、有計劃的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活動,讓家長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幼兒園的情況熟悉教師從而放心幼兒在園內的生活。
C、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幼兒在幼兒園內的生活反映給家長如:照片、錄制幼兒生活集錦等。
D、頒布對家長的服務措施,并加強與家長的電話聯系和在網絡上的溝通。
孩子從家庭走出來,第一次接觸家人以外的集體就是入幼兒園。入幼兒園對幼兒的一生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幼兒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的歷程。幼兒的分離焦慮的產生與轉變對幼兒能否比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盡快的度過分離焦慮期,將會為幼兒更好的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5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今天上午,我教幼兒學習兒歌《小雪花》,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是先請幼兒欣賞掛圖,然后進行了提問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這首兒歌,還請孩子們帶上小雪花頭飾一邊說兒歌一邊表演,孩子們興趣很高。多數幼兒很快就學會了這首兒歌,但是還有少部分幼兒對兒歌沒有掌握好,我想:這怎么辦呢?繼續學吧,學會了的孩子沒了興趣,不學吧,還有部分幼兒不會。
我正在猶豫,陳天祥小朋友的話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師,李健全不會我教他。”這句話點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勝的童心……于是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你們愿意當小老師嗎?”“愿意”,“好,現在我們學會兒歌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把每學會的小朋友教會好嗎?如果教會了,老師就給你戴上小老師的標志。”孩子的興趣頓時激發起來了。會背的小朋友紛紛爭著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不會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積極地背,準備去教其他小朋友。問題迎刃而解,原來會背的小朋友在教別的小朋友背誦時知識得到了鞏固,不會背的小朋友在別人的幫助下掌握了知識,同時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真可謂一舉兩得。
隨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兒的興趣點,隨時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育會取得真正有意義的效果。
幼兒教育隨筆14
和孩子們一起相處已經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有淚水,有感動,有憤怒,但帶給我更多的還是幸福和快樂。每天,細數著孩子們成長的一點一滴,很是欣慰。
崔志遠是我班這一學期剛來的幼兒,嬌羞可愛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經過一段時間相處,我發現,調皮搗蛋才是他的.本性,外向、豁達的他可以算得上是班中的活寶,在課堂上表現不很積極,無論老師用怎樣的語言和行為引導他,他都無動于衷,不肯說出自己的想法。課下的他卻是無比瘋狂,滿屋子亂跑,還會時不時捉弄小朋友一番,“吳佳豪這樣了”“吳佳豪那樣了”的告狀聲一直不斷。我想了好多的方法想來轉變他,但效果都不理想。
這天放學時,孩子們都在忙著收拾玩具,我看到崔志遠正瞅瞅這,看看那,便讓他去把孩子交上來的玩具送到玩具櫥,他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我不禁對他有了新的看法,并馬上對他的這一行為進行表揚,他表現得非常興奮。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崔志遠變得更加勤快了,看到教室外有垃圾,他會主動撿起來,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小干將”;在大家有困難的時候,他也會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大家。慢慢地,我發現崔志遠變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了,在課堂上,他也變得乖巧懂事了。
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講過:“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與獨特發展。”的確,孩子能夠改變,有時候來自老師和大家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閃光的地方。換一種目光看孩子,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試試看!
幼兒教育隨筆15
最近,我們在和部分小朋友的家長溝通時,發現在很多細小的小問題上彼此之間存在誤會。
例如:XX的爸爸說孩子不愿意來上幼兒園,反映有小朋友要打他;再例如,XX的奶奶說,孩子不肯吃飯,說是老師同意不要吃就倒掉,等等。
其實,我們深深了解,事情的發展過程并不是這樣的。
像XX爸爸說的情況,XX是個新來的小朋友,我們專門鼓勵大家去幫助他,他的周圍,我們也安排了很多言行習慣好的小朋友,希望在傳、幫、帶等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能使XX快速熟悉集體、融入集體,小朋友從來沒有欺負他,很多時候是指導他改正做得不好、不對的地方。反倒是XX自己身上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喜歡隨意弄弄邊上的同伴。
像XX奶奶說的情況,是因為前不久,孩子身體不太好,胃口差,吃到最后實在吃不下,飯菜都冷了,我們才讓他去倒掉的。
1晨檢時多與孩子交流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集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
有心的老師如果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孩子們的口語能力將大幅度提高,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在教育教學中加以利用,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功效呢!
