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
尊重兒童的權利
有的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以為這是對兒童的尊重;有的家長放任自流、不管不顧,也以為這是對孩子的尊重;還有的`家長見孩子有錯也不指出,深怕傷了孩子,還以為是對兒童的尊重;……其實,這種種做法,都誤解了尊重兒童的內涵。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2
發現孩子閃光點
以前上學的時候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牢牢的記住了一句話:“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閃光點,要善于去發現”。
經過半年的接觸和觀察,我更進一步的相信這句話的真理性!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一度讓我覺得頭疼,幾門功課學起來是油鹽不進。對于教學前班來說,我本身就是有壓力的,更甚者還有老教師帶的平行班比對著,我總怕自己耽誤他們什么,所以需要使出渾身解數,想讓他們學會。或許有時候我太急功近利了,弄得自己和孩子們都很無措。于是在很煩很崩潰的.時候會抱怨他們啥也不會,沒有一點讓人滿意的地方 。現在想來我是大錯特錯了,我需要向他們道歉,我的行為很不負責任。因為很多很多時候,那幾個孩子也曾讓我很感動。他們會主動握住我的手說:“老師,你試試我的手暖和嗎?我給你暖和暖和手。”有時會突然撲到我身上,緊緊的抱著我和我鬧;有時會塞給我一點點好吃的;他們很有很有禮貌,一點點小事,他們也會對我說:“謝謝老師”。這些時候,我多喜歡他們呀!
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好的,以后我會用發現的眼光去審視,用心上的態度去發現,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觀察,用淡定的態度去評價他們!
我需要發現并發掘每個孩子身上更多的閃光點!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3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理論層面上,我們都懂得“幼兒教育要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引導他們自主選取游戲”。但是,一向以來,孩子們的游戲都是我們規劃好的,似乎離真正的自主相差太遠。開學以來,園領導們率先進行自主游戲改革,在晨間鍛煉活動和區域活動中,逐步實現了讓孩子們自主選取游戲材料、自主建構游戲情節和資料,我們也在此引導下開始了自主游戲的探索。
在園里實施自主游戲的這段時光里,我發現孩子們游戲時快樂的身影、創意的行為表現越來越多了;玩區域游戲時更加專注安靜了;晨間鍛煉時比以前來的更早了……。在指導和學習的過程中,我對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有了一些理解。
首先,在游戲觀念上,教師應做自主游戲的支持者。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師掌控游戲”的狀況,尊重幼兒個體的獨立性以及自由選取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揮自主性。我們能夠透過帶給幼兒自主游戲的環境條件和游戲材料,支持幼兒自我要選取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誰一齊玩,從而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投入游戲的主題意識。
其次,在材料帶給上,應多帶給自然性、半成品的游戲材料,且新舊玩具和材料之間應持續必須的比例。孩子與自然界的聯系極為緊密,自然的材料總能引起他們的游戲興趣,半成品的材料也總能引起他們富有創造性的游戲構思,從而激發幼兒豐富的游戲行為。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和幼兒一齊采集自然界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和資源,如各種石塊、貝殼,木塊、各種樹葉,還有各種果實以及野花、野草等等,充分利用幼兒對這些材料的興趣,啟發幼兒利用各種材料進行不一樣的探索。此外,要經常注意持續新舊玩具和材料的適當的動態性的比例。一方面,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讓幼兒帶著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過的玩具和材料,持續地發現、探索、游戲;另一方面,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動態性的'游戲過程,能夠及時呈現新的更復雜的玩具和材料,以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和資料,鼓勵不一樣層次、不一樣需要的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獲得社會感和認知水平的提高。
自主游戲實現了“讓孩子做自我的主人”,期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在游戲中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4
一天下午,我們班開展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各活動區玩,只有張佳希在哪兒趴著,我問她:“佳希,為什么不去參加活動?”她說:“不愿意玩。”我對她說:“你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卻說:“老師我趴著行嗎?”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頭不發燒,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動區,似乎違反了尊重幼兒意愿的規則,我該怎么辦呢?我決定在不違反《活動區規則》的情況下,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使佳希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進入到別人活動的區域,這樣既能有效的保護幼兒的游戲熱情,又可以發揮集體的作用,讓大家來想辦法幫助她,于是我問其他小朋友:“你們誰愿意和佳希一塊玩呀?”“佳希來我們這兒玩吧”“來我們這兒玩吧”......別的小朋友爭先恐后的'邀請她。最后她加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我覺得老師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引導幼兒,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心中眼中都有孩子,多為孩子著想,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5
