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墉散文精選摘抄賞析
劉墉散文精選摘抄賞析是小編提供的,在這里希望大家能希望和轉發!
劉墉散文賞析--《遲》
“遲”這個字真是耐人尋味,“遲到”的遲是晚;“遲緩”的遲是慢;“遲鈍”的遲是
拙;“遲疑”的遲是猶豫:“遲明”的遲是接近。
遲有時是那么優雅,像是“姍姍其來遲”;遲有時是那么威嚴,譬如“無體之禮,威儀遲遲”;遲有時又是那么蘊藉,好比經中的”春日遲遲”;而遲卻又常變得那么令人沮喪,尤其是當我們發覺“今生已遲”。
“在兒童時代,我們最常用這個遲字,總是怕遲到學校、怕遲交作業,那時遲對我們小小的心靈,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們不再常用“遲”這個字,但是每當說到遲,“遲了一步”、“起步太
遲”,那遲便有了許多挽不回的意味。
到了老年,我們將很少用遲這個字,因為反應遲鈍、行動遲緩,反正什么事都少了爭,便也不再計較遲不遲,而到那時,如果偶爾說出個遲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趕不及的慨嘆了。
什么是遲?遲實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腳步是美的:慢慢的禮儀是莊敬的;慢慢的反應是篤鈍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敗的。
什么是遲?遲就是來不及了,所以欣欣的孩子,總不會遲,他只要心智身體健全,今天立志做什么事,將來都能成。
但是三、四十歲的人,若說從今天開始學醫,或許仍不遲;若要學撐竿跳,卻可能已遲。
至于五、六十歲,學書法或許不遲,要想學醫,則可能遲了。
總之,年齡愈大,似乎遲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錯了路,少時悔,要比老時悔,有用得多,因為人到老年,恐怕連悔都已經太遲。
遲,在這遲遲的人生,在我們遲遲的腳步間,遲緩的行動和反應中,有多少遲遲的季節飄逝了!抬頭,才是遲明的少年;回首,已是遲暮的白發,而悟已遲、悔已遲、恨已遲,此生已遲。
遲,一個多么緩慢柔軟,又觸目驚心的字啊!
賞析:
劉墉先生<遲>,娓娓的敘述中留有深深的的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總以為人生腳步匆匆,卻常常是遲了半步,于是懊悔也就伴隨人生而前行。
年輕的朋友,看了這篇文章也一定會有所觸動。
“抬頭,才是遲明的少年;回首,已是遲暮的白發,而悟已遲、悔已遲、恨已遲,此生已遲。
”這不僅僅是一個睿智哲人的諄諄告誡,更是發自內心的悲涼和感嘆。
青年朋友面對匆匆而逝的時間,及時調整自己的步伐,可以少一點懊悔。
當然遲有遲的風景,但風景終會過去,人生的步伐又怎能停頓呢,珍惜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前面依舊是燦爛的明天。
至于暮年的無奈,換一個角度,反正人生已遲,不如盡情欣賞路邊的風景,感受夕陽的美麗,擁有寧靜而美麗的心境!當然這也源于青年時期的努力和奮斗,不能讓太多的遲的遺憾塞滿我們的人生。
-劉墉 優美語句摘抄
繪畫有四季: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
我們的心靈,甚至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如同天真笑靨的娃娃,如同勇猛精進的青年,如同豐富華麗的中年,如同悠然恬淡的老人。
搭一座橋,把我們的心靈連在一起,發現你的四季,正是我的四季;我的春天,也是你的春天。
[理想、事業、生活]
人,有時候追求理想,有時候追求事業,有時候追求生活。
理想不一定能作為事業,事業也不一定全為了生活。
但是理想成為事業,就是最有希望的事業;生活合于理想,就是最滿足的生活。
如果三者能協調,就是最快樂的人生了。
[志與趣]
我們常說我們的志趣如何,其實志不一定是趣,趣也不一定合于志。
志需要有固定的目標,所以是一種執著的前進;趣可以有很多方面,所以常成為一種消遣。
有志而無趣,生活容易枯燥;有趣而無志,就失去了方向。
兩者能夠相輔,才成為完滿的人。
[氣質與風格]
文藝界人士常說“氣質決定風格”。
氣質是講人,風格是說作品,但是能互相影響,所以我們由作品的風格可以見出創作者的氣質。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氣質與風格,不能去摹仿別人,也不必去從事摹仿,因為唯有獨立的氣質才能成為特殊的風格,也唯有獨立的風格才能造成偉大的作品。
[擁有現在]
我們常碰到一些作文題目:“如果我還是個大一的學生”、“如果我還是高中一年級”。
其實倒不如作“如果我還能擁有現在”。
因為當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了。
回顧過去,只為策勵將來;而把握現在,正是開創以后。
[工作與生活]
工作的成功并不一定就是生活的成功。
如果工作只為生活,就成了不得已的工作;生活只為工作,就成了枯燥的生活。
唯有當工作成為生活情趣的一部分,才是美滿的人生。
[生命的領悟]
有的人讀了十幾年的書,就能寫出很好的作品;有的人念了一輩子的書,卻仍然毫無自己的見解,這是因為不多思考的緣故。
對于生命也是如此,有些人很年輕就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會;有的人活了七八十歲,卻仍然不知道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生命的充實,不在于年歲的長短,而在于領悟生命的深淺。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
我想《老人與海》這部小說大家都看過了。
在這部名著里,海明威刻畫出一個堅毅而不向命運屈服的老漁人。
雖然他最后所得到的只是一副魚的骨架,但是他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我們的生命中也可能遭遇到這種命運,但是不能唯恐失敗而退縮。
因為光榮地死,常比茍且地生,更有生的價值,這也就是海明威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男子漢也可以被消滅,但是不能被打敗”的道理了!
[放松自己]
我們常發現,同樣的高度大人摔下去會受傷,小孩子跌下去卻可能沒事,主要是因為小孩子的肌肉能夠放松,大人則不然。
在這個分秒必爭的社會里,我們往往緊張,即使在睡覺的時候,也不能完全放松,所以要想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放松;而放松的第一步,不是放松肌肉,而是放松精神。
[對生命負責]
我們在報刊上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跟著孫子一塊兒去上學,或許會想:他們讀了書又能用得了幾年呢?其實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壽命有多長,但是即使上天注定我們明天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今天仍然應該努力地生活著,因為生活的意義是:只要我們活一天,就要對這一天的生命負責。
[過程與目的]
我有位學藝術的朋友,畫一張素描往往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但是畫好之后就扔在地上不要了。
我問他為什么不重視已經完成的作品,他說因為素描對于他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打好素描基礎以完成更高的藝術創作。
確實如此,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眼光要放得遠,對于眼前成就的過度眷戀,只可能成為人生旅途中不必要的包袱,影響我們前進的腳步。
【劉墉散文摘抄賞析】相關文章:
劉墉散文精選摘抄10-26
周國平散文精選摘抄賞析11-16
散文摘抄及賞析10-05
林清玄散文精選摘抄賞析10-05
名家散文精選摘抄賞析10-05
劉墉散文精選里的散文10-26
經典優美散文摘抄賞析10-05
劉墉散文精選閱讀10-26
散文美文摘抄加賞析10-05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賞析10-05