我班的孩子經過一個多月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著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我和孩子們交談的內容如下:
生活習慣類:晨間談話時可以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話題為:我會穿衣了,孩子們大多數都會自己穿衣服,七嘴八舌,紛紛向老師報告自己的穿衣經過,言語間自豪之情自然流露;少數沒有自己穿衣的孩子受到了教育,第二天也自己穿衣,并且向我說起自己的穿衣經過。
清潔衛生類:在晨間談話時,我們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后勤洗手的習慣,老師常與孩子交流,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習習慣類:晨間談話時,和孩子們談談愛動腦筋,大膽發言的學習習慣及好處,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里都高興極了!
當然,晨間談話是一種隨機性較強的活動,可以隨時發現問題,隨時交流。適當開展晨間活動必有百利而無一害,請你也來試一試!
2媽媽,老師表揚我了
下午美術課上,我讓小朋友們設計服裝,設計完了裝飾上漂亮的顏色,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畫著,不一會就設計好了,接著又在給服裝涂顏色。當我走到于江濤身邊時,他這邊看看,那邊瞧瞧,一臉的無奈,我問他:“畫的這么好,怎么不涂顏色啊”他低著頭對我說:“老師,我的彩筆沒有顏色了。”同桌的楊佳穎聽了我們的對話,馬上說:“你用我的吧,剛買的可好用了.”于江濤高興地接過彩筆說:“謝謝你”楊佳穎也高興得說:“老師說過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他們都認真地畫了起來。活動結束時我表揚了楊佳穎。沒想到下午放學時,楊佳穎看看到媽媽時,高興的說:“媽媽,老師表揚我了。”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表揚,使平時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開朗了。
3老師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么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孩子喜歡玩沙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么,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今天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領著孩子們來到沙地里,這時他們象一群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里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系,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通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為玩沙臟幼兒不喜歡。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里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玩兒得非常盡興。
4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橋梁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不但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童心。
每個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最近孩子們議論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議論起來,一個個可來勁了,有時因為一個細節把小臉都爭紅了,我也愛看動畫片,象《貓和老鼠》,《金剛葫蘆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動畫片我每天不誤。
一天范晨陽,劉文睿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議論“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進去和他們一起議論起來,開始他們一愣,一個個驚慌失措的看著我,隨后便興奮地同我一起討論起來。看著他們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我可高興了,因為此時我知道,我和孩子們已經沒有了距離。一次范晨陽的媽媽對我說:“我們范晨陽回家很高興地說‘我們老師也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歡我們老師’。”
是的,我明白我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是因為我有一顆童心,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最好橋梁。從那以后,我和孩子們的距離更近了,心貼的更緊了,讓我們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架起與孩子之間的那座童心橋梁
5不要剝奪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一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老師,您要干什么?”我說:“你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說不知道,行行小朋友說:“是為我們準備的嗎?”我夸獎:“你真聰明,愿意玩嗎?”孩子們在一旁拍著手說:“愿意——!”當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著心愛的泥團,學著老師的樣子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個接著一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你給我補,我給你補……。之后,啟發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朋友說:“老師,什么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說:“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后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通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6特殊孩子特殊照顧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只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脫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差。對于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并不時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只“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伙伴一樣去玩耍、去游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游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于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游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并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7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欣賞活動的樂趣
我根據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按欣賞的不同要求,將音樂作品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如《獅王進行曲》,在欣賞前,先通過故事講述,讓幼兒在腦海中形成獅王威風凌凌的形象,接著再分析每段樂句的不同音色,如密集而低沉的鋼琴音色由低向高上行,使人聯想到獅王怒吼的樣子;勻速跳躍的中音告訴幼兒獅王正踏著從容的步伐走過來的形象,然后將每個樂句串聯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幼兒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記憶深刻。在欣賞歌曲活動中,通常都是教師先讓幼兒聽歌曲,再提問歌詞內容,這種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往往為教而教,反復多次很容易使幼兒失去興趣。圖表法是將歌詞用圖畫或特殊符號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的同時,將表示歌詞的圖畫逐句出示,幼兒從視覺到聽覺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感受,對詞曲的記憶加深,學習過程中能保持注意力,積極動腦。如《小鳥》是一首曲調優美,積極向上的幼兒歌曲,歌詞每小節三個字,旋律呈階梯狀上行,在欣賞之前,我先把歌詞內容畫在卡片上,按小節排列,通過談話讓幼兒猜圖片的內容,引起興趣后再范唱,邊唱邊打開卡片,幼兒在聽的過程對照卡片很快的就記住了歌詞。
【幼兒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隨筆06-26
幼兒教育的隨筆06-12
幼兒教育隨筆06-14
幼兒教育隨筆[精選]07-09
幼兒教育隨筆(精選)07-10
[精選]幼兒教育隨筆07-14
幼兒教育隨筆(精選)07-14
【精選】幼兒教育隨筆07-15
中班幼兒教育隨筆04-14
大班幼兒教育的隨筆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