在幼兒園的門口或家里,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的家長幫助孩子脫衣服、換鞋襪,不讓我們的孩子做丁點事情,而孩子們則表現出一幅無所謂的態度,父母幫他們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沒有任何的關系,隨意擺動著身體 , 享受著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揮霍著父母的愛。而我們的家長也樂此不疲、心甘情愿的“服侍”著我們的寶貝們。
每次看到這些,總會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愛,殊不知,這份愛卻也會害了我們的孩子。記得以前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父親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種了 20 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個土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進去。這個孩子很好奇地問父親,“ 為什么在果樹之間弄上個土坑,那樣有什么用處。”“ 小樹正在長身體呢,不補充營養不行。” 他的父親滿眼憐愛的看著樹苗說。這個孩子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挖了兩三下,父親看見了說:“ 這樣不對,你挖的坑離樹太近了,你應該保持半個鋤把長的距離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駁說:“ 太遠了,小樹還能吸收到養分嗎?” 父親卻說:“ 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么多的養料,會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于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須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鉆,這樣子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 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這個孩子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后來這個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
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孩子們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既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得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因為愛孩子就什么事情都為孩子做,要給孩子自由和動手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勞動中獲得快樂與幸福,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的一生。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6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似乎是農夫的寫照,但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幼兒園生活,使我深刻的體會到幼兒園老師的真實寫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讓我知道自己責任的重大,或許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幼兒園老師有什么呀,整天哄著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嗎?試想想說這些話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給一個不負責任,一無是處的老師,你高興嗎?你愿意嗎?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告訴我:當然不愿意,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我想,這或許就是幼兒園老師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為了孩子我們每天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深知:“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儲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經問我:你們既然那么累,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這份職業呢?我說:那是因為我們愛孩子,喜歡孩子,特別是看著自己教育培養出來的,從一個什么不懂,咿呀學語的孩子,經過自己的教育,變成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好孩子,相信這時候的老師,心里別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這個時候都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煩躁,發牢騷的時候,但是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天真的笑臉,頓時所有的煩惱已拋之腦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這份值得驕傲的工作給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所有的幼兒園老師,加油吧!
今天下午課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獨占獨霸的習慣非常嚴重,再加上班內玩具數量不很充足,經常會出現兩個孩子搶玩具的現象,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越是擔心的事,它偏偏又發生了。佳佳跑到亞璐小朋友的.旁邊伸手要去搶那個積木小車,我急忙抓住佳佳的手叫到旁邊就是一頓訓話教育:“怎么能搶小朋友的玩具呢,這樣做對嗎?“佳佳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許多,當我回頭看亞茹時,我發現她正拿著那個積木小車瞪著眼看我,我不解的問她:”亞茹,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亞茹小心翼翼的說:“我要把積木小車給佳佳玩,老師不是說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嗎?”我的臉就紅了。
我想了很多,我竟然小氣的不如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為什么我要替孩子處理這件事情呢?為什么處理得這么不妥?連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這才發現很多時候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說不定他們處理的會更好。
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回到教室,看著一個個孩子高興地回園,心情特別好,他們的笑容就能給我帶來好心情。但有一個小魔王卻能把我的心情從高山帶到低谷去,那是我們班上的“混世反斗星”輝輝,平時他總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滿地,還會在上課的時候發出尖叫聲,就是他所謂的動聽歌聲。我對著他可是苦惱極了,不知該如何讓他乖乖地坐著上課。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搗蛋就會變成壞心情啦。
輝輝回來啦,他像往日一樣,跟我說聲早上好后,還拉著我講他星期天的開心事,說到高興時還要親著我來說。我邊聽心里期盼著他今天能乖一點,別惹什么麻煩。輝輝講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來。
該吃早餐了,輝輝喜歡今天的湯粉,吃完了卻沒說要再添一點。吃完的幼兒都去玩玩具了,輝輝卻坐在我的身邊,一會問我渴嗎?一會問我累嗎?渴了給我斟水,累了給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輝輝真好!上課了,我發現輝輝的臉蛋紅紅的,但眼睛卻認真地看著老師,還積極地舉手,沒有唱他的動聽歌曲,也沒有搗亂,我一連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兩次,他非常高興。我心里特納悶的。下課后,我走到輝輝身邊,摸摸他的頭,天,好燙,我明白了,原來輝輝發燒了,難怪今天這么安靜,他是沒啥力氣動來動去了。
當輝輝媽媽來接他去看病時,輝輝不愿走,他對媽媽說:“老師今天表揚了我兩次哦,我不走,我還要表揚!”我鼻子一酸,抱著輝輝說:“輝輝乖,你回來后老師還要表揚你!”輝輝這才聽話地走了。
這是一個渴望被老師表揚的孩子,因為他平時給老師與小朋友添了麻煩,我沒辦法看著他的搗亂來贊揚他,但是,當孩子生病了,卻表現得那么討人喜愛。這是我的疏忽。
晚上,輝輝媽媽打電話來對我說,輝輝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對輝輝說:“老師愿意天天找到你的優點,天天表揚你。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7
那天是朱秋然的生日,朱秋然的奶奶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蛋糕。
在班級為孩子過生日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很感激這些家長,感謝他們對孩子的用心,感謝他們帶給全班孩子的快樂。我總是很用心地切分著每一塊蛋糕,分享著孩子們的幸福,并把“分享”的理念傳遞給每個孩子。但總覺得這樣的慶賀方式并不是很妥當。為了給帶蛋糕的孩子過生日,大家不僅會為過生日的孩子唱生日歌,也常常會在這一天不自覺地對她忽略一些常規要求。對于過生日的孩子來說,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而其他孩子難免會產生“我也想這樣,我下次過生日也要到幼兒園來過”的想法。事實上有許多孩子正是這樣要求父母后才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孩子產生這樣的.攀比心里,對于那些不能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會表現地自卑,埋怨家長……
輕輕地唱著《生日快樂》的歌,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這首歌是唱給誰的嗎?”坐在朱秋然旁邊的鄭汗大聲說:“今天是朱秋然的生日,當然是唱給她聽的嘍。”“這首歌是唱給所有今天過生日的孩子的,你們猜除了朱秋然小朋友過生日之外,還會有誰過生日呢?還有哪些地方的小朋友今天過生日呢?”我說“還會有其他班的孩子,還會有其他幼兒園的孩子,還有其他地方的孩子。”孩子們接著說:“還會有南京的孩子。”“還會有上海的孩子。”……我接著說:“還會有外國的孩子。會有美國的孩子。”孩子們接著說:“會有日本的孩子。”“會有英國的孩子。”……“那么我們來為所有今天過生日的孩子唱一首《生日快樂》吧。”孩子們大概已經淡化了對應該是主角的朱秋然的羨慕吧,朱秋然應該已經淡化了今天過生日的那種得意或者是優越感吧,大家就像平時吃點心那樣分發蛋糕,享受蛋糕。看著朱秋然靜靜地等待著自己的那一份,就讓她過一個淡淡的生日吧,我也沒有請她這個主角來給孩子們分發蛋糕,因為我希望每個人都是主角,包括我。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8
說起生日,我們會想到年齡;我家的寶孩子說起生日,就想到蛋糕。4歲生日時,我建議她到幼兒園里過生日,那時的她可不愿意分享那甜甜美美的大蛋糕。
5 歲的生日就快到了,這次女兒主動提出:“媽媽,我能到幼兒園里過生日嗎?”“當然可以!和你的老師、同學一起分享你的生日蛋糕!”
想到生日,孩子不覺的`一日日的盼望著生日的來臨,我翻著日歷看到女兒的生日時正好幼兒園放假了,“啊,放假了!”“那怎么辦啊!”女兒聽了很焦急的問。爸爸提議:“那就過陰歷(農歷)的生日吧?”“什么是陰歷?”借這個機會,爸爸含含糊糊的講了講關于陽歷和陰歷,孩子稀里糊涂的好似明白,但是不管陽歷還是陰歷,就要能在幼兒園里過生日,孩子就是開心的。
過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寶貝很期待的和我聊天:“媽媽,明天爸爸會給我買什么樣子的蛋糕呢?”“媽媽。我想讓小朋友少吃一點蛋糕!”“為什么呢?爸爸給你們的蛋糕就一起分享吃掉就行了!”“為什么只讓老師和小朋友吃呢?”“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多好呀!你的老師很辛苦,你的朋友很快樂哦!”我以為孩子不愿意和大家分享,一個勁的勸呀!“那你和爸爸也很辛苦呀!我想留一塊讓你和爸爸也品嘗一下!”“恩…原來如此!”一股暖流流進我的心田,那一刻好幸福的感覺!
早上醒來,女兒在被窩里已經笑的開花,“親愛的,生日快樂!”“啊!爸爸媽媽,你們為什么讓我這么開心啊!”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9
在一個天氣晴朗,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進行了一個春游結合戶外寫生的半日活動。孩子們一手拿著畫板,一手相互牽著,小小隊伍來到一片綠意盎然的小小公園。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一邊聽著教師的介紹,一邊聽有秩序的欣賞著美麗的景色,跟隨教師一遍游玩下來,便讓孩子們自己找個喜歡的地方坐下,開始自主的畫畫。
在暖暖的陽光下,微風吹拂綠色的樹,小草亦跟著搖晃嬌小的身軀,鳥兒從頭頂飛過,唧唧的`叫著。鵝軟石鋪的小路蜿蜒曲伸,孩子們象一個個小畫家,有模有樣的席地而坐,畫板攤開放在膝蓋上面,低頭畫畫,亦有些孩子跪坐在石凳旁邊,趴在石凳上繪畫或遠或近的景色。也有個別靠趴在底矮的假山上。有老人帶著幼兒出來散步玩耍,剛會走路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跑到小哥哥小姐姐的旁邊看他們畫畫,眼里充斥著羨慕與好奇,小手還忍不住摸摸彩色的蠟筆。有在成人懷里的幼兒,手向前伸著,口中咿咿呀呀,身體傾向畫畫的哥哥姐姐,天真可愛,不時流下幾滴口水。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我的心中一陣感動。
時間慢慢過去,白紙上漸漸呈現孩子們眼中的“公園里的春天”。為數眾多不免畫上綠色大樹,嫩綠小草,火紅的太陽,大鳥小鳥,假山亭子長廊拱橋,凡公園中有者必有。亦不缺乏幼兒游戲畫面,有的添畫上自己想象的景物,豐富畫面。
這次戶外活動,普通而簡單,對于我來說卻是十分特殊,孩子們的畫讓我感動,孩子們畫畫的情景讓我感動,美好的春天下的一切,都讓我感動。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0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質課了,作為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為參評活動內容后,我便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期的準備活動。我讓孩子們去幼兒園各個角落尋找螞蟻,看看螞蟻最愛在什么地方活動,螞蟻的外形特征是怎樣的,然后把這些記錄下來。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沒過多久就完成了任務。我正想把孩子們帶回活動室,忽然有個孩子問道:“老師,螞蟻最愛吃什么東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糖,有的說面包,還有的說青草……這不正是我公開活動要探索的內容嗎?我心中暗喜,及時把問題拋給了孩子:“這個老師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查查資料,然后把螞蟻愛吃的食物帶到幼兒園來,下次活動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公開活動開始了,我先讓孩子們介紹自己帶來的食物,然后猜哪一種食物是螞蟻最愛吃的。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幾個孩子也發了言。開頭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本次活動重點,我讓孩子們按組把帶來的食物分別放在塑料圈內側。再把裝著小螞蟻的瓶蓋打開,放在塑料圈中間,讓螞蟻爬出來,然后觀察螞蟻往哪兒爬,最后各小組按螞蟻聚集多少給食物排名。很快25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通過觀察得出了初步的結論,即螞蟻最喜歡吃糖等甜食,不愛吃青草。我正想請孩子們輕輕地把螞蟻裝回瓶子,進入最后的總結、評價環節,突然一個孩子說:“老師,小螞蟻還沒吃完東西呢!”“吃不完就搬回家吧!”另一個孩子接著說。“那它們怎么搬東西的呢?剛才我們沒看見呀。”“老師,先別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我們再看看吧,也許吃不了那么多,它們就會搬走。”看來孩子們余興未盡。我抬頭看了看墻上的鐘,半小時的活動時間就要到了,如果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就會大大超時,從而影響我這次公開活動的評比結果,因為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教師對活動時間的把握是否恰當。于是,我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說:“小螞蟻累了,讓它們回瓶子休息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只得很不情愿地把螞蟻裝進瓶子。就這樣,活動“圓滿”結束了。
在評價、反思時,教師們就針對“活動中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環節”作了探討。有的說用有趣的.游戲情境吸引孩子,有的說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常規……其中有位教師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孩子不愿停止操作,是因為他們的情感和探索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像本次活動,孩子們不愿意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是因為孩子還想知道更多關于螞蟻的秘密,這時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繼續探索、發現,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強拉到下一環節。我認為能充分尊重孩子需要的活動就是成功的活動。”這位教師的一席話提醒了我,確實,有些活動,特別是探索性科學活動,我們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活動結構的完整性或對活動時間的準確把握,而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調整活動的教育目標、結構、內容和時間,使活動真正為孩子的發展服務。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1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始已經開始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勢正確,書寫也挺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會握筆,書寫不成行。這部分孩子的爸爸、媽媽紛紛找到教師,問是不是孩子沒有認真學,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對各位家長說,你們別著急!孩子的能力發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剛剛開始書寫,怎么可以一下子就給孩子下定論呢?
這樣,無疑回給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響他的發展,給他以后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
孩子的年齡只有四、五歲,許多細微的動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書寫的動作就是細微的動作,剛剛開始拿筆時,多少孩子不會啊!現在看看不是都會了嗎。
各位爸爸媽媽,你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孩子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孩子不是什么都會說了嗎?而且說得非常好!就用等待孩子開口說話的耐心等待孩子可以正確握筆,并且寫出漂亮的字吧!
爸爸、媽媽,請別急,您的孩子一定會很出色的!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2
童年時我常夢想:在藍色的大海邊、在碧綠的草地上,我領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象花蝴蝶般翩然起舞、象百靈鳥般婉轉歌唱。如今,我已實現了我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我才知道肩上擔子的分量,才明白教師之愛的`深沉和無價。
面對生病的孩子,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付出的是情真意切的慈母之愛;遇到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耐心等待傳遞出嚴師之愛;面對淘氣孩子的物理耍賴,教師不是埋怨和冷眼相對,傾注的是真誠的理解和寬容之愛……這是一副副多么動人的愛之畫面。
教育因愛而生,所以教師把自己的工作視為太陽底下最輝煌的事業;教育因愛而成,所以在教師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
我將永恒地去堅持這樣一個真理: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3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張不同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同的性格中。
楊碩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楊碩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其實,老師明白,這也許是楊碩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說到游戲,又出現了楊碩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必須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必須及時教育。而面對老師的質問,楊碩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其實,老師明白,在的楊碩心里,他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里,其實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面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4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么亂可不是事兒,于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為什么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為什么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干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鐘愛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鐘愛。”有的孩子說:“有時鐘愛,有時不鐘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著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煉,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齊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于是,我說:“那咱們一齊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說:“能夠輪換著當,這天你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后咱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一天選兩名小兄弟姐妹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后,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歸納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們總是請潛質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煉、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煉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5
“老師,小航又沒寫數學和英語作業。”
周一早晨剛進教室,課代表就搶著上前告狀。看看座位上的小航,正歪著頭,驚恐地看著我。
這是個有殘疾的小女孩。由于疾病,家里沒錢醫治,本來清秀的小臉一邊大一邊小,牽連到鼻子也是歪的,右眼視力幾乎為零。殘疾和成績差,使這個孩子非常自卑,人前人后看不到她的笑臉,也聽不到她的聲音。前些日子,家里湊齊了手術的錢,為她做了手術。術后回來,她辣黃著小臉,眼睛紅紅的,特別讓人憐愛。考慮到她的眼睛,我特許她那些日子不必寫作業。不曾想,一個多月過去了,視力恢復早就差不多了,她依舊不寫數學和英語作業,這兩科一直是她不喜歡的科目,語文作業也經常不完成。
怎么辦呢?沉思片刻,我想出了辦法。
晨會時間到了。我微笑著走上講臺:“同學們,今天晨會,老師要表揚一位同學,”孩子們睜大眼睛看著我:“咱們班的小航同學,眼睛做了手術,醫生不讓她長時間用眼,老師準許她可以不寫作業。可她在視力剛剛恢復的'情況下,堅持完成作業。不能三科作業都寫,就寫一科,一科不能全部寫完,寫一部分也要寫,老師特別感動。”孩子們紛紛轉頭看著小航,流露出敬佩的神情。
小航看著我,一臉的驚訝,慢慢地,她的小臉紅了,悄悄地低下了頭。
臨近放學時,小航走到我跟前,“老師,我的英語和數學作業都補完了,語文作業等晚上回家寫。”
第二天早上,小航不但認真地完成了晚上的各科作業,還把前天落下的語文作業補上了。我又一次在班上有些夸張地表揚了她。從那以后,她基本能按時完成作業,偶爾也有故伎重演的現象,我總是微笑著“表揚”她,每次她都能及時地改正錯誤。時間長了,她各方面表現慢慢步入正軌,受到的表揚越來越多,人也開朗起來,活動課上經常可以聽到她開心的笑聲。
這一切,都源于那次甜甜的批評。原來,批評也可以是甜的啊!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07-31
幼兒園大班教師的隨筆05-30
教師隨筆幼兒園大班03-10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10-02
大班幼兒園教師隨筆04-24
幼兒園的大班教師隨筆04-27
[優選]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07-31
大班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08-27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薦】05-11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推薦】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